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往事如盐-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谷子就是烂在田里也是公家的,你捡回去喂鸡就是不对。这样,我对你没有什么可惋惜的,你不能参加少先队组织了……你现在就可以回去。”

  我就这样被“请出去了”。当时,我还是从教室的后门出去的,并听到背后有同学说:“他跟他爸爸一样反动。”

  我出来时没有哭,可我的心在流泪。过去,我千方百计地想回避这一刻,可我还是在虚荣心的诱惑下,做了这件傻事,遭到了无情的打击。这一切使我显得很难看,在教室里,我就跟犯人似地被宣判了,给我的童年的生活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我很狼狈地回家。其实,我从小就是生活在别人的诽谤和欺凌之中。回到家里,妈妈问我有没有加入少先队。这时,我委屈地大声哭了起来,把下午发生的事跟妈妈一一地讲了。

  “孩子,算了吧,别哭!坚强点。”妈妈摸了摸我的脸说,“做妈妈的若不是自己遭到这不幸,又哪能让自己的孩子落到这步田地。”

  妈妈沉默了很久,像不知说什么好来安慰我受伤的心灵。她眼里透露出一种担心,却又涌出一种惆怅的无奈表情。

  山里的初冬黑得早,黑夜好像变得更加寒冷了。从这一次,我暗暗发誓不参加任何组织,让我的历史像一张白纸一样纯洁。后来,我没有参加任何组织。在高中毕业时,班上五十多个同学,就我一人不是团员。班主任要我填个表就行,说参加工作不是团员要吃亏的,但我还是一意孤行地保持了我自己历史的清白,没有去参加任何组织,也就是说,我的历史还像白纸一样纯洁。

  2000年3 月写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三) 往事   上初中前
(这是1974年的事)

  “*”这灾难对我们家来说,真是“绵绵无绝期”。那时的阳光特别炫目,按当地方言说是毒辣,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小草蔫耷着头没点生气。说实话,我也一直没有“站稳立场”,跟父母亲“划清界限”,自然在学校里也受到欺凌。很多人“站稳”了立场,“划清”了界限,不是“投机”,也是自欺欺人。

  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我和弟弟放了学就去捡钨砂。我们能帮家里解决一些困难,是最大的快乐。兄弟俩经常是忍饥挨饿,穿着背心在太阳下晒,晒得像非洲人一样,又黑又瘦。

  在钨矿熟了,他们知道我们家一些情况,有时他们觉得我们很可怜,会告诉我们笼子的那个壁上有一点,让我们进去敲,或者叫我们自己到笼子壁上找。有一次,我一脚踏空掉进深笼里。过了一会儿,觉得自己还活着,只是身上疼痛。听到弟弟在哭喊着:“哥……哥哥……”我回应了他,要他站在那里别动。我慢慢地爬了上去。

  一九七四年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深入,还有反“复辟”、“回潮”。我父亲又成了“运动员”,工资停发,没完没了的批斗使父亲不堪重负,他先是躲进了山里,后来卖了我妈妈的“双人”牌手表,跑到南昌去“上访”(这事,后来成了父亲的一大罪状,说是到“四人帮”那里告黑状),我们自然也受到影响。在这时,我渐渐成熟,对苦的体会也就更深了。

  一天晚上妈妈和我商量说:“孩子,家里现在这种情况你也清楚,最好你能留一级不要考上初中(当时我在班上二十六人中,成绩排三四名内),妈妈想让你在妈妈身边帮妈妈。一是家里这点钱不够分;二是妈妈怕我爸爸的事会影响我,在学校会受人欺负(当时的中学,就是我童年住的地方。六岁我就走过,走一趟是三十五华里,没到现在又要准备走了)。”

  “妈妈,我听你的,考试时故意考差就能留级。”我回答妈妈说,对妈妈所说的我从不打折扣。这或许就是“爹亲娘亲”比什么都亲。那些说什么“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的恩情深”,我觉得那是假话,因为血缘是割不断的,现在也证明了这一点。

  “让你委屈了……你是老大,多做点牺牲。”妈妈说着,用手抚摸了我的脸,泪水在眼里闪烁。

  没想到我和妈妈说的话,被一个躲在我们家窗台下的“少先队员”,偷听到了(此人姓肖,女;她和我是同班同学。其实,从我父亲跑了,每天都有人在我家窗台下偷听),到校长那里去告发了。这位校长气势汹汹地在我们班上说,就是我考零分也不能让我留级,毫不隐饰地说这是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我对这小学的这位校长,始终都是抱着恐惧和厌恶的心情避开他。在他灵魂深处可能比他的凶残更坏,其实这些人就是一心想通过整我们家,捞取一些政治好处。

  太阳落山了。晚霞的红色越过中天,把南边的主干山脉的群峰染得绚烂多彩,山下却满是暗淡的阴影。我独自在家门前看了很久,我不知道自己想了些什么。吃晚饭的时候,我把姓肖偷听的事和校长讲的,跟妈妈都说了。

