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一会儿,我会问你这几个问题,你先考虑考虑怎么说。”吴记者递过来一张纸。
“你直接给我参考答案吧,呵呵。”
记者一愣,笑了,又递过来一张纸,确实写着一些参考话术。
采访录像的过程其实很短,顶多五分钟就结束了。谭飞也没有完全按照参考来,稍微加工了一下,体现了一个高中生正常的思维,也体现了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反应,而不是一味的高尚。
采访过程中,吴记者眼中满是赞许,她没想到这个学生表现的这么好,比很多领导表现好多了,领导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是在镜头看不到的地方放好稿纸照着念,有时候还念错字。
班主任吊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件事有多重要,他心里自然清楚,更何况校长也一再强调。
为此他一路上都在琢磨一会儿要是让那个他说两句,他该怎么说。
只是采访完谭飞,吴记者并没有要采访老周的意思,而是转而采访校长,这让老周很是有些遗憾。
其实采访的时候,谭飞很想说弄个见义勇为奖金什么的,因为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钱,买肉吃的钱。不过最终这话还是没说出来。
上电视不见得是个好事,特别是谭飞想到早上刚刚打了人,这要是被认出来,恐怕也麻烦,好在采访过程中没有问到家庭住址什么的。
中午的时候,谭飞在外面吃完饭往回走,遇到了王默。
“哎,你去哪儿?”谭飞见王默低着头急匆匆赶路,喊了一声。
“啊,吓死我了,是你啊,我去……那个,那边,理发。”王默指着前面路口,眼光有些躲闪。
“你是去网吧吧?呵呵,跟我还打什么掩护。”
“嘿嘿,我刚学了点东西,去试试,编程你知道不?”说到这里王默眼睛里都快放出光来。
“我靠,你牛啊,都开始学编程了!有前途!你下午逃课啊?”
“哪敢,一会儿就回来,现在还有一个小时呢。”
“赶紧去吧,别误了上课。”谭飞看着王默兴冲冲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下午班里基本上就准备着第二天的运动会了,运动会开幕式每个班要出场围着操场走一圈,前面一个举牌子的,一般是选班花。
后面跟着的则是要参赛的选手了,在走过主席台的时候,是要喊口号的,所以,准备工作除了安排人负责写广播稿,安排人在运动员跑完之后的服务之外,想口号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大家想出来的口号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基本上都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之类的,这让班长兼体育委员很不满意。
“我们要想点有创意的,要喊出来能让全校师生都关注到我们班,要突出我们高三一班。”
第十九章 第一个项目
讨论过后一致通过要把‘高三一班’放在第一句,四个字为一句,一共四句。初步商定班长拿了个初稿出来‘高三一班,勇往直前,齐心协力,永争第一’。
可惜读一遍就会觉得既不押韵,也没特色。一个个抓耳挠腮,想不出好的主意来。
谭飞看不下去了,站出来说,“班长,如果只是另类一点的话,倒是有很多可以用,就怕你自己不敢喊。”
“有啥好主意赶紧说啊,只要有创意,我带头喊,老班怪罪下来,算我的。”
谭飞拿过一张纸,唰唰唰写了一行字,“你看这样行不?”
班长那过来一看,直接笑喷了,‘高三一班,法力无边,横扫美日,收复台湾’。
其他人抢过去一看,顿时笑成一团。
“就这么定,奶奶的,这又不算犯错误,反正学校没规定必须要喊什么,只要没有违法犯罪就行,我们这个还能体现高尚的理想呢,很好!”班长一锤定音。
“好,班长这个主意好,大家都记得,这是班长想出来的,老班问的时候就这么说。”
“哈哈哈”又是一片笑声。
11月16日,周二,运动会第一天。
操场上用石灰画出了横横竖竖的格子,周围看台上早坐满了人,虽然天晴,但是有点风,挺冷的,一大早坐在冰冷的石台子上,很多学生也有些不情愿,特别是早上没有短跑这样的刺激项目。
喇叭里放着运动会进行曲,很有节奏感,很让人有种想跑想跳的冲动。
校长亲自宣布开幕之后,一个个班级团队按照顺序出场,“下面入场的是高一一班代表队!”主持人在台上慷慨激扬地喊着。
高一八个班,然后是高二八个班,依次喊着中规中矩的口号出场之后,接下来就是高三一班了。
班长望了望主席台南侧看台,那里是高三一班看台,班主任正心情舒畅地盯着下面。他的好心情来自于上次考试和谭飞救人。
本来很严肃的一个家伙,现在却是面带春风,让周围的学生都觉得今天老班似乎不再可怕。
但是,当高三一班的口号喊出来以后,他整个人就呆傻了。
周围看台上已经疯狂笑成了一团,主席台上校长的嘴巴张着,表情似乎刚刚吞下去一只苍蝇,笑容僵在脸上。
不管老师和校长怎么想,这句口号确实在初冬的冷风中点燃了热情的火焰。
在观众的欢声笑语中,高三一班队伍跟在后面,围着操场展示一圈。
班长的视线一直聚焦在自己班的看台位置,他其实也怕老班发怒。而谭飞却一直往最南边的看台上瞄,那里是高三五班,徐卓所在的班级。
终于从人群里发现了自己想要寻找的面孔,今天的徐卓穿着一件大红色的毛衣,面带着笑意望着谭飞的方向。
一定是在看我,谭飞直直望过去,迎着她的视线,伸手做了个胜利的剪刀手姿势,突然又觉得这样子似乎很傻,改成攥拳头用力挥了一下。
高三五班自然是有人发现了这边谭飞的动作,但是他们想不明白,又不是自己班的,干嘛朝着这边做加油的动作?
