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能工厂- 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造,具有与德国本土一样的完善的管理制度,目前缺乏的仅仅是有经验的技师太少,而普通人工很多。

    在艾尔的观察中,他翻看了一下工厂的操作与管理记录中,因为计算机还没有出现,这些资料全都是依靠人的手写来完成。

    作为外国人的艾尔,自然不太懂得这些中文方块字体的含义。但是,前面标注的是按照德国规格的零部件编号,后面签注由工位编号,生产人姓名,日期,放置库内位置编号。

    在最后空格内,写有管理人员的名称。

    在德国科学家的讲解下,艾尔才注意到:几乎连一颗螺丝钉都有他严格地编号系统。库房管理人员,必须知道那些编号,那些库房存放编号。

    而这一切直到现在还都是依靠人工,就如同德国的零件生产过程一样,带着严谨的风格,完全的数据化和标准化。

    在这里,贫穷和落后的气息当然还没有完全消退,但就是这么一家军车生产工厂,艾尔就为自己的祖国感到了深切的忧虑。比起这里的工作情况,自己在国内参加过的工厂采访,都显得太过“悠闲”了。

    总体上,中**工给他的印象是,客观,严谨,正规。这十分符合被欧洲其他国家称作“呆板的德国佬”的德国人的工作习惯,这是艾尔心中最为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落后”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仅仅是一个名词,而不是动词。中国制造的首批联合动力军用柴油机,即便是以德国的标准进行检验试验,也是完全合格的优良产品

    数百年的野蛮奴役,彻底毁灭了传承自古老文明的中国人的生存环境,也使大量正处于研当中的科技项目陷入中断。但似乎祖先身上的勤劳以及智慧,正在这些后继之人的身上逐渐体现出来。

    在艾尔所游历过的地方,从没有见过如此昂扬无畏的精神状态,流行于西方主流舆论领域的麻木、辫子、肮脏和愚蠢,这些和支那人对等的形容词,早已经不适用于这片充满奇迹的土地。

    在庞大的军用工厂生产车间内,艾尔就看见到有一条今年六月才刚刚经过测试,完成度达到百分之九十的“勇士I型”重装越野车量化生产线。

    还有一条开足马力,年产量可达到五千辆之多的坦克生产线,这已经是足以与欧洲任何一位列强国家相提并论的工业生产能力。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中国的东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

    根据厂方提供的资料显示,这是一种根据当前时代国际环境与经济因素为主导,由中国南方军工产业集团自主研的军、民两用型越野车。而具体的投资方,则是天宇集团,负责整个工厂的运作与管理,并且为军方提供满意的产品。

    厂区内部的生产线,属于底盘和动机都得到加强的军用型号。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的关系,生产线流程还缺少车体后部载板及表面装饰等部分。但就总体性能而言,其实并不影响具体使用。

    在当前的中**事领域,可不存在“艺术”这个词。在这里,人们看待所有物件的标准,仅仅只是简单、实用、有效。

    这家私人军工厂产出的“勇士I型”重型军用越野装甲车虽然并不完整,但在车表部分的组合重构方面,研究人员也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努力之下,重新设计出多项新的整合计划。

    早在一年前,由军队自行主导的南方军工研究院就已经建成。从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平民当中经过挑选的两百六十一名工作人员,成为这幢坐落在柳州市城东北面低矮建筑内部的频繁活动者。

    粤桂两省的各个城市与定居地点的学校建设已经全面展开,由于师资和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虽然大、中、小不同等级学校有充足的场地与后勤物资保障,可是在一片荒凉的混乱中国重新建立其辉煌的文明,并且对人类未来展所需科技进行培养和蕴积,都需要漫长的时间。

    但是艾尔相信,这一切都值得等待。

    哪怕要花费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够让中国的科技重新回到,甚至越古代的研究水准,这都是值得的。建奴的入关毁灭了曾经无比辉煌灿烂的文明,但他们最终没能让华夏的整体社会重新回归原始部落水平。

    尤其是人口最为众多,资质最为优胜的汉族民众,最终还是让许多宝贵的文化传承,得以保存了下来,以等待下一次的命运眷顾。

    让艾尔非常困惑的,是这个国家的政治情况,以及糟糕的民生经济。

    就在不久之前,华联治下的粤桂两省地区都涌入了十数万的流民。这些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的流浪农民,因为一无所有,而不得不远离了他们原本的故乡,逃到东南沿海一带,寻求一个可以生存下去的机会。

    这些全部经过仔细、透彻的身份辨别。尽管如此,从中现的研究型培养人数量仍然没有突破三百。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将成为最初的劳动力阶层。

