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王爷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末代王爷传奇-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公中,属于德高望重的年轻的“老一辈”。为了补偿老盟长的功德,有不少人推荐德王补副盟长之职。
  谁想事情并不那么简单,锡盟还有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哈淖尔旗等许多旗的王爷,大都是年富力强、威望很高的王爷,都有担任副盟长的条件。为了夺得副盟长的职位,各旗的协理、梅林也都出来游说。
  德王的“三娘”把德王叫去,问他怎么争这个副盟长?德王说,顺其自然吧。她说,你也要学“姜太公”?运动员为了争个第一名不知要流多少汗,争一个副盟长的事你咋能这样任其发展呢?你赶快去,先把退休盟长杨桑的工作做好,而后再争取现任盟长索王,这条路打不通你是上不去的。
  德王听了“三娘”孙氏的教诲,首先趁春节拜年,给二位老盟长送了厚礼。杨桑知道他是为副盟长的事送礼的。杨问他,现在正在安排副盟长,你有什么打算?他说,我首先得听您的,许多人说,我父亲与您是老交情,我父亲不在了,我得听您的,我还年轻。杨桑说,你年轻不假,但是你很有才华,干得不错,口碑很好。你也可以说说这个副盟长由谁当好?他说,几家王爷也都年富力强,恐怕老盟长您和索王都不好说,我的意思,出题目,让大家应试。
  杨桑和索王果然采纳了他的献策。他当时回去就作应试准备,在应试中他回答得最完满。他的副盟长之职,就在他和他“三娘”的策划下如愿夺得了。
  在德王继任王爷和副盟长之时,国内正处在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的“天下大乱”时期。他常听北京和山西教他汉文的教师讲“乱世出英雄”。这个十八岁当王爷、二十三岁升任副盟长的德王,野心一下子膨胀了起来,他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就想表演一番,他甚至大言不惭地说:“当今之世,谁能出而收拾蒙事?乱世之时,我何不当个英雄!”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要动手大干一场了。
  他想,要在锡盟打开局面才能向外扩张。但他心里非常明白,要在锡盟打开局面,在内蒙古崭露头角,光靠自身还没有力量解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必须求助于外援,借着别人的弓射自己的箭,这也叫“借船过河”。
  

5德王拜溥仪君窘臣孝  银洋之糠饼兔死狐悲(1)
历史的巨掌推翻了统治中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以后,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间,冯玉祥又命其部将鹿钟麟把清逊帝溥仪从故宫逐出,暂时住进了德胜门醇王府。从此,这座辉煌了几百年的帝王宫殿不再是帝王们的享乐宫了,成为人们( 包括平民 )赏鉴历史的场所了。
  这个被人民和时代废弃了的末代小皇帝,引起了德王的兴趣,他突发奇想要带着重礼赴京拜主,使大多数人感到不可思议。
  中国人懂得一句成语叫“藕断丝连”,这是一种历史渊源的关联。封建王公的世袭制是封建帝王制的产儿,清朝的君主政体动摇后,德王自然会想到封建王公制还能维持多久。于是他想到应赶快捞点扩大权势的资本,为自己将来“出而收拾蒙事者”作准备。当然也因他有一种浓厚的“忠君”思想,故对溥仪的逐出有一种“兔死狐悲”的凄凉之感。再就是一九一七年七月,张勋、康有为等乘黎元洪政府危机之际,行侥幸成功之想,拥护已退位的清逊帝溥仪在北京复辟时,德王就把他实现远大“抱负”的赌注,完全押在溥仪身上。复辟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目切齿;各地纷纷出师讨贼,几乎是同一个声音喊出了“誓与民国共命运,不共逆贼戴天”的震山之言。不几日“讨逆军”占领了北京城,张勋等逃入荷兰使馆,德王的姐夫逃到蒙古国,其他所有参与者都乌龟缩了头。德王闻讯深感痛惜。
  复辟之构想虽已破灭,但是德王并不甘休,他要干的事还要继续。他想着拜见溥仪不仅仅是对帝王的崇拜,更主要的是想借溥仪的余威来抬高自己。他跟人讲,溥仪虽被逐出皇宫,可他还是皇帝呀,我能拜见他,是我三生有幸。人常说,海船烂了还有三千六百钉,瘦死的骆驼还有一百二呢。他人被逐出了,可影响还大呀。
  这一点他还是看得清的,虽然溥仪本身没什么作为了,可是人们利用清王朝这个“僵尸”还魂不了还能弄一阵鬼呢。后来日本人利用溥仪搞什么东北“满洲国”与德王想的是同一个意思。无论是日本人还是德王本人,他们都很清楚封建帝王的历史已经结束了,但溥仪的利用价值暂时还是有的。
  德王觉得这件事还得偷偷进行,一旦公开了就会遭到一些人的奚落和妒嫉,老盟长和一些王公也会反对。于是,他暗暗偕同他的姨夫、锡盟驻张家口办事处处长补音###( 汉名福海 )夜赴北京,通过外蒙古驻北京公使馆拜见溥仪。不料,溥仪已不在北京,日前已转赴天津进入日租界。
  德王想赴天津拜见会更方便一些,补音###也主张随即转赴天津。德王觉得这样空手而去有些失礼,于是,又同补音###等连夜返回张家口,通过各种关系向张家口的富商筹借了一万银元的巨款,带着重重的见面礼赶赴天津。
  德王一行到了天津,得知溥仪在日租界里。他让补音###通过内部关系和溥仪的保护人取得联系,经过溥仪和日本天津租界的同意才允许他们进入。自北京复辟计划失败、群情激愤之后,日本人怕溥仪出事才将他转到天津日租界,一般人晋见绝不允许,听说这是蒙古王爷携带重礼而来,手头拮据的溥仪对德王的拜见自然喜不自禁。当德王踏进天津的日租界张园见到溥仪时,首先向他行了三跪九拜的君臣大礼,对他的被逐出故宫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痛惜,并当面将筹借来的一万元银洋奉献给溥仪,表示他对溥仪的“忠君”之意。溥仪对德王的拜叩倒不觉有什么感动,因为这种君臣的叩拜对他来说已习以为常,可这一万元银洋的重礼确实使他感动了一阵子。为此,他对德王的印象极深,因他被逐出之后这是第一个对他表示同情的人。
  德王对自己的这次拜见很满意,他跟补音###说,人在饥饿时你给他一块糠饼他就会记住你,在他吃饱时你送块牛肉也记不得你。德王聪明的投机性是早熟于同龄人的。
  德王慷人民之慨,回旗后又选了一批良马送给了溥仪胞弟溥杰,进一步表示忠君之意。
  百姓生灵涂炭,王爷赠银送马,这给本来贫困的苏尼特右旗雪上加霜。连年干旱,灾荒不断,万元银洋多匹骏马,都是百姓的血汗钱。许多老王公对他的折腾很是不满。
  他的行动遭到老盟长的反对后,杨桑和索王都后悔不该让他当副盟长。这以后对他管得紧了。于是他就萌生了“收拾蒙事”的狂妄野心。内部他有点施展不开,他就把“发展”寄托在外援上。他要放开四蹄奔跑,到旷野去。为此所有的外界活动他都想参加。
  一九二五年二月,为抵制孙中山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段祺瑞临时执政,准备召开御用善后会议。德王得知后积极活动,做通老盟长索王的工作,代表锡林郭勒盟参加了这次大会。这次让他去是索王对段祺瑞反孙中山有看法。德王去了,他借会议之机,广交朋友,到处游说,在会议期间,他被任命为善后会议委员,会后又任命他为临时参议院参政。
  德王在全国性的组织上有了一个头衔,觉得很得意。使他更满意的是结识了许多政界要人,得以大谈他的兴蒙计划和改造蒙事的想法。
  当时以“中国社会党”首领自居的老政客江亢虎,已看出德王很富有政治野心,他便问德王:“你的旗方圆有多大?”
  德王回答说:“周围约有五百里左右。”
  

