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壤寸步得不到发展,还不断受到两国的蚕食。东国在其自立后是唯一没有再抢到九凤国土地的国家。全国经济也还不错,盛产丝绸通过水路贸易赚的不少财物,只是国太小自保都难以维持,其命运也难逃败亡。北国早就想吞并东国获得丝绸赚匈奴人的银子,安定好北边再图争霸中原。强弱已定太平的时间越久强弱的距离就拉的越大,迟早一战东南两国会被九凤国、北国扫灭。
易山见西国已经日暮西山,不时还被鄯善等小国反守为攻,西王已经迟暮就有拿下它立足之意。易山早早就命周昌周华,不断积蓄粮草军械,待中原大战再起之时就攻打西国。易山多造杀伤力极强重驽还有投石车、云梯带时机启程即可。只有在中原大战难舍难分之时,易山才能向西用兵,不然很容易遭到十万以上的大军团攻击,随城、三元城不用说守不住,怕的是山口关也会有危险。其实山口关易山是想的太多了,山口关第一次被攻破也不过是天机老人谋划好多年才导致的结果,第二次被攻破不过是个疯子在守关方没有做准备、城上没有足够的滚木雷石,遇到西王绝对优势兵力才会出现奇迹的雄关二次易手,第三次就不用说了那又是易山渔利的结果。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十二章 伐西国遇古战场
华夏大地已经息兵罢战三年有余,虽有小的摩擦也被双方各自约束住了。从前的十五六的童子军现在也已经壮实不少,停战期间不少被放归娶妻生子,转眼已为人父不过是统治者的牛羊而已,人口多生产就多国力就强!战乱年代莫说什么正义,老百姓才不管谁胜谁负,谁是王侯谁是贼寇,他们眼中统治者、军阀、武装全部是王八蛋!荒年时村子十室九空、饿殍遍地,许多村子甚至人都没有了,只剩下野鼠筑巢蹿迹其间。
北固村,易山的故乡属随城辖区,其人口却在缓慢增长,得益于易山。百姓颇怀感念易将军,虽然易山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农家出身的他知道生灵不易,所以他的领地全部是二十税一五丁抽一。在战乱年代算的上是少见了!在这个华夏的地图上,一个细窄的版图随县、三元县和山口关是人口比较旺盛的区域,这一带都背靠着山脉,只要中原大战激烈时易山就传令他们暂时退到山中先前的营寨当中去,那里有周昌周华秘密招募的两千军士负责守卫,专打击进山的盗匪和收容北国和九凤的难民。易山成为了两大国间的矛民收容所,也组织他们成立民兵保卫各村的安全,和北国一样无事为民战时个个都是士兵,他们也是易山的后备队,优秀突出者被选入军中。
最近易山都有点忧心,年纪二十四五就感觉要人之将老,对建立功业开始迫切起来。那时人的平均寿命不足三十岁,他起自草野眼见百姓都很少有活过三十五岁的,非常感慨高寿者极少。大概就是饥寒加劳作和战乱所致吧,他真的希望有一个和平统一的国家给人民以安定,还世界以太平!经过三年的繁衍生息,人口减少慢慢趋于停滞,有些地区甚至微长,不少儿童变成了少壮。
终于九凤王命易山等人严守山口关,粮草可以向丘陵郡郡守援借。易山知道九凤王将集结兵力荡平南国了,现在一两月怕是专门收集粮草运往边界了。于是易山上表以攻为守,让西王没有能力再进攻,其实西王早就没能力再窥视中原了,现在是奄奄一息命不久矣!九凤王不置可否,还是萧亮说不防让其一试,成功我们东南战线岂不更稳固无后顾之忧,失败我们可以趁势拿下山口关控制在朝廷手中。九凤王仍然默然,不置一言。
易山在周昌周华的支持下粮草军械均以齐备,易山又命再加三千重驽,五万重弩箭,令秦柯把他访建的长矛阵扩大到三千人。从随城调回易勇,派新提拔的年轻将领姜灿去守随城。山口关大厅议事,所有将领及督粮督造兵器的周昌周华全部到厅。直接宣布安排,易勇领兵八千守山口关,遇任何情况不得出关接着,只许在城内守关即可,出征后不再接收任何出关进关的客商,丝绸贸易由官府代为收购再买给西域各商贾,不得任何商人入城;出征兵将各按队形,宿营将领不得离开自己营帐或相约饮酒违者立即降职一级。私自用军粮酿酒者,斩!…………
易山不过才一万五千人马向西挺进,关西郡四县不战而降,唯郡守所在城池闭门抗拒。易山也不急着攻打,射入一封招降书后,城上射下了几箭也不见伤人,易山只用三架云梯派人登城,也不见城内士兵抵抗唯呐喊而退。易山军就如做游戏一般进了城,打开城门放大军入城,直接包围衙署郡守投降。郡守纳印而言,老小皆在黑水城,不战而降难免祸及家人,非是有意抗拒。易山好生抚慰让其仍为郡守,郡守言不可家小命在彼手怎可再任郡守,乞收狱中代行郡务。众人觉得这老郡守蛮有有意思的,投降还演戏给西王看,让他仍为郡守他却说在牢狱中管理关西郡。害得武将们一路生怨,刀都没出鞘就拿下了一个郡!其实恶战在黑水城等着呢,战争没有那么顺顺利利的。
