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哈军工传-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不到七点,陈赓和张衍就早早地到了西花厅,把大衣挂在客厅的衣架上,就走进会议室等待开会。
  一会儿,高教部副部长杨秀峰和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低头交谈着,并肩走进会议室,他们抬头看见陈赓已到,连忙奔陈赓而来。陈赓也迎上去和杨秀峰、蒋南翔亲热握手。陈赓当面感谢杨秀峰对军工的关心和帮助,又谦逊地对蒋南翔说:“清华大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蒋校长多多指教啊。”
  1952年秋天,陈赓曾到清华大学考察,学习办学经验,受到蒋南翔、何东昌和周培源等领导和教授们的热情接待,蒋南翔的成功办学经验,特别是正确地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都让陈赓由衷地钦佩。
  中央组织部、国家文教委、军委总干部部的负责人也来了,加上工作人员,有20来人。
  七点整,周恩来准时来到会议室,他迅速地和每个人打招呼,对初次见面的人,他问清姓名并记录在小笔记本上,一开始周恩来就向蒋南翔发问:“你们清华大学有多少教授、讲师和助教?”
  蒋南翔对清华大学教员情况一清二楚,如数家珍地一一道来。
  周恩来记在小本上,又抬头问杨秀峰:“杨部长,全国能和清华相当的工科大学,有多少所?”
  杨秀峰说:“有12所。”
  “如果从这些大学中,各抽调四名教授或者再多一点,是否可以呢?”周恩来以商量的口吻,看着杨秀峰。
  杨秀峰看看一同来开会的几位司长,他们都默不作声,杨秀峰不便当面征询意见,就对周恩来说:“我看可以。”
  周恩来又转而询问中组部和军委总干部部的领导,有多少高级和中级知识分子,有多少工程师?边问边记录。
  陈赓和张衍对视了一下,他们看明白了,总理是先作调查研究,摸清每个单位的家底儿。
  问了一圈,周恩来又转向陈赓和张衍:“你们军事工程学院目前缺多少教授、讲师和助教?都是哪一方面的专业?”
  陈赓捅捅张衍,张衍马上把昨天夜里整理好的200人的方案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说到土木工程专业,蒋南翔插了一句:“土木工程专业可细分为许多专业,能不能说得具体点?”
  张衍说:“只讲到土木工程这个大的专业,再细一点我还讲不出来。”
  周恩来说:“你们要人要得急,但具体要什么样专业的人,也要尽量了解详细些。张衍同志进一步了解以后再作补充。”说到这儿,他又突然问道,“你过去在哪里工作啊?”
  张衍是第一次面对面地与周恩来谈话,他把自己从抗大到二高步校的履历情况简单说了一遍,最后加上一句:“总理啊,我对办军工这样的高等技术院校还是没经验,很多事不懂呢,要重新学习。”
  陈赓插话说:“张衍同志多年在军校做政治工作,有许多经验啊。”
  周恩来看看张衍,目光露出欣赏之意,微笑着点点头。他又环顾会场,最后说:“今天的会议是专门研究如何帮助军事工程学院的问题,这所大学是毛主席批准创办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所为国防现代化培养人才的大学,全国都要支持。这次会议上,我们可以确定从全国重点高校分批抽调教师给军工的原则,是否可以先抽调120人到150人?哪个专业抽调多少,由###与军工具体商量。军工的办学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全国抽调的教师是种子,要靠军工自己去发展,培养出自己的教师队伍。今年还要有苏联顾问来军工,对他们既要尊重,又要不卑不亢,虚心学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治学精神。军工的领导干部必须注意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使自己从外行变为内行,否则是难以跟上时代的,难以胜任这样一所特殊大学的工作。好了,时间很晚喽,今天是正月初三,还是我们的春节放假时间,我请大家在我这儿吃顿便饭,算是大家一起过个年喽!”
   。 想看书来

21 笔墨官司 陈院长上书中央文委(5)
开会的20来人都十分高兴,本来肚子早就饿了,纷纷站起来跟着周恩来走进饭厅,大家围坐了两个圆桌,每个桌都是四菜一汤,菜有红烧鲫鱼、肉丝炒黄豆芽、蒸鸡蛋、狮子头,汤是紫菜蛋花汤。
  张衍拿起筷子的时候,看了一下手表,快到夜里11点了。
  周恩来和大家一起吃完饭,又说招待大家看一场电影,每个人都笑逐颜开,深感自己的幸运,片子是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主演的《大独裁者》。
  看完电影,周恩来继续主持会议,要求一个一个单位具体落实抽调的人员,最后确定了150人,其中讲师以上的教师120人。
  散会的时候已是下半夜两点了,大家依次和周恩来握手道别,周恩来站在大门口挥手送大家,直到最后一个人离开西花厅他才回去。
  满天星斗,残月如钩,北京的寒夜,万籁俱寂。张衍忍不住又回过头望了望西花厅的灯光,“总理太辛苦了!”他小声对陈赓说。
  “唉!”陈赓用手拉了拉皮帽耳朵,轻叹道,“总理为我们军工啊,可是操尽了心呀!”
