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张皇后是贤后,其实这是站在东林党的角度看待的。如果是朱元璋朱棣的时代,张皇后的做法,导致挨耳光都是轻的,搞不好被废掉。明代严禁后宫和外戚干政,皇后那种做法明显违背规矩。
张皇后在钦定阉党逆案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己无从查证,但是,弹劾过国丈张国纪的顺天府丞刘志选和御史梁梦环被打入逆案判处死刑,有明一代,言官有言而无罪的制度,充分保护言论自由,即使是触怒皇帝,充其量也就是廷杖。这样因言获罪实属罕见,被处死的更是前所未有。刘、梁二人显然是被违规处死,这件事明显是张皇后作用的结果——可见这位贤后贤良的成色了。
当然,最搞笑的就是打死客氏时,给她罗织的罪名了。天启七年的十一月十七日,客氏被从私宅中带出,押解到宫中专门处罚宫女的地方浣衣局,严刑审讯。审讯得出的结果令人诧异:
客氏害死数个曾被熹宗临幸过的嫔妃,张裕妃怀孕临产,客氏竟断其饮食,裕妃饥渴难忍,暴雨之夜,到屋檐下接雨水喝,最后哭喊着断气。
当时宫中有8位宫女怀孕,客氏承认这8名宫女都是自己从外面带进去的婢女,是想学吕不韦的榜样,觊觎皇位。
于是在浣衣局被活活笞死。
所谓“想学吕不韦的榜样,觊觎皇位,”这种说法到底靠谱不靠谱呢?魏忠贤和客氏被盯着很紧,如果要找野男人,一定要和天启长得比较相像的,才不能看出破绽,而且还要数量够多,才能保证8位宫女都能怀孕不是?
按理说,东林党没有什么证据的情况下,就能说出客氏和天启皇帝**这种不顾及皇帝最基本脸面的话,这时候怎么却匆忙处死客氏,而不是深挖魏忠贤和客氏的罪行?
而且最重要的是,魏忠贤曾在熹宗死前说已有两名宫女怀孕,这些宫女怀孕不是天启的后代,魏忠贤哪里敢和天启说?天启又不是傻子!这不是想把天启早早气死?说不定天启一怒之下把这些宫女打死都有可能。显然这些宫女怀孕,都是天启的后代。
反过来说——既然天启有后,那么,崇祯该不该继位,他继位岂不是不正当?这8位宫女怀孕的孩子哪去了?
仔细看一下客氏的案子,疑点重重:
一、严刑审讯的地方,不是锦衣卫诏狱,不是刑部大牢,而是浣衣局。显然,在刑部大牢和锦衣卫诏狱还没有完全被刚刚登基的崇祯掌控的情况下,如果本着审讯的过程知道的越少越好,浣衣局是最好的地方
二、审讯的过程,没有任何记录。没有相关人员辩护,没有审判人员的争论,仅仅是客氏的自供状,在明代则是极不正常的审讯。显然,审判仅仅是走过场,不是为了查明客氏犯了什么罪,而是为了让客氏认领某些罪
三、明代,哪怕是判了死刑,甚至是凌迟死刑的袁崇焕,刘瑾,他们被杀也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处决过程,比如验明正身,秋后处决,哪怕之后碎尸也好,或者传首九边也罢,前面的仪式必不可少。但是客氏,谋逆案不报刑部,不报锦衣卫也罢,竟然直接打死
四、客氏死后,其子侯国兴、其弟客光先与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同日被斩首。对比袁崇焕案件,整整审讯了八个月,这种处置简直是神速
显然,崇祯压根不想给客氏一个正常审讯的机会,唯一解释就是客氏知道的太多了,不得不杀,而且还得迅速隐秘的杀掉。。
联想到后来的传闻“后父张国丈,谋立信王(明季北略记载),这想让天启的幼子死亡的,可不见得就是魏忠贤和客氏等人,信王和张皇后也未必清白,刘白羽觉得天启皇帝的幼儿走出后宫都难,更何况是送到自己这里了……
到底是谁出的手,除了心里出于对天启皇帝和他幼子的怜悯,刘白羽答应照顾他的孩子之外。其实对于刘白羽来说不重要。
但是六天后,王老公公带来了魏忠贤对于刘白羽的任命书之外,真的带来了一个孩子!
153公公赞歌
“王老公公;这是陛下的骨血??”看着刚吃完奶;熟睡的白胖孩子…刘白羽没想到自己的算计是错到家了;愣了半天;才缓缓的说道。
“是陛下的一位公主!”王老公公缓缓的说道……
“那么陛下的皇子呢?不是说皇子出京么?”
王老公公听到这里;衰老的身体晃了晃;险些跌倒;最后才说到:
“陛下的皇子本来吃了你的丹药之后已经是没有问题了;不过后来陛下再度病倒;无法下床之后;就……就……”
“真有人敢……这万岁还有气呢!魏忠贤不是九千岁么!怎么不去查个水落石出?”刘白羽大声质疑到!
