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非组织力量接通电话,向周希汉报告楚大明牺牲的消息时,一向平和的周希汉一听,大骂了一句:“王非!你要负责!”便再也说不出话,一把扔了电话筒,泪水忍不住簌簌下流。
陈赓闻报楚大明牺牲后,泪水夺眶而出。痛失良将,他几个小时说不出话,竟然像傻了一样。
战士们得知副旅长牺牲了,含着眼泪,再一次发起了冲锋,个个红着眼,前赴后继地往前冲,终于冲过了阎军的工事。
战斗胜利结束后,10旅上下全然没有笑容。尽管北风凛冽,黄沙扑面,干部战士冒着寒冷,轮流抬着楚大明的遗体,从中街一直抬到了长乐县,然后举行了追悼会。安葬楚大明后,每到开饭时,周希汉一个多星期按往常习惯,总要叫警卫端端正正地给楚大明摆一个碗、一双筷,以示悼念。
虎将楚大明牺牲时,年仅28岁。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4。飞渡黄河天险的中原大战(1)
(1)
1947年,经过近一年的作战,毛泽东决定渡过黄河,把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引向蒋管区去。
8月,几乎天天下暴雨,黄河水急浪猛。22日,参与渡河作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各旅旅长——10旅长周希汉、11旅长李成芳、12旅长刘金轩和13旅长陈康等,带着大草帽,冒雨来到了黄河岸边。陈赓望着奔腾呼啸的黄河,发出了强渡的命令。
强渡黄河,是毛泽东的决策。
早在7月份,毛泽东在定边县党中央驻地亲自召见陈赓。
当时陈赓长途跋涉赶到小河村,毛泽东亲自设宴招待他。
在席间,毛泽东说:“你们在晋南打得很好,给了敌人致命的一击,把蒋介石吓坏了,现在再给你们一个任务吓吓蒋介石,不过,这一次要把他吓疯。”
这个把蒋介石吓疯的计划,就是强渡黄河,把战争引向蒋管区。
可是,在南京的蒋介石听说陈赓兵团要渡黄河,却哈哈大笑,说:“黄河天险就等于40万大军,###要渡过黄河,就算他们是天兵天将,也是过不去的。”蒋介石之所以这样有恃无恐,是因为黄河自古号称“天险”,惊涛骇浪,现在又正是汛期,不仅渡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对岸还有蒋军重兵把守。
然而,陈赓却不管这些。当夜,4个旅就开始了偷渡,勇士们冒着狂风暴雨,冲破惊涛骇浪,突击队只经十几分钟工夫,就飞渡险恶的黄河。接着,一夜之间,他一个兵团几万人竟然奇迹般地全部渡过黄河楔入了中原。
几万人马一夜之间全部渡过黄河,这在有史以来都不曾有过。事后,黄河沿岸出现许多传说。一个最传神的说法是,那晚黑天黑夜,当陈赓大军来到黄河岸边时,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黄河咆哮着,涌起巨浪冲向天边。惊涛骇浪中,一条蛟龙渐渐现身而出,它浑身金光灿烂,朝着陈赓又是摇尾又是颔首,大吼三声。陈赓立即会意,一声令下,几万健儿飞奔上去,骑着这条巨龙腾云驾雾,飞到了南岸。对岸的国民党军见状,目瞪口呆,吓得个个跪地求饶。
蒋介石“黄河不可攻克”的神话被粉碎了,可是开始时他还满不在乎,一心忙于招架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这支利箭,说:“陈赓这小子我懂,成不了大气候!”
陈赓在黄埔军校时是蒋介石的学生,在东征时还救过蒋介石的命,两人可以说是“熟人”,蒋介石说这话是因为他“量”定了陈赓这次“翻不了天”。谁知陈赓一过黄河,手下4个旅连续攻下4个城市,一下子打到了洛阳附近,从他侧背杀进了一刀。这一下蒋介石知痛了,气得脚都跳起来了!
(2)
陈赓兵团打到了洛阳附近后,旅长们个个要求打下洛阳,把蒋介石“气疯”。可就在这时,毛泽###然从延安给陈赓连发4份电报,说:“洛阳是敌所必争,不应使用主力,主力应当向西。”
陈赓一看电报,马上说:“转向西进!”
这一下,战士们不理解了,说:“放着洛阳不打,向西去干什么啊?”可是,陈赓也不理睬,指挥部队继续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行动。
当蒋介石发现洛阳有危险后,立即调兵遣将,派第5兵团司令李铁军率领几十万重兵云集洛阳周围,后续兵力还源源不断地运来。这天,第5兵团整编15师师长武庭麟率领师部从许昌到达了洛阳附近的郏县。他手下64旅190、191团不久前被陈赓歼灭,此刻才刚刚抓了一些壮丁补充起来。武庭麟等人是从许昌坐汽车来的,行装未卸,周希汉率领10旅就“神兵天降”,出现在郏县城下。
正在武庭麟等人吃饭时,城外枪声响起,周希汉乘他们戒备疏忽的时刻,发起了攻击。武庭麟在国民党军中以“长于防守”而出名,立即组织部队进行防守。
可是,战斗打到第二日凌晨2点多钟时,武庭麟终于防守不住了,10旅突入了城内,潮水般涌来。他的手下一个个都举手做了俘虏。武庭麟慌了,马上命令副师长杨天明,带着一伙人赶去“督战”。
副师长杨天明穿着美式军官服,刚走到十字路口,就碰上10旅29团2营1连政治指导员王吉龙带着队伍迎面而来,杨天明走的急,还以为他们是自己的手下,竟然没有发现对方是八路军。2排有个新战士是从15师刚刚“解放”过来的,他一眼认出了杨天明,失声喊道:“那不是杨副师长吗?” 。。
14。飞渡黄河天险的中原大战(2)
杨天明边走边回答道:“是呀,是呀!不要误会,是我副师长来了。”
这时,王吉友带着战士一拥而上,4班长王喜方抢上去一把抓住杨天明的胳膊,杨天明被扭住了胳膊,立即生气,嘴里喊道:
“弟兄们,不要误会!不要误会!”
