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上)-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入此深宫,就永不得再见天日。
  黄昏人静,飞萤入帐,阶下虫声唧唧,风吹落叶萧萧,无边的寂寞孤凄让桓妃悲从中来,想想昔日繁华,转眼犹如尘梦。悲咽抑郁的桓妃不久就病死于景寒宫。
  景帝听说桓妃死了,忆起前情,就命依贵妃礼安葬。又让那两个侍奉桓妃的倒霉老宫女活活地做了桓妃的殉葬品,一丘荒冢里,两个鲜活的生命一点点窒息而死,痛苦不堪言。可她们惨烈的痛苦却换来了负心帝王夫君的心安理得,他认为这样,桓妃在那世终于可以不寂寞了。
  自从桓妃惨死后,六宫嫔妃个个心惊胆战,琼妃也与之同步地越加恃仗宠幸,宫女等稍有违逆,就下令杖毙,可怜那样的红粉娇娃也不知枉死了多少。渐渐地琼妃的横行霸道就升级了,她开始欺霸到了汪皇后头上。
  汪皇后的为人也很聪明,只不过她不是纪妃,纪妃的聪明是狡谲诈伪,而汪皇后不然。琼妃初进宫时,还能按着礼节于朔望日拜望汪皇后,后来圣宠日隆,琼妃就不但朔望不朝,而且连佳节元旦也不去向汪后行礼了。汪后见琼妃势焰正张,打定主意不计较,于是她做她的贵妃,我为我的皇后,倒也相安无事。
  谁知纪妃却暗地里撺掇琼妃,设法弄倒汪后。而琼妃其时欲心渐炽,满心想着中宫的位置。于是两人日夜密议,贿通了总监廖恒、司衣监项吉,叫他们留心汪皇后的错处间隙。琼妃她们四个人在那里暗算着汪后,这一点是聪明的汪皇后连做梦也想不到的。
  那天汪后的幼弟云生进宫来。因为以前太祖时代曾有过国舅吴桢杀宫的事,所以太祖高皇帝在祖训里面就特别详细特别着重强调地载有:“凡是外戚,须有皇帝谕旨方许进宫,如系皇后的懿旨,也须有皇帝御宝为证,不然作引奸入宫论。”内监何富见云生是个未冠的童子,就让他妆成宫女进了宫。
  不想姐弟俩正在谈些闲话,就被司衣监项吉发现了,于是总监廖恒马上将何富和云生扣留,同时飞报琼妃,琼妃对景帝一说,可就变成了“汪后私引男子进宫”这样难听的话,景帝勃然大怒,可一提审才发现原来一个是汪后幼弟一个是内监,于是就要宽宥,可琼妃一个劲儿地在旁怂恿没完没了,景帝于是怒气勃勃地下谕,云生遣戍,何富腰斩,琼妃却胆敢代景帝在云生的名下判了一个斩字,可怜云生一条小性命,就这样不保了。
  

第十四章  巨阉祸国(4)
更可怕的是,第二天早朝,景帝突然提出废黜汪后,廷臣如于谦、王直、杨善、李实等纷纷交章谏阻,才总算让汪后躲过这一难,谁知第二年的春二月,正当百花齐放,琼妃就生下了一个皇子。
  景帝这一喜非同小可,连日来大张庆筵,还亲祀宗庙,赐名见济。然后,他就与中官兴安商议。于是不久,陈循、高穀、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等就联名上奏,称:“陛下膺天明命,中兴邦家,绪统相传,宜归圣子。”这道奏折一呈入,不到半日,就得到圣旨许可,着礼部为易储仪式做好一切,于是早已立好的英宗太子朱见深就让位给了景帝的皇子朱见济,改封故太子朱见深为沂王。
  太监兴安因有易储大功,也被格外宠用。兴安素性信佛,于是就动员修建了一座非常宏丽的大隆福寺,耗费达数十万,不顾群臣的奏阻,景帝仍照旧实行。
  与太监兴安的命运截然相反的是汪皇后,她为人虽然在小事上非常识时务,但在大事上却刚正不移,所谓小事糊涂大事力持,所以在易储这件事上,汪后竭力谏阻景帝:“本来陛下由监国而登基,已属万千幸遇,千秋万岁后,理应把帝统交还皇侄。况且储位早定,并已诏告天下,如何可以轻言易换呢?”
