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芳香师 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牌芳香师 完结-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消息传来,越来越多的百姓陷入了悲观的焦虑情绪中,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有家有口的焦虑情绪更重一些,孑然一身的人群中这种情绪相对小一点,李小丫更是没心没肺的不当回事,她唯一的目标就是赚够钱离开滨州去外地生活,压根没工夫理会这种悲观情绪,在她看来,客户越悲观,越是拼命想抓住救命稻草,她就越有生意。
    李小丫主意打定,就跟着男孩子们一起去海边赶海,在各个渔村附近的滩涂上转悠,哪怕明知紧靠渔村的滩涂上的海物多数会被村民捡走,李小丫也不在乎,她不是奔海物去的,她主要目的是观察村子周边情况,寻找谈生意的机会。
    不过李小丫到底不是专业干这个的,又没有更多的线索,她一开始只能对每个村庄都观察一番,连续几日都到各个村庄附近的滩涂捡拾海物,村民看她是个干干净净的小姑娘,带着几个同样干干净净的兄弟一门心思只捡海物,也就不那么防备,李小丫干一阵歇一阵,寻找一切机会跟村民搭讪攀谈,了解村里的近况,再回破屋规划计划。
    
    第20章 化装进村
    
    虽然李小丫不是警察学校专科出身,但好歹她也看过不少侦探推理小说和CSI等美剧,没吃过猪肉起码见过猪跑,如何观察现场环境还原案发时的真实情况是每本侦探推理小说都必有的情节,看得多了也就学到一些常识,李小丫下意识地把这些常识套进了现实这些天在跟大量村民聊过天后,李小丫发现,村里失踪的壮丁都是在单身外出时失踪的,但附近又找不到打斗的痕迹,游民中也没有目击者,村民觉得可能是在更远的地方出的事,李小丫认为也不排除是上当受骗主动跟人走的结果。
    因为渔村靠海,除了不缺海物,其它的都缺,平时会有挑担子的货郎到各村子卖些针头线脑胭脂水粉手帕等小件商品,更多的类似柴米油盐之类的日常用品村民还是要趁赶集的日子到滨州府买。
    村民习惯性地对来到村里的陌生人警惕,有陌生人到村里男女老少都会上前盘问,可一旦出门赶集,这种警惕性就会下降,毕竟出了村子见到的都是陌生人,无法再保持那么高的警惕,遇上成心骗人的骗子三言两语就能让人昏头。
    现在因着海盗的缘故,城里城外都是游民,有不少生存能力弱的老人妇孺就游荡在渔村附近,找机会给村民干个活换口饭吃,游民的流动性又大,今日还在的游民不见得明日还在,时间一长,村民就对村外来来去去难得看到个熟脸的游民习以为常,而人都是有惰性的,一形成习惯就会跟着麻痹大意,就容易让人钻空子。
    李小丫认为,得想个办法让村民恢复对陌生人的警惕性才行,不能把村外的游民不当回事,谁知道他们当中有没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家伙伺机行动。
    李小丫会这么想自然也是经过她的考虑,要真是海盗垒窝缺劳动力,为了出海方便,肯定不会到城里弄人,从城里到城外上船走人太引人注目,但若是直接就在海边,沙滩上消失个把人太方便了,没准在哪个僻静处的滩涂上就藏着海盗用来偷运人的小船呢。
    李小丫想到被海盗屠灭的那几个村子,地理位置都很偏僻,跟邻村隔得又远,进城赶集赶着车来回都要一整天,当初宁静安逸的小村子如今成了人人皆知的一片焦土,一般人谁没事会跑那里去呢,倒是挺方便海盗藏东西的,没准他们的小船就都藏在那里。
    李小丫自然不会亲身犯险,去她认为的嫌疑地点查探一番,万一亲眼证实了她的猜测,但碰上海盗怎么办?那她岂不亏大了?
