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遗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遗事- 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姜潜在开封府与御史台,一切都供认不讳。朝廷倒也没有深究,只将他革职完事。为儆效尤,朝廷又专门发了一道诏令,重申对一切抗法、玩法者都将严惩不贷。不管怎么样,这一系列事情之后,神宗的态度,倒是比过去更加坚定了。
  

大宋遗事 第九十回(1)
倒赤帜离京三缄口
  逢机运得巧连升官
  不管神宗坚定不坚定,司马光依然在不断地以攻为守。顽强虽是顽强,可那招数与力量,却眼看着一天不如一天了。
  司马光唯一还能用之不竭的场所,是讲坛。讲的题目是自己随意选的,怎么说也由自己任性发挥,所以,同一种思想可以常说常新。上书或写信,就没有这个方便了:一个话题做上一次,就不好再做第二次。当然,即便是讲坛,他也有过失败的教训:与吕惠卿一战,不就战得他灰头赤脸吗?可既没有更好的招数,只好权且抓住它不放了!
  君实当然还是读自己的《资治通鉴》,然后再借题发挥。眼见台谏官员纷纷落马,进谏成了最棘手的问题,还不应该选它作突破口?翻翻《资治通鉴》,贾山上汉文帝刘恒的劝谏书,最是一段好文字,正好派上用场。他也就从贾山的上书,开始折腾了。
  这贾山不是个学有专攻的硕儒,官也不过颍阴侯骑,可他上书请刘恒不要以猎为好,贻误朝政的谏书,却写得有模有样,《汉书》差不多全文照录了。他始终抓住秦始皇如何因为拒言绝谏、导致二世而亡的史实,将从善纳谏的种种利弊,说得惊心动魄。《资治通鉴》录的,正是贾山上书的精粹部分。读完《资治通鉴》,君实自己可就发挥开了:“从谏得福,拒谏得祸,这是千古兴亡的不二法门。台谏官员,补苴阙政,一开始配他们,就是为了有人唱反调。晏子说‘和与同异’,也是这个道理。好比厨师,他的责任就是泄去有余,补充不足。已经咸了你还要放盐,已经酸了你还要放醋,那还能进嘴吗?一般人情,谁都喜欢人家顺着他,而讨厌别人反对他!只有圣贤,才知道顺着自己只有损害,而对着来的倒有好处。就好比酒,喝着爽口,却要醉人;而药呢,完全相反,吃着苦口,倒能治病!所以,最好的大臣,不是君上说什么就赞成什么,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刚则和之,柔则掖之,明则晦之,晦则明之,等等。也不是有意与君上过不去,为的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以达到天下大治。要不这样,忤逆的就贬黜,顺意的就升迁,谄谀日进,忠正日疏,哪里会是江山社稷的福音呢!”
  话虽说得很长,似乎也不无道理,可皇上并不爱听!他沉着脸驳道:“就是舜帝,《尚书?舜典》上还记着他说‘朕堲谗说殄行’,非常憎恨别人诽谤攻击。眼下这些台谏官员,不惜欺罔谗言,唯恐天下不乱,不贬黜行吗?”
  “臣不过就书论书,陛下说到时事,臣不敢多话!”君实突然挂起了免战牌。他不是有意要往时事上引吗,关键时候,怎么又不敢说了?因为听讲的原不止皇上一个人,除了其他讲读官,还有两府一些官员等,君实不回避,不是找霉倒吗?
  不敢多说,不是无话可说,神宗自然听出了弦外之音。既有话要说,何妨听听,至少也代表着一部分人的意见。而且,自己也正有话要问他。讲解完毕,皇上吩咐将君实一个人留了下来。
  “爱卿说时事不敢多说,想必是心存疑虑?现在只有您我君臣两个,您有什么话,尽管说吧!”神宗一点儿也不转弯抹角。
  “微臣要说的,差不多全都说过了。只就台谏官而言,眼下罢出的,都不尽恰当!”这个时候,君实可就一点也不客气了。
  “噢,您这么看?谁呢?既是都不对,那就一个一个来吧!先说吕公著。他身为中丞,朝野内外多少大事不说,却造谣惑众,扬言藩镇要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这是不是谗说殄行?”神宗摆开了论辩的架势。
  “别人,臣不敢说。说到公著,臣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他一向行为谨慎,真正是三思而后行,怎么会在圣上面前信口胡说?外面的人,都怀疑这事是不是真的。”君实接茬儿说。
  他缺乏捷才,一旦论辩,又只想赢不想输,说出话来往往不知道轻重,张口就可能惹祸。这话,不是明明质疑皇上撒谎吗?幸亏皇上想着辩论,顾不上往深里计较,只驳道:“所以呢,这就叫‘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哪!他说一套做一套,外人怎么会知道实情?”
