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老爹刘肥是长子,竟然无缘当皇帝;老二刘盈竟在皇位上混了那么多年。如果刘盈混的好也就罢了,关键是刘盈太老实,让老吕家人掌握了朝政。因此,刘襄做梦都想拿回属于老爹的东西。当然,这是他个人认为的。
当然,吕雉在世时,刘襄是不敢有丝毫流露的。这个人的能力,要高出他爹很多。
现在兄弟刘章送来的这封信,开出了比较诱人价码。这是一次有极大风险的投资,但对刘襄来说收益率还是蛮不错的,因此,他准备把握住这个机会。
刘襄也行动起来了。
介绍到此,还有一个细节是需要加以说明,或者是进行探讨。
在史料中,把刘章的写信举动,定性为无组织无纪律的个人行为,是不受政府认可和法律保护的。这很不和情理。我个人认为,刘章的这个举动,是得到陈平、周勃及很多人支持的。
现今的朝堂,吕家人无疑是实力派,虽然陈平、周勃合起伙与人家对着干,可实际上这些人连参政议政的机会都没有。这种一边倒的实力布局,对陈平等人很不利。
陈平也很清楚双方的实力对比,就现状而言,仅靠自己手中的这点人力物力,很难搞出什么花样。因此,需要有外力的注入,需要把这潭死水搅浑,浑水才好摸鱼。
而齐王刘襄,无疑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外力,既姓刘又有实力,并且还有刘章从中穿针引线。把刘襄请来,简直是再恰当不过了。
再说,至于刘襄能不能当上皇帝,那是随后该考虑的事情,眼前这道难关才至关重要。一张空头支票请来个得力帮手,这项投资还是值得的。因此,他们对刘章的行为给予了一些鼓励。
然而,史料中却把这件事,全部把记在了刘章的头上,给人感觉是这位小兄弟误打误撞,一不小心开创出的局面。真相绝非如此。
应该说,这是有人在刻意掩盖真相。原因其实很简单:这些人没有兑现承诺。
这很好理解,汉文帝继位后,为了表示自己地位的合法性,对群臣们的这个承诺,自然不会认账。若认了这一条,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厚道。
忽悠人干活却不给工钱,还拒不承认有这回事。用时拿来,用完扔掉,这就是政治,有时会让人觉得挺无耻。
了解了这一点,就会很容易弄明白刘襄弟兄三人随后的行为和结局。
当然,他们弟兄三人的结局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在此我们还是围绕现在的主题加以介绍吧。
刘襄收到信后,认为这单生意能干,因此叫来几个亲信盘算一番,准备动手。
这个消息很快被传了出去。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就在刘襄准备动手时,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个人叫召平,齐国丞相。
这个人我在“萧何的痛苦”那一节中是提到过的,他曾大闹萧何家宴,说过几句话,为萧何的避险工作做过谋划。鉴于突出表现,萧何把他引荐朝廷。
这个人比较能混。刘邦驾崩后,他开始和吕家人套近乎,逐渐成了吕家的嫡系。后来,吕雉把他封了侯,还任命为齐国丞相,任务之一就是监视齐王(当时很多丞相都负有这一职责)。
召平举动很让人瞠目,既不劝谏也不抗议,耍个二球,直接率军围困王宫,关了刘襄禁闭。
刘襄做梦都没想到,召平会来这一手,非常恼火。因此,他扯开嗓子热情洋溢地把召平全家问候一遍。我前边介绍过,这个人歪点子很多,待冷静下来后,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
刘襄派中尉魏勃跑去忽悠召平:“没有朝廷虎符,定然不能发兵,丞相此举,太对了。我佩服的很,完全支持你,我请求替你率兵围守王宫。”
好不容易有一个能掏心窝说话的人,召平的眼泪都快被感动下来。
更重要的是,今天从早到晚连口水都没喝,人困马乏,比较辛苦。总不至于不吃不喝不睡觉地和刘襄耗着吧?再说带兵之事,本身就是中尉的分内之责。
因此,满心感激的把兵权交了过去,然后拍拍屁股欢天喜地的回家睡觉了。
魏勃也不是盖的,掌握兵权后,立马调转方向,派人把召平围在了家中。
召平洗完脚**还没来得及铺好,天都又变过去了。这让召老兄痛不欲生,真没想到,一辈子忽悠人,临了却被坑了一把。召平痛苦地说了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然后自杀,
刘襄很有两把刷子,他的革命之路走的有模有样。逼死召平,接着就在内部搞了一场整风运动。解决掉所有绊脚石,统一了思想,齐国内部实现了空前团结,矛头开始一致对外。
第十二章 覆灭—第八节 吕氏败亡(一)
