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鸦片战争-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走私的印度鸦片有三种,以孟加拉产的鸦片质量最好,称作“公班土”;由孟买运出的“白皮土”次之;从马德拉斯运出的“红皮土”在印度鸦片中质量最差。此外,主要还有美国商人运来的土耳其和波斯产的鸦片,但质量比红皮土还次,专门掺在印度鸦片中出售,这样可以降低价格。
  维材皱着眉头,看看鸦片木箱,又看了看西玲。
  西玲低下了头。
  “怎么有这么多鸦片?”
  “受别人委托,寄放在这儿的。”西玲不敢抬头,这么回答说。
  “受谁委托?”维材的话带有质问的语调。
  “一个叫彭祐祥的人。他、他最近不知被谁打死了。”
  “噢,……”
  “他说我认识官吏,放在这里安全,所以跑来求我。我这个人的性格,叫人家一求就不好意思拒绝。”
  “你这个糟糕的性格!”
  这一来,维材的心里反而舒坦了。看来彭祐祥出入这个家,可能是把这里当作隐藏遭到严禁的鸦片的地方。
  “彭祐祥给了你手续费——不,保管费了吗?”维材问道。
  “嗯,给了一点儿。”
  “不能要。还他。”
  “他已经死了。”
  “这些鸦片怎么办?”
  “让彭祐祥的朋友来取走。”
  “来取的时候把钱还给他们!”维材说这话时的语气很严厉,但马上又柔声地说:“如果零用钱不够,老实跟我说。”
  “不!”西玲摇了摇脑袋。
  “是呀,还是因为太无聊了吧!”维材心里这么想。如果因为太无聊而帮人家做鸦片买卖,那也许比去夷馆当女佣人还要好一些。
  她随便地垂着头发。当时的妇女在结婚之后才把头发梳上去。每当看到西玲的垂发,维材总要产生一种负疚的心情。
  把恩人的女儿置于这种不清不白的地位。——像维材这样的人在当时也很难消除儒家的伦理观念。
  他为这个女人而杀了一个男人!
  他的脑子里回荡着伍绍荣的话。
  ——连温翰也为一个女人发过狂。这是男人的悲剧啊!女人的悲剧加上男人的悲剧,使得人世多么痛苦啊!
  世人眼中的事业,好像仅在这痛苦万状中不时地喘息着那短暂的一瞬间才存在。连维材把这些断断续续的瞬间联接在一起,创立了金顺记。
  这是否也会白费呢?!
  维材曾经这样感觉过,但他很快又返回儒家世界那牢固的结构里去了。不过,不管怎么说,住在这里使他快活。
  他不由得抚摩着西玲的头发。她的头发中夹杂着一些金发。
  

东方与西方(1)
道光皇帝勤奋之后,首先热心处理的是他过去有意识搁置下来的鸦片问题。
  同一个时期,在浓雾笼罩着的伦敦,外交大臣巴麦尊正召集了专家,研究对清政策,制订打开清国门户的政策。
  1
  聪明的额头,长长的眉毛,眉毛下一双细长的眼睛不时闪现出冷酷的光芒,这一切与他那尖尖的鼻子、薄薄的嘴唇十分相称。只是下巴使劲地向左右拉开着,他那出身于名门吞普尔家文雅的贵族风度一下子被他这下巴破坏了。
  他是当时英国的外交大臣巴麦尊子爵。
  “要录用年轻人,应当录用年轻人。年轻人富有活力,要用这种活力来发展你的公司。”巴麦尊说。
  他的面前坐着商人威廉?墨慈。墨慈的脑袋已经拔顶,看起来好像是个慈祥的老爷爷。其实只是在他眯着眼睛的时候才是如 此。当他睁大眼睛时,眼睛露出凶光。
  “对。这已经……东印度公司的年轻职员也参加了我们公司的班子。”墨慈毕恭毕敬地回答说。
  “年轻人富有进取精神,他们不仅能使你的公司发展,也能使英国富起来。”
  “我明白了。我们一定不会败在美国商人的手下。”墨慈这么说着,用上眼梢瞅着外交大臣的表情。
  巴麦尊转过脸去。他似乎担心让这个无懈可击的商人看出自己的内心活动。
  巴麦尊表面看起来好像非常理智、十分冷静,其实他这个人是极其感情用事的。他从一八三年担任外交大臣,八十一岁去世,三十余年一直是指导英国外交的重要人物。
  “为了大英帝国的荣誉!”——他的政治理想与信念不过如此而已。
  他曾经为一个犹太血统的英国人的利益,而对希腊施加压迫,遭到人们的谴责。当时他在下院郑重其事地说:“对于英国臣民的利益,应当像过去的罗马市民那样,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要由英国政府加以保护。”
  他曾经援助匈牙利的独立运动,招致维多利亚女皇的不快;由于带头承认路易?拿破仑的政变而被罢免。——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是感情用事的。
  他出身于贵族,本来对自由主义的新兴工商市民并不抱同情。但为了“帝国的荣誉”,他支援产业资本家的活动,而且是狂热地支援。
  墨慈回去之后,巴麦尊露出满脸不高兴的神色,抱着胳膊,心想:“买卖人讨厌透了。我想尽量不让人看出我对美国抱有敌意,这家伙好像意识到了。”
  叫别人看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当然是不太愉快的事。
