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味文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滇味文化-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三月会,又弹弦子又跳脚,又卖缸罐又卖箩,阿里罗,阿里罗”;最后一类是吟唱爱情的调子,如:“传情就是三月会,跳脚三天也不累。不来就说不来话,莫让阿妹空等着”……届时,人们手牵手、肩并肩,围成的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圆圈,欢快地跳左脚舞。在弦子铮铮的作响声和高亢清脆的歌调声中,人们时而折步跌脚,时而蹉脚闪腰,时而摆手转身,时而甩腿对脚,整个舞步整齐统一,舞姿轻盈优美。
  十四、彝族赛衣节
  彝族人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都要举行赛衣节,又叫服装节。传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位叫米波龙的彝族姑娘舍身与当地的恶霸作斗争,死后化为一只美丽的小鸟。
  在每年的赛衣节期间,彝族姑娘要身带数套花衣,齐聚跳歌场围成圆圈,并在小伙子的月琴和唢呐伴奏下,手挽着手一起跳舞。稍过片刻,她们就退出舞场,换一套新装重新跳起舞来,并通过更换衣服比试灵巧和美丽。
  一般来说,彝族女孩在*岁时就把头上的单辫盘于头顶,并在辫尾缀上红线,辫子上扣弓形小木梳做装饰。出嫁时,双辫交叉盘压在红里青面双层绣花头帕上。彝族女性都喜欢穿百褶长裙,它是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的。儿童的裙子以红、白色为主,或几色相间,裙子一般为两节,腰小裙摆大;大姑娘的百褶长裙以红、蓝、白色或红蓝白相间为主,一般为三节,上节为腰,中节是直桶状,下节为细密的格纹。这种长裙的特点是裙子的下节层层皱折,所以称为百褶裙,彝族人以多褶为贵。
  一般彝族青年的女装色彩鲜艳、纹样繁多,花纹和花边有着非常浓厚的民族色彩。她们的衣服上一般都绣有鸡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动物图案和日、月、星、云、天河、彩虹等天象图饰,以及树叶、花等植物图案。彝族女青年的装饰品色彩鲜明、花样繁多,大多是用金、银、铜、玉石等为原料,让本地手工工匠通过铸造、打制、压制、镶嵌、雕刻等工序制作而成。
  在彝族赛衣会上,彝族女青年不仅会在衣服、帽子、围腰上比赛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的图案、工艺、用色上进行比较,民族风情十分浓郁。
  

第四章 瑶族文化(1)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历史上曾经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因为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的差异,瑶族又有“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盘瑶”、“山子瑶”、“顶板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统称为瑶族,现在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一、瑶族礼仪及禁忌
  瑶族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礼仪,有许多礼仪禁忌。
  盘王节场景
  瑶族人在路上相遇时,不管相互之间认识与否,都要热情地问候对方,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如果遇到的是老人,不但要主动打招呼,还要让到路的下方,如果骑着马或者自行车,见到老人时必须立即下马或车。
  在日常生活中,平日用的洗脸盆不能拿来洗脚,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与老人和长辈同桌共餐,要让他们坐上席,主动为其添饭加菜,好的菜肴要放在老人和长辈面前。在老人或长辈面前,不能跷二郎腿,更不允许说脏话、随地吐痰,或者直呼老人和长辈的名字。同时,瑶族人还忌吃狗肉、乌龟、蛇和鳝鱼,而且忌讳把衣裤对着门户晾晒,忌讳在屋内乱吐痰。他们一般在鸡日不杀鸡,猪日不杀猪,牛日和马日不买卖牛马。客人来到家里,先要和主妇打招呼,这样主人才会高兴,否则会被认为傲慢无礼。此外,火塘在瑶族家庭中具有重要地位,火塘上的三脚架和灶膛不能用脚踩踏,火塘内的柴火忌讳倒着烧。
  瑶族女人生了小孩后,会在门上悬挂柚子、黄果和桔子枝条,以示禁忌。在小孩未满月时,外人不能穿鞋进入产妇家。小孩生下的第三天,要举办诞辰礼——“打三朝”。按瑶族人的礼节,参加“打三朝”要送给婴儿一顶小花帽或一件花衣服,还要送产妇鸡、鸡蛋和红糖等物。
  小孩若体弱多病或日夜啼哭,家人还要为孩子找一个干妈,这样小孩就能健康成长,瑶族人把这称为“拜寄”。所谓拜寄,就是根据孩子的生辰八字,为孩子选择好拜寄的父母,然后带着孩子到准备拜寄的干妈家,让干妈在孩子的手上拴一根红线就可以了。有的地方是在门口插香棒,几天内来的第一个人就会被认作是干妈或干爸。一般情况下,被选为干妈和干爸的人都不得推辞,要高兴地接受主人家的要求,在孩子手腕上或脖子上拴一根红线,并说一些祝福的话。