    所以为了自身安全,李小丫不会去干这有百分之五十概率的傻缺事,她只是冥思苦想几日,找出一个目标试验村,想进村看看实地情况。
    李小丫挑中的试验对象叫大荭树村,是离城北门最远的大村子,人口将近一千,这村子周围是一片只长在海边滩涂里的荭树林,林子很茂密,村子就隐藏在树林中,村头村尾各有一条小路分别通往进城的官道和海边。
    为了能让村民更信任自己,李小丫精心地做了一番化装,臂弯里挎着一个篮子,篮子里放着一些针头线脑,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卖针线的女贩子,大清早先跟大家从雇主那里领来脏衣服后,把今日饭菜钱交给虎妞,她就挎上篮子出发了。
    出城门走了一会儿,李小丫碰上一个卖鱼货的,给了几文钱搭了个顺风车,然后又步行一段路,一个时辰后终于到达了大荭树村。
    一走进树林的范围,火热的阳光被隔绝在层层的树冠外头,顿时就感到一阵清凉,不过在树与树之间游荡闲坐的游民数量不少。
    李小丫小心地避开游民,挎着她的篮子走进村子叫卖。
    李小丫对这村子进行外围调查时,基本情况都摸得比较清楚,知道货郎来得不那么勤快了,好些女人手里的针线都开始短缺,但家里储备的粮油又够吃,不敢为了几根针线特意进城一趟,怕去了就再回不来。
    正是因为有前期的调查打底,李小丫才打扮成这个样子,她一走进村子就吆喝开来,马上就有一些妇女跟过来,一群人慢慢来到村子中间的大空地,李小丫往一棵巨粗的大荭树下一坐,把篮子上的罩布掀掉铺在地上,再把篮子里的针线等物整齐地码在罩布上,吆喝着女人们都过来随便看随便挑。
    “随便看啦,随便看啦,最全的颜色,粗细都有啦,绣花做衣裳缝被子都合适啦,都过来看啦,便宜啦。”
    李小丫为这次行动下足了本钱,一篮子的针线玩意儿,丝线五颜六色粗细型号俱全,针也是从绣花针到缝被针都有,还有纯色的手帕和红色的头绳。
    婆婆妈妈少女丫头们呼朋唤友的围拢过来,李小丫嘴巴跟抹了蜜糖似的手里拿着各样的商品利落地招呼着。
    “这位嫂子皮肤很好啊,看看这方手帕吧,这颜色多衬你呐,绣幅花扎在头上,看掉那些爷们的眼珠子。看看这些绣花线,跟这手帕颜色绝配呐。”李小丫左手手帕,右手绣花线地比划着。
    “小妹妹好可爱啊,喜不喜欢这些头绳啊,挑一根吧?”李小丫眨眼工夫就抓散了一个小女孩的辫子,用自己的新头绳重新给她梳了一个发辫,“小妹妹戴红色真漂亮。”
    “我看这位大婶手上拿着针线笸箩,是不是要买缝衣线啊?我这里颜色最齐全了,大婶干脆来一套?大婶要是来一套可以给你算便宜点呐,单买就划不来咧。”李小丫把十来种颜色的缝衣线都摆在一起给对方看。
    “姐姐气色好啊,是不是最近有喜事了?置办嫁妆可有得忙了,要保护好手指哦,看看我的顶针吧,纯铜的,打磨得很光滑,戴上一点都不扎手,姐姐试试看呀。”李小丫不由分手拿起一枚顶针戴在了一位少女的手指上。
    在李小丫的强力推销下,围观的婆婆妈妈姑娘们还真有不少捧场的,买了东西的人回家后又叫来相识的亲戚朋友,李小丫全情投入,等中午临近,一篮子的货物也差不多见了底,同时还得到好些订单,有的顾客见没有自己惯用的东西,让李小丫下次记得捎来。
    李小丫满口答应,还认真地把每个顾客的需求记在随身的小本上,然后开始收摊,顺便跟村民打听哪有吃饭的地方,有两个馒头一碗水就行。
    村民把李小丫领到了村长家,以前来的货郎在村里的吃喝都是在村长家里。
    村长已经一把年纪,海风在他脸上留下了刀刻般的痕迹,虽然年岁已高满头白发,但依然身板挺直,很有精神的样子。
    李小丫礼貌地打招呼问好,互通称呼。
    老村长人生经验丰富,看李小丫进门后一连串的行为举止,感觉像是读过书,不像个靠贩卖针线为生的贩子,可是再仔细看李小丫的皮肤,又的确是长年在海边生活的渔家女,一时间老村长有些糊涂,闹不清楚李小丫是什么底细。
    李小丫没发现老村长在揣测自己,笑眯眯地掏出几枚铜钱递给对方,“谢谢村长让我打尖,这是饭钱。”
    老村长接过钱转身给了老伴,让老伴去热几个馒头,“姑娘你自便,现在世道不好,我们一天就吃两顿,馒头是上午剩下的,你别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有得吃就好,今天也谢谢村上照顾了我的生意。”
    “也要谢谢你愿来,自从海盗上岸杀人之后,本来经常来我们村的货郎都来得少了,都是互相照顾了十来年的老朋友,一个月来那么几趟,村里娘们用的针线也不用特意等赶集到城里买了,现在都好久没看到他了。来,姑娘这边坐,歇会儿,馒头一会儿就好。”老村长摆了个手势,请李小丫到堂屋方桌前坐下。
    “谢谢村长。”李小丫坐下继续道,“说的是呢,现在只要发现身边有个熟人莫名失踪都叫人心慌。”
    “唉……”老村长突然长叹一气,“说到失踪,我们村里都丢了好些人了,都是青壮年,真是丢的莫名其妙,谁都没看到怎么丢的。”
    “我也听说了,听说是在村外丢的,他们出村是为了进城买东西吗?”
    “有些是要进城,有些就是到外面砍些柴禾,村外的大荭树长得很快,放任不管,很快就会侵入村子的土地,你也看到我们村里的那些树长得有多大。”
    “就是砍柴的工夫,人就再没回来?”
    “是呀,你说砍个柴能要多久,就在村外而已,白天出去的,到天黑都不见人回来,村外树林里还有那么多游民,都说没看到我们的村民,这不是奇怪么?”老村长这些日子以来想破了脑袋都没想通是怎么回事。
    “砍柴的工具呢?树林里也没找到?”
    “对呀,柴刀也不见了,你说蹊跷不蹊跷?”
    李小丫挠挠头,“真是蹊跷啊,是被骗子骗走的吧,大家都传是海盗在附近垒窝,要很多壮劳力干活。”
    “我们也听说了,所以现在大家都不敢再单独出村,要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