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聂荣臻的非常之路-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苏的主要争夺重点仍然是欧洲,他们的战略重点仍然在欧洲,无论从投资情况和战略地位上看,都是这样。
  他们目前真正想捞一把的地方是中东,控制中东石油资源,成为美、苏矛盾斗争的焦点。
  对中国,他们都在搞声东击西战略。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碰了钉子,越南战争又被拖得精疲力尽。
  再要想进攻中国,它是要认真考虑的,我看可能性不大。
  美国在远东搞了许多桥头堡,但它主要还是要巩固西欧。
  苏联搞珍宝岛事件,也是声东击西,目的是为了巩固东欧。
  苏军武器装备好,但士气不行,过去靠喊斯大林万岁,就冲,现在它靠什么来鼓动部队。
  目前,美、苏都叫得很厉害。
  都摆出把火往中国引的架势,实际上目标是搞好欧洲。
  因此,现在马上爆发针对中国的大战,条件不成熟,要大打,他们困难都太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不要失去警惕性,否则他们发起疯来不好办;一方面又不要迷失方向,被他们的现象所迷惑,乱了我们的阵脚;再一方面就是要争取同盟军,哪怕是间接的也好。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节邯郸之行和上庐山(1)
1969年10月17日,林彪发出了《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朱德、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被以战备疏散的名义,奉命离开北京去外地。
  奉命离京的人员名单,去外地的时间、地点,是17日晚上在首都体育馆一次体育表演晚会后,在会场休息室里宣布的。
  当天,聂荣臻因为去化工三厂回来得比较晚,又觉得很累,没有出席这次晚会。
  第二天,叶剑英在电话上对聂荣臻说,周总理昨晚宣布,中央决定,为了战备,要把我们这些老同志疏散去外地,我去长沙,你准备去郑州,要求20日前离开北京。
  后来,聂荣臻一打听,得知徐向前去开封,陈毅去石家庄,刘伯承去武汉,朱德去广州。
  他说:几位老帅在京广线上一字摆开,有个打仗的架势。
  但他又困惑地对秘书说:7月份4位老帅刚写了报告,认为大仗一时打不起来,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对这个意见是肯定的,怎么突然要紧急战备疏散?20日,苏联代表要来北京谈判中苏边界问题,难以想象苏方会借此机会搞突然袭击。
  但既然是中央的决定,那就做行动准备吧。
  18日,聂荣臻在电话上向周恩来报告:剑英通知我,战备疏散去的地方是郑州。
  我对那里的地形不熟,既然是准备打仗,还是去河北省好,过去在那里打了十多年仗,各方面情况熟,真要打起仗来,还可以起点顾问作用。
  第二天,周恩来答复,聂荣臻改去河北省邯郸市。
  尽管聂荣臻不相信会发生针对中国的大战,但他还是认真做了打仗的准备,随身带了战争时用过的马褡子、煤油灯、蜡烛等应急用的物资。
  因为张瑞华、聂力去了外地五七干校,丁衡高分配到某地山沟里工作,他只带上孙女和3名工作人员,于10月22日到了河北省南部城市邯郸,住在市委交际处一号楼。
  聂荣臻在邯郸最关心的是战备问题,他多次听取驻军领导汇报战备情况。
  在他的房间里挂了一张大地图,标明邯郸地区的驻军、民兵的驻地和兵力等情况。
  他对邯郸军分区和驻军某师的领导说:“战争一来,粮食、被服、武器装备不要集中放在仓库里,要尽快分散到各地,以便打起仗来就地取给,现在就要制定疏散计划。”
  尽管邯郸地区只有驻军1个师,大量的是民兵和少量地方武装,但他就战争一来,部队和民兵应如何组织,如何部署,如何机动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并整理成文字,一式几份,分送给当地党、政、军负责人。
  聂荣臻很关心当地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成安县何横城大队,多次去参观访问,总结他们科学种田的经验。
  12月19日,他写信给当时的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雪峰。
  信中说:“趁三秋未完,首先走访了何横城生产大队,我认为很值得学习,现将我看到的,大队的同志们说的,以及阅读他们过去的各种经验总结所得,简述如下,请阅后转报中央。”
  他在所附的材料中说,何横城大队由于实行“间作套种”的科学种田方法,1969年,全大队平均亩产粮食1115斤;棉田平均亩产皮棉157斤;油料作物平均亩产236斤。
  大队1969年交售给国家商品粮15万斤,集体储备粮28万多斤,为备战备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些好经验,建议在农村推广。
  此外,他在邯郸参观了棉纺厂、钢铁厂、光学机械厂、陶磁厂、水泥厂、峰峰煤矿等多处厂矿企业,有的单位还去过多次。
  利用这个机会,他尽量深入实际,多了解情况。
