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东流不复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逝水东流不复还-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切,基本没有萍什么事。父亲是“甩手大掌柜”,萍则是“袖手旁观的大少爷”。

    “今年过年写对子交给你了,”吃过晚饭,父亲对萍说,“笔墨和红纸放在新屋大桌。”

    是中国人都知道,对子就是对联。准确地说,是“春联”。春联只是对联的一种。

    往年对子都是父亲写。父亲不仅要写自家的,还要代叔叔家和生产队邻居们写。

    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毕竟小时候念过几年私塾,而且下放后,一直在农村做“小干部”,可以说从来没有离开过“笔杆子”。萍虽然钢笔字还行,但毛笔字比父亲差得多。小学到高中,只练过钢笔字,没有认认真真写过一天毛笔字,所以往年一直不愿意“献丑”。

    分田这几年,父亲比以前多吃许多苦。不仅要种好自家的十几亩责任田,还与人承包了村里的砖窑和二十五亩鱼塘。

    农村分田承包以后,生产大队改为村,小队改为组,并且逐步对村组进行重新调整和组合。一大批岁数大的原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队长、会计被精减。也有年轻并且找到致富门路的,嫌当干部报酬少,主动辞职的。萍的父亲因此成为全村年纪最大的小组长。

    萍的父亲之所以没有被精减,主要是为人“规矩”。做了二十几年农村“小干部”,从本队到外调,没有一点手脚不干不净的地方,更没有给人留下半句“话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时,领导也还是相信群众的!

    再说,萍的父亲也不希望“丢掉这个芝麻官”。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毕竟“小组长”还有一份微薄的收入。自己子女多,家庭负担重,又没有别的经济来源和其它致富途径可供选择。

    父亲性格内向,什么事都放在心里,尤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平时和儿女没有细心谈,没有勾通,儿女对他的内心世界也不了解,甚至对他比较疏远。萍也是一样,少年时期,常常嫌父亲太老实,老实得近乎无能。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才逐渐理解了自己的父亲。

    晚,萍一个人睡在新屋子里。

    闲冷闲冷,一闲下来就冷。闲得无聊,不如睡觉。

    吃过晚饭,萍早早坐到床,家里没有电视机,冬天的夜晚,寒冷且漫长,萍随手拿起身边一本杂志翻起来。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好像是西汉人刘向说的,萍曾经把它作为座右铭,摘抄在笔记本。萍不可谓不“好学”,这些年也读了不少,可是摆在萍面前当务之急不是读,而是如何摆脱家庭的贫困!再说,现在的心情也不适合于读。萍知道,自己早已静不下心来!于是,又把杂志向后翻,一行“同胞排行顺序对人生的影响”的标题映入眼帘,吸引住萍——”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雄心大志、成就及对生活的整个态度,都受到其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次序的影响。在美国最初的23位太空人中,有21位是长子,而在美国的历届总统中,过半数人也是长子,这些都是无可非议的事实。美国《出生次序》一的作者林蒙说,长子或长女是天生的先驱者,他们是可以依靠的人,工作有效率,有组织能力,并且是个完美主义者;同时,由于他们要负起为弟妹树立榜样的责任,故此他们大部分能充分地发挥领导才能。又据心理学家的统计数字,长子或长女通常较早学会走路及讲话,在考试或智力测验中通常可得到较高分。但是,长子或长女由于要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过分鞭策自己,以至在身体健康要付出代价,例如他们常常患头痛及胃溃疡。

    ……排行最末的人,由于多受到父母及兄姐的宠爱,他们习惯成为注意力的中心点,表达能力较强,但因从小缺乏吃苦耐劳的习惯,长大成人后,在事业往往不容易吃苦,经不起挫折,因此往往难以取得大成就。”

    家乡有句俗语叫:“有钱不娶老姑娘,好吃躲懒会冮丧。”看来是有些“科学”道理的。萍默默想道,中国人说,家有长子,国有大臣。又说,长兄如父。如何摆脱家庭的贫困,如何使弟妹个个都有美好前途,自己作为父母的长子,弟妹的长兄,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纵然赴汤蹈火,也应在所不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自己既没有这样的机遇,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但“修身,齐家”,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总可以?!

