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才、狂人的梅毒之谜-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多数研究尼采的学者都认为,尼采最后几个月(以及最后几年)所写的文章精细敏锐,这证明当时他可能没有受到梅毒的影响。学者克劳迪亚·克罗馥(Claudia Crawford)有篇文章讨论尼采最后几年的著作,很能代表这方面的见解。她认为尼采最后几年的著作数量超越以往,尤其是1888年最后一季,在《偶像的黄昏》(Twilight of the Idols)、《反基督》(The Antichrist)、《瞧!这个人》(Ecce Homo)、《瓦格纳事件》(The Case of Wagner),以及他的笔记和书信中,都看不出“夸大狂和即将疯狂的症候”,或是“退化疯狂的迹象”,'7'只觉得他神志清醒,其作品有种伟大风格,充满预言和启示。尼采的文章是要实行他破坏两千年来反自然的计划,扮演“在心理学上与耶稣及苏格拉底同等地位的救世主”。'8'尼采对于人性的要求是有史以来最艰巨的:“企图提升人性,包括不断破坏所有退化和寄生的东西。”他拥有和表达出来的“意志力量”,是前人所不及的。
  

尼采(2)
不过,梅毒教科书也告诉我们,在麻痹性痴呆发作之前最后神志清醒的阶段,可能出现的迹象是有神秘的洞察力、以救世主自居的预言能力、浮夸的自我定义、清晰明澈的表达力和相当无法抑制,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保持精确细致。这么说来,他最后的著作超然卓越,与他即将被麻痹性痴呆所毁灭,两者间并没有不符或是互相冲突之处。尼采最后的著作一再表现出紧紧控制住能量与内在爆发力的影像。自传《瞧!这个人》最后一章“为什么我是命运之神”,宣告会出现危机,全世界大火蔓延数十年,前所未有的战争,并且确定尼采这个名字将与这些都有关系:“我不是哲学家,我是具有潜在危险的人!”他的才智似乎无边无涯。1888年12月18日,尼采写信给朋友卡尔·富克斯(Carl Fuchs)说:“从九月到现在,这几个月我所知道的事情比以前更广泛。最令人吃惊的工作,也简单得像游戏;我的健康就像天气一样,一天比一天好,感觉有无穷的才智与坚定。我无法告诉你做完多少事情──每件事情我都结束了。未来几年,这世界将会重新开始:因为旧的上帝已经退位,我将从现在开始统治世界。”'9'圣诞节那天,他承诺在两个月内成为全世界最有名的人。他认为自己是即将爆炸的机器,托马斯·曼(Thomas Mann)形容尼采当时才智激增,就像是“被狂喜入神下了咒”。'10'卡尔·雅斯贝尔斯描述说,这些最后的著作有一种神秘的光,一种危险的战栗。'11'由于尼采一生所出版的书籍,在他生前只卖出几百本'12',他最后的宣言似乎太过浮夸。但是他对于西方文化各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问,他的极端自我夸大是否另有未被证实的隐情。
  弗洛伊德称赞尼采最后著作的成就时,知道麻痹性痴呆的影响。1908年10月28日,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在当天晚上开会,纪念尼采遗著《瞧!这个人》出版。弗洛伊德说(奥托·兰克记录在《会议记录》中):
  尼采患有脑梅毒。他的兴奋之情美丽地开展,不断扩展。不过,这样就太简化问题了。麻痹性痴呆是否与《瞧!这个人》的内容有关,这是相当存疑的。麻痹性痴呆曾经侵袭伟大的天才,在疾病发作前的短短时间内,完成相当不凡的成就(莫泊桑)。尼采这部作品相当令人佩服,应该视为大师杰作好好保存。'13'
  弗洛伊德说,疾病成为尼采的宿命。(托马斯·曼更进一步指出:“他的天命就是他的天才。但是,他的天才还有另一个名字:疾病。”'14')弗洛伊德继续指出:“尼采内省反思所达到的程度,可说是空前绝后……最基本的因素还是必须加上去:麻痹性痴呆在尼采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麻痹性痴呆形成一种松开的过程,使得他有能力看透各种层次,并且认清最基本的直觉,达到非凡的成就。他以这种方式,将脑梅毒的特性转变成为科学服务。”'15'阿德勒(Alfred Adler)也同意:麻痹性痴呆的人可能有非凡的成就。
  尼采在精神病院可以认出母亲弗兰齐斯卡(Franziska),她与奥弗贝克安排尼采从维勒的诊所转到耶拿大学的心理诊所,以便就近照顾。诊所的主管施图茨医生(Dr。 Stutz)的结论是“资料显示进行性麻痹是正确的诊断。几乎没有可疑之处。”'16'最初的检验是由住院主治医师齐恩医生(Dr。 Ziehen)执行。在耶拿大学进行的检验发现###有个疤,可能是以前梅毒下疳所留下的。斯托克斯说,下疳消退“大多只在表面上留下很小的疤痕”。'17'这个疤痕可能是另一种性病软性下疳造成的。尼采心烦意乱时字迹会颤抖,说话时不断用手势表达以及做出奇怪表情。前五个月,他仍然很激动,经常没有条理──用粪便弄脏自己、喝自己的尿、尖叫,其他时候看起来非常正常。他接受水银药剂治疗。根据当时的观念,家人只会更刺激脑梅毒患者,因此尼采的母亲有六个月不能探望他,就像克拉拉·舒曼不能到精神病院探望罗伯特·舒曼一样。
