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更加锋利,品质再次得到提高。1965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剪刀大比武中,禄丰剪刀以“削铜如泥,剪铁不缺”的特色,在刃口评比这一环节名列第一。近年来,禄丰在生产民用剪的同时,还不断增加其他样式剪刀的生产,并新增了羊毛剪和工艺美术剪等很多新产品,这些产品均被云南省轻工厅和省民委评定为民族用品的优秀产品。禄丰剪刀以其优良的品质,不仅畅销云南、新疆、青海、内蒙、贵州、四川等地,还出口到东南亚各地。
七、腾 冲 宣 纸
宣纸是我国传统的书画用纸,与湖笔、徽墨、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因为这种纸最早出产于安微泾县,而泾县在古代属宣州府管辖,所以得名为宣纸。云南省腾冲县是我国宣纸的一个主产地。早在清代,腾冲人就利用本地出产的枸树皮和仙人掌,生产出白细柔韧的“观音塘大白纸”,受到书画界的青睐,并远销省内外。
腾冲宣纸柔软皮绵,用墨后能渲染出层次,当年徐悲鸿大师使用之后,曾称这种纸有正宗宣纸的优点。画家用它作画之后,别人没有办法偷揭。如果用它进行书写、绘画、制版,可保管数百年而不变颜色,所以它也被称为千年寿纸。
解放后,腾冲成立了手工业棉白纸生产合作社,后来改建为宣纸厂,生产传统的观音棉白纸。后来,经过不断地改革造纸工艺,产品质量得以提高,已经具备了安徽宣纸的所有特点,此时它才被正式定名为“腾宣”。目前,腾冲宣纸生产和工艺有了很大发展,宣纸的原料改用本地产的柳树皮、高杆白谷稻草及麻竹等,年产量达600吨左右,其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安徽宣纸。如今,腾冲宣纸不仅行销国内各地,还出口到日本等国。
八、丽 江 铜 锁
云南省在历史上以产铜和锡而出名,这里的各族人都擅长用铜来制作器皿,工艺技术十分精湛,其中纳西族人制作的铜锁,可谓铜制品中的精品。
铜锁是纳西族人创制的精美而实用的物品,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主要凭民间艺人的手工完成。在所有制作工序中,钻花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个工序。艺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使用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小小的铜锁上雕刻出千变万化、形态各异的钻花图案。这些图案中有栩栩如生的花卉、惟妙惟肖的鸟兽图,还有如同出自于名家之手的书法题款。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特色手工艺品(5)
这一把小小的铜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它造型奇巧、图案优美、工艺精细、质地坚固,因此受到云南各族人民的喜爱。在纳西族人中,自家的姑娘出嫁时,嫁妆中必须有铜锁。1639年,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云南,来到丽江,纳西族土司、著名诗人、文学家木增就曾经把纳西族的两件特产——铜锁和红羊毛毡,作为礼物送给徐霞客,可见铜锁在400年前就是纳西族人珍爱的物品。现在,丽江的铜器因制作精致、耐久适用,还享有不小的市场份额。
九、傣锦
傣锦是傣族民间织锦和民间手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并以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彩绚丽、美观大方而著称。
傣锦的图案通常都是一些熟练掌握纺织技巧的人创造出来的,多为单色面,用细纱为经、红线为纬,并用纬线起花。傣锦的纺织对花纹的组织很严谨,在织造时首先要把花纹组织起来,并用很多细绳系在纹板上,然后用手提脚蹬的动作使经线形成上下交叉的两层,接着开始投纬,如此反复循环操作,就能织成漂亮的傣锦。织一幅傣锦,少则需几百根,多则需上千根的细绳系在纹板上,如果结错了一根细线,整幅傣锦图案就全乱了。
傣锦的图案丰富多彩,常见的有动物、房屋、蝴蝶、茉莉花、贝叶、木瓜、大树、人物等。这些图案都是人们对生活的反映,一些图案还带有一些象征涵义,如傣锦上的狮子、大象、马等图案,在过去只有土司和头人才能使用;宝塔的图案只能在寺院里使用。图案的色彩和纹样都有具体含义,红色和绿色象征纪念祖先;白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孔雀图案象征吉祥等。一些小昆虫也被人们作为图案织进了傣锦,只不过它们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而是经过简化或夸张变形,已抽象为一些几何形的纹样。
在传统的傣锦织花中,最常见的有八角花和方格。建国后,人们创作出表达热爱党和国家的朝阳花图案,还制作出反映全国各族人民亲密团结的“团结花”等图案。同时人们也丰富了傣锦的色彩,在以黑色或是红色为底的菱形格子内,用其他各种色线交叉织花,并在每个图案的精彩部位加衬一些金线和银线,使傣锦的色彩更为鲜艳。
现在,傣锦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除了用它制作裙、挎包、床单、被面、窗帘外,还设计制作出了傣锦屏风、沙发垫等。傣锦以其鲜明的色调、瑰丽的图案、浓郁的民族风格,深受国内群众和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喜爱。
十、傣 族 剪 纸
