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就是忙忙忙,好像农业局是他一个人的”林惠抢着说,
“当然要好好做,争取做出点成绩出来,难道上来就是来耍的?”薛冰回答,
“没见过他这样当官的,一点便宜没占到,还倒贴钱”林惠不满,
“倒贴钱?”大家不解,看着薛冰,
“我管机关,职工和职工的父母有生老病死的,我要代表局里去看望和吊唁,有时候个人还要掏钱表示一下”薛冰解释,
“他们那可是一个大局,好多人呢”林惠把屋里嘀咕的话,一古脑儿搬到这儿来了,
“行了行了,吃饭,花了多少钱哪?”薛冰不耐烦,
“多做点工作没啥,拿钱吃点小亏也没什么”薛冰的老妈说:“但是你千万要记住,绝对不能拿单位的钱,这个便宜绝对不能占,听到没有?薛冰”
“我知道”
“现在找个工作多不容易,你看你爸单位的人,赵厂长的几个孩子,在企业的效益不好,还有没有工作的,在街边摆个摊,生活都困难。粮食局下面的一些企业,像这样的还多的是。你们都是公务员,别人羡慕得很,要知足,要珍惜。”
薛冰知道,这是实话,老妈在住宅院里常跟别人摆闲话,说起自己家里的事儿挺自豪。
“我跟你说了的哟,不准去单位给自己报一分钱,划不来。你看那些贪污的,哪一个有好下场?在人前人后头都抬不起来,还要把工作弄掉了。要算钱,你们公务员几十年下来要拿国家近百万的工资,你算下这个帐?”老妈本来话就多,今天这个机会看来是等了好久了,说得又快又严厉。
“说哪里去了哦?我从不占小便宜”薛冰连连点头称是,
“大便宜更不能占。那些大贪官,占大便宜把脑袋都弄掉了,要那些钱来做什么?老婆孩子怎么办呢?”老妈有些急了,
“大便宜我是不敢占。再说,我多大一个官啊?有好大个权啊?市长是九品芝麻官,你算我多少品?你想那么多,想到哪里去了?”薛冰笑着说,
薛冰老妈是非常能干的一个人,也是最要面子。年轻时当过民办教师,后来当大队会计,还兼赤脚医生。公道正派,乐于助人,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薛冰见过,人们对他老妈都尊称“国英大姐”,以跟她接交为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薛冰几个从乡里进城里读书,老妈也“农转非”跟随父亲进了城。
一大家人吃饭说话,薛冰的老爸是从来不搭腔的,你说你的,他端着饭碗到客厅看新闻了。
很自然地,林惠她们几个女的又开始衣服长衣服短地聊上了,薛冰他们几个男的习惯了那几个,一打开话匝子就叽叽喳喳说上半天,也不搭言,悠闲地慢慢地喝酒。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二章 凋零乡村
在暂时安抚了部分牢骚满腹的职工后,郑局王培德薛冰带上相关科室负责人,重新踏上了下乡调研之路。
滨江近几年发展速度加快,主要在工业。
市委市政府年年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引进的几个大项目陆续上马,为滨江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这样一来,滨江的GDP上去了,财政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市委市政府领导里子面子都挣到了。
但是,滨江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市,它的农业人口占80%,农业也占了全市GDP的三分之一。只是,已经没有人真正重视这一块了,广大农村正在快速地凋敝下去。即使中央每一年的第一号文件,一定是关于农村、农业、农民所谓“三农”问题的。
理由很简单,对政府而言,在贫瘠的庄稼地里长不出GDP和财政收入,对老百姓而言,长不出的是大叠大叠的人民币。
这一天,薛冰他们走了三个乡镇。
所到之处,就找乡镇领导、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座谈。也到几个村社去看了看。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寻找好的工作思路。
在滨江农村,村社道路还没有硬化。住房,除了少数外出打工找了钱的拿回来,修了那么几栋,多数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
人口在急剧地减少,一个村,一个社,几乎所有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其中一部分还是举家迁走的。平时里,乡镇场上,只有政府的十几二十几号人在那晃悠。其他零零星星看到的人,老的老,少的少。乡镇一个市上下来任职的薛冰哥们私下对他说,不收皇粮国税后,政府的人都没啥事干了。就是敏感时期抓稳定,这留下的“613899”部队,他也干不出个啥名堂出来。
“613899”部队,说的是61儿童,38妇女,99老人。
薛冰老家在后山,那里更厉害。
他们那个社,二百多户人家,留守的只有三十多户,当然青壮年也外出了。有一个二十多户的大院子,现在只剩下一户人家,两个老人孤零零地在那儿守着。冷冷清清的境况,跟薛冰印象中小时候闹闹热热的情景,恍如隔世。那时候,一到午饭或晚饭的时候,家家户户炊烟袅袅,锅碗瓢盆声响在一起。薛冰和他的小伙伴们,或围在地坝里弹珠子,或制作个蜘蛛网捉蜻蜓,或者就学着电影里冲啊杀的。多好的童年时光啊!
