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女如菊-正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丑女如菊-正文-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完后对李长明道:“长明哥,要是梅子爹娘不讲理,你还真没法子;可是你听他们说的话,都是处处在为你考虑哩。你根本不应该犯愁,该打起精神来。这彩礼你甭愁,咱凑一份彩礼出来还是能的。她家既然不稀罕这彩礼,那就走个面子,回头让梅子带过来再还人就是了。这屋子么,好房子咱盖不起,土墙茅草房咱还盖不起么?等忙完了地里,咱就自己掼土坯盖房子。只要你跟梅子好好干,她娘家又能帮衬着,没准要不了几年这日子就过好了哩。”
    李长明听了他的话,觉得心里敞亮不少,说道:“我也是糊涂了,只觉得对不起梅子,心里愧得慌。你说的对,已经这样了,我要是不担起事来,不是白费了梅子的一片心么。”
    李长星道:“就是这个话。还有,我也觉得你应该分家。你跟大伯好好说,甭跟婆娘似的心软,说啥那样不孝顺。要是穷,光有孝顺的心有屁用;等你过好了,想咋孝顺就咋孝顺。”
    兄弟俩又细细地筹划了一番,到李长明离开的时候,他觉得心里有底气多了。
    再说秦家,等李长明走后,梅子脸色难看地从房里走出来,默默地在娘的身边坐下,那出神的样子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
    她从不曾为生计操心过,也从不曾好好地考虑这过日子的事,她只是乖巧地听娘的话,学这样,做那样。
    今晚,听到爹娘跟李长明商议的这些事,让她忽然发现,她嫁李长明好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算她家不嫌弃李家,可是,她嫁过去住哪?连不要彩礼也是不成的。
    她并不怕苦,可是想到李家那三间破房子,他那拖沓的爹,浑愣的弟弟,碎嘴唠叨的娘,忽地感到一阵恐惧。
    狗蛋娘见闺女出来,原还想埋怨她两句,说她“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啥的,可是瞧着闺女那犹豫惶恐的神情,便再也没脾气了。
    她心疼地拉着闺女的手安慰道:“长明是个勤快的人,你也不懒,等成亲了就分开过,有娘帮着你,总能过好的。”
    梅子转头认真地对她娘说道:“我晓得,我吃得起苦。娘就放宽心吧。往常是我不懂事儿,长了这么大,一直叫爹娘操心。”
    她想起刘小妹和菊花,她俩在一块的时候,谈的都是些田地鸡鸭等事,她还笑她们,说那模样倒像是种田的老农似的。
    比如菊花就跟刘小妹要了葵花籽,又细问如何种,在垄地边沿种了几十棵;又要了些辣椒籽种了,说今年一定要多收红辣椒,这些现在都收到了吧。
    菊花又教刘小妹,鸡栏猪栏一定要弄干净,常常地清理,不然鸡容易发瘟;割稻过后,她又跟刘小妹说把鸡放到稻田里,吃田里落下的稻子还不是最好的,主要是田里好多的虫子,鸡吃了爱下蛋哩。
    两人又商量着,把鸡的脚上绑绳子,不然到处跑,容易逮不回来了。

第一百四十零章 盖房子(粉红50加更)
    她们说起这些的时候,梅子在一旁也会插一两句话,帮着出出主意,可是她对这些事并不上心。她很奇怪菊花和刘小妹跟当家人似的,可是她们的爹娘又不是那不管事的人。
    如今想起来,自己才可笑哩,比她们大了好几岁,完全不晓得管事。
    秦老友和老奶奶听了梅子的话,却是心酸不已。
    狗蛋娘更是泪如雨下,虽说闺女长大懂事是好事儿,可是这般忽然地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她还是无比的心疼。
    旁人家的闺女定亲了,那都是害羞高兴,并带着期盼等成亲的;可是梅子却是紧张不安的,带着畏惧坚定地迎向自己选择的生活!
    梅子和李长明定亲了!
    这条消息在清南村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惊掉了下巴。一时间,有人叹息,有人不忿,有人奇怪。
    不过,随着婚期的商定,这门亲事已经成了定局,人们便不再谈论这些,转而等着瞧李家如何迎娶媳妇——他家可是连房子也不够住哩。
    若是往常,那花婆子定要高兴地到处招摇、显摆,可是这回却无声无息。
    李老大备齐了各色聘礼并十两银子,带着媒人亲自到秦家提亲。
    两家商量定了明春办喜事,让梅子在家再过一个年。
    学堂里,张槐诧异地对青木道:“这真是怪了。要说长明哥人也不错,可是家里那副样子,狗蛋娘是个厉害的,咋能答应把梅子嫁他哩?”
    青木手捧书本。先是不语,好一会才抬起眼皮瞅了他一眼,说道:“你这样奇怪,就上门去问个清楚吧。到时候,咱村又多了一个‘张婆子’。你又念过书,说事儿肯定比花婆子说的精彩。”
    张槐听了忍不住笑了,对着他肩膀就是一拳,然后道:“我不过是跟你说说罢了。就这样埋汰我?”
