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26年总理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周恩来26年总理风云-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知名的民主人士中,有一些是曾经拒绝在国民党政府中做官的。请他们担任共产党政权里的高官,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在周恩来等人于情于理的劝说下,他们最终同意“出山”。“出山”后刘瑶章是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的:“以往坚拒做官是不愿入污泥。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啊!”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出任总理(3)
著名学者梁希也曾拒绝过国民党政府的高官厚禄,经周恩来动员,他也欣然受命担任林垦部部长。
  更引人注目的是,周恩来两次亲自登门,请德高望重的中国民主建国会领导人黄炎培“出山”做官。
  请别的人出任“内阁”成员,似乎好说一些,唯独黄炎培,请他“出山”“做官”,更是不那么容易。
  众所周知,早在北洋政府时期,当局就曾两次请黄炎培担任教育总长,都被他拒绝了。内中缘由,连毛泽东都曾经不太明了。有一次中共中央在怀仁堂举行晚会,邀请了黄炎培,毛泽东特意走过去问黄:
  “黄任老,北洋政府两次请你当教育总长,你为什么不去?”
  黄炎培答:“我的信念是不看清真理所在,是决不盲目服从的。”
  可见黄炎培当初是以“信念”、“真理”为由拒绝北洋政府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一手包办的旧政协组织联合政府时,又内定黄炎培等7人以民盟代表的身份担任国府的委员和部长。黄炎培再次推辞道:
  “我已68岁,年纪老了,做不动官了!”
  68岁,其实并非“老了,做不动”,究其原因,还是他内心的真实心态——有“信念”和“真理”的理由在左右着他。
  1949年3月,黄炎培是在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经周恩来等人的周密安排,摆脱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潜离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的。不久,他的二儿子被国民党特务以法西斯手段活埋。噩耗传到北平,黄炎培悲痛至极。这时,周恩来亲自前往黄的住地安慰,并告诉他:“中共愿与你永久合作。”通过对共产党的所见所闻以及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密切接触,真理所在,黄炎培心中已基本有数。
  新中国成立之时,黄炎培已是走过71年人生、进入72岁的老人。但他心中顿时觉得一片亮堂。应中共之邀,他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10月9日这天召开的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李济深、蒋光鼐、张澜、沈钧儒、章伯钧等人一道,被选为常务委员。
  组建新的政府,周恩来和毛泽东一致认为,非请黄炎培这样的人物“出山”不可。
  为做黄炎培的工作,周恩来决定亲自登门拜访。
  10月11日晚,周恩来来到黄炎培的寓所,一番诚心诚意,劝说黄炎培出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
  黄炎培面有难色,因为他自几次拒绝做官后,曾抱定了“不为仕,不做官”的念头。面对诚恳的周恩来,他一开始就有些犹豫:
  “1946年我68岁时,就觉得已经老了,做不动官了。如今我已72岁,还能做官吗?”
  周恩来一听,爽朗地笑了起来,连忙称:“黄任公不老。”他细心地解释说:在新政府任职,不同于在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在人民政协会议上,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共同纲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我们编了“剧本”,自己怎能不上台唱呢?
  “剧本”的确是黄炎培等人参与“编”的,各方人士的意志都较为完整地体现在里面了,此时撒手,“不上台唱”,岂不有违“为人民”的宗旨?……两人促膝交谈,不知不觉两个钟头过去了,最后黄炎培答应考虑考虑。
  与对待其他民主党派一样,周恩来还与黄炎培协商了民建其他领导人在政府中的任职问题。临走时,周恩来请黄炎培一并考虑。
  共产党的道路,给黄炎培很多的启发;而周恩来的坦诚,又给黄炎培极大的鼓舞。他基本上被周恩来说服了。
  第二天,周恩来再次登门,讨取黄炎培的思考结果。政府总理两次登门,黄炎培感激不尽,他知情晓理,不愿让总理“三顾茅庐”。黄炎培欣然同意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和轻工业部部长两职。
  对黄炎培而言,他并不是勉强同意出山的。他答应周恩来,是因为自己解决了“信念”和“真理”的问题。后来他在回忆中这样解释自己的变化过程:
  

出任总理(4)
使我认识为可能是真理所在,就是1945年延安之行。直接听到毛主席的指示,看到种种的措施,从此一步步地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人民服务,一面工作一面学习,明确地认定了真理之所在……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请谁来担任农业部的首任部长呢?周恩来提了一位大家不太熟悉的人,他就是李书城。党内有人对这一提名大惑不解,并提出疑虑:为什么要委任一位大家都不甚了解的人来担此大任?周恩来坦然解释道:
  他是同盟会的早期会员之一,辛亥革命首义后在武汉当过黄兴的参谋长,继之又投入了讨袁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起过重要的作用;我们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他家召开的,他的弟弟李汉俊过去在我们党内有过贡献;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他也做过有益的工作……
  大家恍然大悟,尽管不太熟悉,但最终还是接受周恩来的意见。李书城入主农业部。
  人们又生疑惑:为什么大家熟知的邓颖超却不在政府任职?建国伊始,党内外各方面的人物对邓颖超已是非常了解。她在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表现尤其是在妇女、统战等方面的工作业绩,广为人颂。
  有的党外人士直接找到周恩来问:“为什么不让邓大姐在政府里担任一项职务呢?”
