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心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爱在心中-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贵叔叔出来看见说:“你不要孩子啦?那么小能受得了吗?”

  爸爸说:“现在天暖和了。没事!”

  贵叔叔过来拦阻:“孩子是拉肚子吧?这会加重的!”

  爸爸终于给我洗干净啦。到了晚上我是病情加重。腹泻没好还发起烧来,好一顿的折腾。

  妈妈被气得一个劲地骂爸爸:“那么大的人了,管啥不懂!你以为那孩子像你大人似的,经得住折腾。从来就没见过你这样的人!。。。。。。”

  爸爸觉得自己理亏,他躺在炕上假寐,过一会竟然是酣然大睡起来。妈妈这个气呀!

  在那个难忘的周末,妈妈为爸爸没能照顾好腹泻的我,而与他大动干戈。有了如此惨痛的教训以后,妈妈毅然决然地要把我送进长托。最后,爸妈达成了共识,下决心要把我送进幼儿园。

  65年的时候,院里的幼儿园还在大帅府的附近。5岁的我进了长托。每周一和周六都有院里的汽车接送。因为许多幼儿园的老师是院里的家属。所以,来回都有他们陪同,家长们也绝不会为安全担心。办好了一切手续,我就开始入园啦!

  在周一的早晨,爸妈一起带我来到院里。进了北大门向右一拐就看到,车库的停车场上,停着两台‘大面包’和一带棚的美式中卡。许许多多的军人和职工们把自己的孩子送来,交给幼儿园的老师以后,自己就去上班了。

  那时的孩子很少是由家里自己带的。所有的孩子们大都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觉悟。

  听老人们说:幼儿园的院子在古时候,是一位军阀的府邸。面积大概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在一个青砖黑瓦的二层楼里,一端是我们小朋友的活动室和卧室。另一端是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休息室。不带班的老师都在他们自己的屋里。幼儿园的食堂在院子里面的一处平房里。早、中、晚由大班的小朋友负责去打饭,饭后再把碗筷送回去。

  在幼儿园的院子里,有许多的秋千,滑梯,转椅等等设施。本来就让爸妈扔惯了的我,有这么好的地方,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生活。

  我们的活动室和卧室,每个房间都有上百平米。上午,老师教我们常见字,画画和唱歌。有时也讲故事给我们听。中间都有休息的时间。

  吃过中午饭以后,各自上自己的床去午睡。下午,只要是好天气,老师就带我们在户外做各种游戏和活动。晚饭后,在室内听老师讲故事,做做手工,或者是做活动。然后,洗涤上床睡觉。所有的一切都有严格的时间表,有点象部队里的解放军。

  幼儿园里的每一件事情我都喜欢。我热爱文学,喜爱唱歌,不能说跟那时的培养没有关系。我们那时听的故事都是英雄的故事。像董存瑞、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和雷锋等等。有的时候老师为了锻炼我们,他们讲完了就让我们轮流来讲故事。

  学唱的歌曲大多是儿童歌曲。印象最深的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共产儿童团歌》还有《卖报歌》等等。有时学会了歌以后,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一支小木枪,学着解放军叔叔的样子,排好队把枪抗在肩上,一边走一边唱。

  《共产儿童团歌》的歌词是:

  “准备了好吗时刻准备着,

  我们都是中国共产儿童团。

  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

  滴滴答滴答滴滴答滴答。

  。。。。。。。。。。。。。。”

  儿时那极其有趣的情景,至今还在脑海中浮现;那甜美的歌声,还在耳畔回响。。。。。。

  我们学画画开始学的是画大萝卜,大白菜,小房子和小树等等。五颜六色的铅笔蜡笔,在雪白的纸上能画出各种美丽的画面。另一个让我喜爱的是用橡皮泥制作各种小东西。。。。。。

  在我上幼儿园那年的年底,我们家添置了两个木箱子,那箱子足能把两个我装在里面。箱子的表面刷的是清亮的黄色油漆,正面有漂亮的花纹,听妈妈对人说:“这是水曲柳的。”

  妈妈格外地珍爱它们。在里屋的正面妈妈用砖块和大木方子把它们垫起来。又把一大块的绿色塑料布蒙在上面之后,把红色的小闹钟和白色的陶瓷香皂盒啥的都摆到上面。到了春节的时候,家里买了戏匣子(收音机)以后,也摆在了箱子上面。就更加的光显了。。。。。。

  那个时候的平民百姓,除了看上一场电影,就只有收音机里传来的欢乐了。在我们家里,爸爸最爱听得是新闻报纸摘要节目。除了这每天还要带回《参考消息》看上老半天。只要是妈妈在家,我们固定要听她的最爱--戏曲节目。在各种戏曲节目中,妈妈最爱的还属评剧。在爸妈都不在跟前的时候,我就会拨遍所有的台去找“小喇叭”或歌曲节目。

  至今最让我难忘的还数湖南民歌《浏阳河》它甜美动听而且感人。那优美而又舒缓的曲调,就像一支船儿载着你在河中遨游。。。。。。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湾?几十里水路到香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领导我们得解放?啊……呓呀呓吱呦。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香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哪,出了个毛主席领导我们得解放。啊……呓呀呓吱呦。……。”

  65年过年的时候,由于太奶的丧事,我们一家没能好好地过年。66年过春节是我记忆中第一次感到喜庆的节日。记得那时候大人和孩子们都特别的高兴。

  腊三十是人们最忙的时候。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下午早早地就穿戴整好了。院里的汽车一到,我们大声地欢呼雀跃:“噢!回家啦!回家过年喽!”

