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贞观之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王朝:贞观之歌-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祭祀四亲庙主结束,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夜色苍茫,宫殿的屋脊已看不太清楚了,只隐约可见黑黢黢的门楼的轮廓。孤星在参天古柏的梢尖上闪烁,银河被云雾遮掩,周围一片宁静。骤然传来几声夜鸦的噪聒,峭壁般陡立的宫墙发出一阵回响,又给深深的庭院添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色调。李渊打了个寒噤,产生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转身走进了武德殿后院。尹氏侍候他坐下来,奉上凉茶:
  “皇上新登大宝,普天同庆,应该高兴,怎么愁眉不展呀?”
  “咳,”李渊深深吁了一口气,“看来皇帝并不好做。早知如此,不做还好些。”
  “怎么说出晦气话来了?”
  “帝王称孤道寡,我现在体验出来了,原来他的内心深处非常的孤独。有心事,不能随便向人透露;有牢骚,不能任意发泄;有烦恼,无处可以诉说。”
  “皇上说的不过是一些普遍现象,深层的烦恼可能还埋藏在心底。”
  “你猜出来了?”
  “用不着猜,皇上为立谁当太子,可以说费尽了心思。”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爱妃,你就给朕指点指点迷津。”
  尹氏连忙跪倒在地,拜谢道:“谢主隆恩!”
  “你在我李家,已经为人之母,封你当德妃,理所当然。此后六宫便交由你主管。”
  “皇上,妹妹张氏也该封赏哩。”
  “暂时只能封作婕妤,她必须低你一等。唔,别把话扯开了。你说,到底立谁当太子好?”
  “若从功劳上讲,自然应该立二郎,却又有悖于名分。我猜测你偏向于立大郎,然而又怕二郎不服气,闹事。怎么办?最好的法子莫过于好言抚慰,多给赏赐,让二郎掌管实权。这样,既可防止出乱子,同时对事业也大有好处。削平群雄,统一全国,非他莫属,谁也替代不了他。”
  “爱妃,你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朕的心坎上,可见你处处都在替朕着想,帮朕想事,希望你成为朕的贤内助。”
  “贤内助不敢当,真心辅主倒是实在。”
  张氏和裴寂相继来了。张氏比尹德妃迟钝些,不大理事,只知顺从李渊,一味在他的面前撒娇,讨他喜欢。尹德妃告诉她,皇上已授封她作婕妤,她乐得眉飞色舞,连连磕头,把众人都给逗笑了。她站起身来,偎在李渊身旁,用手指细心地给他梳理胡须,顺势还在他嘴上亲吻了一下。在尹德妃和张婕妤的热乎乎的劝酒声中,李渊乐以忘忧,把什么都丢开了。裴寂是带着李建成夫妇的重托来的,趁李渊心情愉快,边陪酒边旁敲侧击地说:
  “皇上登极之后,朝廷内外一派喜庆气象,只不过近些天没有那么热烈了,开始议论起来。”
  “议论什么?”李渊放下玉盏,两眼紧盯着裴寂。
  

第十八章  高处不胜寒(3)
“大意是皇上慑于二郎手握重兵,迟迟不敢确立太子。”
  “二郎是我的儿子,我怕他做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他难道敢违抗君父的旨意,起来造反不成?”
  “微臣正是担心二郎桀骜不驯,不好驾驭。”
  “那就干脆立大郎好啦,挫一挫二郎的锐气。”
  “使不得,”尹德妃插话说,“二郎性情刚烈,宜软不宜硬,只能好言相慰,激发他征讨四方,削平群雄,建功立业。这样,于国于家都有好处。”
  “对,”李渊又重新端起玉盏,“德妃之言甚合朕意。噫,裴老儿,喝酒呀,酒逢知己千杯少,你不要因为我做了皇帝就局促起来,我不喜欢缩头缩脑的样子。你我是老朋友,苟富贵,勿相忘,你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裴监。内宫你尽管来,来去自由,任何人不得干涉。我上朝,你就坐在我旁边,共理朝政。”
  裴寂感动得涕泪交流,五体投地拜倒在李渊的脚下。李渊双手扶起裴寂,吩咐张婕妤替裴寂擦干眼泪,服侍裴寂饮酒。又把裴寂爱吃的五香驴肉干换到他的面前,并且敬了两筷子。裴寂呼吸急促,全身起了一种热潮:
  “陛下待臣如同手足,微臣真不知如何报答?”
  “讲那些客套话干吗?”李渊夹起一坨豹肉送进嘴里,边咀嚼边说道,“你我的祸福都是联在一起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正因为如此,我才为立太子的事担忧。”
  “不妨干脆把话挑明,直说出来。”
  “臣反复权衡利弊,看来还是立大郎为好。”
  “那就依你的吧。”李渊又把目光投向尹德妃和张婕妤,“你们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尹德妃和张婕妤交换了一个眼色,跪了下来:“我们姊妹不敢干预朝政。”
  “干不干预,对我来说,都无所谓。说得对的我就听,不对的就当耳旁风。”
  “皇上圣明。”尹张二人又磕了一个头,站起身来,陪伴李渊和裴寂饮酒。
  六月七日上朝,文武官员得知即将册立太子,封赏功臣,又紧张又兴奋,抓耳挠腮,交头接耳。李建成虽然得到了裴寂的报告,但仍按捺不住心跳,俨然有无数只小虫在心头蠕动,又像有盆火在心里燃烧,热汗淋淋,一会儿扶扶幞头,一会儿拉拉袍襟。李世民内心也乱成了一团麻,轻轻咬住自己的嘴唇,不露声色,做出一种泰然自若的样子。李渊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驾临太极殿,挺直身躯端坐在御案后面的御榻上。殿堂上立时静了下来,朝臣们一个个端肃仪容,等待宣旨。裴寂手捧诏书,站立殿中丹阶前,庄重地宣谕道:
  “宣秦公李世民出班听旨!”
