《重声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声传说-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确切的说,是想见两个人。一个中国人,一个美国人。我觉得我见他们的时机已经比较成熟了。

    我想见王小波和詹姆斯·;卡麦隆,一个用文字感动中国,一个用电影打动世界。当然,如果两个人当中让我选择只能见一个,我会选择王小波。

    我记得自己曾经在说服别人的时候多次引用王小波的话,其中一段出现的频率尤其高,那是《工作与人生》当中的著名段子:

    “人从工作中可以得到乐趣,这是一种巨大的好处。相比之下,从金钱、权力、生育子女方面可以得到的快乐,总要受到制约。举例来说,现在把生育作为生活的主题,首先是不合时宜;其次,人在生育力方面比兔子大为不如,更不要说和黄花鱼相比较;在这方面很难取得无穷无尽的成就。”

    还有之后那段:

    “人活在世上,不但有身体,还有头脑和心胸——对此请勿从解剖学上理解。人脑是怎样的一种东西,科学还不能说清楚。心胸是怎么回事就更难说清。对我自己来说,心胸是我在生活中想要达到的最低目标。某件事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认为它不值得一做;某个人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觉得他不值得一交;某种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会以为它不值得一过。罗素先生曾言,对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生活,确实不值得一过。我同意他的意见:不加检点的生活,属于不能接受的生活之一种。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王小波的原话阐述已经非常精彩,不容于旁人改动。

    我知道这位曾经感动过中国的作家已经是98年之后的事了,那时刚流行电子书,可以在电脑上毫无忌惮地看他的时代三部曲和所有杂文,其中最打动我的就是这一篇《工作与人生》,我不知道王小波本人在工作和人生的细节上是如何实践的,但我觉得这些道理是好的。正如他的一位恩师所说:“我教给你们的数学,也许你们一辈子都用不到,但我还是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以前我不曾理解过那种心胸的伟大,现在完全能够明白。

    我那时已经经历过一些苦难,对于人生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但所知又不甚详细。我觉得王小波的东西给了我一些方向,这些方向也是好的,虽然选择权依然在我手里。

    人生就是这样,看得越多,知道的越多,越容易做出选择。因为自己会分拣,会挑选,会抉择。

    2001年我曾想过去王小波墓上扫墓,但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他本就不是重视形式的人,我去了反倒流俗。前几天张爱玲的去世才让我猛然醒悟,我还有机会见一见这位改变了很多人思想的作家,还能在他在世的时候为他做一些事。我一定要见到他。

    鲁薇很奇怪为何我要对一个被查禁的作家有如此兴趣,95年国内华夏版《黄金时代》被查,就算这样,他的作品在国内也并未出名。16届联合报中篇小说奖也不为人知,连《未来世界》在台湾出版都悄无声息。我对鲁薇说:“这个作家,和金庸一样,有感动中国的力量。金庸用他的小说,而王小波用他的杂文。”

    鲁薇摇摇头,表示不可理解。

    我也不多说什么,让她尽量给我安排就是了。

    鲁薇一边联系美国的卡麦隆一边派人去找王小波,声称是商量出版事宜。王小波的大多数杂文此时还未出版,我把搜集出来的杂文给鲁薇看,鲁薇看完之后开始支持我跟王小波见面,并且声称一定要带上她。

    国内的人见一面毕竟比较容易,我懒得动,让鲁薇直接请王小波过来算了,好在此人架子不大,倒是一请就来。

    见面的地点就在鲁薇公寓,我知道王小波比较讨厌形式化的东西,这个人跟我一样是那种喜欢往舞台上扔西红柿的人。我们的见面简单而直接,王小波毫不在意旁边还有一个对我冷言冷语,哦不,是连冷言冷语都懒得的鲁倩,以及温婉大方的张小桐。

    我请王小波来的另外一层意思自然是希望鲁倩能从中明白点什么,虽然这个希望很渺茫。

    鲁薇作为太阳电子的形象代表,自然是一套职业装加文员戴着合情合理的金丝眼镜陪坐一旁,此人经过我一点时间的推荐,已经成了王小波的fans。

    王小波和照片比起来还要更黑一些,头发虽然经过梳理,依然显得乱糟糟,此人小眼睛方块脸,身体强壮,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中国传统作家的样。我对他的生平已经了如指掌,甚至一些关于他处事的哲学也曾研究过一二,此刻见到这个一直未曾谋面但又敬佩无比的作家,说我心中不激动也是假的。

    王小波对等他的人居然是三个孩子也有一些惊奇,不过毕竟心态好,基本上没表现出来。

    几个人落座,鲁薇把我们一个一个介绍下来,末了开玩笑地说:“王老师不要拘束,我们就当是家庭聚会好了。”

    王小波看我正在翻《黄金时代》,有点好奇地问:“看得懂吗?”

