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上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之洞(上卷)-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内务府大臣恩良则要坚决按旨办事。审讯不审讯都无所谓,玉林等人的陈述他根本就听不进。作为内宫主管,恩良的这种态度是不难理解的。这是因为他不但要维护属于自己管辖的太监们的利益,他更要借此讨好巴结他的顶头主子——两宫皇太后。在这种职务的官员眼中,向来是没有什么原则和国家的概念的。面对着这种棘手的案子和尴尬的局面,才华过人的潘祖荫颇感为难。思索再三,他决定采取投石探路的方式。
  第一步先上一折,将提讯玉林等人的情况上报。折子上详细记录玉林等人的口供,试图让两宫太后了解事情的另一面,希望她们在兼听之后能变得明白起来。潘祖荫请恩良会衔,恩良拒绝,他只得单衔上奏。几天后,他奉到朱批:不可偏听一面之词,应从严从速审结此案。太后们接过潘祖荫投过的“偏听”之矛,反过来又投向潘祖荫本人,弄得这位刑部尚书哭笑不得。
  无奈,潘尚书只得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和稀泥的办法,拟了一个惩处方案:护军这边,其头目玉林责任较大,杖五百,罚去月俸三个月,祥福、忠和各杖五百;太监这边,其头目李三顺责任较大,交内务府慎刑司责打五百,罚去月俸三个月,二愣子、小勾子各责打五百。
  疏上,朱批责备刑部偏袒护军,对玉林等人惩罚过轻。
  潘祖荫气愤了。他在刑部衙门里发牢骚:“既然刑部处置不当,皇上自己圣心独裁好了,何必要借我们的口来说话!”
  满尚书文煜生怕因此得罪太后而丢掉头上的红顶子,他劝潘祖荫:“伯寅兄,何苦为几个护军惹太后生气。太后说轻了,咱们再加重点。”
  文煜自作主张重新判决:玉林从重发往吉林充当苦差,祥福从重发往驻防当差,觉罗忠和从重圈禁三年。他也不给潘祖荫过目,便以刑部的名义第三次上奏。
  三天后,上谕下达:
  午门值班护军殴打太监一案,曾谕令刑部、内务府详细审办,现据讯明定拟具奏。该衙门拟以玉林等发往边地当差,自系照例办理。惟此次李三顺赍送赏件,于该护军等盘查拦阻,业经告知奉有懿旨,仍敢抗违不遵,藐玩已极。若非格外严办,不足以惩儆。玉林、祥福均着革去护军,销除本身旗档,发往黑龙江充当苦差,遇赦不赦。忠和革去护军,圈禁五年。均着枷号加责。护军统领岳林,着再交部严加议处。禁门理宜严肃,嗣后仍着实力稽查,不得因玉林等抗违获罪情形,稍形懈弛。懔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清流砥柱(44)
对护军处罚之重,对太监偏爱之深,不仅令潘祖荫愤慨,令文煜意外,也令阖朝大臣不满。连日来,六部九卿的官员们纷纷私下议论:明明是太监理亏在先,为何只指摘护军一方?明明是太监、护军相互殴打,为何单说护军殴打太监?护军盘查,乃职守所在,即使出现殴打之事,也不可处以如此重的惩罚。革去护军,已属不轻,消除旗档,听之可骇,还要加上充当苦差,遇赦不赦,这一辈子永无出头之日了。这种处罚,比打劫行凶还要重!尤其是忠和更惨,一个红带子居然被圈禁五年,而所犯之罪仅仅只是打了太监。这叫人如何能服气!至于这背后的原因却是再明白不过了:因为李三顺是奉慈禧太后之命出宫的,打狗得看主人面,玉林等人可惜年少不知此中关系!
  奉行职守的遭到严惩,违反宫禁的反倒无事,今后谁来遵制,谁来守责?官员们哀叹:门禁必将渐成虚文。
  国家法纪不受重视,主子身边的太监可以仗势藐法,于是官员们又哀叹:如此下去,前朝宦官干政的故事再将重演,大清朝的朝政从此将多事了!
  状元出身时任工部尚书的翁同龢很想为此事上个折子,提醒太后要杜防貂珰之弊。一天深夜,翁同龢来到好友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沈桂芬的府上,探探他的口风。翁同龢想,如果他和自己一样的看法的话,便和他会衔上奏。
  朝中官员的担忧,也是沈桂芬的担忧,但他却不愿上折。
  沈桂芬对翁同龢说:“递折子给太后,这不明摆着是披龙鳞、捋虎须吗?我六十多岁了,又多病,还能活得几年。寿终正寝,得个好谥号,便是此生最后的希望了,犯不着为几个护军去触怒太后。老弟,我也劝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国家也不是你我二人的。她皇太后心中都只有自己个人,不把国家当一回事,我们多操这份心做什么!”
