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女性演说精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著名女性演说精粹-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认为正是这种种歧见,对妇女重返社会和争取平等筑起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
障碍,造成了妇女地位的低下;强调要消除和克服这些障碍,除社会各界需
承担起一定的职责外,关键还在于妇女自身。妇女必须自强、自信,正确认
识自身的价值,并勇敢地面对现实。整篇演讲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分析深
刻,将社会各界对妇女复出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妇女复出的前景与挑战
1980年。。 3月。。 5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会,探讨妇女复出问题。那么,我们为之考虑和设
想的这种妇女是何许样的人呢?我们的社会及其制度是如何看待她们的?而
旁人和她们自己的态度怎样?谁有责任帮助以及何以帮助这种妇女?这就是
我此时此刻所想讲的。

鉴于复出的妇女有着明显的个人特征,因此她们被冠之以种种称呼:反
传统大学生,成人大学生,超龄大学生,兼职雇员,职业母亲等。不管叫法
如何,她们确实特征明显:年龄一般30以上;早就脱离教育和职业环境;已
经丧偶或离异,面临个人及经济上的窘境;子女业已上学或成年离家。

妇女决定复出的动机并不太容易解释。然而现有的研究表明,无外乎两
个经济上的原因,二者居其一:一是出于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原因而去进修、
接受培训或重新加入劳动大军;二是为了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维护自身的尊
严,也不排除由此获得相应的收入。当然个中还有其他原因。这些原因尽管
早已人所周知,但有些仍值得我们注意:投身工作能改善家庭环境;保持个
人爱好和户外活动可增进同丈夫子女的关系;减少生育有助于更好抚育子
女;单身妇女人数趋于不断增长;大规模的社会问题正在引起公众的关注和
反响;如此等等。

对妇女复出的这些描述尚不全面,仅仅只是勾画了一个大致轮廓。但是,
对这种现象的评价却不能过于简单化。妇女复出不再是孤立现象,也不再与
传统的制度和社会结构毫无关联。她们在教育、工商、政府及社会的规划和
期望中是一支潜在的力量。所以,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审视一下社会各界对
妇女复出所持的态度和看法。

教育界对妇女重返校园是怎么看的呢?

80年代和。。 90年代也许是美国高等教育的艰难时期。学校面临着一系列
问题:入学人数减少;办学经费不足;部分毕业生就职前景渺茫。因此,妇
女重返校园无疑给众多学校带来了一线希望。校方已经意识到,就过去的几
年而言,“她们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学生来源,学校理应重新规划招生活动,
使她们成为自己的学子。”数十万妇女只要稍加引导便能重入校门,这无疑


有着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迫使高等学府去重新评判新生年龄限定在 
18至 
22
岁的传统做法。光 
1972年,就有 
50万 
30岁以上的妇女滞留于高等学府的校
门之外,去年 
9月,准备接受二次教育的妇女已近百万之众。8年之内,寻
求这种教育的妇女人数翻了一番。

教育机构为了吸引妇女重返校园,正在大力改进其招生及录用政策。许
多学校成立了女子中心帮助新来者,为其重返校园提供指导服务,为她们提
供所需的资助。

妇女重返校园,对教育机构显然是一大经济上的支持。但有些教育家们
则担心,她们会影响到其他新生的录取。而有些教育家却认为,“从前的”
学生对于活跃班级讨论有着积极意义;行政部门也宽慰地感叹,复学的妇女
“不那么任性”。

工商界对妇女重择职业是怎么看的呢?

1978年,美国有 
50%以上的适龄妇女——人数达 
4千万之多——投身在
劳动大军之中。在这之前的数十年间,妇女从业的人数一直在稳步增长,但
其从业的种类却变化不大:大多是办事员、售货员和小学教师,薪水不及男
士的三分之二。这些情况对复出的妇女意义重大,原因有几个。第一,4千
万职业妇女中有许多是重择职业的妇女;第二,这些妇女发现,她们以前所
受的教育或培训是不够的,因而决定重新去获取就业或晋升所需的技能;第
三,由于从业妇女人数增加,雇主会降低工资水准。因此,“粉领族”一词
眼下相当流行,用来形容某些阶层的职业妇女。

“粉领族”的成员全是女性。在有的人看来,妇女喜欢多嘴,容易满足,
乐于服从,轻易信人。因此她们不那么可靠,也缺乏能力,不适宜担当监督
和管理职务。一旦妇女被套上这些特征,那么对她们职业地位低下、收入偏
少也就不会感到奇怪,对她们低人一等,无法或无意去对待自身价值问题也
更不足为奇了。