5德王拜溥仪君窘臣孝  银洋之糠饼兔死狐悲(2)
江亢虎试探他道:“文王以百里而王天下,你旗方圆五百里,更是大有可为呀。”
  德王一惊,低头苦笑了一下说:“现在蒙古的王公中,多数都是些年迈迂腐之辈,他们固步自封,不求上进;有些王公还很幼稚,他们虽然按世袭制度执政,亦多不能自主,均不会有为。”
  德王在江亢虎面前藏匿了以“成吉思汗祖业继承者”的妄想,以诉苦感叹来取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可是江已看出他的勃勃野心。
  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催化剂。德王有机会参加这么一次会议,突然觉得眼亮心阔了。他所接触的人物都是些很有学识的政界人士,他们的谈论,使他看到了国内南北对抗,天下大乱的局面。这时他又想起了“乱世出英雄”的真言。于是他想到,在目前这种动荡混乱的政局下,正是自己在舞台上“一展英才”的天赐良机。
  哲学家讲究“外因”与“内因”的相辅相成作用。德王的欲望经过外因的触动,即刻起了变化。他回到旗里,立即动手从组织上建立以他为核心的政治力量,以便进行向老年王公们争夺更多权力的斗争。但从全盟来说,还是索王掌权,德王要办什么事还得通过索王才行。无奈,他只好先在自己的旗里动手,等有了实力再向外扩张,他的计划是用羊吃草的办法 —— 一片一片地啃,再吃遍天涯所有芳草。
  

6枭雄兴浪招兵买马  佛门掀波喇嘛还俗(1)
人们说,德王投机往往投错,拿上万元银洋拜了个苦命皇帝,转而投靠段祺瑞反对孙中山又留了个骂名。可是德王不以为然,他觉得他得到的收获是无价的。这使他窥测到在“乱世出英雄”的时局,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没有武装无法与别人抗衡,要想达到统治整个蒙古的目的,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于是他便大胆地提出以改革蒙古社会的陈规陋习为名,积极扩充自己的武装力量。
  原先各旗都有保安队,人们称“袍子队”。因为他们不穿军装,都是从牧区黑小子( 当了喇嘛的人们称黄僧,没当喇嘛的蒙古人称“哈日宏”)中挑选出来的“应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