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刘欣萍从书店买来了一大摞励志类丛书,什么《方与圆》;什么《人性的弱点》;什么《地球是圆的》等等。性格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人生。她将重塑王琪鹤的形象,改变王琪鹤的人生。为此,她还专门请玲子帮忙,玲子建议王琪鹤去做直销,因为只有直销才能教会他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与人沟通。让王琪鹤多开口说话,多与陌生人说话,才是打开王琪鹤这个沉睡宝藏的最好的金钥匙。
玲子建议王琪鹤每天早晨起来,对着镜子大声的喊十遍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出门遇见熟人,勤打招呼,多问好,等等。两年后,王琪鹤的确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王琪鹤的仕途依然不顺,依然是公司宣传科的一名小科员。因为全科室只有两个人,而胖科长是总经理的亲戚。所以,尽管他一无是处,狗屁不通,但只要总经理在,他就永远是科长。
胖科长爱下棋,尽管棋下的一般,但下棋已经是他身上最大的优点——如果说下棋还是优点的话。每天晚饭后,胖科长总爱摇着扇子,拍着肚皮,在楼底下和别人下棋。因为总是爱悔棋,所以人们又叫他“悔棋科长”。
“悔棋科长”不以悔棋为耻,反以悔棋为荣。他说,下棋的最高境界不在于赢棋,而在于能够悔棋。这就好比人生,看似长路漫漫,可关键处只有几步,走错了,你能悔么?不能!所以说,如果人生如棋,有错能改,善莫大焉!
不过,“悔棋科长”和王琪鹤下棋是从来不用悔棋的,因为王琪鹤的棋下的比“悔棋科长”还臭。“悔棋科长”赢了棋,很高兴地用胖手拍了拍王琪鹤的肩膀说,不错,不错,你的棋不错,很有进步嘛!
王琪鹤就会受宠若惊地说,哪里,哪里,还要请你多多指教。
这句话,胖科长显然很受用,他用胖手摸摸自己的肚皮,声音提高了许多,谁不服?谁不服?谁来?
当然不会有人来和这个无赖下棋,最后倒霉的还是王琪鹤,继续忍受“悔棋科长”的煎熬。
后来,王琪鹤仅仅用了16步,就斩“悔棋科长”于马下。害的“悔棋科长”四面楚歌,八面伏兵,想悔棋都无棋可悔。“悔棋科长”的胖手搓了又搓,无处可去,只能拍了拍自己的秃头。说,不错,不错,你的棋很有进步嘛!
当然,这是后话。因为那时候,王琪鹤已经是科长了。
4
龙生龙,凤生凤,耗子天生会打洞。如果说王琪鹤的父亲是一只耗子的话,那么王琪鹤就只能是一只小耗子,充其量是一只优秀些的小耗子。
毕业后,同学们有的进了市委市政府,去当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了。有的到了报社,去做记者,成为无冕之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最差的也分配到学校,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净化人类的灵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王琪鹤一无关系,二无门路,只能是无处可去,在家养老。养了半年,最后还是父亲到处求人,才分配到毛纺公司。王琪鹤那个气呀,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唉,当今社会,关系害死人呀!
王琪鹤爱下棋,只不过是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下。他把自己锁在房子里,一个人静静的打谱,什么胡荣华、李来群、吕钦、柳大华等人的棋局,他都有研究。只有在棋盘上,他才是个人物。千军万马在他的指挥下,攻城拔寨,气势如虹。他沉醉在棋盘里,不经意间,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使得本来就木讷的王琪鹤更加的木讷。
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急又有什么用呢?他强行把王琪鹤赶出去,到楼下去散散心,活动活动筋骨。但是,王琪鹤一见别人下棋的方式,就没了兴趣。在他的象棋世界里,落子不悔,观棋不语,这是下棋的根本。可是在这里,一切都乱了——一盘棋围了七八个人在那下,有下棋的,有偷棋的,有悔棋的,有赖棋的,有骂娘的,有打架的,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下棋,下棋根本就不应该有太多的规矩可言,快乐才是最重要的。王琪鹤的内心世界,被彻底的践踏了。
王琪鹤刚要走,偏偏被胖科长看见了,死拉着他要下两局。王琪鹤再笨,也知道领导的棋是不能赢的。于是,他装傻充愣,陪胖科长胡下了几局。没想到,胖科长来了精神,天天要他陪练。这可苦了王琪鹤,当一次傻子容易,难的是他次次当傻子。不过,有时候,王琪鹤觉得只有傻子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王琪鹤的文笔很好,除了下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爬格子。可寄出去的稿件往往是石沉大海,没有踪迹。于是,慢慢的也就懒于动笔了。也许就像胖科长说他的,文采不错,但用处不大。胖科长说这句话的时候,脸阴的像窗外的天气。那时候,王琪鹤才刚刚进公司不久。他草拟了了总经理的年终报告,自以为写的不错,没想到迎头却是一盆冷水。
事后,他仔细的把总经理的年终报告和自己的草稿进行了对比,发现胖科长地改动其实并不大。无非就是在开头部分加了几句,“在十七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员工的积极努力下……”,在中间部分将“亏损10%左右”改成“实现利润负增长个百分点”、将“只有二车间盈利5%”改成“尤其是二车间盈利高达5%以上”等等吧,像这样的改动,有十几处之多,结尾时,又加了句口号“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广大员工赋予我们的坚强使命,为实现毛纺公司的辉煌明天而努力奋斗!”
