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的《民国日报》还说:盛杏荪出丧,柩行过处,一般商户莫不利市三倍!直到11月25日,该报还津津乐道那些“见闻”和“琐谈”,可见声势之感人。庄夫人的目的,应该说是圆满地达到了。
11月24日,灵船至苏州。在盘门的苏纶纱厂的码头上,搭有巨大的芦棚,早晨七八点钟,阊胥一带已人山人海,至十一时,各城门已阻断不通。盛氏的灵柩移入苏州留园的盛氏祠堂内。从码头到留园,又是一番大出丧情景。盛宣怀的灵柩在留园一放又是好几年,直到1920年农历2月21日,才用一支庞大的船队,载到江苏江阴马镇,在一个叫老旸岐的盛氏祖坟墓园安葬。
老旸歧的这块盛氏墓园占地八十亩,是盛宣怀之父盛康早年买下的。盛家有四代人先后安葬于此:盛隆,盛康,盛宣怀,还有他两个侄子。盛家人购地后曾在四周筑起篱笆墙,有石级铺成通道,又在园内植上名贵松树,在西侧还建有雕龙画凤的飨堂,又在当地雇了“坟亲”,照看祖坟。
江阴市政协文史办主任赵雪芬女士,三十年前曾到老旸岐实地采访,那时有不少目睹过盛氏下葬的老人还活着,盛家的“坟亲”也还有一老人在世。赵雪芬写下《盛宣怀的葬仪》一文,记录了当年采访的实情。
盛家的墓地在1958年曾经被盗过,盗墓人共有六人,都是村民,事后被村干部发现,收缴了他们手上的墓葬品,对为首者还绳之以法。赵老师去的时候,这几位盗墓者均在世,据说那墓造得坚实无比,盗墓人干了好几个晚上才弄开……
十年前,当笔者来到老旸岐盛氏墓园遗址时,已是荒草萋萋,无甚可看了。几个坟堆,像是后来人为堆起来的,坟前无一块石碑。坟亲的儿子已有七十来岁。一条泥路将盛宣怀的坟与其它五座分开来。坟堆的西头,是一组房顶已经朝天了的祠堂,大概就是当年的飨堂,里面除了杂草就是积水,还有鸟雀啾啾,大概在造巢呢……那天陪同笔者同去的,还有常州市政协文史办的领导陈吉龙主任和池银合女士。望着盛宣怀那座没有墓碑的孤坟,心里惦念着他一生给国家带来的种种好处,大家无言,甚至还有几分凄楚——如果盛氏早知如今,当年会那么拼命吗?八十亩地的墓园如今只剩六个土堆了,而这几个土堆,又能存在多久呢?
第九章 公子天下(1)
盛家旭人公盛康共有六房太太,生下四儿四女(有两个儿子早夭);长子盛宣怀则讨了七房太太(董氏、刁氏、庄氏、刘氏、柳氏、秦氏、萧氏),生下八儿八女,算是翻了一番;而到了其孙盛老四(盛恩颐)一房,就更“进步”了,其正式“登记在册”的就有七位太太(孙氏、贾氏姐妹、奚氏、金氏、余氏、殷氏),女朋友尚不在此数,生下的孩子竟有二十七个之多。
这在封建大官僚、大富商的家庭里,算不上什么稀奇,孩子成筐成篓的有的是。盛家的亲家孙宝琦家就有八个儿子、十六个女儿。而孙宝琦的亲家、“洪宪皇帝”袁世凯,则有十三房太太,生下十七个儿子和十五个女儿。李鸿章的大哥,湖广总督李瀚章,讨了六房太太,生有十一个儿子、十个女儿。上海新客站附近清末有一富商朱幼鸿,是我国第一代私营棉纺业老板,人称“叉袋角朱家”,这家的“爷儿们”,排队从朱一可以排到朱三十二,女儿尚不算在内。朱一就是有名的实业家和收藏家朱斗文,他的老房子在上海西康路上,现在是静安区政协机关所在地。那最小的一位所谓朱三十二,年青时走出了朱家大宅门,投奔了新四军,就是当代著名作曲家、《唱支山歌给党听》、《接过雷锋的枪》的作曲者朱践耳先生。
所谓人丁兴旺,本是那个时代人们传统心理的一种企盼,并不为过。问题是这些豪门贵府里的公子哥儿们,大多都不太争气,人们视之为花花公子。因为他们太有钱,条件太优越,肚子吃得太饱,脑子又不太聪明,读不好书……俗话说“温饱生闲事”,这样一来问题就复杂了,几乎每个朱门之内,都被市民们“侦察”出许多花边新闻来,这就给他们带来无穷的麻烦。
就盛家公子来说,老上海们认为他们第一钱多,第二女人多,第三皆好赌而又不善赌……所以,他们从老太爷那儿继承来的遗产,可就有地方去了。三十年间(从盛宣怀去世到1945年抗战胜利),老太爷挣下的千万家业,差不多全跑到人家口袋里去了。
十里南京路,一个盛老四
盛老四是庄夫人的亲生儿子。庄夫人本来生有两儿一女,儿子不幸夭折一个,剩下一个盛老四,自然就成了命根子。他从小席丰履厚,备受宠爱,逐渐养成了挥霍无度、奢侈成性的习惯。偏巧他又生就一张清秀的脸庞和一付人人称“帅”的身板,性情又非常温和,耳根子软,亲戚朋友中无论男女老幼,有急事相求,总是有求必应,所以在大家族中,除了他母亲庄夫人骂他不务正业之外,跟其他人的人缘都挺好。尤其那些酒肉朋友,知道他的特点,总是找他搓麻将。搓起麻将来,明知那些捣蛋朋友在“抬”他的“轿子”(即联档一起,让他输钱),别人提醒他不要上当,他却说:“哎,乘乘‘轿子’也蛮开心嘛!”这么一来,这头漂亮、温顺而又富有的“羊”(老四属羊),自然成了十里南京路妖姬靓女们的“围猎”对象。
