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就作了四盘菜,第一盘以绿韭菜垫底,面上放着两个蛋黄,取名“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盘以青菜垫底,面上洒着一溜蛋白,唤作“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盘将韭菜铺成山峦状,山尖遍染蛋白,呼为“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盘是一大碗清汤,面上漂浮着四片洁白的蛋壳,便称为“门泊东吴万里船”。石斋先生看见了这四盘菜,当场就收下了小姐为徒呢。”
“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还拿出来说道,也不怕沈公子笑话。”
赵秀宁很是谦虚的道。沈朗却是连连摆手道:“此话差矣,小姐的文采,在下也是很佩服的。”
这一餐是吃的宾客尽欢,待到宴席撤下之后,沈朗又和赵秀宁相谈良久,最后赵秀宁更是亲自把沈朗送出门外……
而到了晚上,回到了家里之后,沈崇文已经迫不及待的问道:“朗儿,今天有没有遇到那位赵小姐——”
沈朗微微一笑道:“嗯,见到了——”
“印象如何——”沈崇文已是连忙追问道。
“很好——是不可多得的好女子——”听见沈朗竟然对她评价如此之高,沈崇文高兴的哈哈大笑:“既然如此,再过几日就让媒人行纳彩之礼吧。”
“一切全凭父亲大人做主——”看见沈崇文这么积极,沈朗自然没有异议,而且他还觉得,若是包办婚姻都是这样的话,倒也不算太坏……
此后一连数日,沈朗每天都去别院拜访,而赵秀宁呢,也是一改往日小住几日的习惯,竟然一直逗留了**天之久。直到已经接近年尾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灵丘县。
而赵秀宁一行返回了大同家中之后,赵秀宁的母亲赵氏马上追问女儿,这次看的怎么样?一开始赵秀宁不想说的,毕竟女孩儿家面皮薄嘛,怎奈赵氏逼问甚急,赵秀宁最后才羞答答的道:“元宵欲观灯,怎奈才除夕。”
赵氏不懂女儿的意思,再追问女儿却是怎么都不肯说了,没奈何只能等到赵朝瑞回来后问他了。赵朝瑞一听却是大笑道:“她已允婚啊,这不就是一个‘肯’字吗。”
赵氏还不明白呢,赵朝瑞笑着道:“怎奈才除夕”暗指今天是除夕,在过一天才是正月。“肯”字加上一横就是“正月”二字。怎么样,现在懂了吧!”
不说赵朝瑞的家中欢声笑语,在沈朗的家中,此刻也正十分的热闹。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饭桌的格局自然是老太太居首,沈崇文夫妇居左,沈朗居右。骆氏和孙氏则各带着沈婉和沈柔坐在下首。
今天的气氛十分好,首先农庄一片欣欣向荣,大丰收那是毫无疑问了。而农器行也是卖得红红火火,赚了不少钱。而沈朗这几天天天出入赵家别院,更是令老太太开怀,老太太一高兴,这饭桌的气氛自然就好了。
“祖母,孙儿有件事要和您说一下——”沈朗趁着今天是除夕之夜,老太太的兴致正高,提出了自己想要从军的想法。
话一出口,一桌子人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端坐正中的老太太。沈朗心中也有些忐忑,真要是老太太不同意,这事就费劲了。
“我的心肝啊,呆在家里安安稳稳的,为什么要去那等危险的地方呢——”老太太听完之后,不置可否的道。
“祖母,树欲静而风不止啊——眼下各地已是狼烟四起……”接着沈朗把先前和沈崇文说的话又原封不动的说了一遍,老太太等到沈朗说完了,却是连连点头道。
“很好,很好,朗儿有此等志向,实乃我沈家之幸啊——”
看见老太太如此开通,沈朗倒是没想到。老太太环视了一圈,朗声道:“男子汉大丈夫,自当闯下一番事业。朗儿有此雄心壮志,我一个老婆子怎么能拖他后腿呢!”