“查又能查出来什么呢?伺候皇子的宫女被人下了药;然后就有人偷偷的把门打开;陛下的皇子本来身子骨就弱;又是大病刚刚才好;自然就;就……”
王老公公伸出拳头;在旁边的一棵小树上连续发泄着;自己的拳头上满是鲜血都没有发觉……
“我回京面圣的时候;就提醒过陛下但是;但是……有些人的胆子;比天还大啊!”
“唉!!!!”刘白羽叹了口气;知道为什么天启忍受自己儿子不明不白死去也不追查了!
这种事情;是不是崇祯做的并不重要;只要你一追查;就代表了要对崇祯下手;谋立外藩了;就算崇祯完全不知情;也会有那些一心投机的太监;大臣们制造无数的证据指向崇祯;既然天启没了儿子;显然立自己的亲兄弟;比立不知道血缘有多远的一个外藩靠谱的多;天启有别的选择么?
但是你不追查;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白死了;身为一个男人;儿子被人害死;查都不能查!就算是一个普通人都是一个极为耻辱的事情;何况是身为九五之尊的天子!这就是政治;吃人的政治!
刘白羽根本没见过天启长得什么模样;不过作为一个男人;还是感同身受;流下眼泪来……
刘白羽对于这位没见面的天启皇帝;心中却是充满了同情;最后咬了咬牙;做出了一个冒着极大风险的事情:
“我听说九千岁和圣夫人给陛下进献了几个宫女;据说都是宜男之相;不知道怀没怀上陛下的孩子;我愿意为此上书信王;逼他承认……”
“多谢青山居士了;陛下请我出京的时候;就说青山居士学究天人;只怕能推算出这些事情来;又是难得的忠义之人;只怕会不惜自己冒着天大风险……”王老公公掉着眼泪说道。
“陛下不让我上书么?他难道不知道,这几个孩子摆不到明面上,那就是九死一生了???”
“陛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既然决定把江山社稷给信王掌管,那就不能让信王再次陷入,大礼仪之类的漩涡,没有权威——这大明江山风雨飘摇,不得不立一个年长的君主,既然要立一个年长的君主,陛下就是有儿子,也不能有皇子的名分……”
王老公公一字一珠的说着天启的原话。
“那陛下的公主也不能……”刘白羽对着王老公公询问
“陛下说了,公主由您抚养,最好是作你的儿媳,别当女儿养着,你的人品陛下相信,可是你的儿女亲家,就未必了……”王老公公回答道。
“既然如此,我答应陛下!”刘白羽点了点头。
“还有一件事,魏忠贤启奏陛下,任命青山居士您从三品都转运盐使司——都督山东各盐场!陛下说山东朝廷的盐业荒废太久,就需要青山居士这样的盐业高人去整理——对了,天下不守法纪的私盐贩子太多,不给刘白羽兵权不行,可以准刘白羽三千盐丁的定额,准青山居士可以跨境捉拿私盐贩子……”
王老公公小心的说着,毕竟在他眼里,刘白羽是经学大师,应该对这种油水充足,但是贬低自己身份的浊流官十分反感,魏忠贤经常脑洞大开,胡思乱想也就罢了,陛下为何也这样呢?
王老公公自然也知道刘白羽经商。刘白羽的雪花糖,雪花盐其实早在南京,广州这些贸易发达的地方出名了——但是,刘白羽的所作所为在这个年代看来,和那些只顾挣钱的商人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刘白羽的东西价格低,质量好,对小民百姓是一个福音,这百姓么,而且还不吃独食,总是和当地富商,大官僚分享利益——利益受损的小商人,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所以和哑巴无异。
其次,由于位面商人系统的存在,刘白羽货物的成本是相当的低,虽然刘白羽已经尽可能的卖高一点,让别人看不出问题,但是在作为最终用户的老百姓眼里,都认为刘白羽的利润是相当微薄的,不是在做生意,实在做善事。
最后就是最关键的一点了,由于位面商人系统的存在,刘白羽收购的都是这个年代价值相当低,甚至可以说几乎一文不值的东西——比如宝钞这种坑爹的纸币。
宝钞这玩意是朱元璋用通货膨胀来收割商业的法宝,号称币值稳定的洪武末,宝钞币值跌到面值的五分之一,当然,有人可以说这是因为人口不足,中原大片的土地荒废的原因,
但是永乐末期,宝钞,超跌到1。1%,而同时六千多万在册口数,垦田数达到历代最高值,还人口不足?
根本原因其实是大明折俸法还就是拿米当一般等价物来处理的,是古代的人没有现代货币意识,不知道货币只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以为靠行政命令当一得一,当百得百,最后实质上变成了对百姓的掠夺。所以宝钞这东西是和历史上历次铸钱减少重量,没有大区别。而且宝钞不但用来抢商人,实际也用来抢官员。而且还不是用宝钞抢完就完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