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口味特别?
好吧,淑妃娘娘,你也是一妙人儿,现在就怀疑你儿子的相性了。要不特别,也不会凑上去着了慕夕瑶那妖女的道。当然这是后话。
可是这会儿淑妃不知道啊,还在想,依着自个儿儿子那性情,肯定问不出来。最后不得
法,只盼着在皇上枕畔吹吹香风,求个恩典,再指两个家世样貌好的过去。人多了,自然得
有一款是称心意的。
宗政霖何等精明,这几次进宫请安,自然发现了淑妃的心思。
淑妃田氏得宠,虽有两子,大儿子却因耳疾,断了前程。平日里老觉自己对四皇子有愧,自然关爱有加,处处护着,宠纵得厉害,只当补偿。
淑妃到底知道自己的指望还得落在幼子身上。因此对宗政霖异常看重,虽慈爱,却要求严苛。宗政霖虚岁满六岁那年,遵照宫规搬进皇子所。自此,但凡有丁点儿风吹草动,淑妃也都捏着心的紧张。
眼看儿子明年就要行冠礼,大婚亦不远,婚后就会开牙建府。但如今这性子,冷得有些过了,后院根本不上心。这还是在宫中,有淑妃在后面使暗劲儿,才偶尔去妾室屋里安置。这要是出了宫,建了府,离得远些,府里又有正儿八经的正头王妃在,淑妃就不好再大肆插手儿子后院之事。那时候若是正妃拢不住儿子的心,还让他这么淡下去,可如何是好?
皇家可是很重子嗣,甚至……淑妃越想越着急,竟开始认真盘算起自己儿子的婚事。四皇子当年大婚,可是提前问过他意思,又挑了他喜欢的。如今六皇子这边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漏过蛛丝马迹,给儿子扯后腿。淑妃开始仔细默念着还有哪些名门世家的千金,正好能赶上下一届大选。
宗政霖听田福山刻意提起后宅,便猜到母妃应是特意关照过。到底是孝顺,又因为前后已有一个多月未入后院,身体上的躁动不能说丁点儿没有。静默片刻,抬脚往后院行去。
脚下走得稳当,脑子里只一想要去侍妾屋里,又觉得无甚趣味。再想那两人平日作态,那丁点儿躁动也兴不起来了。
孔氏脂粉气太重,俗不可耐。身子虽妖娆,一开口就让人欢喜不上来。娇柔做作,看着碍眼。宗政霖一不小心真相了,按慕夕瑶的话说,这孔氏就是个“作”。
另一侍妾伍氏,更了不得,宗政霖看着就糟心。闷葫芦性子,几棍子下去也蹦不出个字儿。整个人杵哪儿,跟个木头杆子似的。胆子又小,唯唯诺诺。本就冷淡的宗政霖,跟伍氏处一屋,得,更懒得说话了。
跟在后面的近侍卫甄,发现殿下身上突来的低气压,脑子一转就明白怎么回事儿。赶紧在后院门口告退。就凭殿下的脸色,卫甄都能预见接下来的事儿。殿下待会儿会要水,卫甄赶紧去前院准备,又安排两个侍卫在后院门口不远处值夜,等到殿下出来后好伺候着回前院儿。
宗政霖到底还是进了孔氏院子。
才看清门口迎接的人,脸色就不好看。孔氏白瞎了副好身子,底蕴太差,撑不住那份袅娜妖娆。看着跟前女人筛糠似的抖到面前躬身问安,宗政霖就气闷。
忽然想起一抹淼淼婷婷的背影,又惊觉自己荒唐,压下了那丝异样。
进了屋,宗政霖直接吩咐:“安置。”
干脆少给孔氏机会膈应自己。
“是,殿下。”孔氏七扭八转的音调响起。
宗政霖觉得难受,竟破天荒皱起了眉。
孔氏那个冤啊,稍懂情趣的男人,都该知道,这是小意温柔,不胜娇羞!!!可六殿下偏偏稳如泰山,从不接招。
自从被赐入皇子后院,这是孔氏第一次看见殿下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还是皱眉!吓得腿都软了,赶紧收声儿,再不敢多言,只过去小心翼翼的服侍洗漱。
孔氏是自知不得宠,已经收敛很多,又摸不清殿下喜好,她也恼火啊!
后院就两个女人,自己不得宠,那伍氏更甚。想争个宠都没办法。争宠也得有个比对的
样儿吧,可是这六殿下的“宠”在哪儿啊???没个参照对象,孔氏又不能三天两头的变花样试探。只能打叠起小心的伺候,偷偷留意殿下脸色行事。
孔氏本也知情识趣,懂些风月,可问题是对方位高权重,太过吓人。
宗政霖身上的冷气,孔氏纵有再多手段,也没胆量使出去。这不,两人衣裳除去后,孔氏是彻底拘谨了,不敢稍动。宗政霖更干脆,看着眼下女体,眼中只有欲望,毫无怜惜。径直动起来,只自己办事儿。
宣泄了欲望,宗政霖觉得还没自己舒缓来得爽快,男女敦伦简直多此一举。惯例的,连水都没用,就出了院子,往自己住处而去。
倘若慕夕瑶知道宗政霖此时的想法,肯定会失声痛哭:你大爷的,禽兽!你还认人折腾,是吧???
