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习历史:秦风汉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温习历史:秦风汉月-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国发源在黄河流域,黄河就是她的母亲河,又把黄河改名为德水,古时候的内地河流都是用“水”来表示,比如“济水”“泾水”等等,而“河”是固定指黄河。

  又以“六”为计算方法,很多东西都用到了“六”,比如马车,秦始皇的马车上配的马就是黑色的然后是六匹,此外出行的时候用六辆马车,朝廷官员上朝的时候也都是六个一排,衡量长度的“步”采用六尺为一步,非常的整齐。数的规格都是以六为标准。

  到了汉朝,秦国所用的这些规格,只是汉朝推演自己是火德,崇尚红色。因为汉高祖刘邦起兵的时候就诈称自己是赤帝的儿子,斩杀了白帝的儿子白蛇起义的。数字则用的是四。

  秦朝所提倡的这些,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因为作为第一个封建王朝,她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而后代的王朝,借鉴前朝失败的原因,不断的加固自己的封建统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封建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这就因为他不断完善的缘故。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节 地方基础政治
天下统一了,但是如何去管理这些土地呢?原本秦国只管理关中地区以及四川地区,那么其他六国的地区有谁来管理?

  丞相王绾提议封邦建国,:“诸侯初破,燕,齐,楚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把原来燕国,齐国,楚国的土地封给秦始皇的儿子用来镇抚当地。而更深的意思就是希望他们这些功臣能分到土地,光宗耀祖。

  秦始皇就下令,让群臣讨论。廷尉李斯的观点非常强硬,坚决反对封王。他是从周朝的失败中吸取的教训:“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丑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止。”西周分封诸侯七十三,有宗族,有功臣,有殷商后裔以及上古时代帝王的后裔。在西周的时候大多诸侯国还是能循规蹈矩的遵从周天子,但是自平王东迁以后,诸侯攻伐加剧,而周天子也没有能力去阻止,还有受制于诸侯。

  秦始皇也同意李斯的观点:“天下的百姓因为战争已经饱受艰苦了,因为有诸侯割地才会出现战争,幸得祖宗的庇佑,天下才得到安定,如果在分封诸侯,那么战争就永无止尽,这就不是统一天下的初衷了。”

  李斯还建议继续采用以前的郡县制。对于功臣只是加以安抚,多赏赐一些钱财,让他们安心。也有利于秦朝不必担心诸侯起兵的事情。

  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施行郡县制。废除了原先的地域划分,进行了新才规划,将天下分成三十六郡。今陕西,上郡,北地郡,内史郡,汉中郡,陇西郡,四川为蜀郡,重庆为巴郡,贵州为黔中郡,内蒙古九原郡,云中郡,山西为雁门郡,太原郡,上党郡,河东郡,河南有三川郡,颍川郡,南阳郡,湖北为南郡,湖南有长沙郡,江西有鄣郡,安徽江苏北部有砀郡,九江郡,泗水郡,浙江江苏南部有会稽郡,河北有邯郸郡,代郡,巨鹿郡,东郡北京附近有右北平郡,上谷郡,渔阳郡,辽宁有辽西郡,辽东郡,山东有齐郡,薛郡,琅琊郡。

  上述都是以其大部然后化为省份的,并不是最准确地域划分。

  每个郡分别置郡守,郡尉,郡丞。郡守是一郡的最高领导,郡尉负责一郡的军事,治安等。郡丞是郡守的副职。另外还设有监御史一只,负责监督一郡。所以秦国的政府监管制度非常的严厉。只要有不合皇帝意思的地方,马上就会遭到免职,在加上苛刻的法令,就会被处刑。

  在郡下面还设有县。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也有县尉,县丞,其职务都是与上级的郡是一样的,只是辖地小了些。秦国的县有一千多个。

  县的下一级还有地方维护治安的亭长,三老等基层干部,负责最下的地方事务。汉高祖刘邦就是秦国的亭长。

  郡守,郡尉,郡丞,县令,县长,县尉,县丞这些地方官职全部都是由秦政府中央直接任命的,有效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支配。

  秦朝将首都定在了原秦国国都咸阳,并属于内史郡。

  废除了地方城池的护城河以及减小了城墙的高度,目的就在于宣示天下日后就不会在动武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节 中央集权
地方的官员配置好了,开始整顿中央机构,中央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丞相,一般为丞相的都会被封为侯爵。其次是负责监察的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天下官吏,有弹劾官员的权利。秦朝初建丞相是王绾,御史大夫是冯劫。

  九卿,周朝在周朝的时候就创建了,是政府高级官员,负责九个大项的事务。秦朝的九卿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奉常在汉朝以后称为太常。负责宗庙祭祀,古人把祭祀看的很重,所以为九卿之首。

