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商人在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位面商人在明末-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廉洁,据说晋升无望了。

    这可真够让人无语的!不过刘白羽也想开了,自己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的人么?自己那漏洞百出的身世,无论是碰上海瑞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主儿,还是一些没底线的官员,都是天大的麻烦,象关县令这种人,反倒是不错的选择了。

    终于走到县城的门口了,这县城也是许多年前修得了,刘白羽用肉眼一看就觉得县城的城墙有点歪斜,而且或深或浅的裂缝也让刘白羽怀疑这高危建筑是不是能随时倒掉……

    几个衙役自然也和电影里一样,横眉立目的出城进城的都要收税,没钱的也要拿出点东西来,领头的那个似乎和张天宏关系不浅,对着毛驴上的张天宏拱了拱手:

    “原来是张老爷,关县令正等着您呢,这位少年英杰是?”他看到刘白羽和张天宏两人并立,而且衣服也是光鲜,不敢怠慢,直接就给了刘白羽一个少年英杰的称号!

    “这位是吴典史!捕捉强盗,安抚地方可是出力不少,二弟可要结交这位君子了。”张天宏对着刘白羽指出了这位的身份。

    典史?那岂不就是实权在握的公安局局长?刘白羽想到。

    典史是中国古代官制,设于州县,为县令的佐杂官。原本职责是“典文仪出纳”【就是一个类似纠风办外加财政局的官员】。明清两代均有设置典史,掌管缉捕、稽查狱囚,属于未入流(九品之下)的文职外官,但在县里的县丞、主薄等职位裁并时,其职责由典史兼任。因此典史职务均由吏部铨选,皇帝签批任命,属于未入流品级中难得的“朝廷命官”。

    这人的实权不小,可要好好拉拢,刘白羽脑中把现代公安局局长的权限代入典史身上,顿时就觉得这个穿着半新不旧粗布衣裳的吴典史过得去起来,拿出一快银子,足足有十两重,扔给吴典史:

    “我刘白羽最佩服的就是吴典史这样安靖地方的好汉!一点茶水钱,不嫌弃你就拿着!“

    “多谢刘老爷赏!”吴典史接住之后,垫了垫发现足足有十两重,就是不由的眉开眼笑起来!再一看现代银块的做工,自然把刘白羽脑补成某大家族的后人,所以随时赏赐的银子都是这么体面!而大家族的人,固然手头阔绰,可是大多是心胸狭窄之辈,自己可要应付好了!

    “弟兄们,刘老爷可是出身高贵的主儿,大家以后可要看清楚了,刘老爷的事情可要办的仔细!”吴典史对着几个看门的衙役喊道,而后对刘白羽一脸的媚象:

    “刘老爷放心好了,日后要是有不长眼的冲撞了您,您一句话就是了,订什么罪您说了算!”

    我xxoo!刘白羽差点没从大毛驴身上掉下来了,这位是公安局局长还是小混混呢!十两银子就至于这样么?只好对着吴典史拱了拱手,微笑道:

    “那是自然的,以后少不得麻烦吴典史!”

    其实刘白羽很多事想当然了,明朝末年,政府权力大幅度萎缩,士绅权力大涨,吴典史这个刘白羽眼里的公安局局长也就是县城里说了算而已,而且县城里真正的富户能搭上关县令还是类似张天宏这样豪绅的主儿,也不见得怕他就是了,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吴典史也就是类似现在城管队长的存在,甚至还不如呢,哪个城管队长要亲自下基层才能捞油水的?

    正因为这样,吴典史可没胆子按照朱元璋时代的制度,让刘白羽,张天宏下来接受检查,实际上也不用检查,两人护卫带的长刀是个人就能看到的,而是点头哈腰的,刘白羽,张天宏两人带着护卫,直接穿城门而入了……。

    今天可是发了一笔大的啊!吴典史摸着十两银子正高兴的时候,几个衙役围了过来,面色愁苦的哭穷:

    “吴典史,我老妈死了,缺钱用!”

    “吴典史,我家老爹死了,缺钱用!”

    “吴典史,我家婆娘生了小子了,缺钱用!”

    “好吧,好吧,今天老爷我就大出血一把!”吴典史也知道不能一个人吃独食,得分一些汤汤水水的给底下人,把身上的散碎银子摸出来赏给了,其实未必有半两,可还是让吴典史心疼不已,把怨气撒在一个入城卖柴禾的农民身上:

    “你看什么,就是你了,携带凶器进城么?这把刀我没收了!滚吧!”

    “典史老爷,那是我砍柴的刀啊,吃饭的家伙!”