    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或许会因为心灵手巧,并且愿意接受知识技能培训,被充实到日益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中,脱离那些繁重而廉价的体力工作。

    曾经在英国生活过半辈子的艾尔,深刻的认识到拥有熟练技能的技术工人,才是整个工业化国家的真正根基所在。他非常羡慕中国的人口优势,那几乎是凌驾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基数。

    而也正因为如此,对于那些滥用民力的政治军事团体,艾尔感到了惋惜,以及深深的鄙视。

    看着那些正在忙碌地尽着自己的职责的科研人员,艾尔就不由心生感慨:当时间历经百年,甚至千年以后,不知道究竟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这些科技文明创造、延续者的名字。

    工厂区后面,有着一处宽敞的空地,周围用高高的水泥墙围了起来,似乎是为了产品的保密需要。

    两辆越野车都加挂了厚厚的防弹装甲,其中一辆车顶架着口径惊人的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另外一辆则顶棚敞开,露出一门火力强大的三十毫米机关炮。

    两种车型都是根据实际作战需要,在“勇士I型”基础上做出的改进。配合天宇集团旗下的摩托车生产厂出产的重型摩托机车,这种轻重火力相互搭配的高车队组合,已经代替效率低下的步兵搜索,成为华联所有城市与定居点巡逻队的标准装备。

    在一战结束之后不久,中国就开始自行研制“野狼”主战坦克。中国人采取了与日本人开展工业进程一样的手法,近乎是模仿的学习西方工业体系,从原材料到成品,一切零部件需要自己本国可以生产。

    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国家,拥有着自主的完整产业链条。如果不是这样,那只能成为别国的附庸,就如同那位正在中国进行着轰轰烈烈**行动的政治家一样,脱离了苏俄的资助,他正在急于寻找着下一座靠山。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因为**政权虽然声势浩大,但没有扎实的工业基础,根本就没有决定自己命运的力量。只能在列强国家面前,摇尾乞怜,以国家权益换取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的资本。

    但是在柳州这里,艾尔感受到了和中国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气息,在这里正在进行的工业化改革,是严谨而真实的,毫无做作与虚假,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着辛劳和汗水。

    从一些能够以英语对话的工人口中,艾尔得知了在南沙、顺德和番禺三个地方,有着比这里更为高度工业化的工厂和企业,这让艾尔心驰神往。

    他真的很想看一看,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帝国,到底还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或许整个西方世界,是时候该正视这个潜在的对手了。

    比起根基先天不足的日本,中国有着丰厚的资本和难以预计的成长潜力。就如同太平洋彼岸的那个年轻的合众国,在一战以前,谁又会去关注那个曾经的西方世界流放者国度?。



………【第二百七十七章 选择战争】………

    第二百七十七章选择战争

    走廊拐角宽敞的客厅中央,一个身材壮实的男子安静地坐在长沙上。钟泱刚刚从走廊尽头出现,他也缓缓转过身,将隐藏的面孔完全展露在充满疑问的目光注视下。

    距离参观柳州重工业开发区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周,记者招待会的规模也很庞大,许多的外国记者也都特意赶来,对于在这里正在兴起的这个新型重工业基地,展开了一系列的报道。

    列强的目光,开始正视着华联的存在,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思索华联的继续发展将为中国的局势带来怎样的变动。甚至很有可能深刻地影响到未来的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和军事态势。

    房间里的摆设非常简单:两只紧靠墙壁摆放的壁橱,一个配有四张椅子的红木方几,橱柜的格当中摆着一些做工精致的瓷器。

    陈炯明带着欣赏的目光,看着这些价值不菲的古董,有一些他认识,但大多数都只是听说过而没有实际见到过。在这里,他总算是得以大饱眼福,同时也在感慨着钟泱的富有和权势的惊人。

    屋子中间最宽敞的部分,则被一条昂贵宽大的真皮沙牢牢占据着,地板上,还铺有厚厚的,图案复杂、色彩鲜艳,给皮肤以最柔软舒适触感的阿拉伯长羊绒毯。

    两人就这么在沙上的正前方,墙壁表面镶嵌着一台长度大约为三十吋左右的巨大立体屏幕。几条黑色电线将屏幕和摆在旁边立柜上的DV播放器连接起来,液晶显示器里面播放着一些有关军工生产的画面。

    钟泱身体右侧的茶几上放着刚刚按下暂停键的遥控器,还有一杯显然是加过冰块的可乐,还有一包掉落在桌面和地板上,散出浓郁奶油香味儿的糕点。

    陈炯明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版面上用苍劲的笔力写着“天下”二字,是一家由解明宏开设的报馆,对于华联内部的新闻事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