  尼采住进耶拿诊所,住院单是这么写的:“疾病名称:瘫痪性心理疾病。”耶拿诊所的主管奥托·宾斯万格(Otto Binswanger)是全身性瘫痪精神错乱的专家,发表的论文有“进行性麻痹的病情与差别诊断”(Contributions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ogressive Paralysis),以及“脑梅毒与麻痹性痴呆,临床与统计的研究”(Brain Syphilis and Dementia Paralytica; Clinical and Statistical Studies)。宾斯万格教授曾经在课堂上以尼采做为麻痹性痴呆的案例研究。宾斯万格经常通知奥弗贝克病人的状况。他写道,尼采讲话条理较清楚,较少突然尖叫,有一些妄想症和幻听。复原的机会不大。
  第二年的3月,尼采获准出院,此后一直由母亲照顾,直到1897年母亲过世。他的妹妹伊莉莎白(Elisabeth)在母亲女佣艾文(Alwine)的协助下,接手照顾,直到最后。从1894年年初起,尼采就被关在家里。1895年,他开始出现身体瘫痪的迹象。奥弗贝克回忆他最后一次探望尼采时,见到朋友半蹲在角落,只希望不受打搅,而刚才他还相当兴奋,又吵又叫的。
  

尼采(3)
反对尼采患有神经系统梅毒的人所持的论点,是认为他在麻痹性痴呆发作之后,有11年的时间处于精神错乱的模糊地带。不过,梅毒教科书也告诉我们,麻痹性神经梅毒的病程为三至六个月,如果是缓慢恶化的状况,最长可能到30年以上。'18'这种缓慢进展或是“滞留型麻痹性痴呆”(statio…nary paresis),与症状明显的“急性麻痹性痴呆”(galloping paresis)不一样。斯托克斯写道,心理创伤的刺激可能引起脑梅毒患者的脑梅毒发作,其他时间脑梅毒则保持非活动性,尼采那次抱马事件就是受到刺激。'19'
  1900年8月25日,尼采死于中风。他被以传统路德教派的仪式安葬,而那正是他哲学所嘲笑的对象。他没有被解剖检验。伊莉莎白承认,在哥哥死亡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想到要解剖,事实上也没有医生建议过。她又说,此外,当时还没有人“可憎地怀疑”尼采染患梅毒。当然,在他的病历上有梅毒,但是很可能诊断结果没有告诉家属,而且医生认为没有理由要公开。
  没有一位档案保管员,像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那样做了那么多评论。她是崇拜哥哥的小妹妹,从小就开始搜集尼采的手稿,将哥哥最早的文献资料都收藏在柜子里。这份收藏后来发展成为“魏玛档案馆”(Weimar Archive),这是伊莉莎白所建的一栋可爱房子,存放她哥哥的文件,也安置了她哥哥;尼采在这房子的楼上度过他最后精神错乱的日子。伊莉莎白筹钱,谈出版合约,并且管理一群员工将尼采的作品分类(希特勒掌权后,这些人大都成为纳粹党徒)。她从1892年开始出版尼采所有的作品,还有81篇文章和3本传记。她以女文学家和尼采遗产监护人,在欧洲甚有名气,跟科西马·瓦格纳(Cosima Wagner)不相上下,后者监管丈夫理查德·瓦格纳的创作。伊莉莎白曾经被提名三次角逐诺贝尔奖。
  但是奥弗贝克警告说,伊莉莎白是个不一样的妹妹,颇具危险性。奥弗贝克的评论直到今天还是没错。为什么学者一致批评和非难伊莉莎白?她是虔诚的路德教派,反闪族的激进分子,崇拜希特勒的民族主义者,因此不适合代表一个反反闪族和反爱国主义的人。尼采曾经写过上帝的讣闻,尼采的著述都是要推翻她所虔诚相信的事物。尼采一直不想让母亲和妹妹知道,他与家乡的基督宗教美德已经有多大差距,最后还是让她们知道了。多年来,伊莉莎白为了避免她与哥哥的道德观产生可怕的矛盾,每个步骤都扭曲真相,以配合她自己的希望。
  诺贝尔委员会如果颁奖给她,将造成一大遗憾,因为她以自己的喜好编辑尼采著作,以自己的意思窜改书信,甚至毫不掩饰她窜改的痕迹。传记作家现在礼貌上称她是不可靠的见证人,有些人就不客气地说她是强制性病态的说谎家、非常令人受不了、偏执固执以及故意刁难作对。她汇整编辑尼采的著作,尤其是《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包括从他笔记里抽出的段落,这些段落可能尼采根本不想出版。尼采在瑞士西尔斯玛丽亚(Sils Maria)所住的房间里,被他扔到垃圾桶的只字词组,也都被捡起来任意编排出版。伊莉莎白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将档案交给希特勒使用。
  1932年2月,伊莉莎白在魏玛的国家剧院第一次与希特勒会面。当时正上演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后来他也捐款给尼采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