  汪后再三这样力谏,终于惹得景帝回敬她说:“你所生的全是女孩,就是没有子嗣,所以你才嫉恨皇子正位青宫。难道你没听说宣德年间的故例,胡后让位之前车尚在,你是不是也想效法呀?难道朕还要你来管教吗?”说完就起身到琼妃宫中,这时的琼妃自恃有皇子,圣眷益隆威权也愈大;全不管汪后伤心地呜呜咽咽哭了一夜,并且景帝第二天就下旨废去汪后,立琼妃杭氏为皇后,虽有群臣苦谏,景帝就是不听。
  兵部尚书于谦连夜进宫垂泪面参景帝,在景帝的诧异中,于谦顿首奏道:“汪皇后未有失德之处,今陛下无故废立,愚臣蒙圣恩位列六卿,将来史笔直书,必唾骂愚臣等不能规君于正,反而导君于恶,恐被后世讥议,所以很觉自愧而垂泪。”
  景帝听了于谦的十分婉转的讽谏,沉吟了半晌,仍是固执地说:“朕意早决,卿且勿多言。”然后仍然照宣德皇帝废后的旧事,马上就颁告群臣,不待臣工议奏,汪后就被迁入别宫,正式册立琼妃杭氏为正宫。
  可是好景不长,没福的景帝皇子朱见济在立为东官后,仅约一年多点就一病而呜呼哀哉了。景帝悲恸得很,命葬于西山,谥为怀献。这之后,朝臣中有上书力争请立前太子沂王朱见深者,不是被流放就是下狱杀死,甚至于多日来酷刑拷打不停。自此廷臣们再也不敢提起立储的事。
    ■ 都是风流惹的祸
  公元1450年,瓦剌部遣使入京来说,决定送还上皇英宗。景帝却在迎与不迎回来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尚书王直首先上疏,请马上遣使恭迎上皇还京,然后群臣随之就联名同样地奏请。景帝无奈,只好在文华殿召群臣会议,他不迎的理由是把迎上皇还京,等同于朝廷与外寇议和。王直马上就跪奏道:“上皇蒙尘,理宜迎复归京。今瓦剌既然有意送归,不乘此迎驾,岂不留下宋时徽、钦二宗之后恨。”
  景帝当即就变了脸色,半天才说道:“朕非贪图大位,当初是卿等强欲立朕,如今怎么又出尔反尔,真是让人殊为不解!”这位贪恋帝位心切、为富贵误人的景帝居然一着急,就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众人听到这样跑题的一番话,顿时瞠目结舌,不知何以答。只有于谦从容地奏道:“大位已定,何人敢有他议?只是上皇在外,理应奉迎,这决非言和。”
  奉迎上皇事小,上皇回来后如何安置事大,因为如果太上皇要归位也是名正言顺。对皇帝而言,权力就是命运,放弃权力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于别人。这是皇朝的规律,景帝在这一点上认识得非常清楚。何况到现在,朝廷多为英宗旧人,他又上台才一年,他不能失掉众臣的拥戴,以至朝野离心,更不愿被后人讥为赵构,但于谦的“天位已定,宁复有他”的许诺让景帝非常欣慰,他深知于谦忠勉,不似其他大臣那样看风使舵、蛇鼠两端。有于谦在,一旦宫内有变,京师军队会站到他这一边,可保帝位不移,于是景帝顿时颜开色悦,对于谦说:“就依你吧,就依你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  巨阉祸国(5)
然后景帝遣右都御史杨善和中书舍人赵荣为正使,都指挥同知王恩和锦衣卫千户汤胤■为副使,带着金银出都北行。杨善为了能不虚此行,看景帝让送给瓦剌部的财宝太少了,就自己捐出俸禄,添购上各种新奇的金玉宝物。果然乜先见了这么多的财物非常高兴,并许诺下若干关于马匹布匹等贸易往来的优惠条件,说只要肯送还上皇,两邦则化干戈为玉帛,和好如故。善于辞令的杨善说得娓娓动人,乜先更加心悦诚服,一连多天设宴为上皇饯行,还亲自送至数十里外,然后又命麾下头目率五百骑护送上皇还京。
  不日上皇的车驾就到了北京,景帝早就得到了信,命礼部将欢迎仪式从减从省不许辅张,于是就只有一舆两马,迎上皇入了居庸关。及至到了北京城时,景帝才亲自出东安门离城十里相迎。一见面,上皇忙下车,见了景帝握手流泪,景帝心里自觉惭愧,也不由得垂下泪来。其余胡太后以下,钱皇后、慧妃、瓛妃、瑞妃、钱贵人、马贵人以及文武大臣等,无不伏地痛哭。
  就在此时此地,景帝就非常合他之时宜地推让帝位,完全不合上皇英宗之时宜、尽管一心想复位的上皇哪里能答应,于是两人再三谦逊推让了一番后,上皇奉了胡太后,领了钱皇后、慧妃、贵人等入南宫居住。
  这所南宫在东华门外,还是建文帝时代的行宫。终于得以归国的上皇大赦天下,当日随同的塞北的蒙人侍卫哈铭升为殿前都指挥;断去一臂的袁彬晋爵武进侯。
  幽居南宫的上皇名义上很是尊崇,实则形同禁锢。闲庭草长,别院萤飞,遇着佳节生诞,也没有一个廷臣前来朝贺,因为朝臣这方面的奏请,一概被景帝置之不理,并且景帝还下旨群臣不许朝参上皇。群臣谁也不敢私下里去朝拜上皇,除非是不想活的了。
  荒庭凄寂、无聊万分的上皇就带了两个内监私出南宫,也学着风流浪荡子去寻花问柳,当然他也是以风流浪荡子的身份去寻花问柳的。不久,他就在烟花巷中结识了名妓云娘。
  很有几分姿色的云娘虽然身在京都繁华之地,楚馆秦楼林立之中,但在庸脂俗粉里倒算得上是个中翘楚。兵部侍郎李实的弟弟、一向恃势横行鱼肉百姓、绰号李太岁的李刚也钟情于这位楚馆秦楼中的翘楚云娘,一时间差不多寸步不离妆阁。不想上皇与云娘一见倾心,当夜就移烛留髡,上皇被她越迷越深,缠头金的奢靡是不在话下的。
  那天早上,李刚来到云娘的妆阁时,云娘犹和上皇并枕高卧。李刚顿时醋性大发,立时出去纠集来十多个无赖,长棍大棒地打回来,吓得鸨儿、龟奴躲避不迭,李刚毫不客气地把上皇绳捆索缚,云娘也被反背绑住,然后拥到天井院中,李刚取过一根鞭子指着上皇就怒骂道:“你是何处的杂种?敢占据俺李太岁的爱姬!”
  上皇也厉声应道:“妓馆娼家是公众的娱乐去处,谁能管得着谁?”这时上皇的两个内监在混乱中慌忙赶往五城兵马司署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