傣族剪纸主要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当地傣族妇女勤劳、聪明,富有艺术才能,她们不仅会织锦和刺绣,还擅长剪纸艺术。这里的剪纸最早源于傣族祭祀仪式用的纸幡,后来在佛教和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完善的剪纸技艺,并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赕佛、丧葬、喜庆及居家装饰等方面。
在潞西市,每当民族节日来临之时,傣族人的竹楼都会装饰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剪纸,从而使家庭洋溢着欢度节日的喜庆气氛。在佛寺内外,吊幢、佛灯、佛幡、礼物和器具,也都用剪纸进行装饰,增加了庄严的感觉。
傣族妇女喜爱剪纸,这和她们爱美的心理有直接联系。她们生活在景色秀丽的亚热带,秀丽的山川陶冶了她们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她们创造出具有艺术表现力的剪纸艺术。潞西傣族剪纸使用的工具有特制的剪刀、刻刀、凿子和锤子,其中剪刀和刻刀具有尖、利、仄、薄的特点,一次可以剪八层纸。凿子和锤子的特点是稳、钻、灵、活,它们一次可凿穿五十余层纸。傣族剪纸分“剪”、“凿”两种,剪的时候不需稿样,随手就可以剪;凿则需要稿样,要按样制作。傣族剪纸的主要制品为佛幡、挂灯、吊幢等,多是用来装饰佛殿的门窗、佛伞、佛幡、节日彩棚、泼水龙亭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特色手工艺品(6)
傣族剪纸内容多与傣族所信仰的南部上座部佛教有关,涉及佛经故事、民间传说和边疆风物特产等,常见图形既有龙、凤、孔雀、大象、狮子、麒麟、马鹿、骏马、游鱼及各种奇兽异鸟,也有糯粘花、荷花、玫瑰花、*、茶花、杜鹃等花木,还有亭台楼阁、佛塔寺庙等建筑。有一些剪纸还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例如形象生动、生气勃勃、活脱逼真的“孔雀开屏”、“白象呈祥”、“虎啸山林”、“小鹿奔野”、“金鸡破晓”、“白鹤亮翅”等;妩媚多姿、逗人喜爱的山茶花、*等花卉图案。这些剪纸形象生动、图案整齐、朴实无华,极具有民族特色,给人完整而又明快的感觉。
与汉族的剪纸细腻而秀美、表现手法含蓄、擅长刻画心灵内在美的风格相比较,傣族的剪纸艺术粗犷有力、洒脱利落,力求使所表现的形象具有真实感,让人一目了然,而获得美的享受。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点,傣族剪纸很少表现人物的活动场面。傣族妇女在剪纸的表现方法上有很多经验。剪纸时,她们有时会采取底纹对衬的方法,明显地突出主要的图案;有时又采用花卉小草进行陪衬,突出显要的部位,从而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通过这样精细、巧妙的处理,整幅画面就不会单调乏味,也不会杂乱臃肿,还能增添活泼的美感。
在当地社会生活中,傣族剪纸至今还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从这种剪纸的内涵到外在表现形式,都折射着傣族人的审美追求、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十一、傣 族 筒 帕
“筒帕”一词为傣族语,它的汉语意思为挂包,一般人称它为民族包。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都制作和使用筒帕,其中以傣族的筒帕制作历史最为悠久,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以织工精细、图案丰富,成为云南少数民族挂包中的代表。
筒帕是傣族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傣族人不论是进城赶集,上山打柴,还是下河捕鱼,都会随身携带,用它来装一些生活用品。对于傣族青年男女来说,它还是相互表达爱意的信物。傣族女孩长到*岁时,母亲、姐姐或者嫂子就开始教她编筒帕的技艺,因此傣族女孩长大后人人都是出色的编织能手。
傣族姑娘们总是倾注很多情意和心思,编织出一个最漂亮的筒帕,然后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小伙子收到筒帕后,就是获得了爱情的讯息。他会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回赠给对方,两人就算是定下终身了。
据考证,最初的筒帕是用麻、棉纺织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丝、毛和棉混纺,而且制作得也更精致。其装饰图案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大多是传统的几何图形和花卉、鸟兽图案。飞舞的彩蝶、鲜艳的山茶、开屏的孔雀、奔跑的小鹿、可爱的大象图案都会出现在筒帕上,为它增添不少生命的活力。后来,一些傣族艺人还创作出许多反映民族团结、边疆建设和现代新生活风貌的新图案。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筒帕作为精美的艺术品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
十二、傣 族 竹 编
精美的竹编作品
傣族人与竹子有着不解之缘,傣族的村寨也掩映在竹林中,他们住的是竹楼,用的是各种各样的竹器,擅长制作各种竹编工艺。傣族竹编工艺可以说是傣族人的传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