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封府判官柴禹锡。”
  赵光义暗舒了一口气,随后不无赞叹地说道:“曹枢密举荐的人一定错不了,朕岂能不准奏!”
  “谢陛下!”
  这些天赵光义一直摸不透曹彬的心思,直到这时,他才算对此人有了点把握:柴禹锡不是曹彬的部下,他一直待在晋王府,在外人眼里,柴禹锡无疑是自己的亲信。如今曹彬推举他,分明是在表明愿意合作的态度。这就太好了,只要曹彬能与自己同心,天下大势就定了一半。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新朝就要有新气象。曹枢密深体朕意,朕甚感欣慰。”赵光义再次向曹彬示意。顿了片刻,又问沈伦和卢多逊:“中书门下事务繁冗,不知两位丞相有没有考虑人事上的变更?”
  沈伦应声奏道:“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敢以烦劳为辞!”
  卢多逊心中冷笑,暗暗骂道:“傻老头儿!”他早听出了赵光义的弦外之音,而且猜想赵光义十有七八要重新起用老丞相赵普,因为他这个皇帝的宝位,是赵普一手把他扶上去的,如果真的如此,就算是触犯天颜,也要拼尽全力加以阻止!
  

第一回 新皇帝初现机锋(3)
“陛下为臣等考虑,臣等能不感激涕零!”卢多逊先上了句好听的,紧接着把话岔开。“中书堂后五房孔目官久病,不能应付日常行走,臣意推举贤王府里的赵白为中书省干当官。此人做事还算精细,臣已考察多时。望陛下准奏。”
  “卢参政既然觉得顺心,朕当然不会阻拦,就依参政的推举吧。不过这赵白是廷美府上的信臣,廷美舍不舍得把他交给你,就要看你的面子了!”赵光义说得很轻松。“朕还想用一个人,也想听听几位辅相的意见。”
  卢多逊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居官已久,数年来勤勤恳恳,在百官中威望素重,又深得太祖皇帝的信任。朕打算把他从学士院调出来,任为参知政事。”
  “陛下知人善任,臣以为此人可以当此大任!”沈伦马上表态。
  卢多逊绷紧的心轻缓下来:赵光义没有提及赵普的名字,这就好。不过他一时猜不透赵光义为什么要起用李昉,眼珠转了转,说道:
  “陛下,李昉乃我朝不可多得的大学士,臣恐怕让他到中书任职,有些扬短避长,还望陛下三思。”
  “朕明白你的意思。”赵光义不温不火地说道。“眼下朕还不想让李昉彻底脱离翰林院。不过自唐朝以来,翰林承旨积劳而迁,已经成为定局,你卢参政不也是从翰林院跻身辅相的吗?朕只是在大胆起用新进之士的同时,不想让老臣们有所怨望,故而要给李昉一个名分。朕可以给各位爱卿交个底:百官万民把朕推到了这个位置上,朕就要做一个文治武功的好皇帝。既然以太平兴国为年号,岂能没有一点彰显文治的举措?所以朕才想到这个人,一是让中书省里增加点儿文气,二是想让他主持修纂几部大著作。自古以来,举凡太平盛世,都要修纂图书典籍嘛。至于政务之事,李昉当然要列名于卢参政之下,让他好好地向你请教。”
  对于李昉,卢多逊并不觉得是什么威胁。既然赵光义没提赵普,他也不想因为这么个老儒生得罪新皇上。再说赵光义明确表示让李昉居位于自己之下,又让他负责修纂图籍,也就欣然承命,不再说话。
  晌午已过,政事议得差不多了,几个人告辞要走,赵光义特地把卢多逊留住。
  “卢爱卿,你也是翰林承旨出身,有的是学问。先皇帝朝,你不是还主持修过一部《开宝舆地志》吗?朕如今打算多修几部传世大书,你且说说看,哪些文章最能显扬文治?”
  卢多逊一听赵光义要“多修几部大书”,心里暗自高兴,修的越多越好,让李昉那个呆儒生忙死吧!他立即答道:
  “陛下的雄图远谋又在高祖皇帝之上,我大宋必将绵延万世!臣愚以为,首先应当把前朝文士的诗赋辞章汇为一编,精加校雠,使之流传万古。臣方才也在想这件事,还为此书取了个名字,叫做《文苑英华》,不知陛下满意否?”
  “《文苑英华》?”赵光义细细品咂了一会儿。“好倒是好,不过朕想,这么大的书,最好能带上‘太平’两个字,使后人都知道此举是朕在太平兴国年间做的一件大事,岂不更美?”
  “陛下不是想多编几部书吗?其他几部,完全可以冠以‘太平’二字嘛。以臣所见御书,前朝艺文,该分类而编的内容太多了,譬如历代的典章名物,汇编为一部《太平事迹》,历代的奇闻轶事,汇编为一部《太平广记》……”
  “好好好!”赵光义打断卢多逊的话,兴奋地站起来。“怪不得先皇帝对卢爱卿赞不绝口,说起典籍来如数家珍!”
  卢多逊却不以为然,因为赵光义赞赏的是他的文才,而他真正想要的却是政柄。他不失时机地又进言道:
  “陛下注意到刚才沈丞相出去时的样子了吗?”