之后一个月,宗政霖又勉强去了伍氏那儿一次。便再不踏入后院。
大管事田福山纳闷儿了,不知该如何给淑妃娘娘回话。
要说殿下性子淡,在这事儿上面也淡,那不可能啊。宗政霖平日里跟前伺候的都是小厮,得近他身的女子,也就最近才有的那两侍妾。殿下惯用小厮,从小不喜丫鬟,淑妃娘娘也就没有勉强。至今宗政霖住处寝殿都是田福山每日亲自收拾。所以大管事清楚得很,宗政霖不是没有欲望。那些脏了的亵裤,显然摆明了宗政霖宁愿自己纾解,也不愿意去找人侍寝。
这就难办了,这是不喜欢女人啊,还是这女人不合殿下心意?
快来把有爱的六殿下收了吧…… 只看到一年轻女子背影,气韵独特,扶风弱柳,转眼便进了店铺。
叶开看着殿下转过来面无表情的脸,不知刚才那几秒钟的回望是为了哪般,也不敢冒然开口询问。只跟在宗政霖身后半步,随之而去。
第五章 第五佾朝
泰和殿上,一班朝臣低眉敛目。
元成帝刚刚在朝堂上发了火。前青州巡抚郭建平被撤职查办,总兵宋玉停职,交刑部审查。其余一众共犯全部收押,稍后再审。又责令吏部尚书三日内上奏新任巡抚人选。元成帝行事,历来雷厉风行,此次也不例外。
退朝后,元成帝不着痕迹的朝众皇子处望去。却见大儿子宗政淳正与太子宗政晖面上和睦非常,兄友弟恭的搭着话。六皇子宗政霖还是一张冷脸的面对众朝臣的恭维,只点头示意
,稍有不耐。而五皇子宗政明笑容温和,甚有风仪的应对着另一拨人。遂领着总管太监顾长德向御书房而去,只眼底黝黯不明。
朝堂上的变故,着实打了各路人马一个措手不及。私底下波涛暗涌,都盯着挪出来的肥缺,瞅着怎么安插自己的心腹属下。
宗政霖倒是一如既往的事不关己,冷淡的很,整个气场都显示着不耐烦再在这事上纠缠,不知道的还以为青州大案与他无关。
事实上,宗政霖早在太子之前就打起青州的主意,后来也只是不留痕迹的顺水推舟,该安排的,老早就已按部就班的打点妥当。这之后,各位好兄长必定明里暗里的较劲儿,各路人手也会频繁活动。而他的人,会在这场争斗中,由他们亲手推上去,巡抚一职,离收入囊中,不远矣。此事相当隐秘,连卫甄这个近侍都不知情。可见宗政霖手上,暗中的力量,不容小觑。
太子虽较宗政霖年长,可惜好大喜功,稍显浮躁,又首先看中眼前利益。自幼被立为诸君,一直以来对自家兄弟都是颐指气使,高人一等。很多事情认为理所当然,仗着元成帝宠爱偏袒,私下里不合规矩的事没少做。
对于宗政霖这个六弟,一边拉拢,一边防备,可心里又觉得老六为人呆板,不通人情,着实看不上眼。倒不是觉得宗政霖没威胁,只要是这皇宫里长大的皇子,从来没有简单的,所以人人都得防。不说六弟宗政霖平日里作态,即便是伪装又如何,到底根基弱,资历浅,凭他还翻不了身。
如今最大的刺头,依然是大皇子宗政淳!李贵妃母家可是百年望族,宗政淳外祖父乃安国公,娘舅又是护军统领,助力不可谓不大。
此次借青州巡抚一事,打宗政淳一巴掌,只能算是利息。更多的帐,有的是时间,一笔一笔慢慢儿算!
却说青州这边,慕夕瑶也没闲着。她虽是内院女子,各路消息受了限制,却往往能在晚饭前,从慕大人和于氏的闲聊中,得个只言片语。
今日又听得慕敬箴告知于氏,过几日晚饭不在家用,全因五皇子不日将往锦州办差,路经青州会停留两日。“五皇子”三字一出,一个人的名字,豁然跃入脑海:第五佾朝(yìzhāo)!!
第五佾朝,此人大才!深谋远虑,其智近妖。非首席谋士不能与之争!师从一代名士穆远禛,一腔抱负,却无意科举,又颇有风骨,只静待明主。
与第五佾朝的智谋一样闻名的是,此人爱妻如命。即使其妻因在闺中时为人所害,生养不易,只得一女,第五佾朝也不以为意,甚至违抗母命,誓不纳妾。未免妻子在家时,受母亲责难,携妻女常年在外另居,一生也只有一妻一女。
前世第五佾朝妻女,曾在青州城外法华寺,遇纨绔纠缠。恰逢宗政明经过,施以援手。当日晚间,第五佾朝便递拜帖,上门道谢。又与五皇子畅谈至深夜,方才离去。自此二人结识。
后宗政明回京,多次写信表示仰慕其才华,欲聘为幕僚。第五佾朝看宗政明为人端方,礼贤下士,谦虚仁义,自有一番政见。觉其虽无圣主之才,但也有明君的潜质。又感念其对妻女的援手之恩,遂自愿入府,为其谋划。
宗政明得其助益,在之后的夺嫡之争中,多番得了好处。更神不知鬼不觉,借八皇子宗政涵之手,一举将太子一系重创,并嫁祸大皇子有不臣之心,惹得元成帝暴怒,废了大皇子安王头衔,终生圈禁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