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十分失望。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汉王。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萧何逃走了。”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萧何说:“韩信。”

    萧何说:“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呆一辈子,那就用不到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准备怎么样?”

    汉王于是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拜他为大将。韩信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

    得到刘邦的重用后,韩信就指挥将士,*练兵马,再加上刘邦养精蓄锐,越来越有条件和项羽再争天下了。



………【第十一节 楚汉相争】………

    刘邦得到韩信和萧何的帮助,整顿后方,训练人马,羽翼丰满,于公元前206年率领汉军攻打关中。不到三个月工夫,就消灭了原来秦国降将章邯等的兵力,关中地区就成了汉王的地盘。

    后来。项羽打算发兵往西打刘邦,可是东边齐国的田荣自立为王,项羽只好先去对付齐国。刘邦乘项羽前往攻击齐地之机,攻占关中,并东进占领项羽根据地彭城(今江苏徐州)。项羽回兵大败刘邦,汉王退到荣阳、成皋(都在今河南荥阳县)一带,收集散兵。这时候,萧何从关中调来一支人马,韩信也带着军队来见汉王,汉军才又振作起来。韩信攻占赵齐等地,威胁项羽后方。

    汉王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一面守住荥阳,用少数兵力拖住项羽的军队;一面派韩信带领兵马,向北边收服魏国、燕国和赵国。

    同时,汉王的谋士陈平献了一条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项羽是个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间计,真的对范增怀疑起来。范增十分气愤,离开了项王。

    范增一走,楚营里再没人替霸王出主意。汉军受的压力也减轻了。汉王用少数兵力在荥阳、成皋一带牵制项羽的兵力,让韩信继续攻取北边东边,又叫将军彭越在楚军后方截断楚军的运粮道儿,使项羽的军队不得不来回作战。

    公元前203年,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东属楚,西属汉。其实,汉王这次讲和,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汉王用了张良、陈平的计策,不出两个月,组织了韩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马一齐会合,由韩信统领,追击项羽。楚、汉双方一场最后决战就开始了。

    次年刘邦主动出击,打败项羽。一代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



………【第十二节 垓下悲歌】………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决定楚国命运的大战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

    项羽首先率领部队突击前方的韩信部队,项羽凭借一贯的勇猛,击败了韩信的先头部队。项羽全力追击,但是韩信的部队败而不乱,反倒是项羽的部队在追击中阵型有点散了。由于孔熙、陈贺从两翼包抄上来,后面跟着的是彭越、英布和刘邦的部队,态势变得对项羽非常不利。项羽的反应非常快,他见一时不能摧毁韩信的中央军团,而自己却又被包围的危险,就立即下令撤退。但是,这时项羽的部队已经被包围了。

    被包围在垓下,项羽纵然勇武也无计可施。韩信为了能够更快的瓦解楚军的士气,使出了“四面楚歌”的方法,让士兵们在包围圈外吟唱楚地的歌谣。楚军战士们一听到楚歌,都倍感思念自己的家乡,此外他们也感觉到楚地已经全部被占领了。连年作战,本来已经是身心俱疲,士气低落,现在听到四周的楚歌声,于是开始了大量的逃亡。

    项羽听到楚歌声后,也大惊失色,心想:难道楚地已尽失?他半夜里地来饮酒,对着自己的心爱的女人虞姬,对着自己心爱的坐骑乌骓马,唱出了被后人们传诵千古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听了,满眼泪水,也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妾何聊生此时此景真是悲凄,项羽如此人物,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旁边的人无一不是潸然泪下,为了不拖累项羽,虞姬当场横剑自杀。

    楚军全线崩溃,项羽只率领了八百人突围。当项羽退到了乌江边上时,乌江的亭长已经给他准备好了渡船,建议项羽立即渡江。项羽说:“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回去,我如何向江东父老们交待?”

    最终,项羽自刎而死,让后人悲叹不已!



………【第十三节 大风歌扬】………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登基称帝,建都洛阳,后来迁都到长安(今陕西西安)。

    韩信、彭越及英布由于在楚汉战争*劳最大,分别被封为王。由于他们兵力强大,汉高祖对他们很不放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刘邦先后用计除掉了韩信、彭越及英布。

    首先,汉高祖采用陈平的计策,取消韩信的楚王封号,改封为淮阴侯。后来,吕后和丞相萧何用计把韩信给杀了。

    接着,彭越的手下人告发彭越谋反。汉高祖听到这个消息,派人把彭越逮住,下了监狱。后来因为没有查到彭越谋反的真凭实据,就把他罚做平民,迁送到蜀中去。吕后到了洛阳,对汉高祖说:“彭越是个壮士,把他送到蜀中,这不是放虎归山,自找麻烦吗?”汉高祖听了吕后的话,就把彭越处死。

    淮南王英布一听到韩信、彭越都被杀,干脆也起兵反了。汉高祖指挥大军猛击英布,英布大败逃走,在半路上被人杀了。

    就这样,汉朝三大开国功臣先后被刘邦和吕后害死了。刘邦在一次宴会中,想起过去自己怎样战胜了项羽,又想到以后要治理好国家,可真不容易。别说一些诸侯不肯安分守己,就是边境上也常常发生麻烦,哪儿去找勇士帮他守卫呢?

    想到这里,十分感慨,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第十四节 萧曹两相国】………

    刘邦死后,汉惠帝继位。有一天,他去看望年老的相国萧何,还问他将来谁来接替他合适。萧何不愿意表示意见,只说:“谁还能像陛下那样了解臣下呢?”

    汉惠帝问他:“你看曹参怎么样?”

    萧何知道曹参是个治国的人才,所以汉惠帝一提到他,他也表示赞成,说:“陛下的主意错不了。有曹参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萧何一死,曹参接替萧何做了相国。曹参是清静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什么也不变动。

    汉惠帝看到曹相国这副样子,认为他是倚老卖老,瞧不起他,心里挺不踏实。

    有一天,曹参向惠帝说:“请问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皇帝。”

    曹参说:“我跟萧相国比较,哪一个能干?”

    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好像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订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照着办,不要失职就是了。”

    汉惠帝听了之后,终于明白过来了。

    曹参做了三年相国,在这期间,他那套办法没有给百姓增加更多的负担,人民生活逐渐安定了下来。因此,当时有人编了歌谣称赞萧何和曹参。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萧规曹随”。



………【第十五节 缇萦救父】………

    在汉朝的时候,刑罚是很残酷的,比如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汉文帝在位年间,有一个小女孩叫缇萦,因为她的事迹,汉朝的刑罚制度向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又迈进了一步。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淳于意,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最后却死了。于是,大商人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

    缇萦听说父亲要被押到长安,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给汉文帝写了一个奏章。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于是,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第十六节 周亚夫治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