玲子听了王琪鹤的这些故事,搂住刘欣萍笑得前仰后合。说,姐夫,你可太有才了。现在,想要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那得靠关系,用人情。市报用晚报记者的稿子,晚报用市报记者的稿子,还有兄弟报纸的、作协的、领导的,等等吧。你也不想想,副刊就那么大的地方,能有你业余作者的份。除非你是李白、杜甫,否则就靠边站吧。更何况,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还用稿纸投稿,太老土了。那些编辑一个比一个赖,一见手写稿,就扔到垃圾筐了,谁也懒得给你打呀。这么吧,你写个东西,我替你开开张。
果然,有了玲子的帮助,王琪鹤在短短的两年内,就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后来,还弄了个市作家协会会员的本本。老天开眼,“北大菜籽”终于发芽了。
5
婚后五年,是王琪鹤和刘欣萍关系最融洽的五年。五年间,王琪鹤在刘欣萍的调教下,日益进步,成绩斐然,这一切让刘欣萍倍感欣慰。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孩子——闹闹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孩子是夫妻关系的纽带,是家庭生活的加油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因为孩子,我们多了一份责任,更多了一份爱心。假如上天再多给我们一点爱的权利的话,我们依然会把这份爱加到孩子身上。我们依然会对孩子说——孩子,我爱你,你是我的全部。
坦率的讲,刘欣萍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作为妻子,她温柔贤惠,庄重大方;作为母亲,她任劳任怨,慈爱善良。她为了丈夫的成功,包揽了家里全部的家务。从吃喝拉撒睡到柴米油盐茶,样样都打理的井井有条。每天,她总是家里第一个起床的人,又是最后一个休息的人。她为了这个家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无怨无悔。同时,她也是这个家里最充实的一个人,因为她的心里充满了梦想,她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儿子和丈夫过上最幸福的生活。
但梦想毕竟是梦想,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时候看起来是一小步,实际上却是咫尺天涯。当刘欣萍最终从梦想中醒来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切原来都只是个美丽的错误。家还是那个破旧的家,王琪鹤还是那个卑微的王琪鹤。五年来,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多了个好儿子——闹闹。匆匆五年,恍如一梦,不觉白了头。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年,王琪鹤虽然表面上改变了许多,可骨子里依然是那种不求上进,随遇而安的性格。他最崇拜的并不是什么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而是中国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一生的梦境。尽管在妻子的努力下,他曾试着改变自己,可那毕竟只是无奈的选择。每每看着妻子操劳的背影,他总是感到无奈和感动。他暗暗地流泪,既是为了妻子的辛劳,也是因为自己的无能。可这一切的一切,又究竟怪谁呢?!
闹闹上幼儿园以后,夫妻俩单独面对的机会多了起来。刘欣萍又开始重新审视起自己的丈夫。她常常一言不发的盯着王琪鹤,一看就是半天。看的王琪鹤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天知道自己哪里又错了。王琪鹤发现妻子现在的睡眠也不好,经常是半夜醒来,一个人盯着自己发呆。第一次醒来,见刘欣萍这样,吓了王琪鹤一跳,还以为是刘欣萍病了。后来,经常这样,也就习惯了。他能猜出妻子犯得是什么病。可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妻子的病该怎么治呢?
一次,王琪鹤看刘欣萍心情不错,就小心翼翼地说,我昨天看了个故事,挺有趣,给你讲讲?
刘欣萍不置可否,于是,王琪鹤就讲了起来。
说以前有一个禅院,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
“等天凉了。”师傅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傅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种。
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散下来的才会发芽,”师傅说,“随性。”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
“没关系,草籽本就多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