不过老太太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不能影响和赵家的婚事。不能影响她抱大胖孙子!沈朗自然笑着应下了。
于是,纳彩之事就紧锣密鼓的进行了。这一日,二个戴盖头,着紫背子的媒人来到了赵府。结果喜气洋洋的进去,高高兴兴的出来,因为这趟说媒实在是顺利的很,简直就像是送钱给她们一样。媒人有数等的,像她们这样戴盖头,着紫背子,是上等媒人,;比那种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要体面的多,赵家见了自然高兴。再说早就等着她们来了,这赏赐的也多,两人从赵府出来,每人腰间都是鼓鼓的。
其实她们也最愿意做这样的媒,小两口都看对眼了,那多省力啊。不然的话为了做成媒,有时候她们少不得要润色一番。可这么做的结果却是十有**要被人骂,而且那个话叫一个难听啊……
如一条帕子两边花,背时媒人两面夸。一说婆家有田地,二说娘家是大家;又说男子多聪明,又说女子貌如花。一张嘴巴叽哩咕,好象田牛青蛤蟆。无事就在讲空话,叫儿叫女烂牙巴。日后死在阴司地,鬼卒拿他去捱叉。你想想,哪个媒人愿意被这样骂啊,
所以做这样的媒是最痛快了。两个媒人在得了赵家的准信之后,又到了沈府来回报好消息,这一进一出自然又是少不了一番赏赐。沈朗听见纳彩顺利的事也是不禁暗自欢喜,谁不愿意娶这样的女子为妻呢,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 ; ;
第二十二章 沈朗遇袭
过完年之后,赵朝瑞的消息也下来了,果然给沈朗谋到了一个从军的出身。
地方是在阳高镇怀隆道东路的平安州一带,离着灵丘县只有百里之遥,快马一天可以来回。身份为平安州辖下三里堡的总旗。从八品,大小也算是个官了。在三里堡就是他说了算,下面还管着五个小旗,每个小旗有十个小兵,也就是说沈朗一上任手下就有五十个人。知道了这一消息,沈朗自然是颇为欣喜的,蛟龙入海,一展身手的时候到了。消息是赵家的一个老家人送来的,随着消息一同来的,还有一封信。指名是要交给沈朗的,沈朗一看那娟秀的字迹就知道出自谁人之手了。
‘君当远行,切切珍重’。
信上只有这八个字,沈朗却感受到了一片浓浓的暖意。随信而来的还有一个香囊。看得出这个香囊着实花去了不少心思,香囊正面绣着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背面为同样图案的堆绫彩绣。
蝴蝶姿态逼真,彩绣色彩鲜艳。实在是难得一见的佳品!而在香囊之中,还有一道辟邪符。日后沈朗才知道,这道辟邪符是赵秀宁去大同最有名的寺庙求来的!
经过几天的准备之后,这一天,沈朗就要上任了。临行之时,自然是和家人依依惜别,老太太那个眼泪叫稀里哗啦的,不过离着很近,时常可以看到。在经过沈朗一番宽慰之后,老太太倒也不哭了。
话别之后,沈朗带着足足三十名家丁出发了,因为知道路上不太平,盗匪四起,所以沈崇文把沈府中的精锐家丁全给沈朗带上了。就这样沈崇文还不放心,特意请了他的老朋友王昆,也就是以后沈朗的上官,平安州的驻守千户派了一百名墩军随行护送。按照大明朝的定例,凡是墩军开拔,不仅是要俸禄照发,还要有调拨银,伙食银。所以这次虽然只是护送,可这些花销却是免不了的,再加上上下一番打点,为了沈朗的这次出行,沈崇文一共花了三百两银子。可谓下了血本!可在沈崇文看来,这一切都不重要,只要沈朗能够平安到达,花再多的钱他也愿意……
而在大同一处豪华的宅院里,正有一个人急匆匆的走进了一座大屋,屋内赫然坐着沈朗的对头钱高远。此刻钱高远正在自斟自饮,而主菜就是霸王别姬!这也是他前几天得来的灵感,自从那次在沈朗手里载了一个大跟斗之后,钱高远每回怒气难消的时候,就会命家里的厨子做上一道霸王别姬,随着每回那只霸王被他消灭之后,他心头的火气也会下降不少。
“少爷,小的们刚刚送来消息,姓沈的今天已经动身了。”那人走到钱高远身边躬身道。
“很好,很好——”钱高远脸上露出了阴冷的笑意“给伏牛山发出消息,就说肥羊已经上路了。他们可以出来打猎了!哈哈……”
“是——”那人应了一声之后,下去准备了……
此刻有一只人马从灵丘县出来,正在向着三里堡进发。为首的正是沈朗他们,从灵丘县走到三里堡大约有一百里的路程,沈朗他们都是骑着马,可那些墩军都是步行,仅有几个头目骑着马。不过这些骑马的人倒很是精悍,身上还穿着盔甲,看样子都是王昆蓄养的家丁,而其余的墩军都是些老弱病残,从十六岁到六十岁应有尽有。
而且个个都是体格瘦弱,面有菜色。走起路来也都是有气无力,走出十里地就要歇一歇,与其说是在行军,不如说是在拖行。这些墩军身上穿的鸳鸯战袄,头上戴的红笠军帽,脚下的红袄鞋也都是破烂不堪。若不是手里还都拿着一些刀枪,远看还以为是一群叫花子呢。按照定例墩军的鸳鸯战袄应该每三年给赏一次,可就这些鸳鸯战袄的破烂程度,估计二个三年都不止了。不过这种情况也很正常,放眼整个大明,此时已经病入膏肓,连军饷都拖欠严重,更别说是区区的战袄了。
看着这些人,沈朗就是一阵摇头,指望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战胜那些凶悍的鞑虏啊。不过这些人的神色倒是有些喜悦,这样行军一次,虽然走的路不远,可多少总会有一些银钱发下来,每家每户还指望着这些银钱买米下锅呢。沈朗这回带的家丁自然也有沈大等人,其中沈三看着这只叫花子军队,不禁皱起了眉头道。
“少爷,这也能叫边军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