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骑着大毛驴的家伙;也不知道他们代表着长枪方阵的什么角色;疑惑的问道。
“当然是需要督战队弹压纪律的……不过一般来说;长枪方阵的侧翼都是要有骑马步兵保护的……”
黄大力娓娓道来;又让刘白羽发现自己对于长枪方阵是很多想当然了;长枪方阵对两翼和侧后防御始终是个问题'其实任何方阵这都是问题';尤其最惧怕的就是冲击性骑兵突入;这东西搞不好方阵就直接崩溃了;所以必须要求有其他兵种护卫;给长枪方阵以反应时间。否则要求长枪方阵四周都长时间举枪;这超出了人的体力范围。一般来说;长枪方阵侧翼都需要都需要骑马步兵作为长枪方阵的屏障和保护;争取时间让长枪方阵士兵举枪结阵的。
实际上就是长枪方阵正面;也是要做轮换对抗骑兵的骚扰和预备冲击的;明末长枪方阵不是啥新鲜事;明军长枪方阵也不是没有替换;不过它的长枪兵举枪防御和它的火器都是一个路数;有替换却没有预备部队填补时间的概念;对方骑兵没冲锋的时候;密密麻麻的举成一片;体力不支的时候;第一排胡乱退下来;第二排举枪替换上去;因为不练队形;往往要几分钟才能整队好;而几分钟都够骑兵冲进去几次了!
著名的戚继光将军;在北方一般应对敌军骑兵的冲击;是要求前排的长枪兵举枪;形成稀疏的方阵;还需要和第二排甚至第三排轮换;只有面对重骑兵冲击的时候才形成密集的方阵对抗的。
即便如此;长枪方阵没有弩弓手和火枪兵的支援也是无法应付单独应付骑兵的;因为骑兵在冲刺距离之内;只要在马上;长枪方阵的前方就要举枪的;这样耗费的体力么;大家可以拿一根竹竿试验下;保持举枪姿势三十分钟就腰酸背痛了;所以面对骑兵的时候长枪方阵其实只是弩弓手和火枪兵的盾牌;长枪方阵的弩弓手和火枪兵必须对射能压制住对方的火力。
而到了明末的时代;还要再加上一条;必须压制住对方的火炮轰击。以著名的浑河血战为例;明军(主要为四川白杆兵4000及浙江兵(戚家军)3000)共7000余人;白杆兵4000作为长枪方阵的长枪手;戚家军作为火枪兵;面对数万八旗精锐的围攻;结局是后金惨胜,明军斩杀万余人
川兵皆强悍能战,装备川东少数民族特有的利剑大刀和锋利的长柄竹矛,身披铁甲外又再套一层厚棉,原理类似于现在的复合装甲;一般的轻兵器、和轻箭根本无法破甲。而戚家军的火枪兵则是严格按照戚继光标准的火枪手训练而成的;能熟练的运用火枪进行三段火力覆盖;吹的神乎其神的八旗精锐;清军的正白旗和正黄旗都先后惨败;如果不是努尔哈赤军纪森严的近乎残酷;八旗甚至有可能出现总崩溃。
就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关键时刻,已投降后金的原明朝抚顺降将李永芳利用沈阳城的大墩台以千金急招明军败兵当炮手,居高临下猛轰正在骁勇血战的川兵;毕竟这大炮对付散兵线效果不大;对付密集的长枪方阵;杀伤力大的出奇'而且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使不被炮弹炸死;巨大的炸弹爆炸声也会让附近的人眩晕或者失去听力'终于破阵;努尔哈赤血战获胜。
总而言之;一些人想当然的以为凭借一千年前马其顿的纯冷兵器的长枪方阵就能击败满清八旗;那是绝对是思路太广了;事实上如果不是远程火力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就是戚继光时代的近代方阵;也同样对抗不了满清的大炮加骑兵的攻势;要知道世界军事史到了拿破仑时期还是大炮加骑兵是最犀利的战术;弩弓手和火枪兵为火力输出主体;长枪兵作为屏障的长枪方阵;却被排队枪毙的纯火枪阵取代了;一些以为配合弩弓手和火枪兵的近代长枪方阵能对抗大炮加骑兵的战术;这只能说对手太蠢了;努尔哈赤的大炮加骑兵攻势根本没学到;或者说小说主角的军事能力强于拿破仑;否则就没别的解释了。
而且;这种长枪方阵也不像一些那样;只要弩弓手和火枪兵为火力输出;长枪手作为盾牌就可以了;在行军时面对骑兵骚扰;问题更大;必须用骑马步兵护住两侧;同时骑马步兵还是长枪方阵预警;追击的主要手段。否则即使长枪方阵击溃了对手;没有强大的追击部队;如果碰上农民军部队问题还不大;如果碰上军纪森严的满清;在战场附近集结然后再投入战斗都可能'事实上;浑河血战中努尔哈赤就不止一次的再集结;再冲击;这就是戚家军的骑马步兵损失太重;无力追击的后果;而冷兵器时代么;战场上杀伤的大多都是少数;主要是对溃兵的追杀才是大头。有些人误认为长枪方阵就可以不需要大量的骑兵;那是把骑兵和骑马步兵搞混了的缘故。
骑兵和骑马步兵除了都骑马之外;还可以都作为追击部队追杀对方的骑兵;说书先生和一般的军盲也以为两者是一回事;但是其实么……。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面对严整的长枪方阵;骑兵和骑马步兵两者的攻击方式就看出来了;比如冲击性骑兵是在火炮或者重弓箭手的掩护下冲阵;弓骑兵是用骑弓骚扰。而满清的骑马步兵则是下马用重弓骚扰;或者是在重弓骚扰配合下步兵直接冲击。