    什么是命运?或者说,人生的命运像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但人生又充满许多偶然性,仿佛命中注定——就像一副码好的牌,当你抓第一张牌时,底下的牌就已经注定!

    两年之后,也就是萍“出事”后,萍为自己“求财心切”的“贪婪之心”忏悔,更为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不值悔恨!前者的忏悔只是良心在自省,是一时的;而后者的悔恨是刻骨铭心,是终生的,只恨世没有后悔药卖!

    “这就是自己将来结婚的新房,可是,我的妻子在哪里呢?”久久难以入眠的萍就这么胡思乱想着,迷迷糊糊又想起一段不知什么时候听来的,关于“讨老婆”的笑话。情节和内容全记不清楚了,只有两句话有印象。这是俩个没有老婆人的对话——

    甲是粗人:“老婆还在丈母娘的肚子里呢。”

    乙是读人:“岳父家寒,尚未娶妻。”还挺文绉绉的。

    之所以记得,是因为当初听笑话时,觉得这两句对话非常精彩,非常好笑。而现在想起这两句话,则不是因为好笑,而是内心烦恼。

    后来好不容易睡着了,又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梦,看来睡在新屋子里,萍一时还适应不了。

    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写春联(重新修改)】………

    :434:1011早起得迟,萍吃过早饭,太阳已经快到头顶了。,。,首。发

    萍决定“献丑”,服从父亲的安排,”子承父业“写对子。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萍也有自己的优势,自己读比父亲多嘛!父亲对子的内容年年老一套,也该换换新面孔了。

    今年过年要创新、创新。萍裁好红纸,拿出祖传的砚台,墨是不用磨的,打开墨水瓶盖直接往里倒就是了。

    萍摆好造型,开始写对子了。左手按住红纸,右手握住毛笔。可是不行!握笔的手总是发抖。自己一点基本功没有,而且好像还有点紧张。

    先放松、放松。这时候,萍想起父亲讲过了一个“笑话”。之所以笑话加引号,是因为确有其人其事,此人是他们村一个父亲称之为“满瓶不动半瓶摇”的人。他写过这样一副对子,叫:“今年大减产,明年大丰收。”对子初写成,此人洋洋得意,引以为荣,自以为好对子。因为那一年粮食确实减产,“今年大减产,明年大丰收”,三十晚乍一看,怀着一种对来年收成的良好祝愿与企盼。可是大年初一早他再一念,“今年大减产,明年大丰收”,傻眼了,今年又是大减产,明年才能大丰收!

    萍收起红纸,铺旧报纸,在面练习起来,同时自己对自己说,要放松。

    写着、写着,渐渐有了自信,有了底气,好歹自己也写了十几年字,而且在钢笔字下过功夫。

    虽说“隔行如隔山”,但还有一句话“隔行不隔理”。

    萍摊开红纸,深呼吸几下,重新开始。

    万事开头难。先写什么呢?先不要写大门和正屋里的对子,先从厨房对子写起。

    厨房里外人进来少,对子写得丑一点没关系。这个的内容就不要变了,还按照父亲的老一套来!虽说萍对父亲的老一套有点不屑一顾,但自己也没有什么新的“发明创造”。

    缸中多积水,灶下少堆薪。灶前

    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后

    一人巧作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碗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写完厨房写猪圈。

    养猪大如牛。猪圈

    写到这儿,萍又想起一个民间故事。说过去有一个财主请秀才写对联,秀才提笔便写,且边写边读——

    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可是人们的读法却变成——

    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两种读法意思相去甚远。这当然是一个笑话。有“仇富”的思想。

    接着写厢房,厢房也不显眼,但这时候萍已经完全放开了,开始展示自己的“才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郑板桥

    郑板桥故居中堂挂的这副题联,海豫园万花楼用它做楹联。此联用拟人手法形象描绘春风拂柳,细雨润物的景象。联与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下联让人联想到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人运用此联表达男女之情,把春风与柳、夜雨与花,想像成恋爱中的男女,暗喻传达爱慕之情,赋予此联更深刻的含义。还有人建议把它贴到现在的洗浴中心,足疗房,似乎更妙!

    包藏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志。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罗贯中《三国演义》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