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女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代名女传-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混江龙]:我想这姻缘匹配,少一时一刻强难为。如何可意,怎地相知?怕不便脚踏着脑构成事早,怎知他手拍胸脯悔后迟!寻前程,觅下梢,恰便是黑海也似难寻觅。料的来人心不问,天理难欺。

  [油葫芦]:姻缘薄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他每都拣来拣去百千回。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遮莫向狗溺处藏,遮不向牛屎里堆,忽地便吃了一个合扑地,那时节睁眼怨他谁!

  [脱布衫]:我更是的不待饶人,我为甚不敢明闻;肋底下插柴自忍,怎见你便打他一顿?

  [小梁州]: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填。你村时节背地里使些村,对着我合思忖:那一个双同叔打杀俏红裙?

  关汉卿边唱边说,万贞儿听着,两眼满含着泪水。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传……王慧圆历尽磨难终团圆



王慧圆历尽磨难终团圆

  王慧圆是元朝顺帝时真州人,真州就是今天江苏仪征县。王慧圆的名字,如果去掉“王”字,剩下“慧圆”两字,就颇象一个小尼姑的名号,“所谓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生还是无生”讲的就是圆通。古吴越之地的小美人王慧圆确实与佛门曾结下了一些缘份,并依托佛门,使自己的人生之路圆通。

  这是一个秋天的晚上,大概快到中秋了吧,月亮渐渐地圆了起来,秋天空气淡薄,月亮就特别地亮,映衬着初秋微寒的晚风和开始摇落的草木。

  这天王慧圆和她的新婚丈夫崔英来到了姑苏。崔英也是真州人,为了应对朝廷的征召,不得不带着娇妻上路。崔英颇有学识,而且绘画,书法都有大家风范;王慧圆也通晓诗书。文人往往是多愁善感的,更何况是在初秋的日子,月圆之夜。离别了故乡的新婚夫妇就更是思绪万千,剪不断;理还乱了。面对姑苏的水乡风光,柔媚的气韵,夫妻俩于是将坐船停在圈山,备下丰盛的酒肴,遍邀船家在月下饮酒,所有的饮器都是金、银、玉器,直看得船家眼花瞭乱,船家料想崔氏夫妇一定藏有更多奇珍异宝,于是顿生非份之想,惜酒壮胆,将王慧圆的丈夫和蝉仆一个个杀死,只留下王慧圆一人。

  闺帏弱质的王慧圆活下来了,是因为船家看中了她的美色,她的温婉柔顺,要留下她做儿媳妇,遇到这种危困的局面,也真难为了王慧圆,居然能逆来顺受。她每天早起晚睡,煮饭,洗衣,烹菜,烧水,要知道她这样服侍的人可是她亲眼看到杀害了她丈夫及家仆的人啊。王慧圆事事打理得有条有理,船家暗地里乐得眉开眼笑,高兴得到了这样一个能干媳妇,也就放松了对王慧圆的防范。

  中秋佳节眨眼就到,船主到杭州办事未归,船上其他人员肆无忌惮地饮酒作乐,欢呼豪饮,直到明月西斜。王慧圆感到有些孤独,面对着月亮的阴晴圆缺,想到了人生的离合悲欢,一份悲凉袭上心头,想到自己落入虎口,前途渺茫,看到哪些杀人的强盗已经一个个烂醉在船头,娇弱的女子溜下了船头,消失在芦苇菰蒲之中。

  崎岖坎坷,步履艰难,没命地向前狂奔。几度陷入泥淖,又几度踉跄跌倒,更担心后面有人追来,东方渐渐发白,晓色朦胧,王慧圆气喘吁吁,血汗交迸,终于她看到了前面有一片屋宇,管不了那么多,闯进去才发现是一座尼姑庵。

  一位老尼姑猛然发现了狼狈不堪的王慧圆,惊问:“怎么会是这样一副仓惶模样?”

  王慧圆惊魂未定,那敢拒实相告,只好说道:“我是真州人,随丈夫宦游江浙,不幸丈夫突然殂谢,只好改嫁永嘉崔姓人家为妾,崔家大老婆悍戾,鞭笞侮辱随时就到,昨天坐船来到姑苏,中秋之夜赏月饮酒,叫我取金杯,我一不小心将金杯掉入江中,她就趁机发作,必欲置我于死地,我迫不得已,逃生来到这里。”

  老尼姑深表同情,说道:“娘子既不敢归舟,家乡又远在数百里外,孑然一身,将何所托呢?”王慧圆凄然流泪,无语以答,出家人慈悲为怀,心中大为不忍,于是说道:“此间荒僻,人迹罕到,茭葑为邻,鸥鸳与友,若能悟身为幻,按缁削发,就此出家,则禅榻佛灯,晨餐暮粥,聊随缘以度岁月,岂不胜于为人宠妾,受今世之苦恼,结来世之冤仇?”

