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雨黑渊绿夕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雨黑渊绿夕阳-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嘴铲、鸭口铲、扁平铲、圆铲、尖铲;奔雷锄、十字镐、丁字镐、撬棒;铁指套、肘节、尖棱节、膝护镰、刃镰、脚推、刺盖(有说为刺月镰或半月铲);十节伸缩撬杠(新制作)、三丫环、膨胀环、百宝绵手套,(此三种皆为随身携带)弹簧手套。

第二类主要作用是破墓道机关的,共计二十种。即:

木锤、木钉(十五种)、虎钳、千斤顶、缅锯、钢丝锯、拉力索、汲水袋(以上均为购买);十字刺、钢探针、丝索、圆盾、回环丝、棱锥、凹凸探针、网绵衣(此八种皆须自制,无处购买,为该派帮工级的随身八宝。)……(余四种笔者记录不全。)

第三类主要作用是装运物品,共计十一种。即:

滑板拖板车、滑轮拖轮车、拉网、封袋、大背包、铁网背包、桃木篓、柳木筐、扁形箱(密封、抗震力极佳的一种以动物皮革制成的箱子)、纤纤囊(制作工艺已经失传,系以动物筋皮及植物纤维制成,承受力极大、伸缩力极强,用以装载大批量的不怕磨损碰撞而体积较小的物品,近代换为橡胶制品替代。)小封袋(近代用小塑料袋替代)。

第四类用于防身,只计一种,类别不限,如:

小刮刀、射刀、浸毒剑、圆月刀、枪械……

第五类主要作用是照明、视镜等,共计七种,即:

千里火、荧光、吹筒、照明荧光弹,窥视镜、水镜、潜望放大镜。(近代增加红外线眼镜、矿灯或小发电机摇灯。)

笔者注:上述资料引自江西某帮工说法;该行业中有持不同意见者与笔者本人无关,本文所录各类机关以及墓形,也系道听途说,与传闻中的某陵墓毫无任何关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六十种工具,虽经仔细改进,代代修正,使其尽量一种多能,但在遭遇复杂墓地时,君子门盗墓业的人习惯上都要备齐,以备不需之处。

对此,老大如是教育弟子:

“六十种工具,看似每一类都大同小异,但每种都有其自身特点与适用范围。以挖掘而言,地质多有石、砂、土、岩、泥、沙七类,质地不同挖掘方式以及工具的选择也不同。即使是最常见的泥土地质,也分为干、散、松、冻、湿、纯、杂、润、泽等 不下十种。”

“所以,我们不但要备齐六十种工具,还要准备一些不在定约──习俗上我们把传承五代以上的工具算为定约之内──中的其他工具。”

备齐工具好工作。

到九月八日的夜里,六个人已经挖到了王庄祖坟下的另一个墓地。此墓距王庄祖坟三米五深,墓的年代是元朝初期,墓里的尸骸早已成粉,棺木藏于一个石室之内。

为了突破此石室,老大等人先后用了三十一种工具,才在偶然之间找到了石室的机关。机关打开后,一棺已腐朽,棺旁一瓮金元宝、一瓮银元宝,尸体上的数百粒珍珠一触即粉,颈上的玉牌也一触就碎,再触化粉。所得的财宝,只有那两瓮价值昂贵的金银。

五名弟子,一个个欣喜万分。这两瓮金银,一旦取出去贩卖,每个人都立刻成为富绅。

但老大却淡淡地摇头。

“若你们只挖到了这点东西就已满足,你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君子门盗墓业的人。──要记住,我们视财物为副,视工作为神圣。在我门中,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一位老前辈,其艺业也不高,家资也不多,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发掘到了一个黄帝时代的墓。此墓之上,为秦二世时一名达官贵族之墓,墓内财富万千。只要取用百分之一,便可成为其时富豪。而任何人均知道,远古时期的墓地,根本就没有什么金银财宝,甚至没有陪葬品,在他那个时期,也根本没什么人以为远古墓地中的盆罐之类的东西还算财富。但他却视财富为粪土,执著下挖,所遇凶险难以详述,当他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地终于挖进了该墓时,已没有任何力气走出。但他并不悔恨,反而兴奋地在墓内书写自己的经历以及发现,并以事实告戒后人远古时期的墓地中也有可能会存在着可怕的机关消息。之后,含笑而逝。他的孙子,承祖业,直至一日失手被擒,在法场斩首前,问道有何遗愿时,只说了一句:”让我再挖一铲土吧!‘。──从这一个故事中,你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现在,此墓之下,必有更大的墓,是否有财富在内,我不敢保证。对你们,我也决不勉强。想走的,取金银各一份离开,不想走的,我们就继续向下挖。

“而且,为了减轻负荷,下挖时不得携带此金音。何去何从,你们自己选择。”

“我们跟着师父!”

五名弟子,异口同声。

──金银虽难得,艺业更难得。此番际遇千载难逢,如过只为了一点的金银而离去的话,谁能保证下面是否有比金音还要贵重的财富?