  任凭大家如何劝说,周恩来态度坚决:“我不能这样做!”
  他还有一番高论:
  “我是政府总理,如果邓颖超是政府的一个部长,那么我这个总理和她那个部长就分不清了;人家会把她那个部长说的话,把她做的事当成是我支持的……”
  最终他斩钉截铁地回绝了人们的提请:“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
  这样一个周恩来,人们肃然起敬,佩服!
  对第一届“内阁”的组成和总理周恩来这种考虑问题周到、安排职位近乎完美的作风,人们心悦诚服,交口称赞。
  民主人士感叹:“周恩来总理不愧为‘周’总理啊!”
  参加过一届政协会议的孙晓村称:“民主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中担任部长以上职务占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一强,他们德高望重,深受人民信任。……我深深感到这样的人事安排,充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任人唯贤的楷模。”
  1949年10月21日下午,周恩来走进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上任以来的政务院第一次政务(扩大)会议。
  选择这里开第一次会议,恐怕有它的特殊含义。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位于中南海瀛台汉白玉拱桥的北侧,原先是中南海里的正殿。只因康熙皇帝为它题的殿额“勤政”,而得名“勤政殿”。光绪亲政以后,特别是在实行维新变法的那段时间里,经常把勤政殿作为主理朝政的地方。光绪变法失败以后,勤政殿不仅没有起到“勤政为民”的作用,反而成为满清腐败昏庸的见证。
  直到1949年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勤政殿才为中国共产党筹建新中国发挥起重要的作用。周恩来进入北平后不久,就是在这里主持起草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这部新中国的根本###孕育出台。
  走进勤政殿的新中国“内阁”成员们深知,周恩来意在提醒大家从此要真正地为民勤政。
  在周恩来到来前后,新任的政务院副总理、政务委员们,以及政务院所属各委、部、会、院、署、行的主要负责人,都陆续来到会场。为慎重起见,所有与会者都庄严地在政务院首次会议签到簿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周恩来、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
  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中,每一笔都饱含着新一届政府官员们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自己所从事的伟大工作的信心。
  首次与全体属下齐聚一堂,周恩来高声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今天成立了!”
  全场发出了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出任总理(5)
周恩来作了一个名为《关于政务院的成立和政府机关的组织与干部问题》的报告。
  作为政府首脑,他有责任向全体委员介绍政务院组建的情况——组织形式、人事安排、干部来源、合作共事等问题。
  周恩来逐项细说:
  ——组织形式:政务院是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之下进行国家事务工作的首脑部。现在是战争时期,军事方面不属于政务院而属于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务院以总理1人,副总理4人,秘书长1人和政务委员15人组成。政务院不仅有它所属的各部、会、院、署、行,还有指导各行政部门的3个指导委员会:政治法律委员会(简称政法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又是中共中央的财经委员会,简称中财委),文化教育委员会(简称文教委),另外还有人民监督察委员会(简称监委)。
  4个委员会称“委”,其负责人称“主任”、“副主任”。政法委、中财委、文教委3个指导委员会下面设立的委员会称“会”,其负责人称“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政务院的政务会议,通过决议和命令,研究和决定日常的重要工作。会议由总理、副总理、秘书长、政务委员等21人组成,这便于议事和工作;政务会议成员加上各委、部、会、院、署、行的主要负责人参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