  妈妈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她家也是受整的,没想到会做这缺德的事。看样子你就是想留级也不成,这帮狗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妈妈苦笑地看了我一眼,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忍受的焦躁心情,她没有再说什么。这时,我感觉到妈妈眼眶里涌出了泪花。

  过了几天,妈妈从农业班买回几个装肥料的袋子(布的),洗干净给我缝制蚊帐的顶。妈妈说,不管怎么样,先给你准备好。我突然问妈妈:“妈,我去念中学你会去送我吗?听说上一届,有人的妈妈哭得很厉害。”

  “这有什么好哭的。可能妈妈不能去送你,他们不会批妈妈的假。”妈妈很轻松地说。

  妈妈缝好了蚊帐,弟弟牵一头,妈妈牵一头,我钻在里面试一试。等我钻出来时,妈妈的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我不由地为之一惊。我问妈妈怎么了,妈妈抹了抹泪水说是高兴,其实她更多的是忧虑,妈妈要我和弟弟先去睡。不知怎么地,这一幕却深深地印在我心灵深处,无论时光怎么流逝,我能凭借记忆总能触摸到,心里就会有种酸酸的感觉。

  每当我从学校回家,望着西边的天上的晚霞,就会觉得这里更加寂寞,想这一切泪珠真的流淌出来了。

  秋天的艳阳里,除了干燥外,好像还有种哀伤情调。黄昏的红叶染上暮色,更显阴沉的寂寞。这一晃就到了要开学,妈妈去学校说让我留一级,校长不同意。

  开学前一天,林场用了六辆手扶拖拉机送我们去上学,在一堆圆木的场地旁围了很多家长送行。大多数家里都有一位家长同去,好不热闹,而我和妈妈只站在一边。

  “孩子,妈妈不能去送你,到学校要听话……该忍的要学会忍,好叫妈妈放心。”妈妈说着,抓紧我得手哭了起来。

  我不敢看妈妈的脸,低着头也在哭。我们的哭,在心里潜藏了多少哀伤,这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岁月蹉跎,每次回想起来,还是心潮起伏。那一时代的原罪不是人本性的罪,而是人的思想原罪,同时深刻地展示了人的心灵深处的原罪。这是理智和逻辑不能解决的,正象《关于无产阶级*的决定》*'1'里说的:“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

  1992年秋写

  *'1'1966年7月29日发表的,简称“十六条”。 。 想看书来

(三四)往事  检红菇(一九七五年的事)
(一九七五年的事)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红菇算不上什么值钱的东西。而今,我在市面上看到的价格高得吓人!这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再没有比这实物更能泛起回味,山野里的自然风光旖旎也跟随想起,那里面蕴含着非常纯粹的韵味。

  童年的梦,让我睁大眼睛,用好奇心的目光去打量着这个文明的繁荣世界,却在愤怒的口号中,把我童年的梦给打碎了。这些破碎伴随着我的童年,并不须要用什么感情去回忆,她就能逼真地映像出来。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父亲被打成“军统特务”,我们一家也跟着遭殃。好容易从场里的“重犯队伍”里“解放”出来,又遇上了一个“*反革命集团”。父亲是随四野南下的,也就算上了“*反革命集团的贼船”,又被“内部”关押起来。在场里当作“重犯”、“要犯”看待。作为他的儿子,自然那幼小的心灵也受到“良好”的教育,让我过早地知道人心的险恶。

  这样,放学或是暑假,我基本上是一人在山里面度过,很少同龄孩子们一起玩。虽然有许多事是朦朦胧胧的,像夜晚山村的油灯一样,阴阴的变得为沉沉。他们对我们家是无端仇视,在口号里受尽凌辱,养成了我偏爱孤独地躲进大山。在山野里,神情里有着许多幻想的满足和放松,听着松涛唤起昨夜梦里留下的痕迹,听着流水孕育的神韵和溪流上撩起的缕缕紫雾,犹如梦幻般恍惚迷离的境界,特别容易惹起人幻想。可以说,我就是在这种恍惚迷离地幻想中长大的。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常一人进山里去捡红菇。进到山里,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重负一般感到自由。现在只要我一闭上眼,脑海里马上就会闪现大山里的自然美景,淡淡的阳光与山林的绿交错着,像梦的眼睛叫人神往,静静的总像隔着一层神秘感。

  这红菇的顶带有一层透明沾液,滑嫩得像蛋清,让她的红艳更美丽,像闪动着昨夜里的梦一样;菇的百叶白嫩白嫩的,放多了易被压坏。一般情况下,红色的菇类都有剧毒,但这种菇不但没有毒,而且味美鲜嫩,称得上是山珍中的上品。我说了不算,你得要有机会品尝到,才能感觉得出它的鲜嫩美味。晒干后,味道就差得很远了。

  红菇一般在阳历的七月至八月间才有,它生长在大山里落满厚厚的腐烂叶里,上面有高大的树遮荫,特别是夜里下了雨后的早晨最多,她像奇花一样吐艳争芳,基本上是成片的。没有撑开的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