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湘军-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经方说:“此时,你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父亲,事到今日,儿子不得不说,洋务运动是彻底失败了!我们只是想学夷人船坚炮利,而不学人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儿子以为,今天的失败正是大清体制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淮军将士一个个贪生怕死,而湘军却被长期冷置。如果再打下去,只怕东北三省不保,只怕京畿难保!国内反对朝廷的余党会趁势而起,英美俄德列强会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今天的局势,中国真正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如果我们不去担当历史的罪名,后果不堪设想啊!在这个紧要关头,父亲你可不能再昏头了!历史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李经方这番话,给精神崩溃的李鸿章重新灌注了力量,他咬紧牙关说:“就是这几根老骨头丢进太平洋喂鲨鱼,也要为国家据理力争,能争多少是多少!”
  谈判进行得相当艰难。日军又开始进攻台湾岛,并且把辽东半岛的日军集结到山海关下。
  有一天,李鸿章离开谈判桌返回寓所,被日本浪人开枪击中头部。李鸿章没有生命危险,反倒不像以往那么软弱了。他要让国际社会看一看日本人的嘴脸。他说:“大不了又接着打吧!中国还有四万万同胞,东北没有了还有华北,华北没有了还有江南,还有云贵高原、西北沙漠。只要中国还有一个人,就要和你们拼到底!”
  果然,日本的粗暴行径引起了美英俄列强的不满,他们也不愿看到一头大象被一条水蛇独家吞食,决定进行干涉。伊藤博文担心眼看就要到嘴的肥肉被陆军部这一闹就会吃不到嘴里,连忙跑到李鸿章的病榻前慰问,同意先停战再议和。于是,议和在李鸿章的病榻前进行。
  不久,日本提出最后修正案,伊藤博文对李鸿章说:“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而已。”
  这哪里是谈判?李鸿章悲愤地对李经方说:“弱国无外交,记住今天的耻辱,中国总会有重新傲立于世界的那一天!”
  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的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承认朝鲜“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实则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库平银二万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可以派遣领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驻扎,日本轮船可以驶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日本臣民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城市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其产品免征一切杂税,享有在内地设栈存货的便利;日本军队暂行占领威海卫,由中国政府每年支付占领费库平银五十万两,在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领军;两国将战俘尽数交还,中国政府不得处分战俘中的降敌分子,立即释放在押的为日军效劳的间谍分子,并一概赦免在战争中为日军服务的汉奸。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李鸿章万般无奈,代表清廷签署了继中英《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出,全国哗然。拒和废约、迁都再战的呼声震撼了整个北京城。东北前线的清军集结在海城一带,联名上奏,要求与日军决一死战。正在北京应试的举人康有为等人,联合各地应试的举子公车上书。
  台湾人民听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若午夜暴闻雷轰,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政府无能,他们准备自己起来捍卫台湾。
  《马关条约》签订后,刘坤一对和议颇为不满。他对唐景崧和刘永福坚持台湾抗战表示支持,派道员易顺鼎赶赴台湾联络,并邀请张之洞共同增援台湾。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5)
陈湜升任江西布政使,不久又改驻山海关,专办湘军操防事宜。
  412
  湘军老湘营在辽宁海城一战全军覆灭后,驻扎在台湾的湘军及退役留在台湾的湘籍军人还有一万多人。台湾人民不愿做亡国奴,湘军也不愿做亡国奴。
  5月20日,清廷命令唐景崧率领在台官员“陆续内渡”,撤出台湾。李经方出任割台大臣,由美方代表陪同前往台湾办理交割手续。台湾就这样被出卖了。
  刘铭传电告唐景崧:“官可以不做,民心不可违,决不能拱手让出台湾,否则你们没脸去见江东父老!”
