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1649- 第7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个商人目测了一下道路的宽度和平整度,感觉自己完成了任务。

    汉唐集团安全情报部的范例部长,给他们下发指令,想办法从侧面推动鞑虏把码头和道路的基本建设做一下,成本嘛,不必要考虑。

    这个是当然了,以后就是汉唐集团来了,不是还得修?

    那个商人最后看了一眼码头和道路。

    他感觉那码头上的设备,同时下摆两辆汽车是没有问题的,另外,那道路也可以并行两辆汽车了。

    他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两辆轰鸣着的汽车,它们喷射着子弹,毫不留情地迅疾如飞地扑进了京城里!

    但是任务还是多多的。

    那个商人很快要去天津开分店了,生意就是红火呢,这些就是我大清领导有方嘛。

    当那个商人来和漕运通判告别时,漕运通判心里竟然立刻有了不舍之情。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商人啊,去天津干嘛?留在这里辅佐我多好。

    但是商人重利轻离别,这个家伙执意要走了。

    漕运通判最后无奈地说:“若是你主家执意要你去天津,也罢,我那里有朋友,可以为你修书一封,到时候也好有个关照。”

    那个商人心里话,在你私人身上花费了差不多十万马票的货物了,就得了这薄薄的一封信!

    不过这样也好,便于在那里展开工作了。

    感谢老朋友yezhongye、盟主书友19630508、cmd19764、side6gm、骑虾到处转、fairplay120的支持。

    感谢小韩通过支付宝15841539140给我补上了书钱。

    这段时日,状态不佳,更新怕会有些变化,可能不会一天一更了,请大家原谅。

    人在,书在,更新会慢了些。
第六百三十四章 鞑虏的反应(四)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天津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

    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的“靖难之役”,便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这样,自古因漕运而兴起的天津,在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也就是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这是明大陆历史中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这就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

    明代的漕运,无论经河、经海都以天津为必经之路,明代统治者在此立卫筑城、置囤建仓。

    天津为适应其保障漕运正常进行和拱卫京师的需要应运而生,从旧日的聚落市镇发展为军事城堡。

    后来这里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鞑虏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

    在目前的时空,天津地区漕运的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海运、河运并举,商贩、官运兼行。

    漕运的发展繁荣使数万名漕运人员从天津停留或经过,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天津的消费,使这里成为北方商品的贸易中心,吸引了很多人来此移居,因此,这里绝对是个开商铺的好地方。

    由于运送漕粮的人员大多是南方人,他们经常在天津停留,所以在南北运河上还经常能听到南方语言。

    受到南方漕运人员的影响,部分天津人也学会了讲南方方言。

    这一点就是52号工作站要远比51号更大一些的原因,就算人员多了,也不容易招人注意。

    也是从明代末年开始,流入天津的商品种类日益增多。

    如江浙一带的丝绸、瓷器、布匹,辽东的大豆,河南的粮食,闽广一带的海货、木料、茶叶、纸张。

    天津的集市和商业区就此出现,当时天津城内出现了东、西、南、北、中五个集市,分布在城中心和四门附近。

    北门外有杂粮店,商贾贩粮百万,资通京师,城东有宫北大街、宫南大街,城北的针市街、估衣街、竹竿巷以及驴市、牛市、布衣胡同等都是商业较为发达的地方,天后宫附近在明代中期已经成。

    在天后宫的后面,大约一里外处,有一处前两层楼,后面三进的民居。

    这曾经是一个中等富户之家,他原先是与闽地做茶叶生意的。

    后来闽地的郑氏家族又突然兴起,叛了大清。

    天津官府查出他家的茶叶生意中,七八成都和郑氏家族有关,当时若不是他上下打点,差点判了他一个资敌之罪。

    所有的茶叶都没收了,算是家破人未亡。

    他便只能卖了房子。

    时隔多日,终于有一伙子人一下子把房子买走了,这一家人便听人劝说,全家偷偷出海了,去一个叫台湾的地方。

    天后宫地带从来都是吵闹的地方,本来在这里住实属无奈了。

    但是这一伙子人却好像挺高兴似的,他们在那乱哄哄的人群中走起路来都面带笑容。

    他们自称要开店,便把那民宅好一顿修整。

    修好后,他们招了几十个伙记,把店子开了起来。

    但是有人进去一看,鼻子都气歪了。

    干嘛呢,干嘛呢,你们这是!你们大爷的,这里头没有低于一两银子的物件!这里是啥地界?都是漕运工呆的地方!

