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游记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代游记选-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 ; ;
●辽夏金元 济南行记
    予儿时从先陇城府君官掖县,尝过济南,然但能忆其大城府而已。长大来,闻人谈此州风物之美,游观之富,每以不得一游为恨。

    岁乙末秋七月,予来河朔者三年矣。始以故人李君辅之之故,而得一至焉。因次第二十日间所游历,为行一篇,传之好事者。

    初至齐河,约杜仲梁俱东。并道诸山,南与太山接,是日以阴晦不克见。至济南,辅之与同官权国器置酒历下亭故基。此亭在府宅之后,自周齐以来有之。旁近有亭,曰环波、鹊山。北渚、岚漪、水香、水西、凝波、狎鸥。台与桥同曰百花芙蓉,堂曰静化,轩曰名士。水西亭之下,湖曰大明,其源出于舜泉,其大占城府三之一,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丧乱二十年,惟有荆榛瓦砾而已。正如南都隆德故宫,颓圯百年,涧溪草树,有荒寒左淡之趣。虽高甍画栋,无复其旧,而天巧具在,不待外饰后奇也。

    几北渚亭,所见西北孤峰五,曰匡山,齐河路出其下,世传李白尝读书于此;曰粟山,曰药山,以阳起石得名:曰鹊山,山之民有云:每岁七、八月乌鹊群集其上,亦有一山皆曰鹊时,此山之所以得名欤!曰华不注,太白诗云:“昔岁游历下,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青翠如芙蓉。”此真华峰写照诗也。大明湖由北水门出,与济水合,弥漫无际,遥望此山,如在水中,盖历下城绝胜处也。

    华峰之东,有卧牛山。正东百五十里邹平之南,有长白山,范文正公学舍在焉,故又渭之黄堂。岭东十里有南北两妙山,两山之间有闵子骞墓,西南大佛头岭下有寺。千佛山之西有函山,长二十里所,山有九十谷,太山之北麓也。太山去城里而近,特为函山所碍,天晴登北渚。”,则隐隐见之。历山去城四、五里许。山有碑云:“其山修广,出材不匮。”今但兀然一丘耳。西南少断有蜡山,由南山而东,则连亘千里,与海山通矣。”

    爆流泉在城之西南。泉,泺水源也。山水汇于渴马崖,洑而不流,近城出而为此泉。好事者曾以谷糠验之,信然。往时漫流,才没胫,故泉上涌高三尺许。今漫流为草木所壅,深及寻丈,故泉出水面才二、三寸而已。近世有太守改泉名槛泉,又立槛泉坊,取诗义而言。然土人呼爆流如故。爆流字又作趵突,曾南丰云然。金线泉有纹若金线,夷犹池面。泉今为灵泉庵,道士高生妙琴事,人目为琴高,留予宿者再。进士解飞卿好贤善,款曲周密,从予游者凡十许日,说少日曾见所谓金线者。尚书安文国宝亦云:“以竹竿约水,使不流,尚或见之。”予与解裴回泉上者三四日,然竟不见也。杜康泉今湮没,土人能投其处。泉在舜祠西虎下,云:杜康曾以此泉酿酒。有取江中泠水与之较者,中冷每升重上者二十四铢,此泉减中泠一铢。以之沦茗,不减陆羽所第诸水云。舜井二,有欧公诗,大字石刻。《甘露园纪;历下泉》云:“夫济远矣,初出河东王屋曰屋◆〈氵允〉水,注秦泽,潜行了中,复出共山,始曰济。故禹书曰:道◆〈氵允〉水东之,逾温,逾坟城,入于河。滥于荥,于曹濮之宰,乃出于陶丘北,会于汶,过历下泺水之北,遂乐流。且济为之渎,与江、淮、河等大而均尊。独济水所行道,障于太行,限于大河,终能独达于海,不然则无以谓之渎矣。江、淮、河行地上,水性之常者也;济或洑于地中,水性之变者也。”予爱其论水之变与常,有当于予心者,故并录之。珍珠泉今为张舍人园亭。二十年前,吾希颜兄尝有诗。至泉上,则知诗为工矣。凡济南名泉七十有二,爆流为上,金线次之,珍珠又次之。若玉环、金虎、黑虎、柳絮、皇华、无忧、洗体及水晶潭,非不佳,然不能与三泉侔矣。此游至爆流者六、七,宿灵泉庵者三,泛大明湖者再。

    遂东入水栅。栅之水名绣江,发源长白山下,周围三四十里,府参佐张子钧、张飞卿觞予绣江亭,漾舟荷花中十余里,乐府皆京国之旧。剧谈豪饮,抵暮乃罢。留五日而还。道出王舍人庄。道旁一石刻云:隋开皇丙午十二月铅珍墓志。珍巴郡武昌人,学通三家,优游田里,以寿率。志文鄙陋,字以巴为已,盖周隋以来俗书传习弊。其云葬山包山之西者,知西南小丘为山包山者。以岁计之,隋开皇六年丙午,至今甲午,碑石出圹中,盖十周天余一大衍数也。道南有仁宗时侍从龙图张待郎掞读书堂。读书堂三字东坡所书,并范纯粹律诗,俱有石刻。掞字叔文,自题:仕宦之后,每以王事至某家,则必会乡邻甥侄,尽醉极欢而罢。各以岁月为识。叔文有文誉,仕亦达,然以荣利之故,终身至其家三而已。名宦之役人如此,可为一叹也。至济南,又留二日,泛大明,待杜子不至,明日,行齐河道中,小雨后,太山峰岭历历可数,两旁小山间见层出。云烟出没,顾揖不暇。恨无佳句摹写之耳。