  刘坤一电令驻防台湾的湘军撤消番号改为义军,打击日本军队。他说;日本占领台湾,对我国东南沿海威胁太大。
  5月25日,台湾本地绅民丘逢甲等创议成立“台湾民主国”,抗击日寇侵占台湾。唐景崧知道,灰溜溜地弃官渡过海峡到内地,必定会遭国人唾骂。他出任“总统”,丘逢甲为“副总统”,刘永福被推为“大将军”,丘逢甲为“义勇统领”,立年号“永清”,寓意台湾永远是大清的。
  唐景崧电奏清廷:“今之自主,为拒倭计,免其向中国饶舌;如有转机,自仍归中国。”
  此时,驻扎台湾的湘军还有杨载云、王德标和罗树勋的部队。他们撤去清军番号,自己成立新楚军,在岛上的中央山脉坚持战斗。加上刘永福的黑旗军和徐骧等人的义军,总计有兵力大约七千多人,对抗在台湾的一万日军。
  5月29日,日军在基隆以东的沃底登陆。
  6月3日,基隆失守。
  6月6日,唐景崧乘船逃回厦门。
  6月8日,汉奸李春生、辜显荣等将日军迎进台北城。各地义军并起,刘永福发布抗日告示,全岛人民展开了英勇的武装反割台斗争。
  日本委派的“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在台北宣布就职时,扬言要把台湾全省的抗日力量剿杀干净。
  日军的近卫师团很快就开始进攻新竹,杨载云的湘军和徐骧、吴汤兴、姜绍祖的抗日义军据险阻敌,坚持了大约半个月时间。接着,湘军和抗日义军在十八尖山、虎头山与日军近卫师团展开大战,损失惨重,姜绍祖阵亡,徐骧和吴汤兴率部突围。
  6月下旬,宜兰、新竹相继失陷。
  7月下旬,丘逢甲内渡大陆。
  湘军和抗日义军誓死保卫台中。日军的两个支队进攻尖笔山之间的抗日义军,杨载云率湘军在头份庄设防,大挫日军。日军正面进攻失败,便抄袭湘军后路,截断湘军与抗日义军的联系。杨载云孤军作战,最后这支部队大部分战死,杨载云也中弹牺牲。
  李惟义的湘军、黑旗军和民团在甲溪设防。日军收买###分子,伪装义军,从背后袭击湘军。经过激战,湘军开始溃退,前方作战的义军被迫放弃阵地,义军伤亡惨重。日军攻占了台中。
  8月份,日军在台中会合,开始进攻彰化,湘军与抗日义军在彰化城东八封山抵抗,这是台湾保卫战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
  王德标和刘德胜的五营湘军驻守中寮庄,义军防守八封山,李惟义所部防守彰化城。双方反复争夺八封山阵地,义军四位首领殉难,徐骧撤退到台南。
  日军占领了八封山,居高临下,炮轰彰化城。日军进城滥杀无辜。李惟义所部与日军进行巷战,李仕高、沈仲安和杨春发三位将领战死。彰化城陷落,城内的湘军全部殉难。
  刘永福赶到嘉义;指挥前线防守。他命令王德标率领七星队坚守嘉义,命令杨泗洪率领五营湘军奔赴前线。当晚,杨泗洪率部进攻大莆林,杀死几百名日军,但他本人和管带朱乃昌阵亡。
  王德标率领七星营与义军联合进攻云林县城,日军弃城溃逃。王德标会合义军追击,将日军冲散为两股,一股窜入山林,被抗日义军切断退路,予以全歼;另一股则逃回彰化。
  王德标和义军乘胜收复苗栗,日军撤到彰化。
  413
  湘军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台湾民众,参军者日益增多,抗日义军准备乘胜收复彰化。
  彰化地势险要,日军拼死抵抗,炮火猛烈,义军几次进攻都没有成功。湘军在彰化城外屯驻下来,日夜进攻。日军接连遭到打击,没有反击之力,只好龟缩在城内等待援军。台中附近的居民纷纷联庄,协同抗日,一时之间,台中抗日形势看好。
  10月份,日军从辽东半岛抽调第二师团,从国内抽调后备部队,包括宪兵和炮兵,总计两万多人,到达台北。接着,在台北东瀛书院成立南进军司令部,筹划进攻台南,南进军总兵力达到四万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6)
日军分陆海三路大举南犯。清廷下令严禁增援台湾。湘军和义军打算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进攻彰化。城内日军拼死抵抗,重创湘军和义军。三千多中国壮士为国捐躯。林义城率部再次发动攻击。由于弹药补给困难,义军只好放弃彰化。
  王德标和萧三发所部分别在安平和打狗两个港口设防,日军海陆联合作战,湘军在重创日军后撤退。接着,这支部队和义军在西螺溪、中浮州等处迎击日军,接战不久,就撤退到斗久镇。随后,湘军在西螺镇与日军进行巷战。
  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湘军和义军被迫退出斗久镇,撤退到大莆镇,在防御战中击毙日军近卫师团的师团长山根少将。
  王德标和徐骧、林义城商议,鉴于日军来势凶猛,不能硬拼,决定巧布地雷阵。由于布设的连环地雷杀伤力很大,嘉义地雷战炸死日军七百多人,抗日义军大获全胜。
  日军被激怒了,集中炮火猛轰嘉义城,城中军民伤亡惨重。王德标和徐骧分别率部在城头守备,战斗前所未有地惨烈,双方都损失惨重。中午,日军攻破西门,涌进城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