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国殇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靖康国殇纪事-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俗话说夜长梦多,李纲半夜还没睡着,逃跑一派的代表人物白时中、李邦彦连夜进宫,劝说钦宗早日离京。这两个人在家里已经收拾好背包行李,但是身处高位,不敢擅自离京,但是如果钦宗可以“出巡”,他们就能以非常正当的理由“陪王伴驾”了,真是一举两得的好计策呀。关键时候,钦宗优柔寡断的毛病再次发作,吩咐宦官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早上“出巡”。
  正月初五,李纲一大早上朝的时候,看到皇帝的车马乘舆已经准备好了,禁卫军也整装待发,当即意识到昨夜的努力白废了,又惊又气,急忙面见正在准备出发的钦宗,厉声质问:“陛下难道真的抛下祖宗社稷,准备逃跑了吗?禁卫军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城,怎么会轻易舍去。如果万一中途大家溃散了,谁来保护陛下?金军的前锋已经到达城外,陛下如果一逃跑,举城皆知。如果金军派遣铁骑追赶,恐怕陛下跑不远就会被捉住,后果不堪设想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8)
宋钦宗一心只想着快点逃跑,哪里想到还有这样的风险,由此看来,他逃跑的水平比起刚刚灭亡的辽国的天祚帝差的根本不是一个级别。钦宗一听李纲的提醒,不禁大惊失色,连忙下诏停止“出巡”。李纲也不失时机地问护驾的禁卫军众将士:“你们是愿意在京城死守,还是愿意扈从皇帝出巡?”
  众将士的家属都在京城,本来就不愿意逃跑,一听到李纲诱导性的发问,就像是高级领导发表了一番长篇大论最后问一句“大家有没有信心”,大家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有”一样,众将士群情激愤,齐声吼道:“愿意死守京城”。李纲一见形势很好,立即向在场的官员和士兵宣布:“陛下已经下决心坚守京城,如果再有要求离开京城扰乱人心的,斩!”这等于是在大家面前逼迫皇帝表态,如果钦宗再提出“出巡”,等于在所有人面前自己搧自己耳光。钦宗脸皮再厚,胆子再小,这时也只能被迫接受,放弃南逃的梦想。
  靖康元年正月初六,宋钦宗在李纲的力劝之下,鼓足勇气登上了宣德门的城楼,当面鼓励将士下定决心准备死守京城。守城的将士也都感激涕零,终于见到鲜活的皇帝了。那时候不像现在,天天可以在电视里面看到国家领导人,本来看到皇帝的时候就少,偏偏宋徽宗喜欢待在皇宫里面过舒服的日子,或者是钻地道去会李师师,普通的将士根本没有机会见到。这一次皇帝官家来了一次现场秀,你说这些将士能不感到幸福吗?众将士纷纷表示,在皇帝万岁的关心和指导之下,绝对不会辜负皇帝的期望,请皇帝放心,京城保卫战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宋钦宗也有了一定的信心,随即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相当于前敌总指挥,全面负责守城御敌的工作。这标志着宋钦宗终于放弃了逃跑的想法。
  李纲受命于危难之中,确实不负众望,对于京城的防御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把留在京城的禁军、厢军以及民兵预备役人员大约四万多人,部署在城的四周,利用城墙的有利地形组织防守。另外,准备弩子床(北宋时期一种远程的弓箭)、砖石、擂木等城楼防守的必备之物。同时准备了强大的五个预备队,每对八千人,分为五军,作为战略机动力量,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防守,可谓“万事俱备,只欠进攻”了。
  李纲的部署刚刚停当,完颜宗望的东路军便到达东京的城门外,并开始在城外的民房中放火,用以制造恐慌,打击守军的士气。这个时候,作为辽国、宋朝的叛将、“三姓家奴”郭药师又粉墨登场了。
  作为刚刚投降过去的降将,被迫去当攻击宋朝的先锋官本来就是不愿意,这不是逼着人去拼命吗。但是,做了先锋官之后并没有遇到真正的硬仗,在金军东路军摧枯拉朽的攻势面前,宋军就像一群受惊的鸭子一样早就一哄而散了,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这个“三姓家奴”也得意扬扬起来,要立更大的功劳,期望将来获得更大的封赏。
  郭药师向宗望建议,东京城外西北的弁驼岗是宋军的养马场和粮食草料场,地形虽然三面环水易守难攻,但是守军不多,如果攻下来就可以获得粮食和草料。宗望一听大喜,但是也很纳闷,问道:“你以前在辽国为将,怎么知道这里的详细情况?”郭药师哈哈大笑道:“我以前从燕京到达京城拜见道君皇帝的时候,他和我在这里打过球。”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9)
宗望觉得郭药师的建议很有道理,金军千里奔袭,无论粮食还是草料,都已经是捉襟见肘了,粮食是大大的重要啊。宗望立即安排夺取弁驼岗,果然不出郭药师所料,这里的守军根本没有战斗的精神,金兵一来,一触即溃,并且连点火烧粮食和草料的策略都没有执行,真是一群废物!金军因此获得了两万匹战马和堆积如山的粮食和草料。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很多装备和粮食都是来自于蒋介石先生的部队,因此战士们送了蒋先生一个称号“运输大队长”。估计在夺取了粮草之后,宗望对于宋军肯定也是感激涕零呀:我打你,你还给我好吃的,真是够朋友!