盛老四花钱的“豪举”在上海滩是出了名的。上海滩进口德国奔驰牌轿车,第一部奔驰就是他买的。为了显山露水,他把车把换成了银的,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第一号汽车牌照的拥有者、宁波房地产巨商周莲塘的二儿子周纯卿,买下豪车之后,也把车把和车灯换掉,连牌照牌子也是自己设计的,在当时,这或许是一种魄力的表现)。他的汽车租界牌照是4444,中国牌照是4,与他排行老四吻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章 公子天下(2)
他的那群酒肉朋友,最要好的是清末扬州大盐商周扶九的第三个孙子,名叫周孽田,雅号为“周三”。他俩混在一起,世称“周三盛四”,一对活宝,进出都是呼拉一大群人,在十里洋场,扎眼得很。
“周三”十几岁的时候就瞒着他祖父向账房要钱买车。有个账房先生投其所好,要多少给多少,以后无论什么开支都开在他头上,账房自己也随之大大地“发”了。周三先后共买了十二辆进口轿车,一个姨太太一部,在跑马厅养了二十匹马。而盛四比周三更“来事”,不仅每个姨太太一部进口轿车,还配一幢花园洋房,外加一群男仆女佣……最“牛气”的时候,竟在跑马场养了七十五匹马。他在赌博场上的“最高纪录”,是一夜之间,把北京路黄河路一带的、有着一百多幢房子的弄堂整个儿地输掉,输给了原浙江总督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其他好友如陆鼎昌、吴杰民、高鑫宝等,都是上海滩吃喝嫖赌的小开。
在正经事情上,盛老四继承了他父亲在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的职位,但实际上并不认真做事,整天黑白颠倒,昼寝夜出。他的一个儿子曾说他:“爹爹是躺在烟榻上,一边抽大烟一边批文件的”,这样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他的一个麻将朋友形容他的生活习惯说:“盛老四白天睡大觉,到下午四五点钟才起床。起床后一看有事要用钱,而家里的现钱又不够,怎么办呢?去银行吧,街上银行已打烊了,那么就拿出盛家的老办法,反正家里有的是古董玩儿,随便拿一件到当铺里当掉,换出钱来,第二天天亮银行开门,再派人去取钱,到当铺把古董赎回来。当铺几乎成了他的第二银行了,这是盛老四的一大笑话。”
盛老四或许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的子孙后代如何来评论他。那评价既如实又尖刻:他一生两大嗜好,除了女人就是赌!
他的原配夫人是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大女儿孙用慧。孙用慧小时候曾随其父生活于英法各国,学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清朝末年还曾与其三妹应召进宫,当过慈禧太后的口语翻译。她有才有貌,在姐妹中遇事善断,正直忠厚,性情颇似其父。当初盛宣怀在北京当官,为找一个能走近袁世凯的捷径,需要有一门与袁氏说得上话的亲家,同时又想送儿子出国读书,得有一个能干的、懂英语的太太,于是就看中了孙府的大小姐。孙用慧起初不愿意,因她年龄大盛老四两岁,认为找一个不懂事的小夫婿,生活不会幸福,况且她是受过欧风美雨熏陶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主张自立和节约,生活上很简朴,对于那种“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根本不相信,对纨绔子弟、八旗哥儿们一概看不惯。于是对父母讲了一个亲戚的例子,那个亲戚女方比男方大四岁,婚后很不幸福,常年受委屈,以此说明这门亲事不合适,还是回掉吧。可是老太爷却认为挺好,认为年龄不是主要的,关键是门当户对,所以坚持要女儿嫁过去。封建大家庭,儿女婚嫁还是父母说了算,孙用慧只好服从,想不到竟被她不幸言中!
他们的婚礼于1910年在北京举行,孙老太爷因故未能出席,由孙用慧的二叔孙宝碹主持婚礼。婚后第二年,生下一个男孩。当时正值盛宣怀出任邮传部尚书(1911年),就取名为毓邮,小名传宝,把老太爷的官职“邮传”二字都嵌了进去。又过了一年生下大女儿毓青,小名冠云,就是盛家在苏州的留园花园里,高耸的冠云峰的意思。后来又生了两个女儿,取名瑞云和岫云,都以留园里著名的太湖石为名,传说那三峰,原是三个天上下凡的仙女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九章 公子天下(3)
不久,他们夫妇在盛家的一个堂房叔叔盛苹荪(盛宣怀的堂弟)的陪同下,赴欧洲读书。开始在英国读商科,没多久竟撞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亚欧交通中断,家中对他们接济不上,孙用慧只好变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