  郎中令汉朝改为光禄勋,主要是负责皇宫皇帝安全的高级卫官。在其他场合比如朝会等也充当安排日程主持工作的官员。

  卫尉负责皇宫警卫,通常要与郎中令协调。

  太仆是主要服侍皇帝出行。

  廷尉是最高法院,如果把御史大夫比作检察长,那么廷尉就是最高法院院长。

  典客汉朝改为大鸿胪,是主要负责诸侯以及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政府官员。有时候还充当外交部。

  宗正,是掌管记录秦朝宗室的官员。

  治粟内史汉朝改为大司农。负责全国经济。

  少府,皇帝的高级管家,负责皇帝的日常安排以及府库宝物的管理。

  在九卿下,还分别有属员,各负责一项事宜。一些特殊事务,还设有特殊官员处理。

  总之秦国的政权是一个金字塔似的,从最高顶点的皇帝,然后越来月庞大,这样的模式,就形成了中央集权,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即使是地方的琐事,皇帝也会知道,有的时候也会亲临处理。这就是中央集权的模式,从上到下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大臣诸侯的权利都被削弱,这种统治有利于对国家的管理,但是如果皇帝昏庸,为所欲为,那么势必会引起在政治上的分歧,导致内乱。

  秦朝为了巩固关中地区的实力,下令将天下所有的富豪都迁徙到了关中,富豪在地方上都是具有影响力的,他们的活动势必会引起秦政府的关注,而且在战国时期的富豪,完全有能力支配一个地方的政权。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所以采用将富豪归拢到一起,便于控制。

  秦国为了表示今后不在动武,效仿周武王封存兵器的典故,将天下所有的兵刃都收缴归朝廷,把这些兵刃销毁,铸成金人,钟鐻十二个。钟鐻就是钟虡,作为乐器编钟的架子。这很有意义的,用编钟祥和的音乐来代替战争的厮杀。

  秦朝将秦朝宗室的祖庙,以及中宫章台和上林苑都建造在渭河以南的地区。

  秦国在兼并战争时期就开始不断的复制建造六国的宫殿房屋,将这些建筑集中在与咸阳到渭河周边,连绵起伏蔚为壮观。并且将六国美人以及六国乐器到安置在这里。这些建筑的规模要远远大于后期阿房宫的建造,毕竟所建造的是六国全部的宫室。这也是秦始皇为秦王时期的重要工程。因为是在秦王时期的工程,就不列在后期的阿房宫等建筑的范围内。

第六节 军功二十等爵
秦国没有采用分封西周的分封制,但是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期就奠定了具有秦国特色的爵位制度——军功二十等爵。

  二十等爵受封,根据商鞅变法的精神,都是要靠自己杀敌割掉敌军的头颅,计首论功的。所以很公正,就不会给有特权的人滥授爵位。秦国的国民,也就更加乐于上阵杀敌,不仅可以保家卫国,还可以封功加赏,这也是调动秦国百姓积极性的措施。这也造成了秦军在兼并的时候大肆屠杀俘虏。

  二十等爵从上到下分别有:侯爵的是:彻侯,关内侯。汉朝的时候避讳汉武帝名讳,把彻侯改为通侯。

  卿等的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大良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

  大夫等的是: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

  士等的是:不更,簪袅,上造,公士。

  秦国的二十等爵与官位是一致的,也是一样的等级划分。按照秦国的法令,丞相是一定要被授侯爵的。因为封建社会更注重爵位,封爵的人的地位要比同样级别的官员高出一等。

  在朝廷*的时候,第一区坐的都是有爵位的人,第二区开始才会有政府官员。而丞相是为皇帝管理天下的代理人,如果地位低的话,就很难服众,名不正则言不顺,就不会有权威。

  王翦在频阳与秦始皇的对话当中也透露出“为大王将,终不得封侯”,所以当时秦朝政府的开国元勋都没有想到能够被封为侯爵的,当然除了做官坐做丞相。

  因为秦国历史短暂,汉朝时期以及后世也没有把他们全部的事迹写进史书,所以信息非常的少,现在只是在《秦始皇本纪》中找到一些跟随始皇帝巡游时记录以及在其他地方寻找到的一些侯爵:王翦被封成武侯,王贲封通武侯,王离封武城侯,这三个人是列侯第一等。其次还有建成侯赵亥,景武侯 成,武信侯冯毋择都是伦侯是指类似侯爵的就是仅此列侯的,就是有名号的关内侯。丞相隗林,王绾都是关内侯。李斯,王戊是卿等,赵婴,杨樛是五大夫的爵位。后来在于赵高的对话当中,赵高透露李斯封怀通侯。

  此后秦国的历史中就是赵高为丞相,因为赵高是宦官所以称为中丞相,封安武侯。

第七节 统一度量衡 文字 钱币
战国时期,每一个诸侯国都具有自己的文化,在每一个领域又有着自己的标准。所以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