徐卓脸色微红,有点紧张地望了一下身边,发现没人注意到自己,这才小心地在胸前做了个剪刀手的姿势,算是回应。
看到回应后,谭飞乐了,很有戏啊!心跳顿时跟跑完五千米一样,快了不少。
高三的所有班级走完之后,是特长班,三个体育特长班走在最后面,一个个人高马大,压轴出场。
等所有的班级亮相完,校长又罗嗦了几句,队伍散去,总算开始正式比赛了。
谭飞报了四个项目,上午就有两个,一个是铅球,一个是跳远。
他没有去了解自己的对手有多强,他的目标很简单,破纪录,拿第一。破纪录300块,第一名100块,加起来就是400块。
四个项目,如果全都拿到,就是1600块。
看上去不算多,不过在1999年,一个工地上的大工,也就是技术工,一个月才600块,县里一般高中生一个月生活费150足够,这相当于十个月的生活费了。
校运动会铅球用的不是标准的7。26公斤,而是六公斤。之前的校记录是14。27米。虽然各个班级都派出了各自的‘大力士‘,但是最好成绩肯定还是落在特长班那些四肢发达的家伙头上。
规则很简单,第一轮参赛选手每人试三次,算是预赛,看成绩排序,留前八名,进入决赛,然后进入决赛的每个人再有三次机会。
成四十度扇形的投掷区内已经用石灰画了很多条线,五米,六米、七米……一直到十五米,其中有一条黄色的记录线。
第一个出场的是一个胖子,其实这个运动成绩跟体型体重没有太直接的联系,没有专业训练,很难将自己的力量发挥出来,或者会有很大力量是浪费掉了,甚至可能会因为动作不当导致手腕受伤。
胖子第一次尝试只是让铅球砸在了靠近第三条线的位置,不到八米。这让他有些不甘心,有些沮丧。
第二个上场的高个子同样是没有任何经验,第一次尝试只是扔出去刚刚七米,这动作实在是不标准,跟扔差不多。这个成绩倒是让第一个胖子有些安慰。
出场顺序是抽签决定,第三个出场的是特一班的胖子,特长班一班。训练过的自然是不一样,很标准的背向滑步动作,拉长了铅球出手前发力距离,使得铅球离手时获得最快的速度。
铅球画出了一个漂亮的抛物线,速度和高度对抗地球引力尽可能长的时间,就会让铅球抛出尽可能远的距离。
当铅球落在黄色线以外的时候,胖子举起了双手,兴奋的嚎叫着,在他看来,300块钱到手了。
裁判拿着用标尺确认了最终成绩:14。35,超出了校纪录8公分。
其实这次运动会的安排并不合理,因为基本上所有的项目的第一名可能都会被特长班拿走。所以愚笨的组织者既想减少奖金发放,又想保证非特长班参赛的热情,只好限制每一个项目特长班参赛人数,以及特长生每个人的参赛项目。
特长班的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针对性训练项目,有了这样的限制之后,他们在运动会之前先进行了内部较量,然后分好了工,每个项目最强的一个人参赛。
好在还有一些项目是只有特长班的人才能参加的,比如三级跳、铁饼、标枪,保证了特长班的人大都有机会的同时,也保证了在常规项目上,其他班级有争取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机会。
如此来看,谭飞的对手恐怕就只有这个胖子了。
又有几个人扔出了七八米的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