  “怎么了?”赵光义的确没有在意。
  “沈丞相在蜀中打仗时患了风痹,近一两年又染上了喘疾。方才起身时,差一点栽倒。臣每每见到沈丞相忍受病痛尽心王事,总感到有些心酸。”说到这里,卢多逊偷偷瞟了赵光义一眼,他想借着赵光义此时高兴,从他嘴里掏出一句让沈伦休息的话。
  赵光义一言不发。
  “臣,告退。”
  还没等卢多逊转身,阎承翰匆匆走到赵光义身边,低声禀奏:
  “陛下,赵普赵太傅求见。”
  “宣他进来。”
  卢多逊走出殿外,正好与要进殿的赵普碰了个对面,两人不约而同地止住脚步,彼此对视了片刻。从卢多逊的眼神里,赵普看到的仍旧是傲慢与鄙夷,随后还听见卢多逊轻蔑地哼了一声。赵普还以呵呵的冷笑,两人擦肩而过。
  这座偏殿,赵普再熟悉不过了,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周世宗柴荣时就在这里。赵匡胤入主新朝,也是他第一个在此殿为大宋开基出谋献策。今天,坐在这里的主人又换了!但愿这位新主人能为自己力主公道。
  “太傅!”赵光义老远就朝赵普打招呼,笑容可掬地招呼赵普坐在自己身边。“这几天在做什么?怎么过这么久才来找朕?”
  赵普拭了拭润湿的眼睛,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说道:
  “陛下!陛下没有忘记老臣吧?”
  话音没落,早已跪在地上。赵光义连忙把他扶起:
  “太傅何必如此?快坐下说话!朕怎么会把你忘记?大宋开国到今天,太傅居功第一,朕从来都是把太傅比作汉朝的萧何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回 新皇帝初现机锋(4)
“老臣叩谢陛下!”赵普的泪水快淌出来了。他眼前又闪现出方才卢多逊那张傲慢的脸,心中暗道:“这个后生狂徒,他凭什么哼那一声!”
  赵光义从他的身体安好问到他的夫人,又问到他那个削籍为民的儿子赵承宗,而对于他的安排,却迟迟没有提起,这让赵普有点儿憋不住,嗫嚅地问了句:
  “陛下,不知老臣还能为陛下尽点儿力否?”
  “太傅,朕已经给吏部做了交待,命他们立即恢复承宗公子的官身。眼下湖南还算平静,朕有意让公子到潭州帅府里当个通判,只要有了亲民的经历,日后再行提拔,别人就挑不出什么瑕疵了。”赵光义说得很动情。“想当年朕在开封府,给公子做了削籍的处分,那也是大势使然,无可奈何呀,还请太傅多多原谅!”
  “陛下说哪里话,老臣先替犬子谢过陛下!”赵普深深地施了一礼。他更希望听到的,是新皇上对自己做出什么样的安排。
  “太傅,几年前卢多逊想拿吴越国送你瓜子金的事在你身上做文章,朕当时虽然为你大抱不平,也多次在先皇帝面前力言你无罪,但你还是落了个负谤在身。如今朕做了皇帝,有权了!朕要明明白白地赏赐你黄金千两,让满朝文武百官看个明白,你赵太傅完全用不着去做那种勾当,想要多少金银,只管到朕的银库里去取好了!”
  “陛下,这,这太过分了,老臣怎敢领受!”
  “哪里话,不领受也得领受!”
  “陛下,老臣万万不可领受,老臣只想,只想为陛下驱驰行走!”
  “太傅,听朕给你说。”赵光义换了一副平静的语调。“朕知道你的一片忠心,可眼下西北邠州的宋偓将军病得厉害,朕想让他回京师调养几天。太傅如果愿意,替朕到邠州守几天西北门户吧。”
  赵普来之前万没想到赵光义会把他打发到千里之外的邠州,他的头像被棒槌狠狠地打了一下,眼前一阵发黑。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啊?先皇帝驾崩,是自己匆忙草写了一份所谓的金匮遗嘱,才终于把他这个久已垂涎帝位的晋王名正言顺地扶上了龙床,无论于公于私,他都该对自己有所报答,如今却来了个釜底抽薪,这实在让赵普无法接受。
  赵光义早看透了赵普的心思,款语安慰道:
  “太傅切不可多虑,你在朕心里是什么位置,朕能掂量不出吗?眼下朕刚刚即位,京城里舆情难测,朕只是想让你暂避一时,待时局稳定下来,朕把每个大臣的嘴脸都看清楚之后,便会召你回朝。”
  不知是赵普真的明白了赵光义的心思,还是出于不得已,面对一个遥遥无期的美好许诺,他含着两汪眼泪点了点头。
  阎承翰把赵普送出殿外老远,才折回来:
  “陛下太累了,微臣带陛下回庆云殿吧。”
  赵光义轻轻地拍了拍自己的前额,说道:“也好!”
  阎承翰一阵风似地取来裘氅为赵光义披好,笑吟吟地陪在赵光义身边:
  “今天陛下的精神总算好些了,微臣心里真高兴。”
  “阎承翰。”赵光义边走边叫了一声。“朕让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回陛下!违命侯夫人周氏昨天已经搬进了延庆宫。微臣按照陛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