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他认为这样是值得的,这样是一种潜移默化,就如希特乐的宣传机器戈培尔曾经说过,谎言重复百遍也就成了真理。今天沈朗就把他倒过来用,口号重复千遍就成了信念。沈朗要让这句口号深入他们的灵魂。一支部队要有自己的军魂。而沈朗,就要把这句口号变成这支部队的军魂!
不得不说,这样吼一吼效果很好,吼完之后,感觉整支队伍的精气神都提高了不少。
这时已经开始训练了,一百人分成了四队,每队二十五人,由邓禹,马武,马成,李忠四人各领一队。这时训练的科目是学习站队列队,左转右转,正步走等等,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还有很多人做不好,甚至还有很多人左右不分,要向左转时偏偏向右转。要向右转时又会向左转。那队列可说是惨不忍睹,训练就是在离着三里堡不远的地方,看见队伍拉出来了有许多妇孺小孩跟着围观。沈朗也不阻止,因为让她们亲眼目睹训练的艰苦也有助于提高她们的自信心。
不过现在她们的存在却是在打击很多人的自信心,看见很多人左右不分,都脸对脸的撞在了一起,妇女们都是哈哈大笑,有的口中还小声的评论“那个不是三丫他爹吗,连左右都分不清楚,真是笨死了。”
这些撞在一起的人,耳朵却是不差,听见熟悉的人在一旁评论更是满面羞愧,可越是羞愧越是做不好。最后沈朗只能教他们个笨办法,让这些人在左手臂上绑一条毛巾。这样在喊口令的时候,看看毛巾在哪边就知道了。绑了毛巾之后,撞车的现象总算是不再发生了。不过沈朗数了数,手臂上绑了白毛巾的竟然多达三十二个,显然,这个科目还要做上几天才能完成。
而且沈朗还重点观察了四个小旗,感觉马武什么的还好,那个李忠看上去明显不行。动作僵硬,举止呆板。而且他也是撞车的一员,沈朗心道,训练几天看看,如果不行,还是早点退下来吧。
相比之下邓禹,马武,马成他们三个还算称职,特别是马武,领悟能力很强,教下的动作没有一会就学的有模有样了。算是个比较突出的尖子!手下的一排兵也是四队中最好的,不过这也和他的训练风格有关,像邓禹性子会好些,总会耐心指正那些军户的队列错误,马武脾气火爆,换他训练众人时,如有人站队不对,他不由分说提根棍子就是上前一顿好打。
说也奇怪,他这法子更好用,被打过的人下次站队更稳。对自己被打,那些青壮军户似乎都是见怪不怪,旁边看热闹的一些妇女则都是哈哈大笑,被打的则是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头。
沈朗对于队列的最终要求是——看上去横竖分明。当然像后世的国庆阅兵,横竖都是一条直线那是最好了,只是以这些人的状况,暂时就不用想了。沈朗估计按照这样的进度十天后,应该会有些样子了,在敲起步鼓让他们小跑时,已经有些令行禁止的味道了。
 ;。。。 ; ;
第三十八章 准备
“好了,你们在这里操练吧。我去看看库房——”说着沈朗去了三里堡的库房,那里存放着三里堡的武器。要说大明军备的荒废实在是够可以的,等到沈朗站在空荡荡的库房里时,不禁无言以对。整个库房里竟然只有九把弓箭,还有五把长枪,一把三眼铳,外加一副肩上有个洞的棉甲。整个三里堡就这么点儿家当!
“嗯,怎么这么少啊——与典册上的数目不符啊!”沈朗诧异的道。特意过来开门的老文书一面咳嗽一面苦笑着道:“大人容禀,以前是还要多一些的,可是上面经常拖欠粮饷。这些军户也要有活路啊,于是有时去哪里剿匪,拿出去十把弓箭,入库的时候就只有五把了。”
“哦——”沈朗点了点头,原来是拿去卖钱了。其实这种现象在大明已经是屡见不鲜,尽管上面三令五申,严厉禁止各地墩军的这种行为,不过这些严刑例律其实早成一纸空文,大量活不下去的墩军公然违反禁令。而各级头目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样总比军士哗变要好得多,反正刀枪什么的缺了向上面申请便是……
沈朗心道,这个在我这里可是行不通的!若是辛辛苦苦造出来的火枪被他们拿去换钱,那还了得!当然,这个问题沈朗并不担心,等到火枪生产出来,会有一套严格的保管制度。
从库房出来后,沈朗无奈的一笑,反正有没有都一样,还是要自己打造一批兵器,倒是兵器种类的选择有些犯难,戚爷爷曾言过斧、钺、锤、戈、戟、钩镰等胆大艺精者可用,用于独马冲杀敌阵,却不可教队兵,不可堂堂当大敌。至于镋钯、大棒与线枪几样多用于马上,所以这些沈朗都不考虑。