妇女即使没有上述强加的歧视性特征,她们也未必得到职业界的善待。
她们往往又直接成为另一些流行谬误的牺牲品。直到前不久,职业界还是一
致认为,职业男女之间有差别:男的敢想敢为,审慎细致,机敏果断,不失
为领军之将;而女的热心有余,爱好挑剔,抱有偏见,乃系专制人物。总之,
妇女一头扎进了无形的障碍之中,成了性别歧视的受害者。她们身负“双重
枷锁”:倘若如同普通妇女一般行事,就会被贬之为无能;否则却又会被斥
之为出格。

工商界一面认为妇女不能委以重任,只可充当报酬相对较低的配角,但
一面却又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妇女,发现复出的妇女乃是一个敏感而兴旺的
经济市场。于是,直接针对她们而发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美国的商界似乎
很乐意为妇女的声望和尊严加以装饰和点缀,但在职业上却决非如此。

家庭对妇女复出的态度又如何呢?

各个家庭对妇女复学和复职的决定反应不一。有的将此视作“当妈妈的
时新消遣”,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有的却抱有反感,甚至持有敌意,不能
理解妇女除了金钱和感情外还需要些什么;当然,也有支持和鼓励的。我们
应当时刻记住,有许多妇女并无多大的选择余地,她们复学、复职,甚至是
边进修边工作,完全是为经济所迫。对于这样的妇女,要描绘其家庭的反应
是很难的,因为她们自身往往就抱有怀疑和不安全感。

无论怎么说,环境的影响总是占优的,家庭通常仍旧赋予这些复出的妇


女以传统的角色:搞搞烹调,开开汽车,跑跑推销,洗洗衣物,做做护理等。
职业和学业仅仅只是附带的。“做母亲的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果你长期
工作,我就难以专心事业,家庭更难保持完善和谐”;哪个妇女未曾碰到这
样的劝告呢!

女以传统的角色:搞搞烹调,开开汽车,跑跑推销,洗洗衣物,做做护理等。
职业和学业仅仅只是附带的。“做母亲的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果你长期
工作,我就难以专心事业,家庭更难保持完善和谐”;哪个妇女未曾碰到这
样的劝告呢!

然而有证据表明,所有这一切已逐渐开始转变;有些群体——家庭——
开始认识到社会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意识到妇女就业的经济价值。现
在,有一种观念正在得到加强,即怎样维持家庭生存,由谁承担家庭责任,
这样的决定都应根据兼顾妇女需要和生活的新标准来作出。

旁人对妇女复出又是怎么看的呢?

与复职妇女共事的男性,其态度同样是矛盾的。他们对妇女争取提薪和
晋升权利的呼声充耳不闻,对她们的据理力争无动于衷,但同时却又千方百
计掩饰他们内心的不安。

女同事们则将其看作一种威胁,因为她们已经生成一种文化上的执见:
同性之间是竞争而不是合作。

当然,复出妇女自己对复出的态度更为紧要。她们往往是自身的最大天
敌。妇女一般缺乏自信,自控力差,急于求成,因此她们对事业有成的自信
度不如男性。此外,妇女择职还深受公众舆论的影响,为社会对职业妇女的
消极态度所制约。很显然,妇女在决定改变其生活之前,理应重新审视她们
的自我感觉和力量,这一点十分重要。

社会及其制度对此的态度目前正在慢慢转变,究其原因,是联邦及各州
立法的加强,机会均等纲领的推行以及妇女后援团体的增加,但最根本的则
是妇女自身的发展。

在不久以前,妇女还始终是在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直接为社会的预期
所左右。如果不是所有的,那至少是大多数的妇女履行着被指定的功能——
配偶、母亲、主妇和职业配角。妇女在履行了这些功能之后便“烛灭光媳”,
但在今天,妇女在完成其生活使命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借助习惯和文
化预期的环境氛围“大放异彩”,在社会上寻求一席之地。因此,对妇女复
出大加议论,甚至表示怀疑、不安和敌意,几乎毫无必要。

妇女要投身这一进程,要改变她们的地位,这还得取决于妇女自身。计
算机和技术行业并不愿接纳复出的妇女——除非由它们来挑选。然而我倒希
望这种选择权应当属于她们。

如果选择权的这种换位是正当的,有价值的,那么可以深信,这些妇女
重新获得的不仅是教育或职业,更重要的还是她们自身的生活。在这一过程
中,妇女必须认清社会所设置的障碍,明白自己的感觉、能力和需要,更得
应付许多压力:能支配的时间太少;需要为复出准备资金;缺乏可靠的儿童
照管机构;需要克服孤立无援感;难以克服的自信心不足及自卑感。所有这
些问题汇集在一起,便会构成一道极其难以逾越的屏障,造成一种有违生活
选择权这一神圣传统的罪恶。


很显然,社会及其制度——教育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必须为抵制和
消除这种障碍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同样,妇女也必须勇敢地正视其中的一些
问题。任何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