  聂荣臻不服邯郸当地的水土,逐渐得了皮肤病,奇痒难忍,经常痒得睡不着觉,从手脚部位开始,逐渐遍及全身,虽多方延医服药,北京也送了些药去,都没有效果。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节邯郸之行和上庐山(2)
1970年2月11日,经周恩来批准,他回到北京治病,结束了邯郸之行。
  “五一”节,聂荣臻出席焰火晚会,在天安门城楼上碰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在询问了聂荣臻的病情以后说,你不要出去了,就在北京吧,北京好治病,出去干什么。
  此后就再没有回邯郸。
  1970年8月18日,军委办事组派人来通知聂荣臻,要在庐山开九届二中全会。
  来人见他因发心脏病卧病在床,就说,军委办事组首长说,如果你身体不好,也可以请假不去。
  聂荣臻不加思索地说,中央开会,是大事,我还是要去,近来心脏病、皮肤病交替发作,不过没关系,会议过程中,不能坚持时再说。
  就这样,8月19日,他乘飞机上了庐山,住在庐山疗养院277号楼。
  8月23日下午,九届二中全会开幕。
  会议议程是:讨论修改宪法,讨论国民经济计划,讨论战备问题。
  林彪在开幕式上作了长篇讲话,称毛主席是天才,警告老同志们不要在对待毛主席、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
  第二天开始分组讨论,聂荣臻被编在西南组,吴法宪也在这个组。
  下午会议一开始,吴法宪就作了煽动性发言,他说,在修改宪法的时候,有人说:“毛主席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个讽刺’。
  我听了气得发抖。”
  但他又不点名,这是指谁?聂荣臻感到纳闷。
  在当天晚上小组会的发言中,有少数中央委员,指名批评聂荣臻,说他作为一名老同志,就是在毛主席、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在领导科研工作中,在科研路线问题上,犯有严重错误,要做深刻检讨。
  会议开到晚上11时半。
  聂荣臻回来后气愤地对随行的秘书说:某某、某某点名批评了我,是不是又要批判“二月逆流”了,没完没了!8月25日下午,聂荣臻又被迫在小组会上作了检讨发言,承认自己在对待毛主席、毛泽东思想问题上确实处于迷迷糊糊状态。
  8月26日,会议突然宣布休会,聂荣臻同叶剑英相约,去游览庐山风景。
  他们在游览中边散步边议论了两天来会议的怪现象。
  聂荣臻对叶剑英说,吴法宪在小组会上说有人反对称毛主席是天才,又不指名。
  昨天来了华北组的会议简报,陈伯达也说了这个问题。
  他们抛出了“论天才”的几段语录,又一致坚决要求毛主席当国家主席,不是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已经传达是毛主席提出的吗,怎么又是声讨,又是要求,不知他们指的是谁?华北组简报刚发下来,我匆匆看了一下,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就通知收回。
  今天宣布休会,不知他们在搞什么名堂?叶剑英说,我所在的小组,李作鹏参加会议,也说有人反对称毛主席是天才,我叫他点明是谁,他就是不说。
  反正里面肯定有问题,就等着瞧吧。
  8月29日才知道,这几天里政治局连续开会,批判陈伯达、吴法宪等人的错误。
  8月31日,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严厉批判了陈伯达的错误。
  9月2日起,各小组结合学习《我的一点意见》,批判陈伯达、吴法宪等人的错误。
  聂荣臻发言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意见。
  他感到很痛快,“文革”中,陈伯达处处同自己作对,这次是他应得的下场。
  9月6日大会闭幕。
  在临离开庐山前,叶剑英告诉聂荣臻,中央决定审查陈伯达的历史,由他具体负责。
  聂荣臻对叶剑英说:“陈伯达历史上肯定是个叛徒。
  十二中全会上,他责问我,为什么背后议论他三十年代初那段被捕的历史,从他当时的口气和神态看,我明显感到他理不直气不壮,心虚得很。”
  

第三节在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1)
  在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
  1971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批陈(伯达)整风汇报会。
  聂荣臻在会上作了两次发言。
  他说,在陈伯达抛出论“天才”的语录,提出要设立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军委办事组的同志在这方面犯了错误,教训是深刻的。
  今后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谦虚谨慎,勇于改正错误。”
  这里说的“军委办事组同志”,是指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叶群。
  慑于毛泽东、周恩来等的督促批判,这5个人在这次会议前和会议中,都作了应付式的表面检讨。
  庐山的这出闹剧,大家看得很清楚,是在林彪的主使下演出的。
  但林彪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