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太祖传奇-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十四回 检阅禁军 周师从此锐无敌(4)
检阅已毕,万众鹄立,赵匡胤骑马奔出行列,远远跪下,大声禀道:“臣御前都虞候赵匡胤奉旨检阅御前诸班,龙捷、虎捷诸营,今已毕事者。让淘汰旧军四万七千余人,选补新军四万人,目前御前诸班总数五千名整;龙捷、虎捷总数各三万人整。除赵匡胤一人外,每人均经举重、射箭、技击三项检测合格。现赵匡胤廑在万军之前,恭候陛下及众大臣三项检测。”世宗一愕,随即明白:匡胤若非万众亲见其勇,又怎能赢得这班剽悍之士拥戴?当下颔首笑曰:“卿便下场试来!”此言万众都听见了,个个深感这次遴选至公,便连都虞候本人也不能例外;大家都想看看赵匡胤武艺如何,所以个个注目,鸦雀无声。只见赵匡胤在靶前一百二十步处站定,取下铁胎弓,拈定白羽箭,略一瞄准,“嗖”的便是一箭,登时鼓声大起,一面红旗招动,显是中了。须臾三箭已毕,鼓声不绝,红旗频展。中军亲自将箭垛捧至御前,看时,只见三箭攒箭红心,箭箭透过木靶。世宗素知匡胤英武,却也不知他武艺如此精湛,心中甚喜。三军齐声欢呼,那雪不知几时停了,这呼声震得场边树梢积雪纷落。
  匡胤走向举重场中,略一审视,便在最重的一百二十斤重的那副石担前站定,不束腰,不作势,弯身双手一提,轻轻巧巧提了起来,向地下一掷,“砰”的一声大响,石轮入土数寸。匡胤复单手居中一提,提将起来,便即旋身一转,那石担飞起,却被手握住了,车轮也似的绕身转了两圈,匡胤定身轻轻放下,深深吸了口气,双手又一提,乘势便向空中飞掷。那石担升到离地丈许,飞速落下,看官试想:这一落势,何啻千斤?却见匡胤伸双手一把抓住,轻轻放下,回过身一来,面不红,气不喘。众军情不自禁,轰然又是一声大彩,连勇冠三军的马仁瑀、马全义、张琼等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匡胤向伺候亲兵低声吩咐几句,少停,便见沿驰道两侧树起数十个草人来。匡胤跨上白云飞,绕场奔驰一过,便如飞般向驰道奔来。白云飞如今膘肥身壮,毛色如银,便似足不点地般掠来,匡胤一身红袍金甲,端坐马上,便如一团白云,裹一团红色霹雳掠过,刀光疾闪,马至终点。回首一看数十个草人均被拦腰斩成两截,细一检视,则刀过处齐刷刷的,便是铡刀铡切也没这般整齐。四处喝彩声,一刻钟也定不下来。
  匡胤下马,到将台前复旨。周世宗满脸是笑,却不夸他武艺绝伦,说道:“难得贤卿公忠,不徇私情,革除积弊,成此伟功,升严州刺史,依前殿前都虞侯。”自此,军中桀骜不驯强悍之徒,见了匡胤偏偏地服;朝中、朝外百官,深知世宗对匡胤倚靠之深;又知匡胤在禁军中之势,冠军之勇,谁个不亲?谁个不敬?至于这支军队,诚如百年后司马光所赞:“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战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注】赵匡胤为周世宗选练殿前诸班事,见《资治通鉴》第292卷之12。《旧五代史》世宗纪第一。
  【作者按】诸史书皆侧重于赞誉周世宗此次简阅诸军之明智,一般均未窥及此事对于赵匡胤事业的重要性,其实若无此举,安得此后万众拥戴,遂成帝业?所以作者便把描述重点,放在赵匡胤身上。
   。。

第十五回 初征淮南 李谷屯兵寿州城(1)
话说周世宗柴荣既打败北汉,树立了个人权威,又练成了一支举世无匹的精兵,加以这几年风调雨顺,府库充盈,范质等贤相尽心辅佐,政治清明。于是满怀雄心的周世宗便打算着手统一天下的大业了。
  显德二年十月,一个名叫王朴的兵部员外郎上了一道《开边策》,他认为“开边”不宜向北,因为北汉与契丹勾结,胜之不易,况又地瘠民贫,取之不足以增厚国力。“开边”也不宜于向西,因为去后蜀道路艰难,用兵少不足以克之,用兵多则转运艰难,甚耗国力。因此,他建议用兵向南,南唐与隔一淮河,淮河与长江之间一十五州,地广人稠,有渔盐之利,取之足以富国。南唐中主李璟仁懦,信任奸佞,兵力孱弱有可乘之机。
  王朴的《开边策》与众宰相的看法一致,为周世宗激赏,于是不次超升王朴为翰林学士,下定了南征决心。
  十一月乙未朔,下旨派李谷为“淮南前军都部署”,以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为副,率十二都指挥使,三万名龙捷、虎捷禁兵去征淮南。
