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饶舌的人,所说的话也是开门见山的。“太子将兵,有功则位不益太子;无功还,则从此受祸矣。”
这句话实际很好理解,“太子”是什么样的位置?那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在他这个位置上,干不干活倒无所谓,只需锻炼锻炼身体,别死的太早,熬到老爹闭气,就能功德圆满。
如果哪位太子精力充沛,闲不住,想干点活,那对不起,通常情况下,还没等他干完活,“太子”那个位置可能就该交出来了。
有几年社会经验的人也许会有样的感受。如果什么事情都不干可能不会犯错;如果你多少干点事,总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些把柄,在你身上做一些文章,纵然奈何不了你,也能弄你满身腥,恶心你一把。
小人物还能享受到这种待遇,何况是站在聚光灯下的“太子”?说不定活还没开始干,花边新闻就先传了出来。
四个老爷爷还有更厉害的话要讲给吕泽听呢。“太子所率诸将,皆圣上所选的天下枭将。此番出征,无疑使羊将狼也,定不肯尽力,其无功必矣。”
这句话,的确说到了精髓。打仗这种事,领军主将很关键。并不是你的地位高就能让手下人信服的。真正有本事的将领们,都是很有性格的人,你如果威信不够,或者是个半吊子,最好别在他面前指手画脚,说不定你一句话还没说完,立刻就被冷言冷语反驳了回来。你还别不服气,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那些老粗们,大都不怎么会考虑你面子上的问题。
所有的这一切,都基于主将个人的本事。但很不幸的是,刘盈根本没这个能力,这一点四个老头看的很准。当然,吕泽自己也很清楚。在诸将面前,别说刘盈,连自己的话也不会有多大分量。
因此,吕泽陷入了沉思。
四个老头接着说话了,“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圣上常言‘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此番出征,代太子位必矣。”
话已经说的很直白了,吕泽等人准备进行的尝试似乎已经没那个必要了。吕泽顺口问了一句:“该当如何?”
“让皇后承间泣言,尽述诸将之强,而太子之弱,此行不易见功。可请圣上扶病率军,诸将定将尽力,黥布定会手到擒来。”
后边发生的事情就有些程序化了。
随后的几天里,吕雉天天跑到刘邦跟前哭。要说这个女人的眼泪还是很起作用的,在三番五次哭诉后,还真起到了效果。事情的走向,也完全按照那四个老爷爷所设定的步骤进行着。
事实上,刘邦这次让太子将兵是有意为之。这些年来,换太子的想法他从来没有中断过,随着自己一天天变老,身体状况愈来愈差,这个想法变得异常强烈。
而他清楚,刘盈没有犯过什么错,并且就他那老实巴交的性格,也绝对不可能会犯什么错。如果硬等着刘盈露出什么破绽的话,只怕是没多少希望了。
因此,刘邦准给给他找点事情干干。黥布造发,刘邦恰好有病,此时让太子“露脸”似乎是最合适不过的事情了。
能偏心到这等地步,真够让人无言了。
然而,刘邦的这种心思,还是被人发现了。吕雉现在的行为,很明显是窥见了其中的奥妙。并且经她这么一搞,满朝文武全部都知道了太子并不适合带兵,如果此时强令太子出征,纵然他弄出事情来,自己也不容易下手。更何况,刘邦也不愿意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组建起来的人马,让那个“败家子”随便去挥霍。
在吕雉的哭声中,刘邦怒吼一句:“知道那小子不足派遣,还的老子亲自出马吧!”