    我合上书,朝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一笑:“作品只是镜子,更多时候反射出来的还是读者自己想要的内容罢了。”

    王小波眨眨眼,这是他的一个小动作,以前在某篇关于他的文字里曾经看到过。

    鲁薇在旁边说:“王老师,张小桐小姐很想出版您的《未来世界》简体中文版,不知道您的意思如何。”

    王小波笑了:“还有人敢给我出简体版呀?”

    张小桐把自己手上的杂志递过去:“王老师知道我的这本杂志吧?现在我们有独立的出版渠道,希望能把您至今为止的所有作品都重新出版一次,我认为您的文章有改变年轻人心灵的力量。”

    王小波摆手:“我不是什么老师,人之初好为人师,赚两个小稿费的而已。知要你们能出版,我这方面是没问题的。”

    我说:“那么今后您可以在我们的杂志上开个杂文专栏吗?”

    王小波想了一下:“一个月多少字?”

    “您随便发挥。”我说,“只要别像那些旅行作家和报纸专栏一样对付了事就行,我希望通过《绯红少年》让您的东西被更多年轻人知道,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最后一句“让他们有更多选择”显然打动了王小波,他想了想说:“没问题,我的杂文集你们能出吗?”

    “实话说,我们最想出的是杂文集。”张小桐笑着说,“小说集我们想一起出,三部曲嘛。”

    王小波不知道竟然还有人了解他的写作计划,略显惊奇:“你们知道?”

    鲁薇笑着说:“是啊,我们想买断您时代三部曲的简体中文版权,您看如何?”

    王小波在这个事上比我们还痛快,要知道国内简体中文版敢出时代三部曲的人还真不多,春光文艺出版社算一个,不过人家97年之后开始转型去包装美少年作家和美女作家,虽然主编责编一拨拨换,钱肯定没少来。王小波的东西在95年还算是赔钱买卖,一般出版社不敢接,万一因为查禁的事罢了主编职务又没钱拿,那多划不来?

    事儿基本上就这么定下来了,出版的事让已经快升到台长的董庆华来办,我和张小桐要做的就是组织人手重新排版设计封面。对这些事我倒是很轻车熟路,封面设计我找邵科来做,当然前提是让他先读了王小波的作品。95已经有代工的电脑灌版出现,《绯红少年》那几个平时牛到已经快不知道自己是谁的编辑们要做也只是校对而已。

    其实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提醒王小波,注意身体健康,注意心脏健康。我希望他能多活几年,他的东西对现在乃至于今后很多年的年轻人,都有莫大好处。

    王小波走了,转头我们要见卡麦隆,这个主可是大牌,当年一部《终结者2》把他抬上了天,95年末此人刚结束了《真实谎言》的工作,在四处找投资商拍《泰坦尼克》,听说中国有几个财大气粗的主想见他,答应是答应了,不过得我们去见他。

    这个就比较棘手,办手续大概要半个月,我嫌麻烦,通过美国方面的相关人士直接跟他开了一次电话会议。

    反正不见面,他也不知道我是十几岁,我捏着嗓子跟他讨论了一番关于此人之前作品的种种细节,卡麦隆同学以为中国人的欣赏水平忽然高明得不知道哪里去了,顿时惊为天人。又得知我倍儿有面子的一口地道英国伦敦腔英语乃是自学而成,还没出过国,还是这个中国土财主集团的决策者,更是吃惊得宛如他电影里的液体机器人,下巴都淌到地上去了。

    我在电话中表示,我们愿意成为此人的投资商,投资这部很多人不看好的爱情电影,同时也希望把另一部小说给他看看,让他在这部电影拍摄结束之后考虑一下能不能改成本子拍出来。詹姆斯大爷对我的电影知识很是惊讶,觉得我推荐的小说自然不能差,当下表示可以拿过来看看。

    我心中暗谢当年满大街的中国电影杂志,没有它们我想唬倒世界级导演还真有难度,这些电影杂志每天除了研究还是研究,用日本人的话说这叫otaku精神,老子不是otaku,但老子看了otaku的书也能唬倒otaku。(看看,又开始绕圈说话骗稿费了。)每个白痴读了一本书都能变成专家,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卡麦隆听说投资有望,倒有点心动,不过还是对中国人的钱包有持怀疑态度,追问了一句投资上限。

    我懒得理他这种鼠肚鸡肠,硬邦邦说了句:“3亿美金。”

    我说完,电话那头的卡麦隆愣住了,我身边的的张小桐愣住了,鲁薇愣住了,连在一边用藐视的表情看我哇哇说鸟语的鲁倩也愣住了——她听得懂。

    卡麦隆在电话那边深呼吸了一下:“你确定?”

    我说:“我确定,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创造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