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能工厂-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我们的钟泱可不是只为了吃穿不愁啊。

    这其实并不是要说明陈泽鼠目寸光,胸无大志。而是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个世界的现实。并非所有人都能有,都会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更多的人,生存尚且不易,谈何梦想?在没有吃饱饭之时,就去计划伟大的人生道路,那不是志向远大,而是好高骛远。

    脚踏实地,厚积薄发,方是正途。

    既然已经做出了打算,钟泱便随着陈泽踏入了丽华工艺品公司。也许在这里,自己将会度过一段异常精彩的生活呢。

    在陈泽的引荐下,钟泱得见了车间管事骆老三,一个满脸横肉的中年人,脾气和他的脸一样的蛮横。据说是刘万河老家来的亲戚,后台很硬啊,厂里没几个人敢惹他。

    “陈小子,你带来的什么人啊?”傲慢的话语自那张因过度蛮横而显得有些歪斜的嘴里传出。

    “骆头儿,那是我表兄,名叫钟泱。这不,刚从国外回来,学了点本事,来这向骆头儿你讨口饭吃不是。”陈泽在一旁讨好道。

    “是啊,小生刚从国外回来,人生地不熟的,万望骆爷你多担待着点。”钟泱在一旁不失时机的笑道。

    “但是,我们厂也是有规矩的。我虽然是刘老爷的老家人,也不能坏了这规矩。”

    狗屁的规矩,那还不是你自级订的!想收点好处就你直说嘛。说得这么正儿八经的,看着就来气。不过即使是心理再怎么不满也好,钟泱还是得硬挤出一把笑脸,假装高兴的应和着。

    “知道,怎么敢坏了厂里的规矩呢,每月的孝敬少不了您的。”边说还边往骆老三手里塞了3个银元。

    “嗯,这我就放心了。跟我来吧,我带你去见人,成不成可就看你自己的了。”骆老三满意的掂了掂手里的大洋,满意的说道。

    该死的“吸血鬼”,钱拿了还不承诺一定帮你办好事,也不怕阳痿早泄。钟泱在心中不无恶意的诅咒着骆老三。

    穿过一列列摆放整齐的纺纱机,走过木质楼道,二人来到厂内的一个房间前。在敲门通报过后,钟泱和陈泽获准进入,骆老三则独自离开继续作威作福去了。

    屋内收拾的十分整洁明亮,各类文件摆放整齐,窗台上挂着拉帘,旁边的垫椅上还插着不知明的华贵鲜花。满屋清香宜人,让人心情舒畅。

    坐在红木办公桌前的是一位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样貌不俗,气质沉稳。一边批着文件,一边问话,头也没抬。据陈泽说,他就是章立伟,厂里的总经理,与老板刘万河有过命的交情。刘万河放心把这么大的产业交给此人管理,足以说明他对此人的信任。

    我果然还是太弱了啊,根本不值得别人抬头关注。与其去怨恨别人的无礼,不如做好我自己,让天下无人可轻视于我。这是此时此地钟泱内心的真实感受。

    “你是钟泱吧,听说你刚从英国留学回来,都会些什么啊?”章立伟依旧是低着头处理着文件。

    “我精通13种外语,能读写交流。”

    “哦,这不简单啊。”终于抬起头来正视钟泱,并开始细心观察起来。

    嗯,显得略微有些紧张,相貌平凡,但观其言行的确是读书人,待我找人考教考教他,看似否真有此能力。章正开始认真的考虑起此事来。

    毕竟这年头和洋人做生意还是很有赚头的,所以各种留学生其实都很受商家和政府重视。毕竟能懂得外语对于对外贸易交流都很有帮助。而且像钟泱这样能懂得13门外语的人才,更是难得。

    接下来,就是关于钟泱的职务和薪金等问题进行磋商了。经过亲切友好,求同存异,互惠互利的交流和协商,最终确定了这些问题的详细解决方案。

    钟泱是丽华工艺品公司的特聘外文翻译,主要工作是负责外语文件的翻译工作以及与各大洋行之间的交流。在公司需要的时候出任外文翻译,薪金为每月37银元,年终花红视工作情况而定。并且要在下午时陪同总经理章立伟去京师同文馆确认外文水平。合同已经签了。这年头,其他什么都假,但商业合同还是蛮真的。当然,如果在同文馆里没过关,那钟泱就要倒大霉了,估计要把牢底坐穿才行。

    接受考教那是自然地,毕竟靠吹牛骗吃骗喝的假留学生也是有不少的。老板的银元也不是白给的,你要是骗子,在关键时刻掉链子。那老板的脸还不给你丢大发了,估计得成为商界的笑柄,以后还怎么出来混。

    那种见面聊两句就喊大才啊委以重任什么的狗屎情节,在现实中很难出现。就算懂得13中外文,或许在普通人眼里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对于上位者而言,不过是好用的工具罢了。就连一个小小的纺织厂总经理,都可以随意拿捏你,给你脸色看。

