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有点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夫山泉有点田-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文洋,云谦墨一直知道他是一个不逊色于他和秦玉涵的人才,可是却从没想到,他竟然会有如此惊世的才华,他不入朝为官,当真是可惜了。

当下连朝服都来不及换下,又拿着莫叔送来的帖子,打马进了皇宫。

第80章

云谦墨连朝服都来不及换下,又拿起莫叔叔送来的那张帖子,打马进了皇宫。

御乾殿内,云皇正在批阅着昨天六部送上来的奏折。

其中,户部侍郎陈凌云送上来的折子里,提到了黎花枝的两季水稻,本来之前云皇对这个两季水稻也是抱着一些好奇之心,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东西,却没真想过要在一时之间就马上推广下去。

毕竟,云国的百姓早已习惯了现在的种植方式,突然让他们改变,他们也会害怕万一种植失败,没有产出,来年来的生活就没办法继续。首先百姓就会抵触,再者,云皇本身也不敢贸然尝试,毕竟云国只有一个黎花枝,谁能保证,他强制推广之后,云国百姓就能掌握的了这种技术?

可陈凌云分析得也十分在理,若是西北一带继续干旱,仅靠江南一带的水稻供应,粮价必然会上涨,如若补不上这么大的一个缺口,云国势必动乱。

可若推广了两季水稻,万一无产出,岂不是连江南一带也无粮食供应,那云国就不只是动乱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就进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云皇眉头紧锁,犹豫不决的看着手中的折子,这份折子从昨天下午送上来后,他就已经在琢磨了,里面的内容云皇都能可以倒背如流,可是却始终不能做出一个决断,就怕自己的一念之差,会将云国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李公公见云皇愁眉深锁,已经拿着一份折子坐了一个上午,心里很是担忧,可这国家大事,却不是他一个奴才能够懂得的,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照顾好云皇的身体。

于是,上前将已经冷掉的雨前龙井,撤了下去,从新换上了一杯温热的,劝诫道,“皇上,您已经坐了一个上午了,这样实在有伤龙体,不若奴才陪您去御花园走走,散散心,奴才刚才听小宫女们说,御花园里的湖心亭边,最后一季的秋海棠开的正艳。”

“孤坐了一个上午了么?”云皇被李公公一惊,诧异的看了看窗外的天色,此时,艳阳正空,确实的快到午时了。

没想到,自己这一坐,竟坐了这么久!

云皇丢开手中的折子,端起龙案上刚刚换上来的雨前龙井,吹开茶叶末子,浅尝了一口,而后,叹了声气,道“这个陈凌云啊,给孤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啊!”

李公公见云皇已经放开了手中的奏折,知道他这是要暂时休息一下,于是,打铁趁热的开口道,“陈大人固然是学识渊博,可是皇上乃真龙天子,所以,无论什么难题都难不倒您的,皇上您现在是思虑过渡,觉得疲惫了,信许您休息片刻,心情一开阔了,事情自然就有办法解决了。”

云皇睇了眼一旁低眉顺眼的李公公,“好你个小李子,说吧,这又的得了那宫主子的好处,非要撺掇孤到御花园去。”

李公公心理一惊,偷偷的瞄了一眼云皇,见他脸上并没有半分怒色,知道他这是在拿自己打趣,当下悬起的心又落了回去,脸上却立马委屈万分的说道。

“皇上明察,您就给奴才十万个胆子,奴才也不敢干这事啊!这不是上回杨太医就交代的,让您要多休息,不宜太过操劳,奴才才想着劝诫皇上出去走走。奴才,奴才这是真心心疼皇上的龙体,不想皇上太过操劳,真没收过那宫主的好处。”

云皇好笑的看着这个跟在自己身边二十多年的人,其实,他们私下里的那些小动作他又岂会不知,只是有个知道自己心意的人在身边,有时候也能省不少的事,再加上他们也不过是小打小闹一下,这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得与这些个奴才计较。

“行了行了,孤不过是随意说说,你还跟孤委屈上了,走吧陪孤,去园子走走。”

李公公见云皇已经起身,赶紧退后几步,朝两边的随侍招了招手,就要准备随着云皇一同前去御花园的时候。门口,守门的一个小公公急急进来禀告,“启禀皇上,太子殿下正在殿外求见。”

太子不是早就出宫了么?

云皇略皱眉头,心知云谦墨若没有什么大事,是不可能出了宫又巴巴的赶回来。当即就放弃了去御花园转转的念头,回身坐到龙案后,宣了云谦墨进殿。

传召后不一会儿,云谦墨就进了内殿,行至龙案一米处停下,颔首行礼,向云皇道了万安。

“平身吧,这些个虚礼能免就免了吧。”云皇扬了扬手,看向下面大殿上的云谦墨,只是这么一个看不出喜怒的眼神,却端端不怒而威,“墨儿,你这时候找孤,所谓何事?”