  李世民走出班部丛中,双膝跪倒在地:“儿臣李世民接旨。”
  李建成眼睛一黑,身子晃了晃,险些栽倒。他还没回过神来,裴寂又宣道:“宣世子李建成出班听旨!”
  李建成好似没有听见,依旧呆立在原地没有动弹。后面的人推了一下,他方才省悟,移步跪到丹阶前:“儿臣李建成接旨。”
  裴寂向丹阶下打量了一眼,大声宣读道:“大唐皇帝诏曰:立世子李建成当皇太子。秦公李世民进封秦王。钦此!谢恩!”
  李建成和李世民忙不迭地叩头:“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渊又进封齐公李元吉当齐王。李氏皇族中,黄瓜县公李白驹当平原王,蜀公李孝基当永安王,柱国李道玄当淮阳王,长平公李叔良当长平王,郑公李神通当永康王,安吉公李神符当襄邑王,柱国李德良当新兴王,上柱国李博义当陇西王,上柱国李奉慈当勃海王。孝基、叔良、神符和德良,是李渊的堂弟。博义、奉慈是李渊的侄儿。道玄是李渊的堂侄。
  册立皇太子的仪式结束,李建成刚刚入主东宫,长安的喜庆气氛就被一骑军报搅乱了。自称秦帝的薛举“御驾”亲征,大举进犯泾州,矛头直指长安。
  萧瑀收到边报,立刻进宫奏报李渊。紧接着,裴寂又急匆匆一溜小跑而来,喘咻咻地奏道:
  “秦王李世民全身披挂,在校场操练人马。”
  “此话当真?”李渊不寒而栗,脊梁骨冒出了冷汗。
  “老臣亲眼所见。”
  “这可如何是好?薛举大军犯境,二郎又暗中调练人马。假使内外夹攻,长安城便难保喽。”
  三个人都静默下来,各自陷入了沉思之中。裴寂虽然处处帮李建成说话,而内心却又非常害怕李世民:“秦王果真闹事,首当其冲倒霉的,定是太子和我。”他愈想愈紧张,两腿像弹棉花一样不住地打颤。
  “陛下,”萧瑀从沉默中慢慢理顺了思路,“臣不相信秦王会萌发反心。武将演练军马,本来是正常的事。说得更直接点,操习武艺,无非是想出两身汗,来发泄心头的不满,消消气。”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八章  高处不胜寒(4)
“二郎是个有心眼的孩子,我也不相信他会瞎胡闹。”
  李渊缓和了语调。裴寂也跟着稳定了一些情绪,但仍然放心不下,双手紧握着,不安地掀动着鼻翅:“内史令不妨去校场观察观察,跟秦王见见面,探明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十九章  好汉弯上转(1)
得到薛举兴师的边报,李世民停止了练兵,召集秦王府的谋臣和主将紧急会商应付敌军的对策。
  萧瑀是从隋朝降过来的官员,对于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无所依从,也不偏袒哪一方。他唯一的宗旨就是忠于职守,踏踏实实地辅佐李渊管理朝政,任劳任怨,秉公办事,赢得皇上的宠信,赢得朝臣们的好评。当他打听清楚了李世民没有反意,便立刻奏明了李渊。李渊终于松了一口气,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如何抗击薛举入侵的战事上面。
  “不管怎么说,二郎的情绪肯定不正常。命他领兵出征,他不一定会接受。倘若事情弄僵了,那时就被动了,连下台的台阶都会找不到。责备他吧,他可以据理反驳:‘既然立了太子,怎么还要把重担子往我肩上压?’假设太子挂帅吧,只怕连他自己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没有必胜的把握。”
  裴寂听了李渊的内心表白,也失去了主张,张口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萧瑀反复想了想,进言道:
  “大唐开国的第一仗,事关重大。如果战败,薛举将长驱直入,进取长安。周边的其他反王也会趁火打劫,跟着打进来。那时候,四面受敌,恐怕就不好对付了。”
  “裴监你说说,”李渊把脸侧向裴寂,“到底派谁好些?”
  “就武功而言,自然还得靠秦王。”
  “如何启动他呢?”
  裴寂和萧瑀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裴寂主张用激将法,萧瑀则建议好言安抚,说服秦王自动请战。李渊综合了两方面的意见,决计驾临秦王府,登门求将,以情动人,使他不好推脱,自觉自愿带兵抗击西秦。
  “皇上驾到!”
  随着一声传呼,正在承乾殿谈论军情的文武官员一齐拥到门外,跪在甬路两旁恭迎圣驾。李世民来不及更换冠服,赶快走到承乾殿门口接驾。李渊显得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