    钟泱现在还是太弱,没有足以自傲的资格啊。

    终于舒了一口气啊,在结束交谈后与章握了握手,第一次求职就获取成功的钟泱感到一阵轻松。原来求职不难嘛,前提是你要懂得14种语言。总算没白费那几个小时的全维度语言解析录入。

    陈泽在一旁也是开心啊。在回答了章总经理几个问题之后,对方明确表示要奖励自己,因为自己为公司拉来了人才。还真没看出来啊,那家伙竟然懂外文,还是13种之多。他干嘛不早说呢,要是早点说出来,就不用给骆老三那混蛋讹去3银元了。陈泽正沉浸在一系列的幻想中。

    “果然,单纯的人真是幸福啊。”钟泱看着一旁满脸陶醉的陈泽想到。那么自己呢,真的要开始征途了吗。

    自从经历过上次差点失去元蛟的事情后,钟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自己真的够资格拥有元蛟吗,瑟说得对。光靠运气的人,在命运前不过是可有可无的渣滓罢了。

    “我需要变得更强,从心灵到身体都是!”

    四月的京城,繁花似锦,万里春色皆为我喝彩。

    我的人生,当不属于平庸!



………【第五节 京师同文馆】………

    下午3点,稍事休息过后的钟泱便陪同总经理章立伟来到了位于京城东堂子胡同的京师同文馆。第一次乘搭黄包车的感觉还算不赖,以前在电视上经常看到,这次算是亲自体验了一把。

    京师同文馆是清代最早培养译员的洋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咸丰十年也就是1860年,清政府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同时恭亲王奕欣等人建议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立同文馆。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欣等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设管理大臣﹑专管大臣﹑提调﹑帮提调及总教习﹑副教习等职。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任监察官﹐实际操纵馆务。先后在馆任职的外籍教习有包尔腾﹑傅兰雅﹑欧礼斐﹑马士等。中国教习有李善兰﹑徐寿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自1869年起任总教习﹐历二十五年之久。该馆为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最初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陆续增加德文、日文及天文、算学等班。反正同文馆里除了政治基本上没有哪一门学问是不传授的。

    不过到了1902年一月,同文馆就已经并入了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同文馆主要是负责外文授学工作了。其他的学科已经基本转入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建的中国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与想象中一番熙熙攘攘场景所不同的是,同文馆过于僻静沉凝。仿佛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落,在不经意间于你眼旁闪过。

    青砖墙,瓦片房。见惯了高楼大厦、琼楼玉宇的二十一世纪先进建筑,钟泱不由感慨道:此处才似学术圣地。这个年代的中国学子,大多还是有骨气有理想的。这个时代的中国学术殿堂,无论在硬件和软件上多么落后,但其在对学术领域的追求上,却远胜于百年后的中国。这不能不说是悲哀。

    虽然在17年前,同文馆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而是成为了京师大学堂的外文系。但是在所有师生们的心中,同文馆仍旧是同文馆。不在这个时代,无法理解这个时代的学子们对同文馆的感情。

    这个时代的华夏遭受了太多的苦难,而同文馆则背负了无数仁人志士富国强兵的希望。封建**愚昧落后的满清政权,荼毒华夏大地268年。导致中国吏治**、民生凋敝、文化愚昧。

    为了师夷长技,同文馆在众望中应运而生。多少学子在此成就一代学术宗师,多少爱国之士在此展望世界。中国最杰出的官员、商人、学者、革命志士几乎都曾就学于此。由此可见同文馆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

    “能来到此处,也是缘分啊。让我的未来,与同文馆一样辉煌吧。”钟泱忽然一阵感叹。

    现在的同文馆,自1913年后规模没有再次扩大。但是学生在近三年来仍是不断增加,到现在已经有约500人。为适应中国对外文人才愈来愈旺盛的需求,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扩招。当然,大多时候也为许多官员、商人们提供翻译和外文人才的验证等服务。

    例如此次,钟泱就是应总经理的要求来此考试,通过之后就会获得相关方面的证书以证明自己的实力。有点像现代社会的资格证,只是还没有形成上下链接紧密的规范化系统。显得有些零散而随意。

    等待的时间还是有点长的,毕竟要考教13们外文,需要好几个教授呢。同文馆在接到消息后对此也是非常重视的,能懂13们外语,可不是等闲啊。同文馆里最强的外文教授也只是熟练掌握了6们外语,其中有一门也只能读写而已。

    “喂,老张吗?你快来啊,同文馆来了个要考外文的,听说掌握了13门外文呢。快过来看看。”

    “您好,请问是罗老吗?哦,我是小王啊。请你过来同文馆一趟,有个叫钟泱的归国留学生要考外文,他要考13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