  “公著确实有罪,但罪不在今天。”君实或许已经悟出刚才说的不妥,当即改变了话题。
  “罪不在今天?那是什么时候?”皇上不知道他指什么。
  “罪在他做中丞之初。那时,朝廷让他举荐台谏官,他不举别人,专门举荐条例司的人做御史,讨好安石。结果,御史与条例司相为表里,水涨船高,这才一发不可收拾,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后来眼看大家都说话了,公议难违,这才幡然悔悟,话也渐渐上了正道!这才是他真正的罪过!”公著招安以后的背叛,君实一直耿耿于怀。今天终于有机会一吐为快,不由得痛痛快快舒了一口长气。舒完长气,才发现走得太远,该为公著辩白一句,便又补充道:“陛下知道不知道,公著与韩琦是亲戚?他大哥的女儿嫁的就是韩琦的儿子,韩琦儿子是他的侄女婿,他们是地道两亲家。是亲家,怎么会说这种杀头的话陷害他?”
  亲家的话,拐的弯子太多,皇上没兴趣去绕,只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是陷害韩琦,矛头对着朕身边的人!”
  “据下的诰词,应当还是陷害韩琦!当然,公著有罪无罪,在事实,不在说辞。诰词虽那么说,谁都知道他被贬职,是因为上书骂了吕惠卿及请求罢去条例司!”君实辩解说。
  

大宋遗事 第九十回(2)
“你们谁都不服气王安石!他一不爱官,二不爱钱,从不养尊处优,奉养自己,只知道横身为国,难道不是古今少有的贤者?”提到安石,神宗就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
  君实心里“咯噔”一下:总算知道安石怎么屡攻不下了,原来皇上这么信任推崇他!君实突然来了灵感——这在他可是不大多见,再不转弯,话就没法儿再说下去了!他当即改了口,又回到最先的立场:“陛下圣明,安石确实贤德!他的毛病是刚愎自用,又不大懂事,尤其是不该信任吕惠卿!吕惠卿这个人,可是大奸大恶!天下人骂吕惠卿,就将安石也一锅煮了!”
  这话,神宗早先已听过不止一遍,不愿再说了。君实赶紧又扯起李定等人,横打起来。神宗应付了几句,突然问道:“有人诈写谤书,动摇军心,而且还说什么‘天不佑陛下,致圣嗣不育’!有人说,这是您上的折子里说的!这事您知道吗?”
  君实一听,吓得魂都没了!愣在那儿,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幸亏还没有完全发昏,一想圣上的话,并没有肯定的意思,不过就事论事而已?便辩解说:“微臣上的书陛下都看过,微臣有没有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陛下最清楚!而且,微臣也从来没有将奏章的草稿,拿出去给别人看!”
  “这倒也是。您说的话,外面确实没有人知道,可台谏官员就不一样了。他们说的话,朕还不知道呢,外人倒全都知道了!这不是怪事吗?孙叔敖说:‘国之有是,众之所恶。’想不到,如今还真是这样!”皇上又感慨起来了。
  好不容易过了一道险关,君实只觉得头重脚轻,身子直往上浮。再不敢恋战,找个借口赶紧溜了。
  后来,君实到底找了个机会,重新补了一课,还是读讲《资治通鉴》。讲的虽仍是汉文帝时候的事,当事人却换成张释之了。
  张释之原是南阳人,花了几百万钱买了个侍卫侍奉文帝。一当十年,依然默默无闻,官也原封不动,他已经想打退堂鼓了。中郎将爰盎知道他能干,推荐他补了谒者。虽还是侍从,但因为管着宾客接待,离皇帝更近了。得了方便,又说了些皇上爱听的话,很快就升了谒者仆射,成了所有谒者的头儿,与皇上寸步不离。有一次陪皇上到上林苑游玩,进了虎园,皇上问上林尉:“咱们这上林苑,一共养了多少动物?”上林尉目瞪口呆,只管拿眼睃身边的那些副手:他们也一样瞠目结舌。皇上一连问了十来遍,谁也答不出半个字来!倒是一个专管养虎的啬夫小官,见长官们全都傻了眼,也顾不上僭越不僭越,便代他们回起话来。也真怪得很,皇上问什么,他知道什么,对答如流:整个上林苑的情况,他竟是一本清!皇上不由得赞叹道:“当官不该这么当吗?上林尉专管上林苑,却一问摇头三不知,也太不像话了!”
  回到宫中,就要张释之传令升虎园啬夫为上林尉。张释之却节外生枝,问道:“陛下以为绛侯周勃这个人怎么样?”文帝想都没想,就答道:“当然是长者!”除掉吕氏兄弟,辅助自家登基的第一功臣,还能有错!释之又问:“那么,东阳侯张相如这个人又怎么样呢?”“也是个长者。”文宗回答。张相如是###匈奴的一大功臣,当然也没错。张释之说:“陛下圣明。绛侯、东阳侯都是有德有能的长者,可他们也都笨嘴拙舌,连个事都说不清楚,哪里会像啬夫这样伶牙利齿?且看秦朝,专用刀笔小吏,比着斗嘴斗舌,文过饰非,吹毛求疵,暴政残民,一点儿恻隐之心都没有。结果,根本听不到自己的错误,二世就土崩瓦解了!陛下现在因为啬夫能言善辩就不次超升他,一旦天下都来效发,徒逞口舌之辩,根本不顾实事求是,还得了吗?从来上行下效,如影随形,如音随声,举措之间,不能不慎之又慎呵!”文帝见他说得有理,还真听了他的,再不叫那个啬夫做上林尉了。
  这段故事,君实也摘进《资治通鉴》了。读完之后,便借题发挥道:“陛下,这段故事实在发人深省。这不会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