  对美国这样一个新兴国家抱有敌意,这关系到大英帝国外交大臣的声誉。巴麦尊是这么想的。而且他也并不是憎恨美国,他只觉得绝不能允许美国在大英帝国的荣誉上落下一点点阴影。
  “可恶!”他恨得咬牙切齿。
  对清国的贸易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巴麦尊拿起桌上的文件资料,又重新看了一遍。
  这份名叫《各国对清贸易现况》的报告书,是外交部有关官员与东印度公司的专家合作写成的。
  根据数字来看,美国还远远赶不上英国。各年的情况虽有差别,但一般来说,美国的对清贸易仅为英国的六分之一,在进口方面为英国的三分之一。
  问题是利润率。
  东印度公司的一艘一千二百吨至一千三百吨的商船,航行一次,在广州获得的纯利润,按美元计算,平均只有三万至四万美元。而美国商人的一艘三百五十吨的小商船,平均可赚得四万至六万美元的纯利润。
  原因大概是东印度公司采取官僚主义的经商办法,让效率极差的大船装上大批的人员去做买卖。

东方与西方(2)
相比之下,美国商人是采取游击式的经商方法,十分活跃。他们搞的是所谓环球贸易,把美国的农产品运到欧洲,换得西班牙银币,从印度把鸦片运到澳门,在广州装上中国的茶叶、丝绸和棉花归航。
  据说美国商人的资本不是美元,而是勤勉和冒险精神。他们没有足以同东印度公司相匹敌的资本实力和组织能力,但他们有着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的东西。
  美国独立不到五十年,国内的产业还不十分发达,所以有为的青年都看着海外,在贸易业中聚集了很多人才。
  美国船上的水手大多是良家子弟。船上准许船员装载一定数量的“个人商品”。他们除了薪金之外,还可以通过这个办法获利。水手攒钱,然后买下农场经营,这已成为当时美国青年的生财发迹之道。
  他们的干劲之大,是东印度公司那些穿制服的职员远远无法比拟的。
  报告书里谈到了这些问题。
  “这样下去不行!”巴麦尊心里这么想。
  在英国,最优秀的青年从不到海外去。到远东去的,大多是品质恶劣的人,是走投无路才去的,所以年龄一般都较大。巴麦尊建议墨慈“要录用年轻人”,也是考虑到这些情况,因此墨慈立即看出外交大臣的话中有影射美国的意思。
  打动巴麦尊的心的,不是报告书上罗列的数字,而是美国商人的情况。
  如果仅从数字来看,英国还是十分稳固的,还没有出现阴影,大英帝国的荣誉还光辉夺目。但巴麦尊是个重感情的人,他看到了数字中没有表现出的“阴影”。
  像东印度公司这样一个正规的组织所进行的贸易,本来是符合巴麦尊的贵族趣味的。但是,即使议会批准延长东印度公司的特许期限,他也觉得不能再允许公司垄断对清贸易了。
  这并不是说他对产业上的自由主义已经有了理解,而是他的嗅觉已经闻到了美国可疑的气味。不,他已经感觉到有人正在悄悄地侵蚀“帝国的荣誉”。
  他拿出另一份报告书。
  这是阿美士德号的报告书。他很快地看了这份报告书,然后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怎样才能把美国一下子甩到后面呢?”巴麦尊低声地自言自语。
  那些自由的商人,为了追逐利润,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的。由他们来充当贸易战士,肯定要比东印度公司得力得多。
  “但是,完全交给他们是不成的。”
  那么,该怎么办呢?
  其实从派出阿美士德号的时候起,答案早就已经得出了。
  使用国家权力!——武力!
  要打开广州以外的各个港口,就要运用英国的武力。用血换得的权益将会坚如磐石的,那将是美国望尘莫及的。
  那时,帝国的荣誉将会大放异彩。
  2
  马车中的墨慈满面笑容。
  为了能会见外交大臣巴麦尊,他花了相当一笔活动费,但也收到了相应的成效。巴麦尊给墨慈写了好几封介绍信。都是写给曼彻斯特的大商人的。
  威廉?墨慈商会正准备打进远东贸易。它准备以马六甲的金顺记公司为跳板,暗中早已制定了计划。问题只在于资金。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介绍信给它在这方面带来了希望。
  马车正好从东印度公司伦敦总公司的门前经过。
  墨慈从车窗中看到的那座森严的建筑物,使他感到就好像是什么遗迹似的。
  “我能得到这笔遗产吗!?……”他自言自语地说。
  第二天,墨慈从伦敦出发去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这里纺织工厂鳞次栉比,冒着黑烟的烟囱林立。它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有生气的城市。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