    “柴刀啊!那也不行,让老爷保管着,等你出城再给你!只要收一笔很小,很小的保管费就可以了!“吴典史和气的说道。
41治国捷径
    县城内,刘白羽在张天宏的指引下,去见了三班六房的大小官吏,刘白羽大大方方的每人赏了一钱银子,而县丞、主薄是没有的,因为关县令不愤这两人吃相太差,激起民变,撵走了这两人,导致县丞、主薄位置空缺,而根据大明朝的规则,吴典史那个刘白羽眼里的龌蹉男就是县里实际上的二把手了……

    中国一向的官场潜规则,如果两人关系不凡,那是要走后门不走正门的,张天宏也不例外,直接走了县衙的后门,为了表示亲近,张天宏自然也不称呼官职,不顾礼仪的高声喊道:

    “关贤弟!我给你找的能人来了!还不快过来迎接?”

    “再大的能人可以凭空变出粮食来?大哥你也别安慰我了,这丢官罢职是小,百姓换了一个贪官酷吏,只怕就是遍地烽火了!”这人似乎喝了点酒,说话有点磕磕绊绊的,言语中激愤之意,溢于言表。

    大哥!您是堂堂县令,不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啊,怎么跟一个愤青似得!遇到问题不想办法解决,就知道危言耸听?!刘白羽被关县令这话雷的外酥里嫩,还没见到本人,就直接打了一个不靠谱的标签。

    不过刘白羽不知道的是,由于八股文的推广,明朝的读书人就是好大言,不顾实务,象关县令这样的愤青还是比较实在的,刘白羽要是见过东林党内大话连篇,实际事物根本不懂的诸多君子,只怕就会明白了,明末是愤青治国是不假的,关县令之所以仕途不得志,是因为此人愤青的还不够——你该骂一百句昏君,奸党啥的,怎么能说没人可以凭空变出粮食来,这怎么行???

    不过出乎刘白羽意料的是,自己和张天宏进去的结果,没看到一个斗志昂扬的愤青,倒是看到了一个满身酒气的文艺青年,背对着张天宏和刘白羽二人,正在自斟自饮,借酒消愁。

    “呵呵呵!我听到张大哥一直说你是如何如何,为民分忧,是本县的支柱,结果真是见面不如闻名!真是大失所望!”刘白羽觉得和这种人说话,正常交流只怕不行,所以只好剑出偏锋。

    “哼,站着说话不腰疼,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算了一下,想过去这一关就是喝粥也要几千斤糙米……”

    “要我说,你这是庸人自扰之,这流民又不是本县的,撵出去就是了,临近几个县不都是这样么?各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是么?再说了,这年头能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官都是好官了,有时候你得学着装聋作哑!”张天宏规劝他。

    “说的轻巧,那都是汉人啊,和你我一模一样的人!又不是番邦鞑子,能让他们自生自灭么?再说了,这流民放着不管,被白莲教之类的邪教裹挟,可就又是一场大难,闻香教之乱,仿佛还在我的眼前,不过短短半年,可就是伏尸百万啊!历历在目……”

    “这,你能不能一个县令还操着内阁阁老的心?外来流民出事,只要不是在本县闹出来的,县城里没事,谁也怪不到你身上就是了……”

    关县令听了张天宏此言,点头称是,却是把刘白羽雷的不轻——读到明朝县令,知府什么的城破之后自杀身亡,还觉得明朝的官员很有担当,很有骨气——哪成想一旦换位思考,居然真相是守住城池,外面闹成什么样也不算啥大事!

    “总还是要想办法的,能救几个算几个吧,我这就让士绅们封闭县的边界……”其实关县令自然之道自己这话说了也是马后炮,因为邻县闹出来流民结伙的事,诸多士绅早就私下封锁了边界,否则到县城的流民就不止这个数了。

    “终究是要有些钱粮的,这县里仓库里只有五百斤米了!今年秋收只怕也不好,就这点雨水,只怕又是歉收……唉,也不知道老天爷是怎么回事,这几年除了大灾就是小灾,就没有几个丰年,十几年下来,就是首辅是诸葛亮,张子房也是没有办法啊!”关县令长吁短叹,眼泪都不知不觉中掉了下来。

    “我说关县令,张天宏大哥一直夸你是个好官,现在看来,你可是名不副实啊,居然连基本的政务都不懂,唉,真是为本县百姓感觉到悲哀,他们眼里的好官,其实连做官的门都没入呢!”

    刘白羽斜着眼睛说道,他是看清楚了,关县令这人是有着一身傲骨,和他慢慢相处也未必能折服他,不过要是剑走偏锋,说不定反而能收到奇效!

    “说的轻巧,这土地的出产都是一个定数!我又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谁告诉你土地的出产都是一个定数的?地这东西好坏,天赋固然不错,可是饮水灌溉,防洪防汛什么的也很重要,莫非身为博古通今的儒生,连郑国渠一出,关中变成沃野千里,才有了秦始皇灭六国,归于一统的事都不知道么?”

    “这我自然知道!不过你这就是纸上谈兵!你知道建设这样的水渠需要多少石头,多少人工,多少钱么?”

    “你知道么?别告诉我你会计算土石方之类的东西,那不都是师爷干的么?”

    “这……简单的计算我还是会的,不过这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