    前后所得诗凡十五首,并诸公唱酬,附于左。

    题记:作者怀着儿时美好的回忆,在时隔三十余以后,旧了重游二十天,写下了这篇别具特色的游记。它不以时先后为线索来组材结构,而是以泉池为重点,对号称泉志的济南的山水湖亭等名胜古迹加以分门类的记述。全文以叙述为主,但时用妙语隽词对景物作生动的描写,还穿插了作者对征引诗文、传说所作的考证,和对古迹故事发表的议论和评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盛哀,名宦役人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崇尚天巧,不重外饰的艺术情趣。

    。。。

 ;。。。 ; ;
●辽夏金元 东游略记
    丙申三月二十有一日,冠氏赵侯将会行台公于泰安。侯以予宿尚游观,拉之偕行。凡三十日,往复千里,而在鞍马者八日,故所历不能从容。然亦愈于未尝至焉者,因略记之,以备遗忘。  郭巨庙在长清西南四十里所,路旁小山之上。齐武平中,齐州仆射所造石室在焉。所刻人物舟车马像,三壁皆满。衣冠之制,绝与今世不同。有如沈存中所记幞头,但不展脚耳。西壁外,胡仆射刻颂规制如磨崖状,字作隶书,文齐梁体而苦不佳。后题云:“居士慧朗侍从至。”朗能草隶书,世谓朗公书者也。予意此颂必朗公所书,故题字云然。又有开元二十一年题字,并长清尉李皋祭文。  隔马祠在长清马山之南,距县**十里所。大观三年,东平陈彦元庙记云:“卢城圯涧中得唐中和二年义昌军节度押衙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李公瞻作庙县中时石刻,载齐师为晋所败,杀马隘道,晋师不得过,谓以是得名。字当为‘格’,而今为‘隔’马。疑与左氏不合。又谓里俗相传,景德中,契丹寇兖郓,马山之神阴障戎马,使不得南,以是得名。”以予观之,古今祠庙不能考其所其所从不定期。而妄为立名号者多矣。杀马隘道,神何预焉,而祠之。至于阴障戎马,则又齐东野人语也。记又云:“知县事晁端肃祷雨而应,将以封爵,请于朝。”今榜云丰施侯庙者,岂端肃遂得所请耶?

    灵岩寺亦长清东南百里所。寺旁近有山曰鸡鸣,曰明孔。寺后有方山,泉曰双鹤,曰锡杖。寺先有宋日御书,今亡矣。绝景亭在方之下,绝类嵩山法王。党承旨世杰寺记云:“寺本希有如来出世道场,后魏正光初,梵僧法定拨土立之。定之来,青蛇导前,双虎负经。景德中赐今名。”予按大观中《石桥记》云:寺是正光初重建。”然则党承旨未尝遍考耶?梁县《香山寺记》说,寺初建时,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今人遂谓梁县香山,真是大悲化现之所。予意前所云希道场者,岂亦此类者,抑党有所据而言也?寺壁石刻甚多,有张掞叔文,苏辙子由、吴栻顾道诗,余人不能悉记。

    太山旧说高四十三里,今云四十五里,又有言二十五里者。出州北门,经水帝、马棚、回马岭、御帐、护驾泉而上,遂登天门。岳顶四峰:曰“秦观”、“日观”“月观”、“周观”、秦观有封禅坛。坛之下,有秦李斯、唐宋磨崖。太史公谓太山鸡一鸣,日出三丈。而予登日观,平明见日出,疑是太史公夸辞。问之州人,云:“尝有抱鸡宿山上者,鸡鸣而日始出。盖岱宗高出天半,昏晓与平地异故山上平明,而四十里之下,才昧爽间耳。”此语似亦有理,故录之。岳祠在城中,大定十九年被焚,二十一年新庙成,又三十年,毁于贞祐之兵,今惟客省及诚享殿在耳。此殿是贮御香及御署祝版之所。城四周有岱岳、青帝、乾元、升元四观。青帝观有唐大中岁金龙石刻。大圣祖无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之号见于此。岱岳观有汉柏,柯叶甚茂,东有岩岩亭。山水自溪磵而下,就两崖为壁,如香山石楼,上以亭压之。北望天门,屹然如立屏,而浊流出几席之下,真太山绝胜处也。州门南道左有宋封祀坛,合祀五方帝,及九宫贵人坛。坛南有碑,碑阴载献官姓名。驸马都尉二人,摄司徒司空,充黑帝青帝献官。九宫贵人合祀官:右谏议大夫种放,其余知名,如魏痒辈又三四人。近城有真宗御书并篆《登太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碑石坚整,若三山屏风然。道右有宋封禅朝觐坛亦有颂。坛西南四五里所,有蒿山。山坡陀地中。如大冢墓,石坛在其上,宋禅社首碑,在山下祠中。宋以大中祥符元年十月二十七日封太山,碑刻皆王钦若、陈尧叟、钱惟演、杨亿撰述,然字画多剥落、不能完读矣。太山上书院是周朴所居、宋太山孙先生明复居之。州学有鲁两先生祠先生祠堂,党承旨作记。两先生者,明复与徂徕先生石守道也。  龙泉寺在平阴东南四十里,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