  王慧圆别无选择,于是落发佛前,征得老尼姑的允准,仍以本名“慧圆”为法号,每天礼佛诵经,心如止水,如此匆匆地过了一年。一年中,慧圆尼姑凭着她的聪慧资质,已能尽究庵中经典,加上她为人宽和柔善,庵中的尼姑都爱重她。

  忽然,一天有位来庵中参禅的客人在留斋离去之后,除留下银钱之外,还留下了一幅芙蓉画轴,老尼姑将这幅画悬挂在堂中,慧圆尼姑一见,立刻就认出这是自己丈夫崔英的作品,禁不住热泪双流,立即探询所以,老尼姑只能告诉她:“这是一位檀越最近布施给庵里的。”在慧圆尼姑的追问下,老尼姑才又说道:“这位檀越是顾阿秀兄弟,姑苏人,操舟为业,经常以船为家飘荡不定,很多人都讲他在江河湖泊间劫掠,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慧圆尼姑基本上知道了这个顾阿秀就是劫掠自己的船家,她一天到晚跪在佛像前祈求,祈求菩萨显灵,将歹毒的船家捉拿归案,得到报应。并感慨万端地在芙蓉屏上题了一阕“临江仙”

  少日风流张敞笔,写生不数黄筌,芙蓉画出最鲜妍;

  岂知娇艳色,反抱生死冤。

  粉绘凄凉疑幻质,只今流落谁怜,素屏寂寞伴枯禅;

  今生缘已断,愿结再生缘。

  不久,当地名士郭庆春到庵中参拜,见到壁上芙蓉画轴生动逼真,而题词更清丽有致,于是从老尼姑的手里把这幅画买走。

  当时姑苏住着一位颇具清誉的御史大夫高纳麟,到任后就以读书赏画为乐,郭庆春将芙蓉画轴送给了他,高纳麟将它悬挂在内馆。

  高纳麟这样的大人物爱好书画,便经常有入奉赠,更有人登门求售。一天午后,有人带着四幅草书来到高公馆,这人如玉树临风,说到这四幅草书都是自己的手笔,高纳麟看到这四幅字,笔走龙蛇,气带云烟,清劲不俗,果然是字如其人,便问起他的乡里姓名。这人就是王慧圆的丈夫,他在据实介绍了自己的身世之后更说道他如何到永嘉赴任;如何被贼人所图,如何因自己识水性而得以不死;如何告到平江,结果听候一年,毫无音讯。最后说道自己现在是以卖字度日,不敢离开此地,并自谦自己的字写得并不好。

  高御史深为同情。对崔英的才华也颇为赏识,建议崔英就留在高家暂时教授高家诸孙读书识字,崔英就这样在高家生活下来,逐渐地能够出入内堂与高御史同饮款谈。

  一次,崔英偶然间见到了自己的芙蓉图轴,更惊奇地是居然上面还留下了妻子的手笔,他明白妻子一定还活着,他又悲又喜,不自禁流下了眼泪,把自己所见所想的一切告诉高御史,高御史大为惊奇。

  高御史可是长期在京担任监察工作的,他立即邀郭庆春来,询问芙蓉图轴的来由。立即,他就又以自己妻子的名义召慧圆尼姑到府诵经,让自己的妻子问清慧圆尼姑的身世。得知慧圆尼姑就是崔英的妻子王慧圆之后,他就让王慧圆蓄发还俗,然而高御史也给崔英开了个玩笑。

  在惩处了顾阿秀之后,崔英又得到了机会,准备上任,与高御史道别,高御史调侃道:“只身前往,如何使得,等老夫为足下作媒,娶了妻子之后去,也还不算晚啊!”

  崔英答道:“糟糠之妻,同贫贱已经很久了,现在她虽不幸流落,生死未卜,万一天地垂怜,多么希望重见,另外再娶一个妻子的话,您就别讲了吧,我是不愿意的。”表现出一份痴情。

  高御史也为他的一片纯情打动,肃容说:“足下高谊如此,天公一定会保佑你的,怎么敢用强要你再娶一个呢!等我为你饯行,你便启程吧!”

  第二天,高御史开筵,遍请姑苏名流,地方官员,高朋满座,正在高潮时,王慧圆从内堂悄悄地走出来,静静地站在那里,崔英先是惊愕,接着就不顾一切地将王慧圆抱了起来,真是天地间尽多韵事,坐客们一个个上前祝贺,这又是个月圆之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传……御赐女秀才刘莫邪



御赐女秀才刘莫邪

  明初京城女子刘莫邪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一生有两奇,一奇是她那个御赐的“女秀才”的名号,二奇则是她后半生暗中联络,拥戴故君的行动,最终,她也就是死在这后一奇上。

  刘莫邪出生于元末南京城中一个普通读书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刘莫邪被舅舅家收养。她舅舅是个闲散之人,膝下无子,非常疼爱已是孤儿的外甥女,见她聪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诗词,小小年龄的刘莫邪竟能听三遍就记住,而且还能依自己的理解评点一番。舅舅见小莫邪乖巧可爱,每次参加文友的诗会总爱带着她,这种时候,小莫邪特别高兴,在诗会上,她闪着一双乌亮的大眼睛,专心致至地盯着品诗论文的大人们。那些诗兴盎然的文人除了偶尔逗弄一下这个长相甜美的小姑娘外,谁也不把她放在眼里。

  一个丹桂飘香的日子,一帮文友又在一座花园中举办文会,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带着参加了。这次的诗题是“咏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笺上写一首诗。小莫邪看到大人们或低头沉吟,或挥笔走龙,很有兴致,于是也向舅舅讨来纸笔,悄悄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三秋桂子美钱塘,疏影横斜点素妆;

  十里芙蓉娇出水,春风桃李满庭芳。

  这时莫邪的舅舅还未写完,小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