  这话也说得有理。翁同龢的折子也便不上了。
  满朝文武大臣大多数采取的也正是翁同龢、沈桂芬的态度,只在嘴巴上说说而已,对于这场皇家与部曹的斗法,谁都不想参与。但翰林院有几个书呆子与众不同,他们却敢于顶风逆浪,要为公理和正义去争斗一番。
  这天午后,应陈宝琛之约,张之洞来到陈府。此时正是隆冬季节,天寒地冻,京师犹如置于一个大冰窟之中。陈宝琛夫妇都是福建人,十分畏寒,初冬开始便天天把火炉烧得旺旺的,一到陈家,张之洞仿佛有踏入春天之感。特别是客厅桌子上摆着的那几盆福建特产——水仙,更是为房间装点着浓郁的春意。
  张之洞端视着这几盆可爱的植物,只见那密密丛生的蒜条叶,一根根笔挺笔挺地向上奋进,黄绿色的叶片里饱含着蓬勃生机。许多叶片的顶部都结着花蕾,有几个花蕾提前绽开了,淡黄晶亮的花瓣笑融融地面对着窗外的枯枝败叶、寒山瘦水。在眼下百花凋谢的残冬,这几盆南国水仙给冷寂的寰宇带来多少温馨,多少生气啊!
  正在张之洞凝思遐想的时候,张佩纶也应约走进陈家的客厅。
  “香涛,你先我一步了!”张佩纶对在水仙花面前出神的张之洞大声打着招呼。
  “你看这花开得有多好!”张之洞抬起头来对张佩纶说。正在这时,陈宝琛出来了。他又笑着对陈宝琛说:“你们福建怎么有这么好的冬花?”
  “这是我们福建地气好的缘故。不只水仙,还有福橘、龙眼,都比别省的要好。”陈宝琛颇为自豪地说,“你这么喜欢水仙,我送你一盆吧!”
  “也要送我一盆!”张佩纶直接索求。
  “好,一人一盆。”陈宝琛爽快地答应。
  三人坐下,喝着陈府的福建特产乌龙茶。
  急性子张佩纶先开口:“彛郑惆盐液拖闾握倮矗遣皇俏宋缑哦放故拢俊
  “正是,正是!”陈宝琛说,“前些日子,一个名叫刘振生的疯子冒称太监,从神武门进了内宫,险些造成大祸,神武门护军也只是革职而已。这次太后为了自己的面子,可以不顾家法,不顾国纪,给午门护军这么重的惩处。这样的大事,满朝文武没有一人递个折子主持公道,大清岂不要亡了吗?”
  “看来彛忠险圩恿耍幸獍咽虑樗档谜獾妊现兀孟翊笄寰退桓鋈嗽谥С潘频摹!闭排迓诖蚨铣卤﹁〉幕埃ψ哦哉胖此怠
  张之洞也笑了起来:“且听他说完,看他是如何砥柱中流,力挽狂澜的。”
  “看来这大清是要靠我一人支撑了!”陈宝琛故意这么说,他是想借此刺激一下这两位一向勇于言事的清流好友,希望他们也帮衬帮衬。“我关在家里整整想了三天,拟了一道折子,特为请你们来,帮我参谋参谋。”
  张佩纶说:“不瞒你说,我也正想上个折子。这种时刻,岂能没有我张佩纶的声音,想不到让你着了先鞭。快拿出来念念吧,我和香涛帮你润色润色。”
  张之洞说:“满朝都是不平之声,我辈岂能不上疏!”
  “正是这句话,我还记得香涛兄的诗:白日有覆盆,刳肝诉九阍。虎豹当关卧,不能遏我言。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我们的声音。我先递,你们接着上。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里还是有敢于说话的人的。”陈宝琛气势豪壮地说着,一面从茶几上拿出一沓纸来。“我就不从头至尾念了,挑几个重要的段落读给你们听听。”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清流砥柱(45)
二张一同说:“我们洗耳恭听。”
  陈宝琛大声念起来:“臣维护军以稽查门禁为职,关防内使出入,律有专条。此次殴打之衅,起于稽查。神武门兵丁失查擅入疯狂,罪止于斥革。午门兵丁因稽查出入之太监,以致犯宫内忿争之律,冒抗违懿旨之愆,除名戍边,罪且不赦。兵丁势必惩夫前失,此后凡遇太监出入,但据口称奉有中旨,概予放行,再不敢详细盘查以别真伪,是有护军与无护军同,有门禁与无门禁同。”
  “好!”张之洞拍手赞道,“有护军与无护军同,有门禁与无门禁同。这两句话说得有力量。”
  “本朝宫府肃清,从无如前代太监犯罪而从严者,断无因与太监争执而反得重谴者。”陈宝琛继续中气十足地朗诵着,“臣愚以为此案在皇上之仁孝,不得不格外严办,以尊懿旨,而在皇太后之宽大,必且格外施恩,以抑宦官。若照日前处置,则此后气焰浸长,往来禁闼,莫敢谁何?履霜坚冰,宜防其渐。”
  陈府温暖的书房里,主人的福建官话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仿佛是对着那与严冬气候一样的冷漠舆论所作的宣战。
  张之洞一手端着茶杯,一只手摸着下巴,两只眼睛凝视桌上那盆散发着清香的水仙花。他一言未发,脑子里却想得很多。上个月午门事件发生以来,张之洞就以他一贯关心时务的热情,在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和演变。
  他曾当面问过潘祖荫,也问过刑部其他官员,掌握了玉林等人的供词。他还特地找过养心殿几个较为熟悉的太监,打听过李三顺其人,事件的真相已明白无误。至于对护军的惩罚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他也看得清楚。他几次想上疏说说自己的意见,但又几次作罢。事情真难呀!难就难在规谏的是知遇之恩甚厚而喜怒又捉摸不定的慈禧太后,何况素来仁弱的慈安太后也持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