  瑶族的男孩长到12岁时就要举行成人礼,接受瑶族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度戒”。参加“度戒”仪式时,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而且在整个度戒过程中外人不得随便与孩子接触和交谈。
  按照传统习俗和谷物收成的情况,瑶族人一般3—5年举办一次盘王节,日期为农历的十月十六。届时,村寨和房舍都要打扫干净,男女老幼必须换上节日盛装。
  瑶族也过春节,大年初一时,妇女不准串门访亲,不能吃青菜,有些地方还要在门外插一青枝或木牌,而且在正月初三、初五、初六时,家人都不能出门。
  瑶族人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还要举行祭龙仪式,仪式的内容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盘古、玉皇、神农等,目的是希望龙能保佑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祀的同时还要扫寨,并禁止所有妇女参加,也谢绝外人进入寨子,已在本寨的外人要等祭祀完后才能离开。

第四章 瑶族文化(2)
二、咬手定终身
  瑶族人在婚俗上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青年到了20岁就能在过节时邀请姑娘对歌。如果是男方邀请女方来唱歌,大家就要先凑钱买一头猪轮流养,然后选一户热情的房东作为歌堂的场地;还要写一封信,并用一块花巾包着四只手镯,再用纸包好四块红糖,托人送给姑娘。女方接到书信和礼物后,如果认为小伙子符合心意,就会把礼物收下,把红糖分给大伙吃,这样就算答应对方对歌的邀请。如果女方不同意,或有其他原因不能去,就会把书信和礼物退还男方。
  瑶族对歌是比较隆重的礼仪,通常采取对歌对唱的形式。在进行对歌时,青年男女聚集到灶膛边,先是一对小伙子唱,一对姑娘接唱,然后其他小伙子和姑娘相继一对接着一对地轮流对唱。通过对歌,一旦双方两情相悦,就互相赠送小件饰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建立真感情后便开始约会。
  瑶族民间有句谚语,叫做“咬手疼进心,爱情才真诚”。约会时,小伙子要在心爱姑娘的手上咬一口,表达对姑娘深深的爱。小伙子咬姑娘手臂时,要掌握好分寸,如果咬得太轻,姑娘会认为爱得不深;如果咬得过重,在姑娘的手上留下伤口,就会被别人耻笑。因此,小伙子咬姑娘白净的手臂时,要慢慢用力,既不能让姑娘感到很疼,也不能把姑娘的手臂咬破。经过咬手定情,男女双方就会把自己找到对象的事告诉父母。男方告诉父母后,如果父母同意,就托媒人到女方家里送上一锅毛烟求婚。女方父母若收下烟,就表示同意这门亲事。
  此后就进行迎亲仪式,男方包括媒人等一共9人一起到女方家迎亲。到了女方寨子时,女方村寨里的人都会赶来,争着到路口要毛烟。小伙子还会被男女青年用横凳拦住去路,要求对歌询问来意,然后才允许进村。当天晚上,迎亲者要与女方村寨的男女青年彻夜对唱。第二天清早,当媒人和新娘的父母在屋里商谈时,女方村寨的姑娘会悄悄把门锁上,然后按照传统的习俗对着外面高声唱“拴门调”,等媒人回歌后,姑娘们才会把门打开。到了晚上,所有迎亲人都要到女方家赴酒宴对歌,而女方的两位接客则用方桌堵住大门,待对歌结束后才能放他们进来。此时,新郎开始拜岳父岳母,拜寨老、寨主和德高望重的老人,之后才可娶亲回家。
  迎亲回到男方家后,当晚就会举行婚礼仪式,男家设宴招待寨子中的长老和亲友。翌日清早,新娘要提着水桶抢在众人之前把水挑回来,表明她在这里安家了,这时她就从咬手定终身时的姑娘变成了主妇。
  三、青裤瑶婚俗
  青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生活在云南南部的山区。自古以来,青裤瑶男女的恋爱都很自由,只要男女两厢情愿,他们的婚事就算定下来了。一般来说,青裤瑶人从恋爱到成亲要经过“凿壁探婚”、“火塘定情”、“深夜接亲”三个阶段。
  青裤瑶人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的楼房,楼下以土筑墙或石片垒砌成,用来关养牲畜;楼上是木板墙壁,供人住宿。青裤瑶的人家只要有女儿,父母就要预先给姑娘准备一间“探婚房”,一般设置在紧靠楼边的侧屋。当女儿长到14岁时,父母就让她独身居住在“探婚房”里。
  在“探婚房”的木板墙壁的中央,凿有一个筷子粗细的洞,当地人叫做“探婚洞”。这个洞口正好与姑娘的床铺平行,并对着姑娘的枕头。哪个小伙子要是看中了这个姑娘,便在夜深人静时来到姑娘的“探婚洞”外,用一根小竹杆或圆形小木棍伸入“探婚洞”内搅动,把入睡的姑娘唤醒。姑娘听到搅动声后,知道有小伙来相会,就会立即起床,在洞口与他交谈。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比较满意,就会开灯打开大门,把小伙子请进屋内,然后生起火塘,两人相对坐在火塘边互叙衷肠。如果两人谈得情投意合,就会一直说到天明才走;如果一方感到不合适,双方稍坐片刻后,小伙子便离开。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瑶族文化(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