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元537年,杨坚的父亲杨忠追随独孤信投靠了西魏专权的宇文泰。因在宇文泰执政以及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过程*勋卓著,杨忠被赐鲜卑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公元568年,杨忠去世,杨坚继承了随国公的爵号。公元578年6月,周武帝驾崩,宣帝宇文即位。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做了皇后,杨坚升任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加上年少的皇帝比较昏庸荒淫,在群臣中没有威信,于是,杨坚便考虑取而代之。

    公元580年,时机到来,周宣帝决定南伐。郑译便乘机向皇帝推荐了杨坚,由于皇帝对关西士族郑译向来都很信任,于是就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杨坚在关西士族支持下,以外戚身份入宫辅助政,任宰相,总揽大权,进封为隋王。他革除宣帝时的酷厉苛刻之弊,深得人心。

    公元581年2月甲子日,他废黜九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后改为长安,改年号为开皇。

    杨坚即位后,内修制度,外抚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对百姓则实行较宽缓的政策。但他晚年好猜疑,不善明察,听信谗言、任用小人,且不悦诗书,迷信符瑞。隋朝统治短暂,与杨坚有一定关系。



………【第二节 赵绰依法办事】………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以后,采取了各种巩固统治的措施,还派人修订刑律,废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这本来是件好事,然而隋文帝本人就不完全按照这个刑律办事,往往一时气愤,不顾刑律规定,随便下令杀人。

    大理少卿赵绰是个正直的人,他觉得维护刑律是他的责任,常常跟隋文帝顶撞起来。

    隋文帝曾经下令禁止使用不合标准的钱币。有一次,有人发现大兴(隋朝的都城名,今陕西西安市)大街上有人拿次币换好币,隋文帝听说有人竟敢违反他下的禁令,一气之下,就下令把换钱的两个人统统砍头。赵绰接到命令,赶忙进宫求见隋文帝。他不管隋文帝怎样威吓,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人不该杀。隋文帝怎样骂他赶他,他也不走。隋文帝没法,很不高兴地进内宫去了。

    后来,隋文帝终于取消了杀人的命令。

    又有一次,官员辛穊被人告发搞不法的迷信活动。隋文帝又命令大理把辛穊处死。赵绰上朝对隋文帝说:“辛穊没有死罪,我不能接受这个命令。”隋文帝气得浑身发抖,说:“你想救辛穊,就没有你自己的命。”说着,喝令左右侍从把赵绰拉下殿去。赵绰面不改色,说:“陛下可以杀我,但是不该杀辛穊。”左右侍从真的把赵绰扭下朝堂,剥了他的官服,摘掉他的官帽,准备处斩。

    但隋文帝并不真想杀赵绰,磨蹭了一阵子,气也平了。他想赵绰能忠于执法,毕竟是有利于他的统治的,就把赵绰放了,过了一天,还派人慰问了赵绰。



………【第三节 杨广弑父夺位】………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他从小机敏聪慧,深受父母宠爱。开皇元年,杨广被立为晋王,杨广的哥哥杨勇为皇太子。

    隋文帝吸取陈后主亡国的教训,比较注意节俭,发现官吏有贪污奢侈的行为,都要严办,连他的儿子也不例外。他发现太子杨勇生活奢侈,讲究排场,很不高兴,十分严厉地教训杨勇说:“自古以来,凡是喜欢奢侈的帝王,命运没有能够长得了的。你是太子,更要特别注意节俭。”

    杨广知道父亲对哥哥不满后,摸到他父亲脾气,表面上装得特别朴素老实,骗得了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信任,每次入觐,都在母后面前“弥自矫饰”,独孤后越发称赞杨广,再加上杨素帮他说话,在独孤皇后和重臣杨素的支持下,文帝终于废黜杨勇,立杨广为皇太子。

    杨广为皇太子不到4年,文帝就一病不起,“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仁寿四年七月,文帝病重,杨广与杨素却在传递宫内外的消息。所写字条被宫人误送到文帝手中,文帝开始懊悔。随即又见宠妃宣华夫人陈氏神色慌乱,忙问其故,说“太子无礼”相逼。文帝悔恨交加,说“畜生何足付大事”!急命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拟诏召回杨勇,杨素立即与杨广合谋,派东宫兵士把守宫门,妃嫔及宫人都“出就别室”。