  第二天,根据陈赓的指示,张衍和张伯峰回哈尔滨,留下张殊希长驻北京,负责教师请调工作。张殊希是1952年底从广东汕头驻军调到学院当助教,他是学化工的,又打过仗,办事认真,又肯动脑,张衍亲自谈话才把他调进政治部教员科工作。
  张衍叮嘱张殊希说:“一定要按照总理批准的数字和专业进行选调,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减少数量,政治条件要重视,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专业又符合要求,业务中上等,你就大胆决定,不要来回请示,耽误时间;如果确有真才实学的,但政治条件较差,你也不要轻易表示不要,可向总政保卫部和院里请示,容我们深入研究后再决定。”
  张殊希第一次单独执行教师选调任务,感到担子很重,他一条不漏地记下张衍的指示。
  张衍想了想,又说:“要注意和高教部、中组部、各军兵种选调单位搞好关系。尊重他们,共同协商,不要摆架子,像讨债一样;同时要注意保密,档案材料要保管好,转递材料手续都要清楚。最后一条,搬家。院长让你住到他家的前院,和驻京办事处许鸣真主任他们住在一块,有困难许主任还能帮你一把,怎么样,高兴吧?”
  张殊希低着头嘿嘿地笑着。后来,张殊希在院里偶尔碰到陈赓,他想汇报工作,陈赓说:“不用单独给我汇报了,给院里领导汇报就行了,如果有什么困难,你再来找我。”
  半年以后,张殊希每天穿梭于北京各单位的辛苦得到了回报,哈军工先后调到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中有刘恩兰、慈云桂、邓三瑞、胡寿秋、张相麟、欧阳昌宇等人,研究生中有高伯龙、柳克俊等人,这些教师都成为哈军工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
  1954年,陈毅、贺龙、习仲勋三位副总理都曾为哈军工调人的事主持过有关会议。
  1954年10月30日下午,军委副主席贺龙在军委系统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军事工程学院的专业师资问题。出席会议的哈军工干部有张衍、徐介藩、唐凯和黄景文,首席顾问奥列霍夫也列席会议。
  贺龙平日有说有笑,幽默风趣,今天却十分严肃。一开会他先点名,发现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不在,便询问原因,这两大军种派来的副司令员代肖、刘请了假。
  贺龙说明会议的内容和目的后,让哈军工的代表、政治部副主任张衍发言。
  张衍详细汇报了建院以来哈军工从无到有,初步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一期学员即将进入专业基础课,各专业的苏联顾问已大批来院,现在95个专业教授会都面临着师资短缺的困难。
  总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惊诧地问道:“95个教授会?为什么要这么多的专业教授会?”
  张衍解释说:“这还是起码的专业,对口的苏联专家已经到位,以后还要增建呢。”
  与会的各军兵种领导人纷纷表示要尽一切可能来支援军事工程学院。
  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和政委黄志勇都参加了会议。陈士榘将军性情豪放,胆识过人,这次他又首先发言:“目前我们工程兵还没有技术学校,技术干部全靠军事工程学院培养,学院需要我们支援什么,我们就支援什么,决不打一点埋伏!”
  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也是侠义心肠,他坦诚地说:“我们装甲兵是个新兵种,人太少,说实在话,调不出来多少人,但是器材装备我们有,军工要车要炮要坦克,我们一定如数供给。”
  海军、空军、炮兵的领导人也表态说:“我们只办了几所培养初级技术人员的学校,高级技术人才要靠军事工程学院培养,支援军工办专业,我们义不容辞,我们会把最好的教员拿出来让军工挑选。”
  贺龙看发言差不多了,很高兴地环顾会场,作了总结:“我军历史上还没有办过像军事工程学院这样的高级技术学校,既然要办,就要舍得下本钱,就要不惜代价。1952年9月军委要把二高步校全部调到哈尔滨,我当时也有点舍不得,那是我们西南军区最好的一所军校噢,我本来想花点工夫,多投点钱,把这个学校办得更好。但是为了创办军工这个大局,西南军区全力支持,连人带物,成建制迁到哈尔滨了。所以,全军要把支持军工当成自己的事,只要他们需要的人,能抽的就抽,能调的就调,不打一点折扣。”
   。。

21 笔墨官司 陈院长上书中央文委(6)
奥列霍夫第一次参加如此重要的会议,见到这么多中国的高级将领们,颇感荣幸,会前,贺龙又亲切地与之交谈。奥列霍夫对贺龙的印象极好,他悄悄地对徐介藩说:“贺龙将军很像我们苏联的布琼尼元帅。” 看到中央军委和各军兵种如此重视和支持军事工程学院,他深受感动,通过徐介藩,他向贺龙说:“苏联顾问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