按照后世在论坛上设想的一样,沈朗最后选定的是火铳和盾牌,当然,火铳前面还要装上刺刀,这样远则枪击,近则刺杀,当可出入作战。至于弓箭手就免了,一是制造成本太过高昂,二是合格的弓箭手也太难练,没有几年时间很难见到成效,可如果有几年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而火铳手就不一样了,一来训练简单,二来火铳也相对便宜,使用火器也是未来历史的潮流,没理由不选用火铳。当然,每人一副精良的铁甲那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是带面罩的。不然的话,面对鞑子的箭雨,血肉之躯是挡不住的,不被射成刺猬才怪了。
火枪还有个杀伤力的问题,沈朗知道,以明朝此时的标准装备三眼铳为例,有效杀伤力也就在二十余步,而鸟铳则远得多,一把精良的鸟铳有效杀伤力可在八十步。戚继光曾赞鸟铳为临阵第一利器,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
历史上戚家军训练鸟铳手,向在八十步立五尺高木牌一块,鸟铳手三发一中,十发七中方为艺精。
不过沈朗的要求没有这么高,而且也没必要,到时候百枪齐鸣,以火力的密度代替精度。以数量代替质量,不过鸟铳制造的工艺复杂,对制铳工匠的手艺要求颇高,三里堡内只有三户匠户,沈朗还不知道他们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就要找找上面,讨要几个手艺娴熟的匠户过来。
过了一会,三个工匠接到沈朗的召唤,已经诚惶诚恐的站在王斗的面前,这些人由于长年做工的缘故,无不是粗手粗脚,满面黝黑,
“我来问你们,可是会打制上好的鸟铳——”沈朗和颜悦色的道。“回大人——若是凑数的那还可以,若是要打制上好的鸟铳,小的们没有这份手艺——”一个匠户老老实实的道。其余匠户也是连连点头。他们也是实话实说,一来自己吃几碗干饭是知道的,二来沈朗对他们恩厚,不敢糊弄沈朗。
“哦——”沈朗点点头,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三户匠户产生好工匠的可能性确实不大,这么看来是要去千户所挖人了。“回大人,如果大人需要好工匠的话,小的倒是知道哪里有——”其中一个个子稍矮的匠户道。
“哦,快说来听听——”沈朗心道,这倒是不错,瞌睡送来枕头了。“小人的舅舅就是,名叫徐大锤,他的手艺在千户所里都是数一数二的。”矮个子匠户恭声道。他这么做也是一举二得,既是帮了沈朗的忙,又可以让自己的舅舅也过来过上好日子。
“不错,若真是这样的话以后我会奖赏你的——”沈朗微笑着道。“多谢大人——”那个工匠连忙感谢道。“好了没事了,你们下去吧——”沈朗把他们打发走之后,心中想道,那过几天等到去灵丘的人回来了就去一趟千户所吧。
三天后,沈朗正带领着众人开垦荒地,有人来报告说去灵丘县的人回来了,还有一支庞大的车队随行。沈朗听了精神一振,不错,来的很及时。看来杨英给的腰牌还是很管用的,不过现在要靠着腰牌,等到军队练成了,那就不是要靠着腰牌,而是要去剿灭他们了。“走——去看看。”沈朗很快就看到了这支车队,领头的正是沈三,一同回来的还有那五个三里堡的观察员。看他们兴奋的神情显然这次是大开眼界了。
“沈三——这次带来了多少手压机和水车啊!”“回禀少爷,手压机五百台,水车五十台,另外按照您的吩咐,还买了一千斤生铁回来。”沈三恭恭敬敬的道。“嗯,不错,”沈朗微笑着道。“把生铁全部卸下,手压机和水车留下一半,其余的和我一起去千户所——”“是——”沈三恭恭敬敬的道。“少爷,另外老爷还给你写了一封信,让小的交给你——”
 ;。。。 ; ;
第三十九章 觅得良匠
哦,沈朗接过了信,却是没时间看。等晚上再看吧。此行沈三还按照吩咐带来了一百个身强体健的庄丁,他们都是自愿在沈朗手下当兵的,这些人以后也都是作为军士一同训练。原本这个增加军士的计划还要推迟一些时间的,只是随着沈氏农庄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前来投奔的流民也越来越多。有了这些流民的加入,农庄的人手就大大富余了。也就有了这些人提前的到来。看着这些身强体壮的庄丁,很多还都是熟悉的面孔,沈朗先是照例激励了一番,然后安排好食宿,就让他们投入训练了。
沈朗则是带着车队来到了千户所,千户所门口有看门的军士,沈朗向他说明了来意,这个军士显然是认识沈朗的,知道他是千户大人面前的红人,见他来了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传了,很快,就出来回话说请沈朗进去。沈朗进去之后,王昆正刚刚收功呢,王昆虽然贵为千户,不过还是保留了以前的行军风格,每天都要练上半个时辰的大刀。
“贤侄啊,你可是好久没来了啊——莫不是把你这个伯父忘了!”王昆一面擦汗,笑呵呵的道。“不敢不敢,只是初到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