    这日,菊花正在家里晒辣椒,刘小妹来了,问她道:“你这样费事干啥?拿线穿起来,挂廊檐下过几天不就干了。”
    菊花笑着说道:“那样晒得不匀净。穿线的地方挤在一块。不容易晒干。我就晒这么多了,攒了这么些也够了。剩下的都腌辣椒片儿和磨辣椒酱。”
    刘小妹笑道:“今年你家辣椒可是足够了,辣椒粉、干辣椒、辣椒酱、辣椒片,你弄这么些吃的了么?这个葫芦给你,剖开做水瓢吧,葫芦籽正好做种了。”
    菊花接过葫芦,放在一旁,搬了板凳叫她坐下。又端过一筲箕山芋茎过来撕皮。她对刘小妹道:“你家的山芋全挖了?”
    刘小妹道:“啥叫全挖了?我家哪有闲地种许多,拢共就种了那么点,不早就挖了。我也撕些山芋茎回去炒了吃。”
    菊花忙道:“你撕吧,我掐了好些回来哩。明儿你想吃了就来掐。我家这山芋也要全挖起来了,留不了几天了。这山芋茎要从藤尖儿上掐,下面的都老了哩。”
    两人边干活边说闲话。
    刘小妹笑道:“上回那条蛇可是成了长明哥跟梅子的媒人了,村里人都说李家应该给那蛇烧三炷香哩。”
    菊花微笑道:“总归是长明哥人不错,要不然梅子也不能答应这门亲——谁也没规定被救了命非得嫁给他才能报恩。”
    刘小妹点头道:“我娘也是这么说的。她说其实长明哥人真的不错。可是摊上那样的爹娘,家里又穷,所以就不大显了。”
    菊花不想再说这个话题,毕竟梅子的事还牵涉到青木,也让人不太愉快。
    她转而对刘小妹道:“我家快要盖房子了,到时候你可要来帮我煮饭。不然,那么些天。尽烧饭应付那些人,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我可不闷死了。你先跟你娘说一声,看她答应不答应。”
    刘小妹笑嘻嘻地保证道:“我准来。这玉米收完了就种小麦,忙好了。地里就剩一些杂事了,有我娘在家照应着就成了。”
    ********
    小麦还没种完,郑家却等不急了,风风火火地忙起盖房子的事。
    因为跟往年比,今年秋天村里还多了一项活动——捡橡子果儿,大伙可是等这橡子果儿喂猪哩,所以,这盖房子的事不能往后拖了,不然到时候难得请到人。
    郑长河跟杨氏亲自去下塘集,把青砖小瓦买了家来,请牛车拉了好多趟。
    郑家小院里忽然乱了起来,堆满了木料和砖瓦,还有青木从河边挑来的沙子、山上挖来的黄泥。
    有天飘了场秋雨,淋得院子里更显杂乱。郑家人都忧心忡忡,生怕这雨一直下。
    好在第二日天就放晴了,郑长河这才放下心来,就和青木开始掼土坯,又抽空捡石头往家挑。
    白天没空,晚上张大栓父子和赵三也来帮忙掼土坯,点着火把干活。
    菊花又开始劳累了,那真是脚不沾地。
    她不停地安慰自己道,这房子盖好了可是要住好些年的,忙一场,一劳永逸。
    她还专门跟爹和哥哥设计了一下房子的结构和院落的布局,画了一张歪歪扭扭的建筑平面图,连比划带说明,倒也让他们看明白了,又细细地修改了一番,最后才定了下来。
    一溜六间房屋,东西两边各三间,都是一样布局,便于往后分家。除了堂屋,房间都隔成了前后两间,一窗向南,对着前院;一窗向北,对着后院,为的是多几个房间也好放杂物和留着待客。
    猪栏、鸡栏全盖到后院去了,前院的东西屋侧面都专门留了一条通道通往后院。
    菜园子也挪到了后院,前院只栽几棵果树。因水井无法挪走,厨房便也盖在前院的东西两头,不过眼下只盖一间厨房就是了。
    去年新开的那块菜地。所有的菜都扯光、铲平了做新房子的地基。由于增加了后院,那地方就有些紧张,幸亏在前面新买了一亩地,于是把整个房子的地基往前挪了一小段。
    随着准备工作做好了,菊花的大舅带着来福表哥、二舅、大舅母都来帮忙了,留外婆和二舅母在家照应着。来福师傅王金华也来了,算是木工。
    村里也来了一大群人,张槐家和赵三家自不必说。刘二顺、秦老友、李耕地、老成、周矮子、黄大磙子的儿子黄小墩、李长星、李长明、赵大嘴等,闹哄哄的一大群人,散布在院子里。
    郑长河父子早早地用竹子稻草搭了个简易的棚子,把家里的东西搬了进去;厨房也暂时未拆,不然连烧饭的地方也没有了。
    随着一阵整齐的号子声。郑家那住了十几年的茅草房子被推倒了。
    望着那尘土飞扬的断壁残垣,郑长河和青木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推倒了,再竖起来的可就是瓦房了。
    菊花每日里和刘小妹随着杨氏、大舅母章氏一起煮饭洗碗。忙里偷闲中,常跑出来望着那杂乱而又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满心欢喜。
    乡民们有些光着膀子干活,挖土砌墙、挑砖扛木料,工地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大声谈笑着。
    菊花眼见着那地基打好了,再过一天开始砌墙了,再过两天墙竖得老高,新房子的雏形已经显现。
    这时候,连厨房也要推到了,将地方腾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