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往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汉往事-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解铃还须系铃人。张释之很快不目光锁定在了淳于意的身上。

    前边介绍过,淳于意医术高明,能判定人的死期。这一点,真是太有用了。之所以说淳于意的这个能力很有用,是因为刘恒很怕死,他穷其一生都在烧香拜佛为“活”而努力着,“死”这个字是他的忌讳。只要把淳于意的这项本事介绍给刘恒,就无需再说什么空话套话了。

    但这种话并不是谁都适合说的。首先张释之不能说,因为他是执法者,他如果说这些话明显有点判人情案的意思。刘将闾、项处等人也不太适合讲话,这些人如果开口,显然是在和大胖子刘则对着干,这些人还不愿意自找麻烦。淳于意本人似乎也不太适合讲话,因为他现在每说出的一句话,似乎都是在狡辩。

    既然大家都不适合讲话,那就该认真研究一番了。

    最终,这些人毫不困难地相中了一个人,一个与淳于意亲近的人,适合求情的人,这个人就是跟随老爹进京的缇萦。虽然未成年,但没办法,现在能抓挠着的也就剩她了。这个十五岁的小女孩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这些人的授意和帮助下,缇萦写了一封言辞哀婉的长信。信的最后写了这么两句话:“一个人被砍去了脚,就成了残废;被割去了鼻子,就不能再安上,即使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情愿做官府的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暗中给她出主意,但这两句话不仅对淳于意父女很有帮助,更让很多犯了小错的人受益匪浅。

    看完这封信,刘恒说了很长一段话,核心内容只有四个字:废除肉刑。随后,放出了淳于意,也没让缇萦去当奴婢。

    刘则的愿望落空了。

    同年,朝廷重新修订了刑律。将黥刑,改为递去头发,以铁束颈服刑四年;劓刑,改为打三百板子;斩左趾,改为打五百板子;对于那些犯斩右趾以及杀人自首、官吏贪赃枉法、监守自盗等罪,于判刑之后又犯笞刑罪者,一律弃市处死;而对于判处其它各等徒刑,在一定年限内无逃亡等行为的,则可相应递减刑罪,直至释放免刑为庶人。史书称,从此以后社会“风气笃厚,禁网疏阔,刑罚大省”,以至一年之中仅“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焉。”

    这件事对刘恒来说,既收获了仁慈的声誉,又为大汉天下留下了一位医之圣手,更为后世中医的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淳于意活了下来,可大胖子刘则却不那么顺心。他窝窝瘪瘪地活了两年后,一命呜呼。

    刘则死后,刘恒把目光投向了刘将闾。他这次上蹿下跳救淳于意的命,得到了刘恒的认可。最终,让他搬了一次家,顶替了刘则的位置,成了新一任齐王。
第十六章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
    通常情况下,有点本事的人脾气都不会太好,要么目空一切,要么犟驴一个。淳于意属于后者。

    要说他只是一个大夫,有点脾气也无所谓,脾气犟不犟好像和看病没多大关系。而事实上,关系大了去了。

    淳于意不依附权贵。虽然他曾政府部门混了好几年,可出来后就再也不愿意回组织里去,在外边上蹿下跳瞎折腾。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都曾派人来请,虚席以待让他当国医。可淳于意毫不客气地回绝了,坚持留在齐国。然而,他在齐国也没主动投靠组织,反而在民间四处流窜。这期间救了很多人的命,当然绝大部分人是老百姓。这也许就是淳于意不回官府的原因吧。

    好在一点是他也经常给权贵们治病,没把自己的关系圈弄的很糟。还为当时的阳虚侯刘将闾(随后将被封为齐王)治过痹病,甚至陪着刘将闾跑到长安转了一圈,关系处的挺好。所以他在齐国地盘上混的还不错,虽然没当御医,但和御医也没什么两样。

    如果长此以往,也许淳于意的日子会好过一些,然而其性格让他滋生了另外一个毛病——孤傲,具体表现为不给一些人治病。

    至于给谁看又不给谁看,淳于意是有选择的,他选择的标准不是患者的身份,而根据对方是不是真的有病,对那些没病找抽的,他通常会嗤之以鼻、置之不理。但事实上,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达官贵人的身上。

    当时的齐王刘则就是没病找抽的一位。

    刘则是刘邦的孙子,刘襄的儿子。要说这个人挺老实的,在史料里根本没正面提到过他,要不是他身份特殊,司马迁老爷子连看都不想看他一眼。

    这个老实人有个很大的毛病——胖。不到二十的刘则是个大胖子,并且胖的出奇,走两步路都会喘的不停。他的这种身材,最容易得一些富贵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什么的,这让刘则很苦恼。