现在,人都走的差不多了,这庄稼谁来种呢?
年年都在提倡搞大农业,搞特色农业经济。但折腾来折腾去,结果还是大同小异。虽然吃饭的问题是解决了,怎么富起来呢?土地里看来是刨不出金圪垯了,答案就只有一个:外出打工。
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薛冰想起几年前,某省有个乡镇党委书记给总理写了一封信,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他在信中大声疾呼:农村很穷农民很苦农业很危险。几年过去了,情况不但没有改观,而且不可逆转地,农村继续凋零下去。
农业系统内,这几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职能弱化,机构精简,人员分流。由于多数人员都是事业性质,还有企业人员,改来改去,元气大伤,这一块更趋边缘化了。
推辞不了,晚饭就在后坪乡吃。
薛冰他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一路上大家看到农村现在的样子,都是感慨万端,一付忧心国是的样子。等到一上了饭桌,全都忘到脑后,看不到半点愁眉苦脸的样子了。
“郑局长,你到农业局后,是第一次到我们后坪乡来。今天,能在这儿吃饭,是你们看得起我们后坪乡。来,我们敬郑局一行一杯”刘乡长双手端起酒杯,从郑局开始,一个个碰过来,
“谢谢刘乡长,给你们添麻烦了”郑局客气,
“我们这边远乡镇条件差,没啥好菜,将就”刘乡长说,
“这里饭菜可是最环保的,刘乡长,在城里想买都买不到”薛冰说,
“还有,这山里养的冷水鱼,比长江鱼还好吃”有人附和,
“我们这里远,一年也看不到几回市里领导,欢迎郑局和农业局的各位领导常来”分管农业的张副乡长说,
“我们这里酿的酒,味道怎么样?可是正宗的高粱酒,来来,敬大家,把这一杯干了。回去时给大家一人打20斤,给我们宣传宣传”刘乡长脸已喝得通红:“这山里是有好东西,就是形不成规模,交通也不方便。唉,这里是鸟也不生蛋,人也不爱来的地方啊”
“现在后坪到城里公路修好了,坐车到市里也就一个多小时,比原来好得多了”王培德说,
“职工还是不安心,都想往近的乡镇调”张副乡长说,
“谁不想啊,莫说他们,我都想。我在这儿从社会事务办主任做起,副乡长,乡长一步步过来,一晃二十多年了”刘乡长有些喝多了,开始发牢骚,
“郑局您最清楚,这市上要用人要调动,首先都是考虑大的乡镇。我们这些地方又远,又引不来大的项目,是被遗忘的角落”张副乡长说,
“可以向组织上提建议嘛,有机会的。工作上,你们这里可以利用山区的资源优势,集中一点,抓出特色来,市上就会重视了”郑局安慰俩人“给你们添麻烦了,来,我们农业局的同志们一起,敬后坪乡的领导,谢谢”
“好,好,干了干了”众人一起举杯,
这山区自个儿酿的酒,就是厉害,纯度高,四瓶白酒下去,大伙儿都有些七晕八素了。等到回到城里,才一个个清醒了过来。
薛冰他们从贫瘠的乡村,重新回到城里灯火辉煌的世界,那个感觉,就像不知是谁说的,从非洲到了欧洲一样。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三章 离任审计
一门心思要干点正事并不容易,这不,才消停了几天,麻烦事儿又找上门来了。
这天,薛冰刚在办公室落座,余梅就推门进来。
“余姐,坐”薛冰抬头,感觉余梅脸色有些怪怪的,
“薛局长,我们刚才接到书面通知,下周星期三市审计局派出的审计组要到局里来,按照干部管理的规定做法,对常局长进行例行的离任审计”余梅特别加重了“例行的”三个字的语气,
“离任审计”,哼,李华生、赵广东他们心头的火还在那憋着呢,这不是又要点着了么?
薛冰清楚,余梅跟常林局长的关系很好,强调这是“例行的”,言下之意也就是走个过场,绝对不是发现了问题专门来审计常林的。
“对,一把手离任都要审计,很正常,这是规定。我们要作好迎接审计的准备工作,给郑局长汇报没有?”薛冰问,
“给郑局长汇报了的,审计局的通知也在他那里。郑局长也说要做好准备工作。具体怎么做找你,这是我复印的一份通知,那上面有具体的要求”余梅把通知复印件递给薛冰,
“好,这还有几天时间,你们财务科两个同志辛苦一下,加加班,把前五年的帐目,好好自查一下。看有没有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有了就自查自纠,好不好?”
“要得,我们就在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