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湘军-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平军进占宁国之后,宁国的许多百姓逃进南陵。皖南镇总兵陈大富不断派人潜出城外,终于把求援的血书送到了曾国藩手上。

1860年,咸丰十年(22)
曾国藩知道,南陵城中的军民,已经吃尽了苦头。部队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进食主粮,饿得只剩皮包骨头。百姓更不用说,天天都有许多人饿死。如果再不派兵救援,南陵城内就会只剩下一堆白骨。
  但是,湘军陆师实在抽不出兵力去救,曾国藩便令水师急速赴援,打算救出城中的军民,弃城不守。
  救人不救城,体现了曾国藩的人道主义思维。
  杨载福担心孤军深入,必然危险。于是他想了个声东击西的法子。
  11月14日,秋雨绵绵,江水暴涨。杨载福率领水师四个营出发,扬言要攻打芜湖。
  芜湖一地,距南陵一百多里,太平军长期未设守备。李世贤的眼光死盯着南陵,刚刚命令部队在南陵的河道旁修建壁垒,截断南陵北港,企图困死城内军民。
  围攻南陵的太平军侦察到湘军水师出动,料想南陵不能通船,湘军水师无法到来,一定是去攻打芜湖。于是,他们全部连夜奔赴芜湖,中了杨载福的调虎离山之计。
  杨载福率部夜宿芜湖以南约二十里的鲁港,半夜下令:“跟着我的船前进,超过者斩!”
  黎明时分,杨载福命令两个营驻扎港口,自己登上舢板,对舵师下令:“去救南陵。”各营将士迷惑不解,但见统帅率先前进,便跟在后面出发。
  太平军刚刚在南陵港口左右建起三四处小营,见湘军突然杀到,哪里还敢抵抗,连忙逃走,保卫城下的大壁垒。营垒中的太平军多半已开往芜湖,留守部队见湘军掷火,便出营逃命。
  陈大富听到城外闹成一片,连忙登城遥望,然后高兴地搓着两手,说道:“援军到了!”
  他命令疲弱不堪的部队出城夹击。被困已久的守军看到了生存的希望,拼尽最后的力气杀出城门。太平军一退十多里,守军追奔而去,与湘军会合,斩杀一万多名太平军,将大批太平军逼到水里。
  南陵解围了,杨载福派船运粮接济百姓,城内欢声雷动。
  陈大富还想修缮城墙,继续固守,杨载福赶来,敲打城门,呼喊陈大富:“我奉命救出城内居民,马上让他们上船!”
  杨载福见到陈大富以后,向这位湖南老乡解释:湘军兵力不足,何况南陵的地形不适宜防守,部队必须驻扎在上游。陈大富同意撤退。
  南陵的十多万百姓,愿意跟随湘军迁徙。杨载福命令战船上的军士都上岸步行,沿着江堤退出,然后让百姓上船,老弱在前,青壮年在后。装载军士的战船跟随其后。杨载福殿后,半天内全部出发。
  逃跑的太平军赶到芜湖报告,太平军主力连忙赶回南陵,抵达时已到黄昏。太平军呐喊着追来,杨载福独自持矛站在堤上,太平军不敢逼近。
  出港后,芜湖太平军率领船队到来,与留防南陵的古丈人杨占鳌等人的水师部队相持。太平军见湘军大队船只已经浮港而下,也就撤退了。军民一万多人,分乘各船,返回黄石大营。湘军搭起棚帐,供他们留住了二十五天。
  陈大富驻守南陵,前后长达十八个月,以单薄的兵力抵抗太平军主力的攻击,忍死待援,从此以善于防守而著称一时。
  曾国藩还未接到杨载福的捷报,就听说太平军逼近了祁门。他将鲍超的部队调到西馆驻扎,张运兰部则驻扎在迪祥湖,距休宁城十几里。
  太平军于11月16日从榔市攻击迪祥湖,张运兰率部反击,将太平军击退。
  陈玉成见桐城已被多隆阿困死,率领大部队前往援救,增援部队号称十万人,于11月26日抵达城外。多隆阿领兵迎战,首先驻扎挂车,等待太平军到来。陈玉成增加壁垒,不肯出战。
  多隆阿说:“贼寇刚到,就闭营不出,是想把我们拖垮。不过,他们来这里,打着援救守军的旗号,而又不投入战斗,军士们不知他的想法,形势上就落了下风。我们不妨集合兵力一起进攻,攻破他们的一个军营,其余的贼寇自然就会逃走。”
  张运兰所部在迪祥湖击败太平军之后,士气大振。张运兰的胆子也壮了起来,于11月29日主动出击,在万安街击败太平军。
  李秀成志在攻克湘军的祁门大营,亲自率领几万人从羊栈岭出击,攻占休宁与祁门之间的黟县。
  上海清军在屡次败退之后,也来了一次主动出击,在金山和宝山境内击败太平军。