  看官须知:这“淮南前营都部署”的名头是有讲究的,第一,它明确指出这次战役的目标是谋取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区,而不是一举消灭南唐。这是因为长江天堑,他没有水军。第二,李谷以宰相之尊,只得个“前营都部署”,那便是摆明了率领中军的,自是皇帝自己了。李谷老谋深算,他不慌不忙地每日只行五六十里,顺着颍河能坐船就坐船,兵力不疲。到了东正阳镇,在淮河上架起浮桥,以通粮运,这才进入南唐境内,初战便消灭了南唐吴廷绍率领的三千唐军,得意的李谷立即率军包围了寿州城。谁知劈面遭遇了南唐第一智勇双全的名将刘仁瞻。(当真是“既生瑜,何生亮”,英雄往往总会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的)。刘仁瞻四十七岁,他是进士出身,白面微须,文质彬彬,看上去半点不似武将。他现任官职是清淮节度使,才上任八个月。
  这寿州城就是现在的安徽寿县,城北便是当年苻坚兵败的“淝水之战”的“八公山草木皆兵”的八公山了。寿州地当淮河要冲,居民十万,守兵两万余。刘仁瞻上任第一桩事,便是把前任贪官刘彦贞霸占的民田三千余亩全部无偿归还原主,民心因而大悦;接着他又大大减削行商税收,鼓励百姓以淮盐过河去购买周地粮食,几个月下来,寿州民间、官库粮食丰足;他又以工代赈,挖宽护城濠,竟使濠宽与淝河相等,绕城一周,非船莫渡;他又用挖出的土烧成厚砖,增宽城墙,使城上可并驶四骑,然后他厚积烧柴,多凿良井,多设强弩,发石机,勤练士卒,把个寿州城真正筑成了铜墙铁壁。
  这八个月他一天也没闲过,仿佛预见到时间的紧迫似的。
  李谷围住了寿州,筑起土台登高一望,只见那城方圆二十余里,城墙极其坚厚,却空无一人,料道必是伏于近处。城中许多街道纵横,路上亦无行人,只见数队马军缓缓来去巡逻,偌大一个城竟是毫无声息。李谷暗暗心惊,忖道:“这刘仁瞻面临强敌,竟是如此好整以暇,的确是个劲敌呢。”看了良久,下得台来,下令百道攻城。
  一道令下,三万兵或策马泅渡,或乘船横越,西门外架起一座浮桥,万余民工或抬云梯,或抬檑木、担架,喊声雷动,一忽儿数百架云梯附城,无数兵卒蚁附而上,又有数百名士卒抬了大檑木去撞城门,那箭便如飞蝗也似的射向城上。正纷扰间,忽听城楼上巨鼓擂动,顷刻间城堞间站满了士兵,檑石、箭弩石雨般射下,伸出无数枳杆抵住云梯合力外推,梯上人纷纷下跌,死伤极重。城上更倾下沸水和熔融铁汁,攻门檑木已无法近前。饶是周兵骁勇非常,竟是无一人能登上城头,伤亡已是惨重。李谷大怒,吩咐调大炮上前。这大炮极为沉重,十余人推挽,能飞石击数十丈远近。一时百炮齐发,斗大石弹呼啸满空,声势吓人,只是低的击中城墙,击落些沙石;高的飞越落入城内,不过击毁些民居,竟无大伤。李谷再命向城中大量射放火箭,等了一会,城中竟无一处火起,原来刘仁瞻早命民夫各处备了大水缸,随处灭火,火箭也无功。李谷遥见城上一人,轻袍绶带,十数名刀斧手跟定,一杆大旗摆动,上面大书一个“刘”字,哪处紧急,他便屹立在哪里,视矢石若无物,置厮杀声若无闻。李谷心中暗暗钦佩。此时攻城已逾四个时辰,夜色四合,李谷下令停攻,命全军退过濠外驻扎,再回头看城上时,则又是没一个影,一片寂静,那寿州城更显得沉实、雄伟,李谷不禁长叹一声,自知攻城艰难。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五回 初征淮南 李谷屯兵寿州城(2)
自此,周兵围住了寿州,逐日攻打,昼夜不停。或声东而击西;或伪骄以诱敌出城;或驱难民以先登;或穴墙挖地道以爆破;或乘夜以强攻;或泄濠水以便渡……用尽千方百计,刘仁瞻却一一随方抵御,寿州城固若金汤,岿然不动。李谷自显德二年十一月攻城,至此已是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正月,已逾两个月了,屯兵坚城之下,伤亡四千多人,师老无功,心中惭愧、焦急,头发、胡子都斑白了。
  寿州双方僵持不下的消息分别传至南唐和后周朝廷。南唐中主李璟廷议后,派神武大将军刘彦贞为“北面都部署”,率两万援军先发,续派皇甫晖、姚凤率三万人后继。刘彦贞以为李谷大军师老必疲,于是星夜来援。
  那周世宗听得李谷久攻寿州不下,心中大怒,立即下诏亲征,点起御前诸班五千精锐,命御前都指挥使李重进率了,即日先发,自己处理完京师留守事宜,于壬寅日率了张永德、赵匡胤等离了京师。
  消息传至李谷军中,乃聚众议道:“南唐刘彦贞两万援军已至来远镇,后继皇甫晖三万大军已至定远,看刘彦贞的意图乃是溯淮而上断我正阳浮桥,击我之背。我军不习水战,设若浮桥被断,则粮源断绝,腹背受敌,实是凶险不过。今皇上已离开封,李重进前锋不日将至,惟今之计,不如撤围回保正阳浮桥,俟皇上亲至,合力击溃刘彦贞大军,则有胜无败也。”诸将都是久战知兵的老行伍,怎不知利害?均认为李谷之谋甚是。况且此时后周军法甚严,谁又胆敢冒此风险径自决战?于是一致同意,下令撤围退军。
  这时,周世宗方至圉镇,距前线尚远,接到李谷退守正阳的奏报,勃然大怒,深恨李谷胆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