    刘胖子认为自己病的很严重。

    的确挺严重,生活不能自理,走路都很吃力,绝不能算是个正常人。

    既然不正常那肯定有病,既然有病那就得治。刘胖子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叫来很多大夫为他治病。中药、针灸……所有能用的办法,都毫不客气地往刘胖子身上招呼,折腾了好长时间,不但没一点疗效反而越发严重了。

    最终,一筹莫展的刘胖子想起了四处流窜的淳于意,因此派使者去请。

    实际上淳于意对刘胖子的病情早有耳闻。在使者面前,淳于意说了很长一段话,大概意思就是齐王应调节饮食,多做运动。也就是我上节提到的那句话——生命在于运动。

    不过淳于意做事很绝,他也许清楚刘胖子不会听他的。为了不惹祸上身,淳于意做出了个令人侧目的举动——逃跑。找了个借口,甩掉使者,一溜烟跑的没了人影。

    最终使者无奈的返回了王宫。

    老实的刘胖子出离愤怒了。给你脸不要脸,老子病成这个样子,**撒腿跑了,太不厚道,治不死你才是怪事。

    淳于意倒霉的日子来临了。

    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能塞牙。淳于意对此就深有体会。

    甩掉齐国使者后,他又开始过上了浪迹天涯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心情还是挺好的。可很快发生了一件事破坏了他这份好心情。

    事情是这样的。

    淳于意在这段四处流窜的日子里,还不忘替人治病。一次为一个贵妇人治病,由于其并入膏肓,淳于意回天乏术,病人两脚一蹬——死了。

    现今,医院如果发生这种事,很快就有人在门口扯个白条幅,不把医院上下折腾的天翻地覆不算完。可在古代就没这么麻烦了,因为在当时医院就是大夫,大夫就是医院,翻来覆去就那个把人,直接把他按翻在地,扭送官府就能了事。

    淳于意就摊上了这么件烂事。

    淳于意被扭送官府这件事很快传到大胖子刘则的耳朵里。刘胖子咧嘴笑了:“小子,看你能往哪跑。”

    虽然刘胖子行动迟缓但办事效率还是有的。他现在也不找淳于意治病了,而授意官府不管三七二十一扒掉淳于意的裤子就是一顿暴打。

    有人说官府随便打好人的屁股,真是太昏庸。事实上,世界上没那么多昏庸的人,只是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罢了。

    打完之后,刘胖子仍然余恨未消,咬牙切齿地想要淳于意的命。

    淳于意挺悲催的,替人看病竟然落了这么个下场,早知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帮刘胖子减肥了。

    好在是淳于意曾经当过几年官,在地方虽然被折腾的体无完肤,但不容易被砍头。也就是说,刘胖子若想要他的命,且还不往自己脸上抹黑的话,就需要替淳于意定好罪名,连人带罪状一并送中央,经廷尉审核,报皇帝勾决。

    当然,这种复杂的处决流程多现于治世,在那些兵荒马乱的年代就没这么麻烦。可不幸刘胖子就生活在治世,因此就不能随心所欲。不过这对淳于意来说,恰恰是一个幸运。

    但淳于意并没有幸运感觉,因为他这些年来一直在齐国混,京城什么情况他根本不晓得,京城里的人他也没认识几个。在齐国落这么个下场,想到人生地不熟的京城翻案,似乎比登天还难。

    此时的淳于意是绝望的,在绝望之余是太多遗憾,因为他满腹的治病良方,可能就此而绝迹。

    这,也许就是自己最后的日子。

    因此,淳于意向牢头借来笔砚,开始记录下自己熟知的药方,他希望能把这些药方留下来,留下来救活更多的人。

    也在这一刻,他做出了另外一个决定:这一次,如果能够侥幸活命的话,他将广收门徒,绝不能让胸中所学付诸东流。

    也许有人认为这个决定并什么大不了,只是收徒弟而已,何必如此大惊小怪。事实上,淳于意的这个决定打破了几千年来中医密不外传的习俗,为后世中医学说的传承和推广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一年,他只有三十九岁。
第十六章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
    现今的医院,通常情况下会细分很多科室,一个人生了病,要先到门诊上晃一圈,采血、ct捣鼓半天才能弄清楚有什么毛病,直到此时才有机会摸到应该去的地方。环节很多,比较复杂,但相对来说比较专业,把握自然会大一些。

    在古代,只要你会抓几副中药,就能开个诊所;只要你能开个诊所,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所综合性医院。无论什么病,都会跑来让你治,也不管你行不行,反正就是你了。要说这些大夫们也很无奈,有些毛病明明自己不清楚,不管三七二十一,还得硬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