    你们这是上叫花子堆里卖龙王爷的宝啊,气害人呢,看不赔死你们!

    一开始果然是人庭冷落,这伙子人不像是着急的样子,进进出出的,还没有哭的模样。

    时间长了,没有人注意他们了,那都是一群傻蛋,哪里会做生意。

    原先负责京城51号工作站的那个商人叫那撒,他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便升任为北方总局的负责人。

    汉唐集团安全情报部明大陆北方工作站总局,便设在天津的52号工作站里,因为这里的一切条件都是最合适的。

    商人那撒在通州的成绩让范例部长大为赞叹。

    从通州传回来的数据表明,张家湾码头的通过能力大大超过了汉唐集团的预期设想。

    这个情报转给了汉唐集团安保部。

    伍坚强部长看了后非常高兴,他说:“你们那一个工作站的成绩,比得上我一个后勤工程大队了!”

    范例部长笑着说:“哪里,要是真刀真、枪的,还得是你们冲上前。”

    他们两个互相拍着对方的马屁,说了半天的话,把勤务兵都恶心的受不了,躲得老远。

    商人那撒被汉唐集团安全情报部在火线提拔了。

    这一天,商人那撒乘着两人轿子,来到了天津天后宫后面,找到了一处叫燕莎的大商铺子。

    他走了进去,和里面的人对上了暗号:

    “天王盖地虎!”

    “宝塔镇河妖!”

    “盗版网站手狠!”

    “看盗版者心黑!”

    就这样,商人那撒对上了暗号,成为了北方总局的局长。

    在他刚刚要开展自己的工作时,他便被一件事情打断了工作进度,而且差点导致了整个大好局面的崩溃,以至于差点全功尽弃了。

    这件事情完全是由于汉唐集团中的一些人,乱建议,瞎指挥引起的。

    有人嫌弃这些情报都是文字性质的,他们更想要图片样式。

    红星自走设备厂铁依厂长说:“把北方的道路拍几张照片来!我好好看看那里的交通情况,看看有没有必要上履带式………”

    潘科树厂长说:“对啊,我们的照相技术员现在这么多,照相设备也足够用的,不要光想的挣钱嘛!”

    穆木厂长说:“做事情要多方面去考虑,不要缩手缩脚……”

    范例部长想了想,感觉有道理。

    他便组织了一个照相小队,要求他们先把照相馆开到天津城里去。

    这个照相馆引起了轰动,有人听闻过传言,这一次算是见了世面。

    有的人听都没有听到过,把这个相片说得极其神秘!

    这引起了鞑虏贵族的注意。

    一个都统大人的公子非去那个什么东方红照相馆看看!

    结果他真照了几张相片后,那个公子回家后竟然病了,发起了高烧!

    都统大人赶紧找萨满来跳大神。

    结果一大帮子妇人围着那个公子一边跳着请神舞,一边敲着单面鼓,那腰间的腰铃也是乱响一气!

    这里必须多说几句。

    鞑虏的萨满教巫师通常是佩带腰铃并执抓鼓表演的,除鞑虏努尔哈赤皇族萨满跳神使用的腰铃分为大小两种外,民间萨满跳神使用的腰铃大同小异。

    萨满的巫服分为上衣和下裙。

    萨满的上衣叫白汗褶兜,它的背部是由羽毛编织而成,袖口则是用鱼鳃片和乐珠串编,而下裙设有腰带,腰带镶有小铜镜子,两侧各有一条镶有红边的索带,布带下有七至十一块不等的布块与之相连,下接捏褶的下摆,下摆上镶嵌着贝壳、骨角片、鱼鳃片等发光物体。

    萨满所戴帽子称为“神帽”,满语称为“失色”,也就是说那萨满乃头戴巫帽,帽上插鸟毛。

    萨满帽多以鹰、雕、水鸟、神鸟为饰,有的萨满帽上有鸟多达二十多只,但鸟的数量都为单数,帽上鸟的多少是代表神权、神力的大小。

    事实上,整个明大陆上,唯有鞑虏是极端崇拜鸟的,无论是鹰还是乌鸦,都得到了他们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他们的官帽子上也是插着鸟毛,并且以鸟毛的图形来标示着职位和荣誉的高低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