──师父的说法,分明是在考验。

──回去时再带金银,有什么不可以的?

──才两天就上去,不也太傻了点?

诸种想法,不一而足。但呈之于外像的回答,确实一致的。

他们继续向下挖去。

到九月十二,老大挖到了一块五尺见方的石板。石板下传来了空空之音。

“这种声音,象征着地下的巨大空间。可以断定,这是个地下宫殿!石板,是进入地宫的门户!”老大解释着,“通常状况下,地宫的门,是考验人们的第一关。未开启时,一切照常,一旦开启了的话,就必须妥善应付!”

他的声音突然严厉起来:“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万分小心!”

他们果然很小心。

但这次的“小心”,好象是多余的。石板与土地合二为一,除了石板外,其他地方都是土。他们甚至从旁边把石板下的土都挖开,使石板浮露出来,仍然没有发现。

奇怪的是,石板居然可以悬空而浮,仿佛被无形的东西托着一样。俯身于石板上,仍可听到空空之音,就象是有一个广阔的地宫竟建造在石板之内一样。

“师父,这石板会不会是空心的?”小胖忍不住问。

“奇怪……”老大喃喃自语着,仔细观察着这块悬空而浮的石板,再仔细清扫着其周围的碎土,这才恍然大悟。

石板的四角,竟各有一条极其细小的石链,因泥土未扫净的关系,产生了错觉,误以为是石板在悬空虚浮着。

然而这个疑问刚揭开,新的迷团又出现。细如铅笔芯的石链,能承受石板的重量倒不必太奇怪,但为何拉动了石链,石板依旧在虚浮着?

独眼有了新发现:

“师父!石链上刻有图纹,象是字!”

老大仔细观察了片刻,再取出放大镜看看,点点头,“不错。这是流传于湘西一带的排教祭巫所用的符咒式复字。字的意思是‘幽灵车’。”

“幽灵车?”一众弟子都是一怔。

“那是建造地宫时所用的上下承运的车子,类同于当今的升降机、电梯。摇动摇轮、带动链子,可令石板上下自如。用以运货载人。如过所料不错,附近应该还有。”

四周扩挖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五块相同的石板,呈正五边型排列,每块石板上都能够听到同样的空空之音,下连石链。

“是共振现象。”小铲说。他在居中的石板下找到了一柄小小的石杖,递给老大。

居中的石板,刻满了花纹,显然是种驱魔镇邪的意思。老大接过石杖,只见石杖一尺多长,杖身上刻划着回环往复的线痕,使石杖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诡异摄人的魔力。杖头为一老人头像,杖底铭刻着三个蝇头小字。也是符咒式复字:

幽冥路

抚摸石杖上的花纹,这才察觉花纹虽看似复杂交叉,其实却各不相交,端点起自石杖的杖头中心处,巧妙地绘刻为“头旋”,不留意根本看不出;由端点开始,回环往复着向下,老人的头像花纹,也在抚摸下才知道是回环往复的纹线。纹络转遍了杖头,转向杖身。杖身处的花纹几起几伏,更加复杂,心智稍一疏忽,就会出错。老大试验了多次,才终于发现最终聚于杖底的“幽冥路”三个字上。

如果单纯以视力来看的话,则只会看到混乱的纹络,毫无任何规律。

老大收好了石杖,心绪万千。

──有路,则必然有终点。但终点处会发现什么?

──幽灵车通向冥府,这条行车之路,是否便是幽冥路?

──车停处,会是什么?

继续下挖。

挖五米,再见到石板。依然有细石链。扩挖之后,又见到了其他的五块石板。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很容易就找到了第二个石杖。

但这个石杖却只有半尺长,杖头虽仍是老人头,杖身却十分光滑。杖底,是四个细如蚁身的柳体字:

冥 府 行 宫

石板四角的细石链上,也有符咒式复字,却由三个变成了五个。

──黑山幽灵车。

※※※※※

“黑山幽灵车?”

老大一怔。神色间忽然浮现出了一种难以言传的异样。

五名弟子都望向了师父。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大才仿佛从沉思中醒来般望向五人:“或者,我可以给你们讲个故事。讲一讲……一个久久流传的掌故。”

五名弟子,聚精会神地做好了聆听教诲的准备。老大却仿佛在选择着讲述的方式,足足静了有三分种,才开始说话。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小听着童话、神话传说长大的。在现代,我们接触到了科学幻想和武侠梦想,神仙、巫师、武林大侠等,这些东西的可信度有多少,大家其实都心里有数。但我们是黑道人。我们自身的特点,迫使我们必须从一个个传说中,来寻找出其可信点。”

“在众多的传说中,君子门盗墓业有着一个久久流传着的神秘地宫,它的名字,就叫做黑山黑渊地宫。传说中,在唐朝末年,天下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门派。这个门派的出现,使当时执掌天下的大罗真仙界、武林界、江湖界、巫界、幻界为之星散覆灭。按照神话,也就是说,神、魔、人都被这个门派打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