云谦墨一听,赶紧从怀里拿出之前莫叔送来的帖子,双手奉上,一旁的李公公一见,立马接过云谦墨手中的帖子,放到云皇面前。

云谦墨也没等云皇翻看,又开口说道,“父皇,这是文洋今早让人送到儿臣府上的,文洋在上面提到,要从横穿西北的大江,开渠引水,引江水灌溉农田。西北一带至今无雨,谁也不能保证明年的西北不会继续干旱,儿臣以为,文洋的这个方法,倒不失为一个应对之策,所以特将折子带来,请父皇定夺。”

“你说这引水之策是文洋想到的?就是住在第一庄的那个文洋?”云谦墨会在这个时候进宫,云皇就想到了肯定与西北大旱有关,可是,却没想到这个策略是出至一个小小的酿酒人之手。

“回父皇,正是此人。”

云皇心中一悸,先前陈凌云上折子献计,推行文黎氏的两季水稻,此时,我云国堂堂太子又推荐文洋的引水之策,这文家人果真这么博学多才?

本来让文家人进京不过是云皇一时兴起,颇为赏识这文洋的酿酒之术,却不想此人竟是治国之才,云皇当下就对这帖中的内容来了兴致,也不待云谦墨多说什么,翻开桌案上的帖子,细细的研读起来。

贴中,文洋并未详细说明该如何开渠引水,只是分析了西北一带的地质环境,和这条横穿西北的大江是为江河入海的接口,是以终年不会缺水,唯一的缺陷便是此江随横穿西北,却没有途经所有的州府,所以白白让这么好的资源给浪费掉了。

旱灾缺的是水,从江河中引水出来,无疑文洋提出的这个方法绝对是一个绝好的点子。

相比陈凌云提出的两季水稻,这个点子的可行度就要高出许多,只是怎样实行这个点子,还有待商议。

云谦墨没有错过云皇眼中一闪而逝的赏识,于是,乘胜追击的开口,“父皇,儿臣觉得这个方法确实可行,您觉得需要将文洋招进宫里,详细商讨此事么?”

事实上,云皇并没有下召招文洋进宫,而是在次日早朝,将这‘开渠截流,引水入田’的法子拿到了早朝上,让朝中一众大臣一起商讨解决之法。

在云皇的心里,觉得自己满朝的文武,都是经过层层科考,精雕细选出来的国之栋梁,如果连区区一个酿酒出生的后生都比不过去,那他有何颜面,所以虽然文洋是提出了这个点子,云皇却想的是等大臣们拿出了具体的解决之法,再招文洋进宫,也显得我朝中有人。

所以,今儿一早,云皇就丢出了‘开渠截流,引水入田’这句话。而此时,整个大殿的人都是叨念着这句,却谁也拿不出个具体的实施之策。

“众爱卿,有谁想出了解决之法了?”云皇阴沉着脸,迥然的眸子巡视着殿中的所有人,缓缓开口,希望他们可以拿得出解决之道,这样一来,所有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然而,云皇一开口后,大殿之下,众大臣们谁也没能接的下云皇的话,一个个你看着我,我瞅着你,面面相视的谁也不肯开口。

“你们一个个的,都哑巴了不成,苏爱卿,您老是两朝元老,学识丰富,你先说。”

没有人说话,云皇一章老脸黑成了锅底,只好直接点名了,第一个抓的人便是当今皇后的父亲,当朝的国丈大人,更是当朝辅国公。

虽然他已经年过半百,却是只实打实的老狐狸,向来主意最多,家里养着三千食客,有不少的能人异士。

被点到名字的苏大人也毫不意外,这么些年能位于百官之首,他也是有主意的,可他心里也在权衡,昨天他就听说了太子为云皇献了这么一个计策,他若是把这事全过去了,那这功劳也不见得能落在他身上,对他来说可是一点好处也没,可若今儿被云皇点到,他不说出一二,这事也抹不过去。

苏大人看了云谦墨一眼,暗暗打定主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好。于是,他踱步出来,微供着手,淡然的回应,“回禀皇上,微臣觉得这开渠一事兹事体大,还得从长计议。”

云皇目光一暗,迥然的眼光直视着他,“说下去!”

“皇上,老臣认为,西北一带并不是一片平原,这想要将个州府都引去江水,让这江水翻山越岭怕是没人能做得到吧。而且,先不说这渠怎么开,如何开,这是一个大问题,就开渠这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可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完成的工程,耗时耗财不说,能不能完成还是一说,现在西北正值大旱,百姓流离失所,与其将钱财花在这看不到眉目的事情上,还不如想着如何解决当务之急。”

苏大人这话一出,殿中一竿大臣立马出声符合,可见这苏大人如今可是权倾朝野,不过这其中也有那么一些人安静的立于一旁,这些便是平日以龚丞相马首是瞻的一竿文臣。

这龚丞相也是如今唯一能与辅国公苏大人分庭抗衡的人,云国如今的局势分为两派,一派是以龚丞相为首,拥戴太子云谦墨的太子堂,另一派则是以辅国公苏大人为首,拥戴贤王云浩天的四爷党。

就在四爷党的一众大臣小声附和的时候,云皇却看向了冷眼站在一旁龚丞相,“龚爱卿,你也说两句来听听。”

龚丞相闻言,也从行列里踱步出来,手持玉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