1860年,咸丰十年(23)
194
  贵州的石达开部众于11月到12月之间从独山北袭平浪,定番的太平军则回头攻克长寨,杀死同知刘宗元。独山的太平军东奔广西融县,进入湖南。
  刘坤一率部对柳城发起总攻,四十八弄(山下一个弄)起义军全部投降。陈戊养也向刘坤一请降,于是柳城全部平定。
  苗沛霖的气焰日益高涨。他给寿州城的团练绅士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们到寿州以北的下蔡领取旌旗,谁不按时到达,就要问斩。部郎孙家泰主持防局,没有应召。苗沛霖大怒,率领一千人攻打寿州北门,要求城内交出孙家泰,他才罢兵。
  清军副将徐立壮侦察到苗沛霖有内应埋伏在城内,便展开搜捕,斩杀七人。苗沛霖大怒,带兵攻打徐立壮所住的宋家圩,将徐家人全部搜出,斩尽杀绝,还掘开徐家祖坟。
  徐立壮愤恨不已,找翁同书告状,誓死抵抗苗沛霖。蒙城和宿州的百姓也向官府告状,请求镇压苗沛霖团练。翁同书命令徐立壮会同蒙时中扼守两河口。
  袁甲三兵力不足,无法兴师问罪,担心导致大乱,不可收拾,便责备翁同书,斥责徐立壮和孙家泰,勉强维持着烂摊子。
  僧格林沁所部于12月份趁着天降大雪,对驻扎在山东巨野的捻军发起攻击,大败而回。清廷斥责关保昏庸,将他罢官,河南的军事由毛昶熙一人决断。
  江苏徐州的百姓和士人三次上奏,请清廷起用伊兴额,文宗批准了他们的所请。僧格林沁命令各州县修筑长围,以阻隔捻军的骑兵和步兵。傅振邦因病免职,田在田取代他的官职。
  浙江的清军在做垂死的挣扎。张玉良收集在嘉兴溃散的军士,攻克严州,然后南下三十里,攻占寿昌。太平军从富阳和余杭分路攻打杭州,瑞昌和王有龄在城内防守了几天,派文瑞等人率部将太平军击退,并进占余杭镇。
  赵景贤率兵援救省城,杭州刚刚解围,他便进城谒见王有龄。忽然听说太平军大举围攻湖州,赵景贤急驰而归,得知太平军已抵达南门的岘山。副将刘仁福在平湖兵败,向太平军投降,率领两千名广勇从昌化向湖州开来,假称增援,打算入城为太平军内应。
  赵景贤得到密报,便将计就计,设宴款待刘仁福,但不放他的部队进城,暗地里派精兵出城,腰挂竹筷,作为标识,将广勇围歼。接着,在街市将刘仁福处以磔刑,把头挂在竹竿上示众。
  赵景贤率领民团坚守了四十多天。曾国藩派杨载福与彭玉麟带领水师前往应战。彭玉麟率部入城,登上城楼,在雨中站立几个日夜。太平军见内应失败,湘军来援,便无心攻城,不战而退,分兵袭击西南各乡镇。赵景贤与湘军水师分兵攻占五座县城,将南陵的军民迁移到东流。
  王有龄见湘军水师如此威风,也提出建立水师,上奏清廷,请调湘军营官刘培元。刘培元先回湖南率领水师,在衡州和永州防御太平军,没有前往浙江。从此东南七省,都各自拥有水师战船,多半是启用湘军将领,船舶制造都模仿湘军。
  左宗棠的新楚军从9月下旬开拔,奔赴前线,9月28日进入江西,11月进入军事重镇景德镇。随同他一起到来的有三十五岁的湘乡人杨昌濬和四十一岁的宁乡人刘典。
  杨昌濬是左宗棠首选的人才,但他无意于仕途,并不想跟随左宗棠出征。只是因为左宗棠的盛情难却,他才勉强答应随军襄助左宗棠,但是约定只干三个月。
  左宗棠本来是想带领五百人学习打仗,没想到一出师就带了五千多人的大部队。他忐忑不安,在给广西巡抚刘长佑的信中,他调侃自己“书生骑劣马,丑态百出”;在给胡林翼的信中,他说自己好比一个土老财,弃农经商,“起手即开大店生意”,表面看起来很顺,其实经验缺乏,很可能亏本。
  左宗棠素来自信,为什么现在如此焦虑呢?其中固然有患得患失的成分,但更大的原因在于,他感觉到内忧外患,已经到了危亡的时刻。
  左宗棠分析了内战的战局,认为太平军从东向西全线出击,是为了把围攻安庆的曾国荃湘军调走。而他的新楚军进驻景德镇,就是为曾国藩祁门大营把守后门,抵挡各路太平军,使曾国荃部得以攻破安庆这个堡垒,为湘军东征扫平道路。 。 想看书来

1860年,咸丰十年(24)
左宗棠听说南边两百里处的贵溪有太平军活动,便率部南下攻击。曾国藩给他的任务是防守广信和饶州,与安徽南部的湘军互相应援,准备进军浙江。
  左宗棠虽然跻身于京卿之列,在军事上却完全服从曾国藩的指挥,如同帐下的将领。
  广东的一支会军北上江西,攻击信丰,然后长驱北上,攻击东部的南丰和建昌。接连攻克东北部的河口、兴安、德兴和婺源。
  左宗棠连忙发兵抵抗。12月12日,杨昌濬所部攻克德兴,又于12月14日攻克婺源。起义军一并北上,进入安徽徽州。杨昌濬因功升任知县,加授同知衔。
  池州太平军于12月15日出兵攻占江西建德,打败普承尧的守军。曾国藩派唐义训统领祁门各军前往救援,在利涉口阻击太平军,攻破壁垒,追杀到三里街,太平军弃城而走,大举进攻湖口。
  湘军水师将领丁义方收集建德的溃兵,挑选五百名精壮官兵,在湖口分布防御。他自己率领水师驻守湖口西北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