再一日就到了扶风郡境内,此地路途与关西郡大为不同,险山恶水每进一步都感觉有人在四周监视,夜晚常听见鬼哭。似乎此处怨气很重,将士们都疲累的很又感觉可怖,兵士全都睡不好觉。忙找当地人问。找到五十里外才见一个村子,问一老汉此地为何这般荒凉阴森,答到此处是古战场也是兵家绝地,通常误入其中被围的话将会全军覆没。因为那里死人极多,所以特别阴森,不过啊胆大也没什么,我们村儿就有一人时常去那里弄些破兵器给铁匠换钱花呢,运气好能找到将军使用的主战兵器就能发笔小财了。
来人立即找到那个常去古战场的人,一起带回军中做向导。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
第二十三章 攻打扶风郡(一)
路上越深入古战场内部,向导脸色越惨白。向导说怎么敢走那么远,我来这里都只敢在边缘处挖点铁器换酒喝,这里面鬼魂太多我不去了我要回家。兵士一把将他摁在马上飞驰而去。马蹄一路带起黄沙,飘然在空中来到易山大帐,一问三不知只说传说中夜半三更会有阴兵杀人。
易山只有传来吕天方来问,吕天方说当年大战犬戎这里确是其中战场之一,不过他当年在北部战场这里他并不熟悉也没来过。这里怕是来过也是认不出了,风沙随风改变地面的情况,没法辨认。行军路上又遇暴风,黄沙弥漫根本没法行进,只有在黄沙中扎营。夜间营外又是鬼哭狼嚎,让人坐卧不安心神不宁,易山壮着胆子持剑夜出,二十几个亲兵跟随。夜间月光隐隐,风沙呼啸着飞扬,脚边有无数白骨若隐若现。易山和亲兵护卫好不容易立定,掀开头上的防沙帽沿,只见一队武士和一堵墙从土中缓缓升起,那些武士身体上都露出剑柄,剑却是插入自己腹部的,将自己钉在墙上,吓得众人站都站不住了,全都一阵踉跄,忽然地面好像变硬了似的,众人才勉强立定身体。众人立即拔剑在手,再看面前的一横排士兵个个眼神空洞确实不是活人,一个亲兵由于紧张挥剑即砍,铮一声被人用剑挡住了,原来是易山出的剑。易山说都且慢出手,对方不过是死人,不必惊慌。
风停了,风沙慢慢小了,沙尘逐渐落下埋住众人的鞋子。原来并不是那些武士破土而出,而是黄沙被劲风吹走露出黄沙掩盖下的武士遗骸而已。易山等人收剑入鞘,走到那些武士面前,见武士面部并无血肉早已死去多年了。只是身上战甲还是非常结实并没有什么腐烂迹象,头盔仍然有光泽这还真是罕见。易山拔出一个武士身上的剑,武士缓缓机械的滑坐了下来依靠着墙壁,易山拿出怀里的火折子,吹然起来借着光看见剑身上写着“九凤铁卫”。易山知道这可能是九凤国开国之君的铁卫,只是听说过传说而已。易山立即让亲兵将剑拔出,把这些铁卫小心翼翼的抬回中军大帐。
易山将这些武士都妥善的安放在木箱中,只拿了一套武士的战甲和剑让一亲随稍加打理就和新的一般,易山后来就穿着这身战甲征战南北。
天气转好易山的军队在向导的指引下,只往高处走就能到扶风郡下辖的美阳县地界,原来整个扶风境内是北高南低,只要向高处走就能走出这片绝地。要是长时间在低洼处耽搁很可能被,西王军队发现并围歼。万幸的是打关西郡基本没花什么时间,西国还没得到消息做出应对。易山立即派飞骑前往山口关让改变粮道,绕过扶风古战场。要不然粮草毁在风沙中大军就得不战自溃了。
又行进三日到达美阳县,离城二十里下寨,又派斥候打探武功县及扶风城的情况。美阳小县兵不两千,城高不过两丈,立即围住攻打不到一个时辰就打下美阳城。斥候回报武功县兵又三千余众,城高三丈地势险要不易攻打,扶风城高五丈有余有兵一万二千兵卒,又由西王二公子把守难以攻打。这都是难啃的骨头,加上兵力不足以攻打扶风,打武功城又怕扶风军的夹攻,一时不得前进只得守住美阳城调集关西郡八千人马过来驰援。
西王二公子见易山一连好几天不出城,决定出来挑战率四千人马到美阳城骂战。秦柯率三千长矛兵组阵接战,西军并不硬打只是弓箭射击,西军知道长矛阵厉害也知道长矛阵行动缓慢,所以西军只是用弓箭射击边射边退。长矛兵损失二三十人,秦柯只有退回城中。
敌军见长矛兵退又返回骂战,王成用三千驽手在城上射杀敌军近百人,敌军退两百步依然不离开在阵前叫骂。易康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