  老师威严地喊道:“不许乱!排好队一个一个上车。谁不守纪侓就不许谁上车!”大家全老实了。

  上车时,大一点的男生上了美式中型卡车,我们小一点的和所有的女生上了大面包。往回走的一路上,老师带我们一首一首地唱歌。汽车一进院里的大门,车里的我们就像乱了营似的欢蹦乱跳起来。这个喊爸那个叫妈,好不热闹!只要是老师一接下车,一个个像山野里的小鹿欢快地跑向自己的爸爸、妈妈。。。。。。

  爸爸接我回到家;妈妈正忙着那。妈妈是辽南乡下人。所以,过年的时候,春联、福字、年画一样都不能少。她对年画更是情有独钟。在炕头的墙上贴上了《连年有余》一个大胖小子抱着一条大鲤鱼;还有《迎春接福》男女老少喜迎春节的彩色年画。屋里顿时增添了喜庆鲜明的光彩。她说:“这样才像过年那!”

  妈妈把该糊的糊了,把该贴的也贴上了。又炒了好多的菜。爸爸可以说是个美食家,一见好吃的他是眉飞色舞。据他对别人说:自己现在已经有二百三四十斤了。妈妈忙完了对爸爸说:“今儿过年,你随便吃。啊!”

  爸爸一边汤酒一边笑着说:“哈哈!还是过年好!对不?小!”

  我痛快地答应:“对!”

  妈妈说:“一对馋猫!嗷!不对。是一对耗子!”

  妈妈到外边放了一挂鞭。回来之后,妈妈坐在炕头上,爸爸拿个马札坐在炕梢,我坐在爸爸、妈妈的中间。热乎乎的年夜饭就开席了。妈妈一个劲地嘱咐我:“慢点吃!嚼碎了!”年夜饭人们都喜欢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吃到七、八点钟,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小小的我是灾荒年出生的。见了吃的就狼吞虎咽的,不大的功夫肚子就撑得慌了。妈妈只好撂下筷子下了炕,到外屋端来脸盆说:“过来!洗一洗,好换衣裳。”

  妈妈为我洗净手和脸擦干了,又为我擦上一点雪花膏。这才拿过一套崭新的蓝衣服和一双新袜子为我换上。她一边换一边嘱咐我:“上外边玩长点眼,别让鞭给崩着。也别烧了衣裳。要不,回来我可揍你。听见没?”

  “啊!”我满口答应着。蹦下炕去穿上棉欤B。

  妈妈又说:“自己把帽子和手闷子戴好了。”

  在我穿鞋时,妈妈从外屋拎进来一个玻璃罩的小灯笼来。我高兴地一个劲地直跳。妈妈把一个蜡烛头点上,再栽倒底板上。扣好了灯罩递给我说:“小心点,别打破啦。扎了人!”我答应一声风快地出了门。

  满胡同的孩子们都吃饱饭出来玩了。打灯笼的还真少,多数的都在放小鞭。在我们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爸妈们在家里最忙碌的时刻。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都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噹、噹、噹”地忙着剁饺子馅。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鞭炮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到了半夜时,大人和孩子们都出了屋。纷纷地喊道:“接神了,放鞭喽!”

  爸爸妈妈包完了饺子,也出来放了一挂鞭。大街小巷的鞭炮声响彻天宇。我们孩子们欢乐地蹦跳起来。放完鞭炮以后,小伙伴们都恋恋不舍地回家啦!

  回到家里妈妈把三张崭新的一角钱给我揣到兜里。说、:“这是给你压腰的。图个吉利。可别丢啦!”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记得大年初一开始串门拜年。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向叔叔、婶子和大爷、大娘行礼问一声:“XX过年好?”

  婶子和大娘们回一声:“过年好?”或是“都好!”给你抓上几块糖,塞到你的兜里。

  春节的三天假期一过,大人们高高兴兴地上班了。上学的放了假。只有小小的我,还得上幼儿园去。人们吃了破五(初五)的饺子后,年也就算过完了。

  在我们小朋友过完年回到幼儿园以后不久。在一天早饭后,老师对我们大家说:“大家听好了!今天上午我们去看电影。”老师刚说到这,就听到“嗷!看电影啦!”小朋友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