吕雉驾崩,全国举丧。而此时的朝廷却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纷纷登台,新一轮的争夺战即将上演。
率先搞出动作的人是上节提到过的朱虚侯刘章。
他终于露头了。为能弄明白这个人,还是让我们回过头来重新认识一下这个人。要认识这个人,就得先从他爹说起。
他爹是刘肥。当初,刘肥秀了一次下限,当了几年孙子,最终得到吕雉的认可,混了个自然死亡。
刘肥死后,大儿子刘襄继承王位,后世称这个人为齐哀王。这个人也即将登台。
二儿子刘章、三儿子刘兴居先后被吕雉召到京城(实际上有人质的成份在里面)。刘章被封为朱虚侯,刘兴居被封为东牟侯,当时刘章十二岁,刘兴居更小。
对这两个小朋友,吕雉还是比较**爱的。这其实很好理解,女儿刘乐是齐国的王太后(现在应该是太王太后),既然刘乐是刘家兄弟的老祖宗,爱屋及乌,吕雉自然会给两个小朋友一些优待。
就这样,刘章被培养的胆正心狠,比较嚣张。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别人不敢干的事,他敢干。
在他身上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
吕雉一次大宴群臣,让刘章小朋友当酒吏。
刘章很个性,站出来提了个要求,“臣是武将之后,请太后允许我按军法行酒令。”
小朋友装腔作势的表演,让吕雉刮目相看,笑着答复了一个字:“然”。
得到老大首肯,刘章毫不客气地登台了。
群臣觥筹交错,刘章歌舞助兴,把宴会推向了**。这让吕雉很尽兴。
一曲歌舞过后,刘章再次进言:“让我为太后献耕田歌。”
吕雉完全把他当小孩子看,笑着问道:“你父亲或许知道种田之事,你生于王侯之家,何以知田事?”
刘章一顿首,答道:“臣知道。”
吕雉感觉很新鲜,逗他道:“耕田之事为何?”
刘章脖子一梗,回答了这么一句话,“深耕密种,留苗稀疏,不是同类,坚决铲锄。”
这是一句很有深意的话。
吕雉沉默了。
随着宴席的继续,一些人真是喝不动了,吕氏族人中有个不长眼的家伙逃席而去。下边的场景很能体现刘章的性格。这位小朋友拔剑冲了出去,直接把他砍翻在地。
然后回头禀报:“一人逃离,已按军法处置。”
群臣大吃一惊,这没想到这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竟然如此野蛮,简直是个二百五、愣头青。
但事已至此,况且吕雉也答应过让他按军法行事,只好无可奈何地苦笑几声,不了了之。
如此一来,刘章小朋友出了名。明目张胆地砍翻老吕家人,还能没事人一样逍遥快活,着实叫人刮目相看。从此,吕家人碰到他,俩腿就有些打颤。再后来,在陈平的暗中帮助下,群臣也开始慢慢向刘章靠拢。
这是隐藏在吕家身后的一把利刃,势必会派上用场。
在刘章十九岁时,吕雉给刘章娶了个老婆——吕鱼,吕禄长女。吕雉本意是让这个侄孙女来拴住这匹脱缰的野马,别让他再干出些令人瞠目的事情。可就随后的剧情来看,这个吕鱼要让她失望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吕鱼和刘章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吕鱼的到来,不但没让刘章收敛,反而更助长了他的张扬,这真是难能可贵。
自从吕鱼嫁过来后,夫妻二人关系极好,夫唱妇随,羡煞旁人。如此一来,吕雉很高兴,吕禄也很高兴。有了老丈人仗胆,刘章想不张扬都不行。欺负旁人,吕雉、吕禄为他撑腰;欺负老吕家人,吕禄出面调停。无论他干什么,干的再过火,没人敢说个“不”字。
但这并不代表刘章是安全的。他之所以能够嚣张的活着,关键原因就在于吕鱼。这个女人在吕雉和吕禄面前时时回护自己的丈夫,替他说好话,帮他打掩护。如果认真探寻吕家最终失败缘由的话,吕鱼可能是多个因素中的之一,是很重要的之一。
吕雉驾崩,各方势力开始从暗斗转向明争。
随着斗争形势日益明朗,吕家人先动了心思。实际上早在刘邦驾崩时,吕雉就动过这个心思——诛杀群臣。原因其实很简单,吕家兄弟突然发现,曾经很多俯首帖耳的人,现在竟然直起了腰杆、抬起了头,这不是一个好征兆。与其等群臣作闹,不如先下手为强。
宏伟目标树立了,但吕家兄弟的执行力比较差,事到临头,前怕狼后畏虎,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保密工作做的不是太好,有个人提前知道了这个秘密。这个人就是吕鱼。
吕鱼不是一个会搞政治的人,她只是一个迷恋爱情的女人而已。
因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