  正月初八,金军在获得了粮草以后,看到弁驼岗确实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就在此安营扎寨。宗望命令金军,不要在乎人困马乏,简单地做了修整以后,就派遣数十艘船,沿着汴河直下,首先攻击东京外城的宣泽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打响。
  本来金军最擅长的是野战,利用己方骑兵的优势冲击对方的阵营,借以打垮对方。但是这一次却是一反常态地以水军攻击水门,用金军最不擅长的兵种去做最不擅长的战术动作。如果说不是试探性的进攻,那就只能说金军自从开战以来,进展过于顺利,对宋军过度轻视造成了这次的轻率进攻。当然,宗望也为这一次轻率的进攻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就在金兵进攻京城的时候,东京的军民在李纲的率领之下,迅速地动员起来,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抵抗和还击。金军进攻宣泽门,李纲早有准备,在河水中设置了木栅栏,相当于在水中设置了礁石,阻止金军的船只靠近。
  另外,“六贼”之首蔡京家里收集了很多奇形怪状的太湖石,就是“花石纲”的制成品,重量轻于石头,投在宣泽门水道中,使金军的船只无法进城。宋徽宗、蔡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苦心运来的艺术品竟然被投在水道中作为沙袋之类的使用,真是对艺术的践踏,对文明的摧毁!
  李纲又临时招募了两千人的敢死队布置在城下,就等着敌船到达。敌船一来,就用长钩子将船拖到岸边,居高临下用石头把船砸沉,使金军无法登城。经过一夜的苦战,金军损失几百人。宗望没有想到宋军一反常态的顽强以及严密的防守,只好命令撤退。
  宗望绝不是个吃哑巴亏的人,第二天即正月初九的清晨,宗望就重新组织金兵开始进攻各个城门,尤其是用重兵进攻酸枣门。李纲当时正在皇宫内向宋钦宗汇报昨天的战况,接到消息后,立即拜别宋钦宗,从皇帝官家的禁卫军中挑选了优秀弓箭手一千人,凭着对东京道路的熟悉,急行军二十里地,赶到了酸枣门。这时形势已经十分危急,金军渡过了护城河,正在架云梯攻城。
  就在危急关头,李纲带领援军赶到。他立即登上城楼,仗剑在手,大声疾呼:“赤心报国,就在今日!”他命令带来的弓箭手立即放箭,这些禁卫军中的佼佼者既然来了就不是吃素的,加上居高临下的射箭,金军一下子被射死很多人。
  同时,李纲组织了几百人的敢死队,从城头上用绳子缒下去,与金兵展开肉搏战,同时趁机烧毁金军的云梯。宋军的将士在李纲的感召之下,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拼命精神,各个被进攻的城门都打退了金军的进攻,金军死伤累累,被阻于东京城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 九 回 勇陈东上书杀六贼  忠李纲御敌守东京(10)
李纲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中的杰出表现,赢得了京城的老百姓以及广大将士的一致赞誉,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李纲能做出如此成绩,殊为不易。虽说整个宋朝都是“重文轻武”,但文臣作为将领是经常有机会带兵打仗的。
  能和李纲并列为书生将领的,前有《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他在西北战场上屡次打败西夏,被西夏人誉为“胸中藏百万甲兵”;后面还有在“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虞允文,他在海陵王进攻南宋的时候,受命于危难之中,在采石打败海陵王,力挽狂澜。另外还有欧阳修以及沈括,都曾经带兵打仗,但是战果都不是很好,战败的记录很多。李纲作为一个并不精通战阵的文臣,平时不知兵,临时抱佛脚,在国家社稷危难之际,有效组织了东京保卫战,成为书生领兵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宗望的进攻虽然很凌厉,但在李纲领导军民的顽强死守下,并没有在军事上占到多大的便宜。况且,由于宗翰领导的西路军被阻于太原坚城之下,东路金军等于是孤军深入到东京。此外,在东京城内守城的宋军在数量上已经远远多于只有六万人的金军,宋军中的精锐西北前线的军队以及其他各路勤王的军队也陆陆续续赶来。
  在这种形势下,只要宋朝的君臣团结协作、同仇敌忾,是完全有机会打败金军的,至少是可以先在东京坚守,慢慢把金军的锐气耗尽,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范仲淹石像
  但是,宋钦宗懦弱的性格以及鼠目寸光的眼界,断送了打败金军的机会。宋朝的大臣们从金国灭亡辽国的战斗中领略了金军摧枯拉朽的战斗力,也是畏敌如虎。宋钦宗不相信宋军可以打败金军,源源不断的亲王军队的到来只是增加了他求和的资本。
  这不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