其实说穿了就是骑兵的马更偏向于兵器和骑马步兵的马更偏向于一种交通工具;骑兵和骑马步兵相遇;后者基本没有专业的马上搏杀技能;在马上完全不是骑兵的对手;而且即使骑马步兵下马作战;这些半吊子步兵也完全不是骑兵的对手;如果没有其他兵种加入战场;那么骑兵切骑马步兵;本质上和切步兵差不多;唯一比步兵强的是;骑马步兵有坐骑;如果四散而逃的话;还真的不好全歼罢了。
实质上中原除了汉武帝;唐太宗组织了强大的骑兵之外;即使是明太祖;手下也基本是骑马步兵;骑马步兵不一样;没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在茫茫草原上无力承担单独追击的任务;依赖农耕区的依托击败蒙元尚可;在漠北的骑兵会战中击败蒙元残余力量;朱元璋也没有这个自信。
事实上;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至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对北元的第二次征伐。徐达的主力中路军大败,李文忠的枺肪檬嗟保挥蟹胧さ奈髀肪袷ぁU饩褪敲挥写蠊婺U嬲锉奈弈危欢罄幢痹肫渌凳前茉诰拢徊蝗缢凳前茉诰蒙希皇ブ性螅幻挥欣姘哺Р菰鞑浚唤峁米鼙览T斐烧巫鼙览#蛔詈笤斐删伦鼙览!5慕峁鸰___说白了;就是依赖强大的国力耗死敌人罢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草原上战争地域不比中原小多少;要点却是少了许多;蒙古骑兵玩化整为零,采用打了就跑,跑了再打的游击战术;没有足够独自战役打击能力的骑兵是没什么办法的。
那么;为什么中原王朝不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呢;其实就两点;一是太浪费钱了;这马匹易得;好的战马则是难得;毕竟这动物选育么;不管是兔子还是马;首先你得有个数量问题;才能谈得上选的好不好;除了少数优选的战马;选育下来的其他马匹;作为拉车的马比起不娇气;不挑食的大毛驴还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古代的战马实际上多是蒙古马的后代;这蒙古马各方面的能力么;比南方可爱的矮脚马;果下马是不错的;比起其他的马匹;就只能微笑了。'
而且选出好马和练出好马还不是一回事;即使是现代养马;也需要大量的土地供马匹训练;如果不是在大草原上私人养马都是富人们的事情;古代马匹训练的平地都是人们的口粮田;联系到古代悲剧的粮食产量;养马实际上等于杀人其实可不算夸张;事实上王朝初期凑齐一直骑兵部队还不算难;这和王朝初期人口密度小是密不可分的。
二是其实用处不大;中原争霸;战略要点太多;地形也不像草原上那样一马平川;能单独成军的骑兵和需要步兵配合的骑马步兵相比;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优势。而且汉人想培养成精于马术的骑兵;非得四五年时间不可;成军实在太慢了。用处也不比骑马步兵好到哪里去。
反正是说来说去;黄大力就是委婉的劝刘白羽不要发展浪费钱的骑兵;大力发展骑马步兵才是正道;毕竟后者容易成型;又省钱的多;那才是争霸天下的正道。至于精锐骑兵么;做斥候培养一些;而作为关键时刻破阵的杀手锏;养一只重骑兵就完全够了。
70人分四等
刘白羽心里有点想笑;自己现在手下的庄丁们还不到一百;你这就劝我发展骑兵部队的方向来着了?这信心可不是一般的足!还是不要过于好高骛远;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不是?只是黄大力的热情也不好打压;做出若有所思的样子;点了点头就是;在黄大力那里有获得了从善若流的称号;加了好感度若干之后;就问起了自家奴仆以及佃户的管理问题;毕竟什么伏牛山上的好汉过天龙,邻县的什么无量道的张真人,个顶个的都在附近;自己现在这点武力;实在是让人不放心啊!
“黄兄;这里怎么没看到新收的佃户;以及我收买的契约奴呢!?他们不出操么?”操演结束,刘白羽说了几句场面话,把二十个鸡蛋以及几十斤肉作为赏赐发了出去,果然是大大有效,就差喊刘白羽万岁了,刘白羽好不容易才让众人回复了平静,遣散之后,试探的问着黄大力。
“他们?怎么配呢?这出操练兵都是跟了老爷你姓亲信家奴的特权;老爷这乱世之中;人心隔肚皮;恩将仇报者比比皆是;刀把子怎么可以随意给人?”
黄大力这人平时是很尊重刘白羽的,不过一旦刘白羽心慈手软滥好人的毛病一出现,就毫不客气的顶回去,刘白羽心里猜测,或许黄大力以为自己说的话是一种姿态——毕竟成大事的自己一般要做红脸好人,需要手下做黑脸恶人。黄大力则是自动自觉的带入了黑脸恶人的形象了。
不过这样不错,至少虚伪的收买人心那叫成大事的能力,不接地气那叫愚蠢,自己是要造反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