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是怎样烤出来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公务员是怎样烤出来的-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值得他尊敬的地方,如果你有价值,不用争,他会主动靠近你的,贫时身处闹市无人问,富时身处深山有远亲。因此,不要试图改变别人,要改变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勤字当头
业精于勤。想在工作中干出点名堂来,主要还是要靠一个“勤”字,像小蜜蜂一样辛勤奉献。我总结了五个勤:

  一是眼勤多看。看文件、材料不能像过眼云烟,毫无印象。对上级文件要反复看,领会精神,吃透方针、政策,记住要点,明确任务;对下面总结报告要细阅全文,掌握工作进展,熟悉情况,看出问题,以利指导;对有关部门的文件、材料着重学习经验和做法,取彼之长,补已之短。

  二是手勤多记。对周围环境和事物多观察,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记录和资料的积累,对看到的情况、问题、数据、工作进展,都要根据需要分别摘录,多总结工作中的特点亮点。

  三是嘴勤多问。多动口向老同事请教,对不清楚的情况、细节,要勤问、勤打听、勤催办,超越职权范围的要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不能随自己的意志去办。

  四是腿勤多动。领导安排的工作要立即行动,跑步前进,以最快的速度把工作做好,不可拖延,不要让领导等着,如果领导安排工作后又催促你,那就有点被动了。

  五是脑勤多想。在工作中,对收集的信息,要动脑分析研究,采取归纳、比较、判断、推理和分析,注意摸索、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善于学会观察分析各种社会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分析、研究工作动态,注意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工作几点总结
工作中有许多心得体会,有些不能单独成文,便放到下面,与朋友们交流。

  打开局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了一半。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在领导和同事心目中,形成第一印象后,就很难改变了。如果在一个单位形象差了,在大家心目中形成定势,要改变就几乎没有可能了,你想进步也就很难了,只能调往新单位,重新开始树立形象。有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招录成为公务员,到了机关工作,还像在大学校园里一般,散漫、张扬、无所顾忌、随心所欲,时间长了,就在领导同事心目中留下不好形象,等自己感知到影响不好时,悔之已晚。因此,到任何一个单位都要尽力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保持低调。有句话说的好:上帝让谁灭亡先让他张狂。因此,还是低调驶得万年船。有位老领导是反贪局长,走到哪里都让大小官员敬畏三分,但他开车出行,去哪里都记着带上驾照,他说这是对交警的尊重,我看这也是一种低调。有人讲,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也有人讲,高调做人,低调做事。这是两种不同的态度,都有做出成就的人。但对于我们初入职场的公务员来说,还是低调为上。

  踏实肯干。在单位,踏踏实实的干工作,不要耍小聪明,领导阅人无数,什么看不出来?领导让多干些工作,是一种锻炼,是让你早点成熟起来,因此无论哪位领导安排的工作都要用心的去干,万不可有怨言,干的越多熟悉工作就越快越早。但关键是尽量避免干错了。

  忙中有序。工作忙,但忙中有序,忙中长见识。有时候,工作会集中到一块,非常忙碌,让人有些着急,但任何时候都要忙而不乱,再困难再烦琐的事情,慢慢做,不停歇,最后都会完成的。

  少发牢骚。一次随领导去基层单位指导工作,有基层人员非常牛气,指使我做这做那,回去后心中气愤,发了一些牢骚,后来这些牢骚话传到基层单位了,问题没解决,反而引来基层单位领导的不满。其实,图一时痛快,说了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带来被动。因此,在单位关紧自己的嘴巴很重要。

  多讲成绩。一次写年度工作总结,写了成绩,也写了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有理有据,自我感觉挺全面,交给处领导把关,处领导提出:总结都是说优点,讲好的方面,讲问题多了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局领导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于是又把问题部分去掉了,只是在最后点了一下。写工作总结,成绩要说够,问题蜻蜓点水就可以了。

  讲究技巧。市委党校的一位老教授讲:一个党校教授因为在讲课时说了一句实话,得罪了市领导,领导就批示要求他下课,至今不能讲课,一句话影响一生。教授解决的方式是,如果想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讲究技巧引导,让听者想出意思来,而不是讲者说出来。在这方面,我也是个小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思考。

  注意形象。我们这些公务员,在单位可能仅是一个小科员,不是官员,但在老百姓眼里,也是个“官”,或者说是小“吏”,代表着政府形象。因此要时刻注意社会影响和自己的形象,特别是个人作风问题上,不给人以口实,不让人捕风捉影。形象坏了,想补救就难了,就像在木板上钉颗钉子,拔了钉还有眼儿,补了还有痕迹。