好了,吕雉想要的结果得到了。不过,刘邦也彻彻底底把刘盈看扁了。
而就在此时,黥布闹出的动静已经很大了,因为有一个人已经交出了性命,这个人就是刘贾。
应该说,刘盈的运气还是太好,能让老爹扶病亲征,并不完全是因为他老娘的眼泪,他更应该感谢黥布的配合。所有的一切都怪黥布的能力太强了,他没头没脑地跑到刘贾的地盘上,顺利地砍掉了他的脑袋,也让刘邦暂时放慢了“易储”的步伐。
好了,回到我们的正题上吧。黥布和刘邦都先后登上了擂台,该看他们的表演了。
第八章红霞万里—(三十六)黥布造反(六)
刘邦想办成的事情,实际上也没什么新意,也就是我们在前边用了两万多字也没把弄明白的“易储风波”。
这段时间,起来闹腾的人有很多,闹出来的事情也很大,让我没机会在这件事上做文章,因此让相关人等凉快了好长一段时间。
但是,我的介绍方式,对这些人是不怎么公平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消停过。
刘邦一如既往地构思着“易储”方略,吕雉和戚姬也忙着互相掐架,群臣们依然在顽强地反对着,这种态势从来没有终止过。
只是在这段时间里,这些人都没有做的太为过火,没搞出多少吸引眼球的事情,因此我很不够意思地没在这件事上着笔。
现在机会来了,那我们就接着讲吧。
吕雉和戚姬这两个女人,如同登上擂台的拳击手,瞪着双眼在对方的身上寻找破绽,你来我往、也毫不客气地向对方的脸蛋上招呼。
这段时间,算是吕戚二人对抗赛的僵持阶段。
戚姬的靠山是刘邦,而吕雉的帮手则是群臣。如果按照打群架理论来探讨的话,似乎人多一方实力会更强一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刘邦是目前大汉天下唯一的老大,他的态度将决定着事态发展的走向。
应该说,“戚姬进攻、吕雉防守”是此段时间二人pk的总体态势。
戚姬的进攻手段我们在前边是做过介绍的,大概说来就那么两招:一是枕头风,二是掉眼泪。虽然说起来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操作方便效果明显。刘邦就被她的这两招弄的晕头转向。
而吕雉就有些被动了,她也想吹枕边风,可关键刘邦人家根本就不过来;她也时不时会流几把眼泪,可效果不明显。也就是说,戚姬能用的招数,对吕雉来说基本上是无用的。
但吕雉还是有一些技术手段的。她与戚姬最大的差别是她懂政治,更会搞政治。她很清楚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该见什么样的人,该干什么样的事。连拖带拽地和群臣打成了一片,在“易储”这件事上,几乎把大臣们的观念给统一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吕雉前段时间连着办成的两件漂亮事,一是诱捕韩信,二是绞杀彭越,不光把群臣的目光吸引了过去,连刘邦也对她刮目相看。如果这是个男人的话,刘邦会把他当成主要对手的。然而,她的身份,既不耽误办事,还不会引起怀疑。
至少当时的刘邦是没有产生多少怀疑的。但极为可惜的是,经过吕雉一段时间的闹腾后,帝王们再也不敢小觑女人了,颇为重视地把身边的女人们作为重点防备对象,还起了个专业术语——“女人不得干政“。
吕雉所取得的成绩虽然比较显眼,但在这次对抗赛中,依然处于防守位置的。更有甚者,为了让自己不是太为被动,还常常腆着脸跟着刘邦。人家不叫她,也不怎么待见她,但她义无反顾地紧紧跟着。当然,她的这种举措,也并不是为了和刘邦修好,主要目的就是别让刘邦胡说话,纵然胡说,自己也能及时现身,最起码会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说白了她这是监视。
这段时间,吕戚二人的攻防态势也就是如此了。如果一直这样搞下去,应该不会爆出多大冷门。然而,爆冷门的机会还是来了。
爆冷门的机会就是正在讲的“黥布造反”这件事。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黥布造反”和“易储”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怎么可能联系到了一起,并且还成了个机会?
然而,事实确实如此。
之所以说“黥布造反”这件事成为“易储”的机会,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主角刘邦,准备在这件事情上做些文章。
落实了吴臣的站位问题,增强了一些信心;听完了薛公的分析,增加了一些底气;安抚了冒顿,又增长了一份豪气……至此,刘邦认为黥布闹不出多大的动静。因此,他准备在这件事上做些文章,最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刘邦做的文章很简单:命太子刘盈率军平乱。
这个诏令似乎没有什么扎眼的地方,甚至会有人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差事,因为刘盈经这么一搞后似乎有了兵权。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只能说明你不太懂政治,也不太懂军事。
当然,对这两门学科,我也不懂,如果没有史料的帮助,我也只能抓瞎。
我们不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懂,就有一些高手,能在第一时刻窥见其中的奥妙。
这次率性窥见奥妙的人就是那四个老头——“商山四皓”。
姜是老的辣,这一点也不假。这四个老头虽然智商不能算是最高,但经验比较丰富,“跨过的桥比别人走过路还长”,在他们面前耍花招,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四个老头一合计,觉得不妥。我们跑这里干什么来了?保全太子。既然如此那就得和太子待在一起吧?也得干点实事吧?然而吃饭喝茶我们能行,并且还比较拿手,但是打仗,这四把老骨头加起来也顶不了一个人用。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窥见了其中的迷局:“太子将兵,事危矣”。
这四个人从出山以来就没干过一件实在事,吃完饭聊天,聊完天吃饭,中间穿插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