    不久,文帝即亡,杨广害死了父亲,夺取皇位,同时,矫诏赐故太子杨勇死,追封房陵王。隋杨广开始了他的统治,就是历史上出名的暴君隋炀帝。



………【第四节 隋炀帝游江都】………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全国政治上的控制,在洛阳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叫东都。在建造东都的同一年,为了使江南地区的物资能够更方便地运到北方来,隋炀帝就下令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从洛阳西苑到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开通一条运河,叫“通济渠”;又征发淮南百姓十多万人,从山阳到江都(今江苏扬州),把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邗沟”疏通。开了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后,从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便利得多了。

    隋炀帝特别喜欢外出巡游,一来是游玩享乐,二来也是向百姓摆威风。

    从东都到江都的运河刚刚完工,隋炀帝就带着二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去巡游。

    为了满足船队大批人员的享受,隋炀帝命令两岸的百姓,给他们准备吃的喝的,叫做“献食”。

    江都在当时是个繁华的地方。隋炀帝到了江都,除了尽情游玩享乐,还大摆威风。为了装饰一个出巡时候用的仪仗,就花了十多万人工,耗费的钱财更是上亿论万。这样整整闹腾了半年,又耀武扬威地回到东都来。打这以后,隋炀帝几乎每年出巡。

    隋炀帝建东都,开运河,筑长城,加上连年的大规模的巡游,无休无止的劳役和越来越重的赋税,已经把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

    再加上隋炀帝对外发动对高丽的战争,人民实在没法忍受下去了。要想活下去,只有反抗。邹平(今山东邹平)人王薄,首先领导农民在长白山起义,接着,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农民起义,隋王朝的统治开始不稳了。



………【第五节 李密牛角挂书】………

    公元611年,隋炀帝进攻高丽,被打得惨败,才隔一年,他又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战争。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督运粮草。劳役和战争使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杨玄感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见此情形,就想利用这个时机*隋炀帝。

    有一天,杨玄感把民伕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暴君。你们看怎么样?”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愿意,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杨玄感准备进攻隋军。才发现他身边缺少一个谋士帮他出谋划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长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隋炀帝认为他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在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奇怪。

    就下得车来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抱负。回家以后,杨素跟他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打那以后,杨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这回杨玄感要找谋士,想起他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到黎阳来。李密到了黎阳给杨玄感献了三条计,杨玄感急于求成,采取了李密认为最不可行的计策,就近攻东都洛阳。因为朝廷在东都还留着一部分守兵,杨玄出兵攻打东都时,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终于被杀。

    李密从混乱中逃了出来,改姓换名,最后,投奔了瓦岗军。



………【第六节 瓦岗军开仓分粮】………

    瓦岗军首领翟让,为人厚道,又喜欢结交英雄,翟让在东郡附近的瓦岗寨,招集了一些贫苦农民,组织了一支起义队伍。当地一些青年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来投奔他。

    李密投奔翟让以后,帮助翟让整顿人马,并对翟让说:“从前刘邦、项羽,本来也是普通老百姓,后来终于*秦朝。现在皇上昏庸*,百姓怨声载道,官军大部分又远在辽东。您手下兵强马壮,要拿下东都和长安,打倒暴君,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翟让于是起兵反隋,隋炀帝派大将张须陀带大军*翟让大军。

    李密请翟让摆开阵势,正面迎击敌人;他自己带了一千人马在荥阳大海寺北面的密林里设下埋伏。张须陀也被起义军打死了。经过这一场战斗,李密在瓦岗军里提高了威信。李密不但号令严明,而且生活朴素,凡是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钱财,他都分给起义将士。

    隋王朝建造了一个最大的粮仓叫兴洛仓也叫做洛口仓,仓城周围二十多里,城里挖了三千个大窖,每个窖里贮藏着八千石粮食。这都是隋王朝多年来从各地农民身上搜刮来的血汗。李密于是提议攻打东都附近的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

    攻打兴洛仓的时候,翟让、李密两人带七千名兵士原是流离失所的农民,一听得攻打官府的粮仓,个个摩拳擦掌,勇气百倍。他们向兴洛仓发起猛攻。驻守在兴洛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