  以公为重。说话做事要把“公”字放在第一位,不可“私”,既使“私”也要与公的利益相吻合,否则,领导就会不信任你。这个“公”包括国家、集体、领导,唯独不可有自己。在工作上,把私字放在前面,理讲不通,也很难行的通。为公,既使行不通,理通,也不会让人产生意见。

  实事求是。有一次,单位组织活动,要求全体人员参加,结果我们处室很少几个人参加,为了维护部门形象,让签处室多少人参加活动时,我多签了几个人,结果被组织活动人员指出,给予了严厉批评。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这样说话做事才有“根”,才能理直气壮,而不会自取其辱。

  有敏感性。有一天晚上值班,半夜里突降暴雨,外面哗哗作响,我在值班室内睡得正香,忽然听到刺耳的电话铃声。接电话后,一个短促的男中年声音说:发大水了,田地的水漫到村里了,我们的房子快被冲倒了。我连忙问:你们是哪里?他说是某某乡某某村。这是一个山区村落。我立即向带班领导汇报,领导让我再给那个村民回电话,询问详细情况。这个过程中,雨就渐渐小了。最后,那个村民说水落下去了,房屋没事了。危情解除了,我认为应该没事了。可是第二天清早,带班领导安排我马上打电话询问各乡镇受灾情况,以备向主要领导汇报。这点是我没想到的,说明敏感性不够。

  顺势而为。每日清晨,在上班的路上都能看到一望无垠的麦田,绿油油的,生机勃发,长势特别快,一天一个样儿。回想,一冬的麦子没有生长多少,好像是冬眠了,大概是为春的勃发而蓄势吧。适宜你生长的时节,不要错过,飞速的成长;不适宜生长的时节,默默等待,积蓄力量,一触即发。现在,我们何尝不应该如此呢,正在冬日,为什么要急于生长呢?等待春日的到来,再飞速发展,这是掌握时机、顺势而为的道理啊。

  思虑三关。做事要有原则,凡事要先思虑过三关:法律关、道德关、良心关。不违犯法律,不违背道德,良心上过得去的事情才可以做,不能因为人情、金钱、美色等欲望和利益而迷失,丧失原则和立场,而最终身陷囹圄。做公务员一定要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党纪国法,尤其是法律,这根通电的火线,不能触摸。没有底线,存在侥幸心理,一旦案发,万劫不复。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可怕的贫困思维
长期处于贫困之中会形成贫困思维,就是以节俭而不是以投资摆脱贫困。积蓄跟不上贬值,因此节俭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局面的。同时在一些关键事情上,贫困思维是十分可怕的。讲一个陶朱公救儿子的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陶朱公即范蠡,据史记载:他协助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之后,功成身退,出海去了齐国,在海边耕种为生,整治家产,积聚了数十万财产,齐国人听说他有才能,想请他做相国,他以为长久接受尊贵的称号是不吉利的,于是广散财产,来到定陶, 没多久再次积累了上亿财产,天下称之为陶朱公。  

  范蠡在定陶时,小儿子出生了,等到小儿子长大的时候,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收在监牢里。范蠡得知消息后说:“杀人者死,这是本分。不过我听说千金之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处死。”就命令小儿子带上千溢黄金去楚国解救。要出发时,范蠡的长子拼死拼活的不同意,并说:“我是长子,现在二弟有难,父亲不派我去反派弟弟去,这不是说我不孝顺么?”而且声称要自杀。陶朱公之妻也说:“你现在派小儿子去,也不知道能不能救活老二,现在反把老大的命丧了,可如何是好?”范蠡被搅得没有办法,只好派长子去,并写了一封信给楚国的故交庄生,让长子带着信直接去找庄生,又再三叮嘱长子:“你到了之后,就将钱交给庄生,一切听他安排,不要管他如何处理此事。”。长子答允出发,又私自带了几百溢黄金。 

  长子到了楚国找到庄生,发现庄生穷的一塌糊涂,住所利用城墙作为后墙,门前满是杂草。长子按照范蠡的交代,把千溢黄金交给庄生。庄生听明来意,便说:“你现在赶快离开,千万不要逗留,即使弟弟放出来了,也不要问所以然!”然而长子并没有离开楚国,而是用私自带的黄金献给楚国的权贵,以求门路。 

  庄生虽然贫穷,但廉法正直闻名天下,从楚王以下都把他当老师一样尊崇。至于范蠡送来的黄金,他并不想接受,想等事成以后归还,以表明信誉。庄生对妻子说:“这是陶朱公的钱财。如果我病死了,来不及事先交待你,记得以后归还他,不要去动用。”但是范蠡的长子不明所以,以为给这样的人黄金毫无用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