这时那个原15师的新战士走过去,说:
“副师长,没有误会,我是才从15师‘解放’过来的,认得你,误会不了!”
杨天明立即瘫软在地上,嘴上咕噜着说:“叫老父别起什么名叫‘天明’!这不,在天明前做了俘虏,全完了!”
原来,这位杨天明从小就对自己的“天明”名字不喜欢,小时候就闹着父亲要改名,父亲瞪他一眼,吼道:“你天明时出生的,不叫‘天明’叫什么?”父命难违,他只好忍着气一直使用这个名字至今。此刻天明时分被抓,他又怪自己的名字不好害了他。战士们听罢,忍不住哈哈大笑。
随即,29团的主攻营冲进了龙王庙里15师师部,中将师长武庭麟、少将副师长姚北辰全被俘获。
陈赓兵团横扫陇海西线,西出潼关,东避洛阳,一天一夜就把15师全师覆灭了,周希汉这一战把主管洛阳地区8个旅的第5兵团司令李铁军气了个半死。
(3)
打罢郏县,陈谢大军刚到达南召、方城一带,李铁军就带着整3师共7个整旅,气势汹汹地扑了过来。
这个李铁军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是广东梅县人,在蒋介石诸将领中是老资格,为人老奸巨猾,用兵谨慎,威望还颇高。他是黄埔1期毕业,与陈赓是“同窗”。可是,他却不知是发了哪根神经,在军中一提到陈赓时,不叫“陈赓”,却称他为“陈大哥”。两军对阵,李铁军在布置作战时,有时说“陈大哥用兵厉害,不要上当”,有时说“这样陈大哥就逃不掉了”,他左一个“陈大哥”,右一个“陈大哥”,他的部下都觉得十分滑稽,常常忍俊不禁偷笑起来。
李铁军率军扑来,陈赓说:“这个李铁军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叫我‘大哥’,本来可以留他一命,但是,他却偏偏取个‘铁军’的名字,便不能饶他了。”
一天,他把13旅旅长陈康叫来了,说:“你去牵牵这条牛吧!”
“如何牵呢?”陈康问道。
“你们和25旅伪装成兵团的主力,向宛西行动,想办法把李铁军牵进伏牛山。”
“这个牵牛任务并不轻松啊。”陈康笑嘻嘻地说:“我们两个旅才不过五六千人,而你‘小弟’全副美械装备,整整3万大军呀。”
“你不和他斗力,而是和他斗智。记住,一定要把这条大肥牛牵走、拖疲,拖垮。”
“好的,我一定演好这出戏。”
当天黄昏,陈赓便率部出发了。当李铁军率领第5兵团气势汹汹地扑上来时,陈赓兵团主力已在一夜之间分散前进了。
陈康带领13旅和25旅担负“牵牛”任务,他们沿着南召城、刘村镇、大石桥向镇平前进。为了造声势,诱骗李铁军尾随,他们把部队分成许多路,浩浩荡荡,展开成一幅宽大的扇面向前推进,结果,在去宛西的大路小路上,到处是喧嚷的队伍。
到了夜间,他们也一反夜行军保持肃静、不准讲话的惯例,干部特意告诉战士们说:“你们可以引吭高歌,放声说话。”结果,连平常不大爱说话的战士也都热烈地谈笑起来,有的甚至放开喉咙,唱起各种各样的家乡戏、小曲子,南腔北调,声震大地。这番热闹景象引得拉大炮的马也凑趣地放开嗓门,延颈长嘶。
可是,13旅这么闹着,离开南召走了40多里,陈康却还没发现后面敌人的踪影,“牛”没有牵上来!
陈康只好传令:“部队停下来做饭。”
随后,他又派出一个营专门绕路返回,在沿途大小村庄全都号上房子。部队驻下来后,马上动手修锅台,连里修,排里修,班里也修。有的一个班就修了好几个灶,做饭的做饭,烧水的烧水,不烧水不做饭的锅灶也烧上一堆的火。一时间,满村子烟气弥漫,红火映天,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村子,驻上几个排就热闹得不可开交。
第二天,驻地老乡就到处传扬开了:“老八路过来啦,十几万人,光骡子、马就过了半夜! ”过大军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快,越传越远,越传越神。
可是,过了一天,李铁军依然没有“跟”上来。 。 想看书来
14。飞渡黄河天险的中原大战(3)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